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热觉、压觉的训练法
因为物体一般具有冷热之分的,所以触觉训练往往伴随着热觉的训练。一般而言,热的比的要易感一些。由于触觉训练离不开“触摸”,因此,当我们用热水给儿童洗手时,可以顺便对儿童进行清洁卫生的教育——即不要用手去摸脏东西。所以,她把诸如洗手、剪指甲等实际生活一般概念作为辩别触觉刺激之前的准备练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手指这个中间媒介练习和运用触觉。因此,她让孩子们在小脸盆里用肥皂仔细的把手洗干净,并在另一个盆里用温水再洗一遍。然后,她告诉他们怎样把手轻轻擦干,这样,就为他们独自洗手、洗澡作了准备。下一步,她便教孩子们怎样触摸物体——即触摸物体表面的方式。为此必须把孩子的手,让他用手指轻轻地在物体表面移动。
为了使孩子更专注于体令触觉可以让孩子触摸时闭上眼睛,单独体验没有视觉后的触觉是什么样的。孩子学得很快,对这种练习很感兴趣。经常在做这种练习之后,就有孩子闭着眼睛走到你跟前,轻轻地摸你的手掌或衣服,特别是丝绒花边。他们确实是在练习触觉。他们特别喜欢触摸细软的表面和区分沙纸表面的粗细。
触觉教学材料包括:(1)一块分成两个相等长方形的木板,一个长方形贴上光滑的纸,或者把板面打磨得很光滑;另一个长方形则贴上沙纸;(2)又一块与上面相同的木板,用光滑的纸和沙纸纸条相间贴在上面。
她还利用一组不同光滑度(从光滑的精制到粗糙的沙纸)的纸条。在其他地方介绍的有关材料,也可用于这些训练。
至于热觉训练,我准备了一套小金属碗,内盛不同温度的水。我用温度计。触摸容器的外面,就可以获得所要求的不同热度的感觉。
她还让孩子们把手侵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练习。我觉得这种练习也可用脚做,但她还没有机会试验过。
对于压觉(重量感觉)的训练,她很成功的利用了三种8×6×1/2公分的不同木质(紫藤木、胡桃木和松木)的小木板,重量分别为24、18、12克,逐个相差6克。木板应十分光滑,如果有可能,表面涂以清漆,以免板面粗糙,并保留木质的本色。孩子一看颜色,就知道它们的重量不同,这提供了检验练习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取其中两块木板分别托在掌中,然后手一下移动以测重量。手的上下移动应逐渐变得几乎感觉不出来。让孩子闭上眼睛,区分重量不是靠看颜色,而是纯粹靠压觉。他们能会自己这样做,对这种“猜测”很感兴趣。这个游戏还能吸引周围观看的孩子,他们会要求自己也来猜一猜。有时孩子们会自动蒙上眼睛,轮流做这种游戏,并不时发出阵阵愉快的笑声。
□立体感觉法训练
在感觉训练联合触觉与肌肉感觉的基础上,她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第一套教材是由福禄培尔砖块和立方块组成的。让孩子注意这两种物体的不同形状。让他们睁着眼睛,仔细准确地感触这些物体,并反复用话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各自的特点上。然后,告诉孩子把立方块放在石边,把小砖块放在左边。只能触摸,不许用眼睛看。最后,蒙上孩子的眼睛,再重复这种练习。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这个练习做得很好,经过两三次后,他们就能够不出一点儿错误。练习中共有24块小砖和立方块,这样,通过这个“游戏”便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由于旁边有一群热情的小伙伴看,大大增添了孩子的乐趣。
一天,一个指导员让她注意观察一个3岁的小女孩,她是我们最小的学生之一,已能熟练地重复这个练习。她们让她坐在桌边一把舒适的扶手椅上,然后,把这24个方块放在她面前有小桌上,弄乱,叫她注意不同的形状,挑出立方块放在右边,小砖块放在左边,蒙上眼睛后,她就按我们的要求开始练习,一手拿一块,感觉出来后,就把它们放到规定的一边。有时她拿的两块都是立方块,或都是小砖块;有时,右手拿的是小砖块,左手拿的是立方块。孩子不仅需要辨别不同形状,还得自始至终记住它们分别应放在哪一边。在我看来,对于一个3岁小孩这是很困难的。她不但完成得很轻松,而且教她的那些感觉物体形状的动作,似乎都是多余的。事实上,她拿起两块来,如果碰巧左手拿的是立方块,右手拿的是小砖块,她会立刻把它们换一下,然后再按我们教她的那样,使劲地摸一摸,感觉它们的形状。
她继续对这个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发现这个小姑娘具有左右手能灵活使用的功能。为了同时训练两只手,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
