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6500000070

第70章 董仲舒(3)

董仲舒认为,人性是“如其生之自然之资”,是先天就具有的,但道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性“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要想使人性为善,就必须要接受王教的“教化”。“性待教而为善”是他的人性论的核心,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与认可。“三纲五常”的建立,就是让人们以善行来实践人性,人性实践的实践,就是天的意志的实践。“性者,天质之朴也”。在人性问题上,他认为人性是“天”创造人类时就赋予的一种本质,这种本质可能有善,也可能有恶。前面提到,天有阴阳,人性中亦有性有情,人有贪仁两种性质,所以人性兼有善恶二种要素。

“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善”要通过人为的教育才能进而为“善”。“性如茧如卵。卵待复而为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教育就像泥土被甄匠所用,金属被铁匠所打造一样。“为善”是人为的形为,要依赖教育才能起到培养“善”的目的。

他还认为,天给予君主的责任就是教化人民“为善”,他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民之号,取之瞑也,使性而已善,则何故以瞑为号?”人民是愚昧无知,只有通过教化才会有知。从这里可以看出,董仲舒把教育抬高到君主必不可少的权力了。

董仲舒最后还把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性三品”的观点。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天生就有“为善”的性质,君主的“为善”之性,强调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思想;“中民之性”就是万民之性,万民要通过教化才能为“善”,但却不能被教化为圣人;“斗筲之性”就是“恶”的性质,近于禽兽,是无法教化的,对付他们只能采用刑罚。“性三品”的提出其主要目的是“任德教而不任刑罚,以提供人性论的依据。

人之诚有贪有仁

董仲舒说,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有一个总的目的,每个事物的生长变化都有一个目的,并为总目的而服务。他认为,人是天的副本,所以人就是天地的精华的体现。他说:“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万物者,莫贵于人。”人是物中最高贵的,所以其头向上当天,与植物之头向地,其他动物之头横向不同。“所取于天地少者旁折,所取于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因此,他认为宇宙的最后目的是生人和建立封建主义的社会。

他还认为,人有性有情,与天地阴阳相当。“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性表现于外为仁;情表现于外为贪。“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情和性都是人先天就有的资质。“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性和情是人本质中的两个对立面,相对应的是天的阴阳的对立相副。人有先天的善质,在阴阳中,阳是主,阴是从。人与天相对应,人的性是主,情是从。因此,他认为,人的本质的主要部分是善的。

董仲舒承认人有善质,同时又指出不能认为人性本来“已善”。人有性有情,有贪有仁,“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他说,“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一概之比也。”所以,他认为应把“善质”和“善”加以区别,人有善质,但还不能认为“性固已善”。

他所说的“善”,强调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性,突出要接受“王教”的观点,服从“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这些也就是“善”的目的。在他看来,情是恶的,所以人要教受“教化”。

“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缲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这就是他的人性论的主要观点。

“性未善”强调了统治者“教化”的作用。他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的作用不是为了改造自然,而是要建立封建社会,对人实行封建道德教育。

“教化”也与“天”相副。“是以阴之行不得于春夏,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乍全乍伤。天之禁阴如此,安得不损其欲而辍其情,以应天?天所禁而身禁之,故曰身犹天也。禁天所禁,非禁天也。”因此,人应当以“性禁情”,人必禁天所禁,就人合乎了封建道德教育。

“王”是“天”设立而教导民众的。“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今案其真质而谓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万民之性苟已善,则王者受命尚何任也?”董仲舒把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认定为“王道”,“王道”和“王”又是“天意”的表现。

闻见博而知益明

董仲舒认为,人心和天心是相连的,人的内心有什么想法,天就会以此相应。董仲舒的教育主体是道德知识。“众物”不是真正的知识。在他看来,与“天命”吻合的关于“本心”的抽象化知道,才是值得学习的。这种知识观就是重抽象知识,轻具体知识的知识观。他的知识观具有严重缺陷,其表现为“内视反听”做为获取知道的方法,否定实践活动和感性认识。但就理性认识的特殊性而言,对自身来说它却有着其合理性。

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学习儒家《六经》。“《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他尤重《春秋》,将《春秋》奉为“先王之遗道”。所以,在他的影响下,传统儒学教育被分成了经、史两大门类。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学习知识要“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学习非专精专一不能成其事,向善好善必须一以贯之,然而这一点是对荀子的“虚壹而静”的发展,只是经验之谈。教学的正确方法是博节统一,“多连博贯”。

他认为只要“连而贯之”,就可以推知天下古今的知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方法论。但是连系和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在教学上往往可以用来加强理解,融会贯通。在学习范围上,他认为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太节就会使得知识暗昧,太博又会使人厌倦,这种思想也有一定道理。

