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到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所废者七,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谄,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这里所说的是由于庄王对国情了如指掌,所以一下子废了于民有害的七项弊政,兴办了九项富国强民的新政措施。一面诛杀了五个为害朝廷,祸害地方的恶吏,一面又起用了六个德才兼备的人提任要职,使楚国民风士气为之一新,楚国由此而大治。
正是由于庄王在三年表面上装得糊涂不清,浑浑然而不知所以,而内心却心如明镜,工于算计,最后一击得中。楚庄王表面上纵情声色,偏于娱乐,而实际地注重调查研究民情,确定切实的治国安邦政策,积蓄力量保证其成长壮大到足以能使自己的规定、法令得以顺利执行,因而一朝听政,大力革新,使国家得到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事先预谋的而且非常有战斗性的“装糊涂”的事例。说的是西门豹在当邺县县令时,面对地方的恶势力和传说的迷信习俗,既要一举铲除危害百姓的恶疾,又要让邪恶势力无可乘之机,同时还要达到教育百姓破除迷信之目的,要达到这一箭三雕,不能硬碰硬。当时,西门豹就采用了装糊涂的作法,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让那些弊端陋习不攻自破。
事情是这样的:邺县有个风俗,每年都要给河伯娶妇。每年到了一定的日子,巫婆要到各家寻找漂亮的姑娘。选出一个,给她换上绸缎的衣服,关在河边的一个红帐子的小屋里,供她吃肉、喝酒。十几天后,到了出嫁的日子,把她放在小船上,放到河里任其漂流。为了这风俗,每年都要从百姓那里收集数百万的金银,仅一小部分用于此迷信活动,而大部分都被地方官吏、巫婆们瓜分了,致使百姓们家破人亡,生活艰苦,有女孩的人家在这段日子里还要往外乡逃亡,非常悲惨。
西门豹听说竟有这等事很是气愤。有人讲,此事可不能妄动,听说如果不给河伯娶妇,会遭洪水危害的。西门豹心生一计,告知属下,到了河伯娶妇那天通知—声,他也要参加。
不久以后,娶亲的日子到了。河边上—切都准备就绪,地方官、巫婆们都一本正经地排成一排,周围围了两三千普通百姓。新娘被从小屋里领了出来。这时西门豹突然回头对地方官说:“这个姑娘不漂亮,让她作为河伯的新娘可不行。巫婆,麻烦你到河伯那儿告诉一声,让他再等几天,我们找个更漂亮的给他作新娘。”说罢命令手下的人把巫婆抬起来扔进了河里。等了好—会儿,也不见巫婆回来。西门豹又说:“让她的弟子再去催催她。”于是乎好几个弟子也被扔到河里,但都一去不复返。西门豹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看了地方官一眼说:“现在只有劳驾你亲自跑一趟了。”就这样地方官也被投到河里。此时,岸上的官吏、巫婆吓得一起跪倒,磕头求饶。从那以后,谁也不敢再提为河伯娶妇了。
象这样以装糊涂的办法,而达到欲擒故纵,在古时还常用于对君王的进谏上。君王是天龙真子,金口玉言,说一不二,且又独断专行,好大喜功不愿听与其相悖的意见,因此一般那些犯颜直谏的臣属都不免要遭厄运。如明朝的工部主事何遵,察觉宁王等人企图谋叛阴谋而反对明武宗离宫南巡,同时又为已经为谏上南巡之事得罪明武宗的黄巩等人说情。明武宗一见此书,大怒,遂命将何遵逮捕入狱,并廷杖四十。何遵被打得皮开肉绽,伤势严重,没过两天就死了。正因有如此昏庸残暴的君王,才致使那些为江山社稷着想的忠臣良吏在上谏时往往不得不“装糊涂”。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环境中,在同恶势力、恶人的斗争中,仍需要我们用智慧、谋略,包括“装糊涂”的方式来达到除恶扬善的目的。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看到别人犯了错误又不好直接批评时,也不妨用此种方法“旁敲侧击”—下,使他从中有所醒悟,而又不失面子。因此,前面提到的中国古代的许多“装糊涂”的事例、寓言、故事仍可作为我们今日借鉴之用,从而使我们受到某种启示,以便更好地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处理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对敌斗争中掌握主动,使生活和事业不断地发展。