她叫别的孩子重复这一练习,发现他们在感觉其轮廓之前就已经能够识别物体的不同了。对于年岁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教育法在这方面配备了一套极好的联想式体操练习,这种练习能训练确实惊人的迅速判断能力,并且具备完全适合于幼儿的优点。
触摸感觉练习由于多种多样,孩子们津津乐道于此。例如可以用任何小物体,诸如玩具兵、小球、各种硬币等。还可以让他们区别各种差别很小的物体,如玉米粒,麦粒和稻粒。
□视觉训练法
(1)关于大小的视觉区别
第一,镶块。这套教材由三块长55厘米,宽8厘米,厚6厘米的木块组成,每块又包括10个嵌在大小不等的孔里的圆柱形木块,顶端前木质或黄铜提钮,其形状类似化学家使用的砝码。这一组的第一套圆柱高都为55毫米,但直径不同。最小的直径为1厘米,其余的依次递增1/2厘米。第二套中的所有圆柱直径都相同,为第一套中最大直径的一半,即27毫米,但高度不同。第一个像小圆盘,高度仅为1厘米,其余的依次递增5毫米,第十个高55毫米。第三套中的各个圆柱的直径和高度都不同,第一个直径和高度均为1厘米,其余的高度和直径都依次递增1/2厘米。孩子们用这些镶块自己进行练习,学会根据厚度、高度和大小区别物体。
在教室里,这三套材料可供三个孩子同时在一张桌子上玩,并互相交换增加多样性。孩子们把小圆柱从板孔中拨出来,弄乱,然后把每一个圆柱插回到原来的位置。教材用松木制成,打光,交漆以清漆。
第二,分级的大方块。共有三套,最好每个学校每套都准备两副。
①大小:较大和较小的物体。这组材料包括10个涂以玫瑰色漆的木质立方块。最大的底边为10厘米,其余的每个递减1厘米,最小的为1厘米。另配备一块绿布毯,可以是油布,也可以是硬纸板。游戏玩法是从大到小依次把这些木块垒起来,垒成一个小宝塔,最大的一块作为塔底,最小的一块作为塔顶。毯子铺在地板上,立方块散乱地放在毯子上。在毯子上垒塔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练习了跪下,起立等动作。检验方法是看塔从底到顶是不是逐渐变小。错放的木块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塔边线条不齐整。孩子们开始玩这套积木时,最常见的错误是把第二个立方块当作第一个做了塔底,而把第一个放在第二个上面。混淆了最大的这两块。我曾注意到在德·桑克蒂斯(De Sanctis)的试验中,缺陷儿童也出同样的差错。当问“哪一个最大”时,孩子拿的不是最大的一个,而总是次大的一个。
②厚度:这套教材包括从厚到簿的10个棱柱体。最大的底边长10厘米,其余依次递减1厘米,长度都是20厘米。涂成深褐色。孩子们玩时,把它们散乱地撒在小地毯上,然后按其厚薄顺序一块挨着一块摆好,注意其长度完全一样。这一套棱柱体构成一个阶梯形状,从低到高,一步比一步宽,从薄的开始摆或从厚的开始摆都可以。这项练习的检验不像圆柱镶块那样肯定,大圆柱不可能插入小圆孔,较高的圆柱会突出孔板的表现等等。而在大楼梯的游戏中,孩子一眼就能发现错误,因为如果排置错误,楼梯就呈不规则状,不是一阶比一阶高,而是高阶后出现了低阶。
③长度:长短物体。这一套教材由10根正四方形木棍组成。边长为3厘米,第一根长为1米,最后一根长为10厘米,其间依次递减10厘米。全棍以10厘米为间隔交错漆以戏蓝两色。把木棍并排放在一起时,颜色必须一一对应,以形成横向红蓝条。整个形状如同风琴的风管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逐渐缩短。
孩子们把这些木棍弄乱,然后按长每次序和对应的颜色重新排列。这个练习也提供了很明显的检验错误的方法。如果位置摆重不对,木棍沿斜边的梯减长度会显得参差不齐。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这套最重要的积木将在算术中得到应用。可以用它从1楼到10,组成加法和其它算法表。还可用来初步学习十进制和米制。
这三套积木孩子可以用稍微不同的方法堆砌,将积木散乱地放在地毯上或桌子上,然后在几步开外的另一张桌上把它们排列整齐。当孩子每搬走一块积木时,一定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因为他必须记住在混放的积木中所要找的下一块的大小。这些游戏对四五岁的孩子最为相宜;而简单的堆砌对三四岁的孩子更适合;用粉红色立方块建塔对3岁以下的孩子吸引力最强,他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推倒了又砌。
(2)形状视觉差异和视—触—肌肉的知觉
教具:木制平面几何镶块。
在缺陷儿童学校,我曾用两块木板重叠固定在一起,底下一块保持原样,上面一块凿出各种几何形孔。游戏方法就是把木制镶块嵌入相应的几何形孔中。为了便于取放,在镶块一安了一个黄铜提钮。
