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就是天意。天意必以民心而昭示,以民心而推进,以民心而实现。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怀有野心的董卓弑杀少帝,立刘协为帝。朝政大权被董卓控制。董卓的大逆之举,引起了各地实力派的不满,中原诸侯矫诏而起,以讨逆为旗帜,名为“义兵”。从而直接导致了长达二十年的诸侯混战。
动荡由此开始,帝国陷入长期的战乱。
义,在中国的民众心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深深地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凡有重大举措,必有义在。无义则不会得到响应,就没有支持的力量。只有在义的旗帜下,才会聚集到人心。讲义气的人,心中都必然怀有一种正义感。在他们的心中,以伸张正义为己任,为了义气,激情澎湃。国民对于关羽的崇拜,也就在于一个“义”字。只要树起“忠义”的大旗,以“力扶社稷”为理由,英雄们就会从天下各个角落,竞相奔投,一时间便能聚起数千人马。“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可见这个义字是如何深入人心。
有人马,就有了实力,就要举行征讨了。征讨,就得有名,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么,就得有口号,就得有檄文,从而使自己理由充分,使自己师出有名,使自己的行为显得正义。于是,“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写道:“曹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本来各地的实权派早已按捺不住,雄心高涨,只是没有借口。现在持有檄文,实在是一拍即合。他们谁都知道这是矫诏讨逆,之所以说是矫诏,因为皇帝被董卓控制了,怎么可能发出讨伐的诏书呢?但是他们心照不宣,配合默契,根本就不愿有所质疑,何况这是多么及时的一个理由。发展自己,拥兵自重。于是“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这其中有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勃海太守袁绍。“各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人的,有一二万人的,各领文官武将,向洛阳会聚而来。”耀武扬威,各显其势。
且不论战斗力如何,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就令人感到振聋发聩。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是跺跺脚就可以让一方震动的重量级人物。
这群不甘平庸的实力派人士,焕发出了雄心,既有力扶社稷的美名,又有扩张权势的实际利益,更有名垂千古的机遇,自然踊跃。
按常理推测,数十路大军,会聚一处,声势必然浩大。如果齐心协力,那么区区一董卓哪里能够抵挡得了。
但是,且慢,让我们拭目以待。历史需要事实书写。
也正因为他们都太威风八面,也就各怀打算,所以,其实质也只是貌合神离的乌合之众,谁都想着得利,可是谁也不愿第一个冲锋陷阵。因为他们谁也不愿负责任。他们都是为了分红而来,并不真心是扶危济困。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分肥的理由。
看看这些名字,就可以相象得出他们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这是一群机会主义者,而机会主义者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只是所叫的名字不同而已。他们根本就不具备管理天下的德能。
真正的英雄是务实的,务求实效,务求对国家、对民众有切实的责任,而不是趁机捞取实利,更不在乎虚名。当然,林子大了,就有鹰隼栖落;江海深处,必然潜藏蛟龙;深山密林之中,必有卧虎;人群广众,必有真豪杰。
事实也正是如此。北平太守公孙瓒,路经德州平原县。在城外桑树丛中,遇见等候迎接的刘备兄弟。知关、张“乃同破黄巾者”,感叹说:“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若何?”三兄弟同心说:“愿往。”于是,玄德、关羽、张飞便跟随公孙瓒共赴国难。众诸侯会聚,各自安营扎寨,连接二百余里。乃宰牛杀马,会盟商议进兵之策。
这群所谓的英雄,只是在英雄的盛名之下,占据着实际的利益,当国家真正需要他们时,他们只是虚张声势,起起哄而已。
这世间,资源很紧缺。但是,哪里都不缺少沽名钓誉、华而不实之徒。浪得虚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徒有虚名,占有名位,然而每临大事,却无任何良策。真正的豪杰之士,却每每被淹没,不得而出。
当然,不论怀有什么目的,他们毕竟行动起来了。只是蛇无头不行,群龙无首也无益于举大事。羊群无论多大,都有一个头羊领路。何况人马会聚,就不能没有带头的首领大哥。于是,按照他们那种自以为是的架势,以势利的眼睛和狭隘的见识,群起而附和着,推举袁绍为盟主。理由是:“袁本初(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这位出身豪门的子弟,只是假意推辞一番,然后就欣欣然登坛盟誓了。盟誓说:“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读毕歃血。虽然盟约的誓词语意铿锵,字句慷慨,令人涕泗横流,但是盛举之下,事实将会怎样,还需要时间和事实的验证,也只能拭目以待。