四、真人不露相
“糊涂”也可以作为一种韬略。这种韬略具体体现在对自己伪装上:不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城府很深,才智过人,精明强干,有着雄才伟略的人。这样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避免那些嫉贤妒能之辈的无端的攻击、诽谤,避免那些能力在你下,职位在你上,品行又不端的人对你的嫉恨和猜疑,使你免去许多来自人际关系上的烦恼,摆脱许多不足挂齿的小事的缠绕,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集中精力成就一番大事业。
难得糊涂,既是一种韬略,也体现了个人的修养程度。
因此,要能运用这一韬略,首先要提高个人的修养。不要总想在人前出风头,要学会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
在这方面老子有许多教诲。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叫扬子居,他主张利己主义。有一次他要见老子听老子的教诲。当时,扬子居准备南下到沛这个地方,正巧,老子也西行去秦地,他便约老子在沛的郊外相见。但是却在走到梁的时候,遇见了老子,两个人便一起走了一程。半路上,老子突然仰头向天,长叹一声说:“起初我以为你还是可以教育的,现在才知道你实在不堪造就。”扬子居听了没出声,等到了旅舍,双方梳洗完毕,扬子居脱了鞋,跪着走到老子面前说:“刚才弟子想问老师,老师正走着没有空闲,所以不敢问,现在老师有空了,可否告知弟子犯了什么错?”老子说道:“你态度骄傲,目空一切,谁看了都害怕,怎么还敢来接近你?要知道,真正清白的人,不自以为清白,反而觉得自己好像有污点似的;真有盛德的人,也不自以为德高,反倒觉得德性欠缺了什么似的。”扬子居听后,说道:“敬谢老师的教诲”,便弓身退了出去。扬子居刚来旅舍的时候,店里的客人让路给他,店主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替他拿梳洗用具,先来的客人都躲着他。但是,从他见过老子并听从老子的劝告后,旅舍的人不但已敢和他随便地争席位,态度也亲热了许多。
老子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颇具深刻哲理的至理名言。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讲的:“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在非常英明的君主之下,人民才会忘记君主的存在;其次,在次之的好君主之下,人民会亲近君主,称誉君主;在下等的君主之下,人民惧怕君主;在更坏的君主之下,人民则轻蔑君主。
古今中外有不少如老子所说的那种人,表面看去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甚至让人感到木纳、愚迟,但实则却都是高深莫测犬智大勇之人。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人物故事中领略老子的思想和做人的要义,从中悟出“愚人”与“糊涂”的涵义。
一个是王湛的故事。古时王湛是个品德学识都很优异的人,但他却一直含而不露,别人也都不了解他的真情实况,他的兄弟们及整个家族都以为他是个痴呆之人,他哥哥的儿子王济也同样轻视他。
有一天,王济偶尔有事到叔叔家里。忽然他看见叔叔王湛的床头摆着—本《周易》,十分惊讶,便让叔叔给他讲讲《周易》的内容。他以为叔叔不过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而已,不料想叔叔剖析玄理,探微索妙,讲得意趣横生。王济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长叹一声说:“我们家原来还隐居着这样一位名士!”王济要走了,叔叔送他出门。王济带来的坐骑中,有一匹马很难驾驭,几乎没有人能骑它。王济问叔叔能不能驯服它。王湛二话没说,解开缰绳,飞身上马,骑了好几个来回,好似闲庭散步一样,王济更加佩服叔叔的高深莫测了。后来他将实情告诉了武帝,也深得武帝的欣佩。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西乡南洲。