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是其最杰出的四位弟子。
鬼谷子生平
旷世奇人鬼谷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谋略家,在“九流十家”中,他独树一帜创立了纵横学派,被尊奉为纵横家的鼻祖。
鬼谷子是位神秘的历史人物,由于古籍文献对之记载甚少,古今一些学者甚至怀疑是否存在其人其事,并认为他的著作《鬼谷子》为后人伪托。而对鬼谷子的故里和隐居、讲学之地,更是众说纷纭,民间甚至传说他最后成了神仙。鬼谷子其人其事,甚是神秘:
第一、鬼谷子确有其人。
《史记·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说鬼谷子是苏秦和张仪的老师。《隋书·经籍志》在“纵横家”类著录了《鬼谷子》三卷,注解说:“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史记》和《隋书》认为,鬼谷子是隐居在鬼谷的一位研究游说之术的隐士,生活在战国时代。这说明鬼谷子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
第二、鬼谷子姓甚名谁?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战国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唐代马总在《意林录》中说:“周时有豪士隐者居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无乡里族姓名。”《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说:“鬼谷先生,姓王名栩,亦居清溪山中。”
据当代学者郑杰文考证,“鬼谷子先生是一位活动在战国中期的政治思想家。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亡于公元前320年前后,有过一段较为丰富的社会政治斗争生活经历,后隐居在鬼谷,总结政治斗争经验,潜心治学,开门授徒,教人以权变政治斗争术,是苏秦、张仪纵横政治术的教授者。”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上古时期子承父名的影响,鬼谷子的后代延用鬼谷字号的约有十代人,直至秦河东太守王稽(有史可查)的出山,最后一代叫鬼谷子的人是他的父亲。为“亡秦而仕秦”,他不再做隐士,而做了官,最后因联络山东琅琊的诸侯倒秦事泄被杀,并牵连了当时的宰相、他的挚友范雎,二人同年去世。
第三、鬼谷子的遗迹。
鬼谷子故里何方?历来说法不一,大多数人认为是在陕南安康市石泉县。
蜀汉杜光庭在《录异记》中指出,“鬼谷先生居汉滨鬼谷山”。而石泉县境内的云雾山主峰即是鬼谷岭。明代《兴安府志》说:“鬼谷岭,在云雾山中,相传先生(鬼谷子)隐处,有废址,其铁棺尚存。”其后的清康熙、道光史料,民国的《石泉县志》,均有对鬼谷子遗迹较为翔实的记载。
鬼谷子一生云游不少名山大川。有时,他也和孔子一样,坐着马车到各诸候国去讲学授徒,有时则隐居于深山,闭门著书。因此,他一生曾有过许多隐居之地,这也给后人考证其遗迹带来了一定难度,他也成了我国古代最为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之一。
鬼谷子著作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鬼谷子》
鬼谷子的思想和智慧主要存于《鬼谷子》一书中。《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
《鬼谷子》共有14篇,其中第13、14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书以功利主义思想,认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运用。它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谋略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国君主。
此书,《鬼谷子》还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因此可以说,《鬼谷子》的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本经阴符七术》
《本经阴符七术》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也作为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经,历代对它的注解都不在少数。
《本经阴符七术》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鬼谷子的智慧
在当代,鬼谷子的思想和智慧在内政、外交、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如“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等。
但需要说明的是,鬼谷子的思想多是游说之士的理论、策略和手段,是为研究社会政治斗争中的谋略权术而生的治人之术,如“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等,因此在学习运用时,一定要以遵守社会道德法律为根本前提。
