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话音刚落,只见江寒和郭梅,一人提着一个柚子,一人提着盒月饼,领着江樱出现在门口。
“哟!老江来啦!快进来。茶水刚上炉,就等你们了,这可是我午后到后SX边那里,用木桶提回来的好泉水,用来泡雨前毛尖再合适不过了。”萧智热情地招呼着。
“江伯,郭伯母好!樱樱,来!我给你一样好吃又好看的东西。”萧然见了大人赶紧打招呼,然后就带江樱去厨房吃自己做的小动物耨米饼糕了。
江寒和郭梅都比萧然父母大,所以,萧然在两家人面前的时候都是叫江伯、郭伯母,萧然怕同学们说他拍马屁,其它时候都是叫老师。虽然江寒和郭梅都比萧然父母大,可是,却比萧然父母晚结婚,所以江樱又比萧然小。
江寒夫妻俩进院子里,也不管两个小人儿的乐趣,把礼物让钟淑娴拿进屋,在茶几边的凉椅上坐定,江寒见桌上摆着的耨米饼糕,脸上一喜,拈起一块就往嘴里送,陶醉地吃下一块才对萧智道:“不错啊!老表!你家还做耨米饼糕,现在可没几家人做这个,嫌麻烦!”
老表,是赣省的人对同乡的称呼,是亲昵性的。赣省老表是外省人对赣省人的一种较亲切的称呼。也有些南方城市里流行用老表来称呼行为习惯比较老气、穿着打扮老土的人。
“赣省老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元末明初,湘南湘东许多地区因战乱而一片荒芜,大批赣省的人迁入湘省。而这些人后代回到赣省祭扫祖陵时,喜以老表称呼当地的赣省族人,以表示近亲。这就是赣省填湖广的传说,也是老表一词起源最为流行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朱元璋未当皇帝时遇难获救,他为了报答赣省人的恩情,承诺若得天下,赣省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来找他。
第三种说法,赣省自古盛行道教和风水之术,附近省份的人喜欢请赣省的风水先生,风水术士的表盘是必带之物,外省人便以老表称呼赣省风水师。时间久了,也就用来称呼所有赣省的人们。
当年红军反围剿时,在赣省和这里的人一起吃苦,所谓患难见真情,对这里的人自然是很亲近,老表称呼也就被传播得更广,身为红三代的江寒,自然对这个称呼很是亲昵。这不,一高兴起来,就用上这称呼了。江寒略过老表一词表面亲昵性和朋友的隔阂感,直接显露出表亲一般的近亲感觉。
萧智听着老表的称呼,只觉亲昵、有历史沉淀感,笑着看江寒享受耨米饼糕道:“这不是知道你一家好甜食嘛!看你一家在这一趴就好多年了,特意做来犒劳你的。”
“虽然喜欢甜食,可是配着茶吃更好,水开了没有?赶紧的,快上茶。”江寒不客气地道。
郭梅笑着打了一下丈夫,说他没礼数,萧智也跟着起哄。大家这么熟了,没必要端着,虚得很,这只不过大家调笑而已。
笑声未停,萧洪带着老婆孩子也进门来了,埋怨地道:“这谁说上茶来着?人还没到齐就上茶,忒不地道了吧?”
“老洪!我这不是掐指一算,你马上就来了,好上茶迎接你嘛!”江寒笑着打趣。
萧智招呼了一声坐就忙着泡茶,钟淑娴则对萧正和他弟弟妹妹道:“阿正,樱樱和阿然在厨房吃东西呢!你们快进去吧!”
一群大人在院子里喝茶、赏月、聊天,萧然一伙小孩子在吃了一点耨米饼糕后嫌腻了,找其它东西吃,看到江樱父母送的月饼上有纸条,不由纳罕,萧然拿着月饼和伙伴们到院子里问江寒道:“江伯!这月饼怎么有纸条啊?”
“这个可是有说法的,你要问你的语文老师,她比较清楚。”江寒呵呵一笑,指着郭梅道,他觉得这是一个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时机,得要妻子好好讲解一下,小孩子有兴趣时最好教。
江寒一个眼神,郭梅就知道意思,接过话头道:“来,都过来坐好,我给你们讲故事!”
萧然和小伙伴们见有故事听,可比上课积极多了,乖乖坐好,大人们看郭梅在教育孩子,也静下来喝茶,打算也听一下。
“要听故事,得先知道中秋节的起源和月饼的由来。”郭梅先讲传统知识,用故事吊着萧然他们的胃口道:“中秋节的起源是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月光下跳舞找老婆、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这三种。到唐朝初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从宋朝开始盛行。”
“月饼,在唐朝以前叫胡饼,李渊皇帝时期,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得胜而归,吐蕃人来祝贺,献上胡饼,当时正好月圆,就有了月饼一说,民间为了庆祝,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就是朱元璋起兵打元兵鞑子的时候,用月饼藏纸条,当约定暗号,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后来这纸条就演变成祝贺中秋的贺语。”
其实这里面还有好多说法,郭梅怕孩子们记不住,只挑好记的,简单地讲出来,等孩子们消化了一下,郭梅接着道:“好啦!了解了中秋和月饼的起源,现在给你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远古时期,突然出现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英雄后羿得知,登昆仑、运神力射了九个,以此成名,小人蓬蒙慕名前来投师学艺,不久,后羿娶妻嫦娥……最后中秋拜月在民间传开了。
郭梅一口气把娥奔月的故事讲完,然后让他们可以去玩了,端起茶杯猛喝茶,可把她渴坏了。
萧然和小伙伴们听故事有一点意犹未尽,可是一想到烧花塔的好玩,就没有这个心思了,一伙人乘这明亮的月色出门,约上小虎和小琴直奔村东江河。他们在那里已经准备好搭花塔的材料了。
烧花塔,萧然以前听老辈人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洋鬼子烧死的英勇战斗事迹,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萧然他们可不管,知道了就行了,玩才是最重要的。
傍晚的时候萧然他们就捡了好多瓦片和柴火放在河边,刚才出门的时候带上了各自在家里做好的竹筒花生,香料腌好的兔子和竹鼠,还有荷叶包裹的鸟,没长大的小香芋……
到了河边,萧然带头挖坑,把各自带的烧烤的食物放进去,埋土,架上柴火,成山形状,然后,在柴火外围堆搭瓦片,做成塔状,再就是点火了,没一会儿,柴火烧红了瓦片堆砌成的圆塔,空隙的洞里飞溅火星,在夜间就像盛开的鲜花,在白色的月光下,柔暖地衬托着,妖艳无比,这就是客家孩子们中秋的烧花塔游戏。
大家一起围着花塔,就着月色,耨米饼糕、月饼、早柑橘、柚子、沙炒粉皮、沙炒花生大家换着口味一边吃着,一边欣赏这美丽的夜空,聊天嬉闹。萧然家里带出来的半个柚子成了抢手货。争抢食物的声音,给明亮的天空平添了一道童趣,让那月亮不那么显得高冷。
在一片嬉笑声中,火堆熄灭,花塔黯淡了下去,然后,新一轮的食物争抢大战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