教师要尽量达到“圣化”的境地,“圣化”之功,也就是所说的教学艺术,一个好的教师施教,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圣化”是对教师的综合要求,其中体现了多种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应以身作则,教学应该适时,因材施教,从容引导,不急不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所谓“圣化”,就是以上多种教学综合实施的原则,他对教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也是非常严格的。

不与民争利

董仲舒的思想特点是“大一统”,即在思想上要求理论基础的统一,推行仁政政策。仁政的主要内容是“不与民争利”,其是经济政策及其理论说明的道德准则。

西汉中期,国家的封建制中央集权慢慢巩固了,地主土地私有制也随国家轻重政策开始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经济领域中“与民争利”的现象越来越多。他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不与民争利”的思想主张,并把这一主张作为衡量一切经济活动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道德标准。

在当时,儒家经济思想是一种伦理经济思想,“不与民争利“的仁政思想就是伦理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封建大一统的社会目标服务的。

“与民争利”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国家与民争利

国家与民争利,是指封建国家直接从事工商业活动与民争利。“民”指工商业者。国家与民争利的另一个表现为“赋敛无度以夺民财”。“田赋、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二、“食禄者”与民争利

“食禄者”与民争利,是指官吏诸侯等经营工商业和兼并土地,与工商业者和小农争利。

三、地主与民争利

地主与民争利表现为土地兼并。“民”一般指耕作的农民。土地兼并是与民争利最普遍的社会问题。他说,“用商秧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兼并的原因是公有的土地变成私有,成为商品,可以自由买卖。

以上三种情况,受害者都是“民”,这里主要指遭受土地兼并之害的农村贫民。“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他认为,土地兼并的结果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与民争利”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

董仲舒从经济和伦理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与民争利”的危害性。针对这一道德认识,他把这一主张作为经济政策的最高道德准则。

“与民争利”的危害有:

一、“与民争利”损害“义”

在义利的关系上,他倾向于重义轻利,“义”是对统治阶级的要求,其源于儒家的等级伦理思想和义理思想。他说,“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匱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这一观点也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君主代表国家,是要行“仁义”的,国家和“食禄者”与民争利,就是在损害“义”。

他认为,统治者应以身作则,行仁讲义,这样有利于国家安定和谐。如果统治阶级“与民争利”不仅损害了“义”,可能还会导致“民”犯法作乱、争利害“义”。“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忘义而殉利”就会“夫处位动风化者,徒言利之名尔,犹恶之,况求利乎”。所以“与民争利”必然会使民众“弃理而走邪”。

二、“与民争利”破坏了伦理道德

董仲舒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这样的一个社会,必然是一个有序的,安定的,君主推行仁政的封建等级制社会。

在他看来,“与民争利”是上级争夺下级的利益,这就破坏了伦理道德的等级名分。儒家思想最注重的就是“名分”。他认为,伦理等级制的危害来源于统治阶级。“与民争利”是“大乱人伦而靡斯财用”的形为,这样动乱和纷争就难于避免了。“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则“其祸患必至也”。

“与民争利”对等级秩序的损害,会破坏理想的有序社会,从而导致社会动乱,也就必然会危及到统治阶级的政权地位。

三、“与民争利”违背“天意”

“天”学说是他的思想哲学的一大特点。他把人事附为“天意”。他认为,遵循仁义礼志是合乎“天意”的,否则就违背了“天意”。“与民争利”损害了“义”,破坏了伦理道德,所以说,“与民争利”就违背“天意”。

董仲舒伦证了“与民争利”的种种弊端,从而确立了“不与民争利”的道德准则,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经济政策主张。

“不与民争利”的内容有:

一、“盐铁皆归于民”

他提出国家必须脱离经营工商业活动。国家如果从事这些活动就是违背了“义”和“礼”,侵害了人民的谋生之路。

二、“薄赋敛,省徭役”

他认为,繁重的赋税徭役违背了“义”化民的伦理主张。为维护伦理规范、减轻人民负担,他提出,“劝农事,无夺民时,使民岁不过三日,行十一之税”,“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仁政主张。

三、“受禄之家”应“食禄而已”

他以道德主义的说教,奉劝“受禄之家”,要通过国家财政的渠道取利于民,从而享受国家的俸禄,不再“与民争利”,谨守等级,“食禄而已”。

四、“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兼并局面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他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的政策。

董仲舒提出了限田的主张,却没有具体的措施,但这一主张是依社会实际情况而出发,可行的解决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主张缓和了封建国家、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巩固了封建制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同时,他的“不与民争利”的思想政策也起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漫画泰斗,也是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已成为漫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潜心钻研幽默三十年,成为中国系统研究幽默的第一人,其研究幽默的深度与广度,全世界至今无人企及。 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苦难,但他却把坎坷的一生变成了幽默的、艺术的一生。他就是幽默大师方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方成,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2)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叶赛宁