在我的缺陷儿童学校里,我把这种镶块游戏多样化,并且把教颜色用的和教形状用的区别开。教颜色用的都是平面几何图形,教形状用的都漆成蓝色,有大量各种深浅色调和各种形状的镶块。
现在制作的教具,是我参观罗马圣迈克尔教养院的劳教学校时受到启发设计的。在那里,我看见许多种不同几何形状的木模,可以用来嵌入相应的框内,或者覆盖相应的形状,这些教具无论形状还是尺寸都要求非常精确;框子里能提供对工作准确性的必要检验。
这启发我改进我的几何镶块,既利用镶块,也利用框子。于是我做了一个30×20厘米的长方形托盘,托盘漆成深蓝色、黑色边框。这种托盘的优点在于形状可以变化,这样我们便要吧作出任何配套选择。我有一些木方块,可一次提供至少2至3个几何形状。剩下的地方仍用空木块填补。对于这种教具,我还增加了一套10厘米见方的白色卡片,这些卡片构成一组别种性质的几何形状。这组的第一套形状用蓝色纸剪成,裱贴在卡片上。第二套用蓝纸剪成同样形状的轮廓,轮廓线宽1厘米。第三套,形状相同,轮廓由黑线形成。这样,我们便有了托盘,装有小镶框及其相应的镶块,以及3套硬卡片。
我还设计了可装6个托盘的框子,框子的前面板可随顶板揿开并取下,于是托盘就像抽屉一样可推进拉出。每个抽屉里装有6个与镶块对应的镶框。第一个抽屉里装有4个光滑的木方块和两个镶框,一个镶框是长菱形,另一个是梯形。第二个抽屉装有1个方块和5个长边相同、短边不等的长方形;第三个抽屉里装的是直径递减的圆形;第四个抽屈里装的是6个三角形;第五个抽屉装有6个多角形,从五角形到十角形;第六个抽屉里装的是曲线形(一个椭圆形,一个卵形等,还有一个四瓣梅花形)。
镶块练习这种练习是让孩子往大框或托盘中放特定形状的镶块。这种游戏对3岁以下的幼儿也适用。并能使他们长时间地保持兴趣,虽然不如玩圆柱体游戏时所保持的时间长。事实上,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孩子重复玩过五次或六次以上。孩子玩这个游戏确实很费劲,他必须识别形状,必须仔细观察。
游戏确定需要训练,因为一般孩子开始时都会含镶错。例如,试着把三角形先往梯形、矩形等图形里放。或他们手里拿着一个矩形,也知道该往哪个孔里放,但仍然把它的长边塞进孔的短边处,只有尝试多次才能成功。经过三四次练习后,孩子才极其熟练地识别几何形状,轻轻松松地把镶块放到应放的孔内。这便是可以引导孩子系统观察几何形状,轻轻松松地所镶块放到应放的孔内。这便是可以引导孩子系统观察几何形状的时机。我们掉换框子里的形状,用相似的形状来进行对比练习,孩子做得很轻松;并习惯地放在正确的镶框里,没有出错,也没有错误尝试。
孩子对简单的差别很大的形状仍需要多次确认和练习。我先让孩子用右手食指触摸镶块的轮廓,然后让他触摸相应镶孔的轮廓。我们成功地使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并非难事,因为孩子都喜欢触摸东西。通过对缺陷儿童的实验我已经知道,在各种感觉记忆形式中,最先发展的是肌肉感觉记忆。事实上,许子孩子还不具备靠视觉识别物体的能力,只能靠触摸识别,即靠估量沿物体轮廓的的必要运动来识别。大多数正常儿童也是如此,出现混淆时,总是徒劳地试来试去,只要他触摸镶块和镶孔的轮廓,就能很快成功。无疑,联合使用触觉和视觉会大大帮助形状感知,并固定在记忆中。
镶块使孩子们能独自进行工作,在对形状的视觉知觉中完成真正的感觉自我训练。
三套硬纸片练习第一套:给孩子木制镶块和贴着蓝色图形的硬纸片。然后把硬纸片散乱在桌上。孩子们必须按自己的喜好把它们排成一条线,然后把相应形状的木块盖在硬纸片上。这需要用眼睛进行控制。孩子必须识别形状,并用木块盖上,与硬纸板上的图形完全吻合,这里,孩子的眼睛起到了镶框的作用,它首先把两件东西联系起来。除了要覆盖图形,孩子还将习惯性的触摸纸板上的图形作为练习的一部分(孩子总是自愿地做这一动作),然后放上木块,再用手指去触摸轮廓使上面的木板一丝不差地盖住下面的图形。
第二套:给孩子一些硬纸片和相应的木制镶块。在第二套中,用蓝色纸剪成的轮廓重复这引进形状。通过这些练习,孩子逐渐从具体过渡到抽象。起初,孩子只能操作有形的物体,然后过渡到平面图形——并非真正存在的平面图形。他现在正过渡到线条,但这种线条不是平面图形的抽象轮廓,而是他的食指经常运动的线路,这条线是运动的轨迹。再次在硬纸片上用食指沿着这条线路运动,孩子就能得到实际线路的印象,因为食指沿着这条线路运动,孩子就能得实际路线的印象,因为食指是沿图形运动的。现在是眼睛在引导运动,但必须记住,这种运动是在孩子触摸固体木块的轮廓时就已经准备好了的。
第三套:给孩子们一些硬纸片,上面的图形是用黑线画出的,像前面一样给他相应的木块。这时,他已经真正过渡到线条,即过渡到抽象了,而且头脑中也有了运动结果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