蒙尘
(又名:沙门突围)
如果俗世已无净土,请到寺庙一游;
如果尘世仍有净土,请到寺庙一游。
-------题记
一
比丘须释悟能,遵照感化寺住持慈悲的发心,从后院正觉殿来到前院随缘殿接引香客的供养。每年月中大觐之时,信众香客骤增,随缘堂的僧侣接应不暇,人手就局促了,从后堂坐禅诵经的和尚中,抽调人手接引佛事,已经是寺院不成文的惯例了。
久在方丈中打坐研诵经典,持咒守戒,禅定了正觉的念心,是修身养性****悟道极其枯燥的重复性功课。常年历久的修炼对于经典熟稔于身心,对于三宝的觉识恒存于慧根,于枯燥寂寞中安享宁静,于重复无为中升华觉悟。只有建立在这般佛性基础上的僧人,才有资格和机会,被分派到前殿接引佛事,才有足够的定力,面对来自世俗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迹。
然而,几番下来,释悟能的禅心,隐约觉来有些微妙的变化。似乎是对于世俗人物中所表现的贪嗔痴,有了直接而明确的洞察,又似乎是自己内心深处一向稳定的禅定,有了些微地动摇。但是他并没有在这种因缘的碰撞纠结的挣扎烦恼中,有所求解和参悟。一来接引香火频仍令他无暇以顾,二来是他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喜欢起与世俗的接触和交道,世俗表达的所有的烦恼,却是他感悟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富有生气,以至他着迷而有了搅动慧根的多想。
感化寺是一座隐匿于远山中的古刹。因山深林密,道路崎岖,虽逾千年而能完整保存。而近年道路修通,古庙整茸一新,成为当地胜景,远近慕名观玩的游人如缕不绝,周遭觐礼进香的信众从善如流。凡月中十五,更是拜佛的吉日,旅游的大潮。如今世俗人物,但凡趁着闲暇游山玩水,有几个不是远走山野,亲近自然;有几个不是搜奇冒险,寻古探幽,有几个不是放松心情,忘怀写意。而拜佛烧香的则各怀心事,有几个不是怀着发财的梦想,求助于佛陀菩提的庇护;有几个不是怀着祈福的发心,祷告于菩萨罗汉的保佑;有几个不是怀着缠身的烦恼,央求于地藏药王的神赐;有几个不是怀着子嗣香火的愁绪,诉诸于观音王母的接送;有几个不是怀着寂寞焚烧的春心,寄望于文殊弥勒的随喜……许多观玩的游人,不免也因着拜佛人潮的感动,加入进信众香客当中。或原就有愿心,或临时起意,一试自己的运命,也未可知。
拜佛进香,讲究的是心诚则灵。有无虔诚的心意,是一般俗人与信徒的基本区别。虔心发愿的香客,普遍心存早觐佛面,早祝香火,早献供养的愿望,早早地就聚集在寺庙门前。午夜时分,为一天之始,故感化寺门前广场已聚集了无数香客。有香客将带来的香炷点燃,面向寺院跪拜三匝,于是效仿者从众,人们纷纷点燃香炷,然后面对寺庙合十默告。一时间,所谓万佛投于一炉,广场上便堆起了一座巨大的香炷篝火,后来者又不断投香添火,燃烧的火光,把整个广场照得通明透亮,佛门圣地似乎成了香客夤夜狂欢的不夜天。夜半三更,佛陀三宝也是要睡觉休息的,只不知早朝的信众是否叨扰了佛陀三宝的清梦。
捱到天光大亮,寺庙里的晨钟撞响过后,寺院大门洞开,侯了半夜的人们潮水般地涌入寺院。寺院前是一座三门牌坊,与寺门正好相对应,颇懂常规的信众,都自觉按男左女右的顺序,很秩序地进入寺院,而中间则为空门,只有受过剃度的僧人,才可遁入空门出入。拜佛礼敬的人们自然不受剃度,只进香发愿,断没有坏规矩的。入进寺院,在正向大殿的香炉里再燃香炷,才算正式礼拜,夜晚的香炷不过是表达诚心的预演而已。拜佛时,香客左手持香(据说左手较右手要干净,右手通常有杀生之嫌),一般讲究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则是代表着功德圆满,是一个极致的高香。观持香的多少,既可知香客祈福的力度。进香一般三炷为宜,依次口中念念有词,念道:“誓断一切恶。”又念:“誓修一切善。”再念:“誓度一切众生。”或念:“供养佛,觉而不迷;”又念:“供养法,正而不邪;”再念:“供养僧,净而不染。”然而,香客众多,各怀鬼胎,各抒心曲,默念的含混不清,不知其所云,祈求的只对佛陀诉,从不示于不相干的外人。其所念所求的就不得而知了。
拜佛烧香为的是祈福,祈福的一个重要仪式就是"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主持。祈福的香客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了。开光的物品因此而赋于灵气与法力,或置于家中或随身携带保佑人们的平安幸福。而开光程序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递上随喜一份,所谓随喜,就是香客敬献给得道高僧的钱物。这和香客投进功德箱中的钱款,供养给佛龛前的钱物及私底下的捐献,构成了寺院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释悟能接引香客佛事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和清点保管这些财物。随缘殿分为一重大殿,主要供奉着盘坐的佛祖的金身,二重大殿,主要供奉着四大菩萨的金身,是香客供养、捐献、随喜的主要目的地。两重大殿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香客簇拥在一起挨次进行求拜祈福开光诵念抚慰等佛事,显得拥挤而混乱。为维持秩序,释悟能常被夹杂在香客中,与许多女香客有过无数次肌肤的亲密接触,但每次他都感到异样的兴奋和美妙,他喜欢这样的亲密接触。
信众的捐款多以现款为主,间或有银行的票据和金卡,而这些票据和金卡,都是由释悟能去银行办理到寺院的名下,物品则除寺院常用的食用油,菜蔬瓜果,粮米面粉外,还有大量日用品,电器具,五花八门,稀奇古怪。有的送给和尚手机,希望通话联系,有的献来随身听光碟,希望僧众快乐,有的敬上蚝油面膜,希望主持年轻,更有甚者贡献硅胶安全套并附言道“我佛法身,护佑男根。”释悟能久入释门,一时对安全套的功用并无多少感性认识,但他在清点面前这些财物之际,总有一个问询在他的心里萦绕着:“我是否该舍戒还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