但是在这个环境和语境之下,至少群情是激愤的,是高涨的,令人热血沸腾,令人勇于仗剑而前。
既然已经誓师,战争即将展开,那么由谁第一个发起攻击,承担突击的使命呢?长沙太守孙坚毕竟是一位血性男儿,他愿意作为先锋。袁绍说:“文台勇烈,可当此任。”孙坚当即带领本部人马奔袭汜水关。
面对天下诸侯,董卓震恐,急聚所属将领商议。吕布挺身而出,说:“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董卓自然非常高兴,说:“吾有奉先,高枕无忧!”此时,吕布后面一人高声说:“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正是关西人华雄。他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威风凛凛。董卓嘉其勇气,于是升任为骁骑校尉。统领五百万马步军,前往迎战。
急功近利之徒无处不在。济北相鲍信,只怕别人夺了头功,于是私自调遣所属兵马,取捷径抢先进攻关防。华雄率领五百铁骑,如飞般冲锋,气势震天,鲍信之弟鲍忠仓促不及招架,就被华雄一声大喝吓得失了魂魄,被斩于马下。
这个联盟其实是脆弱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军事行动纲领,也没有一个全局的战略计划,人多势众时,争名夺利;遇挫临难时,则退避三舍,作壁上观,以便见风使舵。这些人既无大德,也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诸侯所部各自为战,又各自保存实力,袖手而观,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看似兵多势强,实为乌合之众。
历来联军少有协力同心作战的。战争还没有展开,往往就已心怀异志。更在胜败没有任何端倪之时,就已互相掣肘。事实也正是如此,厮杀在即,却已有小人在搬弄是非了。有人游说袁术:“孙坚是江东猛虎。如果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如今不给予粮草,他的军队就无法坚持,必然溃散。”心胸狭隘的袁术听信并采纳了这个谗言,不发粮草,导致孙坚军队补给断绝,军心动摇。心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成就。袁术以害人始而终累己,这是必然的规律。这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宵小。所有的事业就这样被葬送。
李肃与华雄设谋:“分两队乘夜协同行动,一队从小路奔袭孙坚侧后,将军率军正面冲击,就可立即擒获孙坚。”
在这个月白风清的夜晚,阴谋在夜月的美丽面纱下悄悄展开了。然而,困处前线的将士们却根本没有任何警惕。营垒静静地沉睡在夜空的星月之下,或许已有美梦回到家乡。因为已是半夜,白天征战的鼓声已歇,战刀上的血渍已经拭去,呼喊暂时停息,争战的双方都该缓口气了。
突然,喊杀声骤起,滚滚如潮的铁蹄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孙坚仓皇不及整军抵御,华雄已举刀砍来。军营内四处火起,喊杀之声响彻夜空。饥疲无措之军,如何抵挡饱食精锐之师。兵无斗志,四散逃窜。孙坚慌忙招架数回合,在祖茂的护持下,突围而走。
华雄却不愿让他这样轻松地逃跑,从后面紧追不舍。得胜之时,谁也不会给你逃遁的机会。没有人会对失败者心慈手软。因为当杀人成为赚得荣誉的合理理由时,人们就只想用他人的鲜血,书写并浇铸自己的丰碑。所以,谁也不会轻易放弃。除非天意为你留一条活路。
孙坚取箭连射,借以阻止华雄的追击,也谋求一箭射中,求得翻盘取胜的侥幸,但是两箭皆被华雄机警地躲过。情急之下,第三箭因用力太猛,拽断了弓,只得弃弓纵马奔逃。祖茂急切地说:“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给我引开敌人。”孙坚换上祖茂的头盔,分路而走。孙坚从小路得以逃脱。祖茂则被华雄一刀砍杀,孙坚的赤帻作为战利品被缴获。
孙坚损兵折将,伤感不已,星夜派遣人员报告战况。袁绍大惊:“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却并不追究导致失败的缘由。公孙瓒带着刘备三兄弟最后到达。袁绍说:“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现在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怎么办?”诸侯面面相觑,默然无语。未战轻敌,小挫即惧,狼顾不前,怀私自保。正如吕布所言,空有虚名,实如草芥,实不足以成大事。
由此可以看出,这群所谓的英雄们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太过勇烈的孙坚,已然遭人忌惮,受到暗伤。而天下诸侯在这里已经受制于袁氏兄弟,他们的命运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其实,谁都心知肚明,都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都得留在这里以表明自己对于帝国的态度,免得成为被迁怒的对象。因为,帝国豢养的这群势利走狗们,他们咬狼不行,但是咬狗却都是好手,所以,要避免自家的毛被咬掉。因而面临失败的同类,只能默然面对。
袁绍举目遍视,无人置言。忽然看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冷然而笑。