    叶赛宁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
  • 财富家成长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财富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财富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跟随榜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 共和国大使

    共和国大使

    本书聚焦新中国外交事业,将镜头对准王稼祥、耿飚、柴泽民、熊向晖、冀朝铸、李道豫、吴建民、周文重、沙祖康、查培新、赵进军等十一位极具代表性、影响力、传奇色彩的中国外交官,讲述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的外交故事。内容贯穿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外交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间外交等领域,还介绍了外交官们不同于常人的家庭生活,是新中国外交历史的一部珍贵档案。
热门推荐
  • 仙道学校

    仙道学校

    天道灭,修仙易。同根生,应向融。天外天,大自在。三界终,蓬莱始。大帝仙历元年道场上乌压压的小脑袋呆萌的看着,飞在空中嗷嗷叫的老头!“咚~咚~”钟声响起!下面昏昏欲睡的小脑袋们一激灵不知谁嗷了一嗓子“放~学~啦!”“嗡~”无数小脑袋,成群结队的往道场边缘的传送门跑去!老头看着不停闪烁的传送门,满头黑线!……
  • 狂气无双:至尊大小姐

    狂气无双:至尊大小姐

    女人,为何自甘为妃为后?时向晚要做王!不向任何人低头的王!无人可征服的王!无论是低调的财团继承人,还是黑势力最年轻的帝王,抑或是红海之内最具实力的天才。所有的人,无不向她屈服,尊她为王。男人,我若为王,便封你为后!
  • 前妻不好追

    前妻不好追

    她是他的正牌妻子,却从未被他放进心里;她以为只要陪伴在他身边,他总会爱上她;然而他一次次的出轨,让她彻底心死。离婚三年后,她再次归来;让他疯狂迷恋,哪怕她心中再无他的一点影子,他也要让她再次爱上自己!她却冷笑着回答他,我已经爱上了别人……
  • 金牌销售经理

    金牌销售经理

    二十多年的职业历程,二十多年的销售经验和销售技巧,真实的场景再现。告诉你如何从一个销售新手,一路成涨为金牌销售经理的全过程。98%的内容都是源于作者亲历的销售经理职业生涯。
  • 法定乾坤

    法定乾坤

    太上忘情,指的是忘记一切喜怒哀乐,不为情感所动!一次意外让杨风恢复了前世的记忆,却发现自己因“忘情”二字,伤害了许许多多心爱自己的女人。追寻着前世的记忆,他一边寻找忘切的记忆,一边报仇雪恨。道似无情却有情,前世无情无义的他,今世却处处留情!
  • 娘化物语

    娘化物语

    一觉睡醒变成妹子了怎么办、(⊙_⊙?)老板对自己死缠烂打怎么办、(⊙_⊙?)身边总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怎么办(⊙_⊙?)谭佳佳表示接受、拍飞、变强........我变娘了,也变强了..........可……可能是吧?(⊙`??⊙)?
  • 带着系统到汉朝去

    带着系统到汉朝去

    陈阳莫名穿越到东汉末年,更莫名自己有一个升级系统,更神奇的是自己还有一个百宝仓库。啥!你说关羽我打不过?那我用秘籍总可以吧。什么!你又说我被诸葛耍得团团转?那我多升级把智力加满看看干不干得过他。
  • 李三犇

    李三犇

    李三犇自从将爷爷种的紫葫芦带在身边后,每晚的梦境都会让他经历不同的人生,有一天,葫芦出了意外,他迷失在了自己的梦里……如何破梦而出,回归本我呢,这是个难题。且看他如何磨砺自我,砥砺前行,初心如故的,我们拭目以待……
  • 斗神噬仙

    斗神噬仙

    天地初开万物争鸣,飞鸟走兽妖魔鬼怪也相继而生,远古洪荒开天辟地,上古纷乱战鼓连连给后人留下种种传说,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法宝灵气修道之法使后人可以参天悟道纵横于天地之间,然而修道之术五花八门犹如浩林之木多如牛毛,各家争论之声变为杀戮之祸而志同道合者划道而论便有了正邪之分,我们的故事也就此开始了!
  • 宫泽贤治短篇作品选(中文版)

    宫泽贤治短篇作品选(中文版)

    他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想象大师;他是无数现代艺术家的灵感源泉;他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他一生贫病交加,却自愿为理想献身,不断燃烧善意的一生……他,就是宫泽贤治。《不输给雨》、《橡子与山猫》、《要求多多的餐馆》、《奥茨贝尔和大象》、《猫的事务所》、《夜鹰星》、《拉大提琴的戈什》……七个治愈心灵的温暖故事,连宫崎骏忍不住赞叹的玄妙想象。在贤治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没有一句诳言,有的只是纯净透明的清风,和早晨桃色的美丽阳光。读宫泽贤治,体味天地、生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