在日本人中一提“不言之言”的人,都会想到西乡南洲。姑且不论他在政界的功绩,就人物外表这一点来看,他怎么也不象是个响叮当的人:他不修边幅,非常甘于朴素的生活,直到维新以后,他当上日本陆军总司令近卫都督的时候依然不变。他住着月租三万元的房子,穿着萨摩和服,就是出席宫中宴会也是这身打扮。他最讨厌和人争辩,是个地道的“不言之言”、沉默寡言的人。有人说:如果和西乡讨论问题,在议论中他常保持一定的沉默,所以会令人觉得自己胜利了,但是回家仔细一想,实际上是自己失败了。有一次西乡参加宫宴,在他退席走到门口时却找不到木屐,他也不声张,就赤脚在雨中行走。当他走到城门口时被警卫拦住,要他通报官职、姓名,因为他的异样被怀疑是个可疑的人,当他报名是陆军大将西乡时,警卫不信而不让他通过。西乡也不与其争辩,默默地站在雨中,等待认识他的人,直到一位大臣乘车来到这里,方把他接了进去。明治维新杰出的人物板木童马初次见到西乡时这样评价他:西乡是个憨愚的人,但他憨愚的宽度有多大却不知道,轻轻地敲他就轻轻地回响,重重地敲他就大声地回响。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东晋宰相谢安。谢安生长在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的时期,少数民族在北方黄河流域所兴建的十六个国家,不断重复着激烈的并吞,兴亡迭更。出身于东晋名门贵族的谢安年轻时就集众人的期望于一身,朝廷频频催促其出仕做官,但他总是伪装生病拒绝,每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后谢安不负众望,就任东晋宰相,北方有个叫前秦的国家,不久就把矛头指向东晋。谢安起用自己的外甥谢玄做将军,防备前秦。前秦百万大军进攻东晋,而东晋不过八万兵马而已。老百姓个个人心惶惶,唯谢安非常沉着。谢玄要赴前线时拜访叔叔请求指示,谢安回答:这事我已想过,之后就沉默了,无奈谢玄只好引退。以后又派人见谢安,而谢安已和人们开宴去了。谢玄实在耐不住,闯入别墅,可谢安却和他比赛围棋,并以自己的别墅为赌注。谢玄似乎已从叔叔平静的态度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谢玄在前线沉着冷静,最终打败了十倍于我的大军。战绩传来,谢安仍在下棋,不动声色。谢安无论高兴与悲伤总是泰然自若,国难当头亦不改变,赢得人们的信任。
上面几个小故事说明了凡成大气候的人,都不被世俗观念所干扰。世人称赞他,他不会因此而得意;世人毁谤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沮丧。外表并看不出有多么伟大,但是在无意中你却会发现,在他那里灌水进去不见其满,取水出来不见其干。这使人不禁想到“呆若木鸡”这个典故:说的是一位名叫纪沽子的斗鸡师,很会调教斗鸡,他的名气很高。有一次周宣王派人送来一只鸡,希望这纪沽子好好调教。十天过去了,宣王问纪沽子:已经可以用了吗?纪沽子恭敬地答道:“还不可以!它过度虚张声势,只会逞强。”又过了十天,宣王又来询问,纪沽子道:“还不行,它一接近别的鸡就精神抖擞,使劲地瞪眼”。在此之后,又过了十天,宣王又来催促,纪沽子回答:“现在可以了,即使听到别的鸡叫,它也不会表示任何反映,从远处看,简直就象是一只木头鸡,完全积德于一身,其他的鸡只要看他一眼就会逃走,没有一只鸡敢面对它。因为当它站着面对其他鸡的时候,不会令对方走过来,达到了呆若木鸡的境地。”
由此可见,世间那些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哗众取宠、精于卖弄的人,或是那些自恃山中的老虎、林中的大王,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人,就象是斗鸡中的那些只会虚张声势,瞪瞪眼的鸡。而那些才智过人,超凡脱俗的人才是斗鸡群中的佼佼者。表面看如木鸡那样“呆”,实则却是聚才德于一身,“在水中行走不会窒息;踏在火上也不觉其热;在高空飞行也不觉恐惧,”从而达到了战无不胜的境地。令小人之辈望尘莫及。
上面所述既是个人的修养又是智谋的韬略。亦可说“愚钝”与“糊涂”是人的品行的陶冶和智慧的养成。
“愚钝”似恬静,旨在不为尘世的纷繁所动;
“糊涂”似智慧,旨在不为世俗的聪明所误。
用恬静来培养智慧,可以智慧来培养恬静。个人的性情就会流于自然,顺乎其自然,也就不愁其干不出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