立身处世的捭阖之术
立身处世离不开捭阖之术。
鬼谷子曰:“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让对方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各方面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自责。
“捭”即是“开”,“阖”即是“闭”。鬼谷子认为,掌握并灵活运用捭阖之术,便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万事皆能获得成功。
中国传统智慧中独有的捭阖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们驰骋天下的法宝之一,鬼谷子四大入世弟子中的孙膑就非常擅长捭阖之术。
孙膑与庞涓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为求功名先孙膑下山,到了魏国被魏王拜为军师,但他心里很清楚,孙膑的才华远在自己之上。所以,尽管曾允诺推举这位同门师兄,但庞涓始终没有在魏惠王面前提起孙膑。
后来,孙膑由师父的至交墨子举荐到了魏国。见过魏王,叩问兵法,孙膑都对答如流。魏王喜出望外,准备任命孙膑为副军师。这时庞涓假惺惺地说,我们情同手足,孙膑是我师兄,怎么能让兄在我之下呢?不如先拜客卿,等到功勋卓著,臣当让位。于是,孙膑被拜为客卿。从此,两个老同学来往又密切起来。
庞涓虽表面上仍与孙膑以同学相处,暗地却心怀鬼胎,欲置孙膑于死地。他暗中陷害孙膑,使其惨受“膑刑”(割去膝盖骨),然后又假意派御医敷药疗伤,并派人将孙膑抬入书馆,好言安慰。孙膑对庞涓感激涕零。
庞涓一心想要得到鬼谷子注释的《孙子兵法》,便巧施恩惠使孙膑答应刻写出来。直到从侍从口里获知了庞涓的真实目的后,孙膑才彻底认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烧毁已刻兵书,心想,惟有装疯方可暂保一命。
于是孙膑又哭又笑开始装疯。庞涓来探时,他目中无人地说道,我笑魏王想夺我性命,却不知我有十万天兵护佑;我哭魏国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可以当大将。说完,睁大眼睛瞪住庞涓,接着又磕头如捣蒜,大声叫喊,师父救我!无论庞涓怎么诱说,孙膑都死拽住他的袍子不松手,直喊师父救我呀!庞涓无法,只得令左右将孙膑扯脱后怏怏回府。
庞涓对孙膑的表现疑惑不已,心想孙膑可能是装疯。于是,又私下派人把孙膑拖到猪圈里。猪圈里到处是猪屎猪尿,臭气熏天。孙膑披头散发,在屎尿之中呼呼大睡。有人挑来一担酒食,说是可怜先生如此遭遇,瞒着军师送来的。孙膑知道这又是庞涓在试探自己,便破口大骂,畜生,又来毒害我吗?!并把酒食掀翻在猪圈里。来人抓起一把猪屎砸向他,他一把接住送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来人把情况报告给庞涓。庞涓冷笑道,这家伙真疯了!
就这样,孙膑巧借装疯瞒天过海逃过了庞涓的谋害,日后在围魏救赵一役中得以报仇雪恨。
孙膑在知道庞涓加害自己的实情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目前与仇敌力量悬殊,于是明智地采取了避实就虚、避其锋芒的应敌之术。他面对庞涓时装疯,是捭,属于阳;消除了庞涓的戒心获取了自救时间后继续装疯,其目的是为最终摆脱庞涓的加害,是阖,属于阴。总之,孙膑最后成功复仇的关键是准确地掌握了仇敌的心理,并适时地运用了捭阖之术。
人生亦然。捭阖有度,进退自如,是为人处世的要旨。
进和退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而每次不同的选择往往会对以后的人生轨迹带来不同的影响。有时即使迈出的是一小步,却左右着今后的人生,而在面临大抉择的重要关口时,更要懂得进和退的选择。
因此,要想给人生导航,必须把握那些足以决定社会发展潮流和天下大势的事物的动向,并由此来正确地决断自己的进退隐显。立身社会的每个人都面临工作的压力,如何让自己的事业顺利。首先就要认清有利和不利条件,特别是大局的发展趋势,然后借势生风,如此才会大有作为。否则,纵有千条妙策,亦难有所成就。
自然大方、不卑不亢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总有个主题,也就是谈话的目的。当我们交谈的对象是自己的上级或者我们有求于对方时,要泰然自若、不卑不亢,心理上决不能看低自己,要摆正心态——彼此是平等的对话双方,不能还没开谈,气势就先弱下去了。如此,我们才能无拘无束大开言路,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苏秦、张仪、公孙衍、李斯等纵横家都出身贫寒,地位微贱,然而他们却能使显贵的诸侯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是怎样获得这样巨大的成功的呢?原来,他们无论是在说人、说家,还是在说国、说天下时,都没有丝毫畏惧或自觉低人一等。他们在进行每一次游说时都有着非凡的气度与恢弘的气势,使得被说者不由自主地对他们的说辞洗耳恭听。被说对象的重视无疑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于是,他们大开话闸,妙语连珠滔滔不绝。智慧之门一经打开,便能取得极大的成功,他们的言论很快便得到认同。