英雄不得志时,往往屈处人后,被人轻视。那些堂堂坐于前排的所谓的位尊名高之人,却不识英雄于低微之时,实为不足为谋的草芥之徒。
只因为觉得别人的冷笑太令人不舒服,于是袁绍发问:“公孙太守背后是什么人?”公孙瓒介绍说:“是我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曹操说:“是不是破黄巾军的刘玄德?”公孙瓒说:“是。”并将刘备及其兄弟的功劳,扼要述说。袁绍请刘备坐,刘备谦逊致谢。袁绍说:“我并非敬重你的官职,我只是尊重你是帝室后裔。”意思是说,你别不识抬举,以为我把你当什么菜。
什么叫势利,已经不需要我再阐释。
短视势利之人,时刻不忘自己出身的高贵,以显示自己显赫的门第。也只有这一点是他唯一可以自恃的,才能使他的虚荣心得到一点支持。
刘备坐于末位,关羽、张飞于两侧侍立。忽然通信兵报告说:“华雄引铁骑出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前来挑战。”袁绍说:“谁敢迎战?”有骁将俞涉说:“小将愿往。”但是,俞涉与华雄交战不到三回合,被华雄斩了。太守韩馥说:“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结果又被华雄斩了。众人闻言失色。袁绍自语:“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不在这里!如果有一人在,何必惧怕华雄!”自抬门面,自高身价,往往是内心虚弱之徒的惯用伎俩。
他还未说完,一人厉声说:“小将愿往斩华雄的头,献于帐下!”众人惊视,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公孙瓒说:“这位就是刘玄德结拜兄弟关羽。”袁绍问是什么职务。回答说:“跟随刘玄德充任马弓手。”当然,一介县令手下,马弓手是他所能给予的最高职位了。袁术大喝道:“在你的眼中以为我们诸侯没有大将吗?量一位小小弓手,安敢乱言!给我赶出去!”
你可以平庸,但是你不可以超出他们以显出他们的无能。因为你平庸,他们就会觉得高高在上,就会觉得安全,就会自以为威风八面,于是你也就可以平安。如果你有所不同,那么就会让他们觉得不安,于是,你将被挤压,或者被“乱棍打出”。
曹操急忙说:“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果他不能取胜,那时责罚也不迟。”虽然有理,其实也等同于废话。在以性命相搏的战场,如果不能取胜,就意味着殒命疆场,何以责罚?又哪里用得着你来责罚?袁绍说:“让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曹操说:“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又哪里知道他是弓手?”关羽说:“如果不能战胜,请斩下我的头来。”曹操即斟热酒一杯,请关公饮,以壮声威。此举也算是实实在在的支持,令人心暖。关公说:“酒且斟下,我去去就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裂,岳撼山崩,众皆失惊。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一颗滴着新鲜血液的人头,掷于地上。
杯酒尚温。
曹操极为敬佩。这时,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还不立即杀入关去,活捉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道:“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给我赶出帐去!”
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也必然时时处处提醒着别人不要忽视了各自的身份,谁也不能藐视他们的存在。谁如胆敢藐视他们,必然露出本相,呲着牙要咬人了,要将你们都赶出去了,免得让他心里不是味。他们总是觉得身份就是他们的一切,不容别人动摇。因而也容不得身份低的人在他们的面前说话。他们总想垄断一切。就是这种人毁了这个帝国。
曹操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袁术说:“既然你们只尊重一位小小的县令,我当告退。”这就是典型的无赖。曹操说:“怎么可以因为言辞而耽误国家大事呢?”众人尽皆默然而散,谁也不愿说出一句话。因为他们谁都明白:沉默是金。沉默就会显得高深莫测,就显得高明,就显得不同凡俗,也是对自己身份的最有力的保护,也意味着对于威胁着自己身份的人的否定。同样,沉默所显示的态度即是支持也是否定,既可以是对你也可以是对他,可以让自己从容转舵。
营帐中,人们都保持着沉默,沉默中透出一种彻骨的冰冷,充满着不屑与敌意。
只有曹操让人送来牛肉和酒浆抚慰刘备兄弟三人。其实一杯酒就已经足够。
关羽并没有因为杀敌而立功,也没有因为解救了危难而受到尊敬,更没有因为力挽狂澜而受到应有的封赏,反而几乎被乱棍打出。这就是世道。
英雄总是埋没在垄亩之间,总难有用武之地。因为那群徒有虚名的势利小人在当道,因此,空怀报国之志的壮士,总也无法进入报国之门。
一个人是不是英雄,主要在于他有什么事迹,而不是看他的父亲是谁,更不在于他的祖宗有什么功绩、是不是贵族。但是,世道却并不如此简单。
诸侯震惊
在汜水关前的鏖战厮杀中,关羽斩杀了威慑诸侯的骁将华雄,挫败了敌方锐气,稳定了战局态势,为这群英雄们争得了喘息的机会。同样,对于那些恃勇无谋之辈来说,形成了新的震慑。汜水关守将李肃以紧急军情公文报急,董卓惶恐不安。
任何人都有朋友。同样,无论罪恶多么深重的败坏之徒,也必有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