鬼谷子认为,如果说者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执行,那是由于自己还未将道理讲明白、没让对方弄清楚;要是对方已经明确说者的意图却仍不予以执行,那是由于话没有说到点子上,没有说到对方的心里。所以,说服他人的根本还在于打消其疑虑,只有将有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各种事实都摆出来,才能令对方心悦诚服。
一文不名的张仪在游说秦惠王时,旁征博引反复论证气势磅礴,道理环环相扣不证自明,使得秦惠王与在场大臣不得不信服。同时,张仪还设身处地地为秦惠王着想,体谅其实力具备却无法实现天下霸业的心境。
秦惠王面对张仪的长篇大论,没有一丝平常听自己的臣下进言时的厌恶之情,反而越听越深感张仪真乃其相见恨晚的知己。这样的游说要不成功都难啊!张仪的不凡言论、深远见识令秦惠王喜不自禁,当即拜这位曾经因为家贫被诬为盗楚相国昭阳稀世珍宝和氏璧的窃贼为客卿,参与军国大计。
人们常说,说话要分场合、要看对象、要有分寸,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要自然得体、不卑不亢。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谈、善听,更要自然大方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卑不亢,大方、自信地与人交往。
面对逆境的忤合术
忤合术是鬼谷子关于对立、相反与顺应、相合的方法。“忤”就是相背,“合”就是相向。鬼谷子的忤合术是基于“忤”与“合”可以互相转化的原理。
事情总是有正有反,有利有弊,有直有曲。聪明的人往往善于在现实环境里针对对方的计谋并结合自己的需要,变不利为有利,曲中见直或直中见曲,改变斗争形势,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鬼谷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现实背景。人们立身处世,应该用变化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反复探求并掌握事物的连续性和独立性。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才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即位三年,没有颁布过一条政令,只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臣对此忧心忡忡。
一次,大夫申无畏请求拜见。楚庄王坐在那里不以为然地问:“大夫求见,有何贵干?是想要饮美酒、听音乐,还是有话要和寡人说?”
申无畏拐弯抹角地回答:“我既不是来饮美酒的,也不是来听音乐的。我是有事特来请教大王的。”
楚庄王急忙问:“是何事?快说与寡人听听。”
申无畏说:“楚国某地高岗上,栖着一只身披五彩缤纷羽毛的大鸟,已历时三年,不飞不鸣,不知是何缘故?”
楚庄王笑道:“这不是一般的鸟。三年不动,是为了养丰羽翼;不飞不鸣,是为了观察民情。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拭目以待吧!”
三年后,楚庄王称霸,是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与常人不同,与常理不同,但却有自己的特点,趋合于客观实际:当羽翼丰满,民情考察好了之后,才开始有所作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同时,矛盾双方又有其特殊性。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指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背反”可以转变为“趋合”,“趋合”也可以转化为“背反”。
这就启示我们,在面对不利环境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相信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与人交往要投其所好
人们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那么,怎样才能与别人相处好呢?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让别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
鬼谷子便在《飞箝》中精妙地分析、阐释了如何投其所好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与回报。
“飞”,制造声誉、激励、褒扬;“箝”,箝制、控制。“飞箝”意为先为对方制造声誉来赢取其欢心,再用各种技巧来箝制他,使他为我所用。
鬼谷子认为,只有了解对方的心理,才能诱导对方跟着自己走。首先给对方以肯定和推崇,然后将其引入自己的轨道。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要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出对方的爱好所在。最后再用“箝”的方法把对方控制住。
张仪学到鬼谷子的纵横术后,先到楚国谋求富贵。哪知到楚后大失所望,楚怀王对他并不重视。于是张仪想起了老师教授的“飞箝”术。
张仪多方了解,发现楚怀王嗜好女色。张仪便投其所好,用一番铺张扬厉的形容美女的言辞,就将楚怀王钳制住,使他心甘情愿地许自己以高官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