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蚯蚓,刚出生的时候,两端都有可能成为头,而一旦哪一端先成为头,头部就会向尾部不断发射一种物质和信息,抑制尾部形成头的趋势,因为大自然不需要两个头。正如美国最先研发出原子弹时,想方设法地抑制别的国家研发原子弹;当日本经济在1985年前后接近世界第一的位置时,美国又强迫日币升值,抑制日本的出口经济。
生死存亡的争夺是宇宙中永不停歇的大剧,最先的破土而出总是会产生更大的优势,甚至连植物也不例外。植物顶端优势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它是指主茎顶芽的生长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调控侧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角度的现象,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顶端优势在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中更突出,向日葵、烟草、麻类等属于强顶端优势,生长方式是侧芽终生潜伏,只有当顶芽受损时,侧芽才萌发生长;雪松、桧柏、水杉、银杏等是较强顶端优势,生长方式为主茎生长快,侧枝生长慢,而且主茎对侧枝的抑制生长作用是由上而下递减,距茎尖越近的侧枝受顶芽抑制强度就越强,生长就越慢。更有甚者,植物的地下部位—根部也一样存在着顶端优势,主根在生长过程中会严重抑制侧根的生长。
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和内源激素的平衡调控与营养的定向运输有关,顶芽由于顶芽早,输导组织发达,自身又是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因此不仅成为生长中心,而且还是强代谢中心,又能获得较好的阳光,在竞争中就能优先获得营养,从而更进一步加强了顶芽生长的绝对优势地位;侧芽发育迟,与主茎没有维管束a,因此在竞争中处于有机物运输主流之外,由于缺乏养分而导致生长完全或部分受抑。
令人惊讶的是,上述整个过程简直就像是在演绎商业社会的不变法则,更像是在讲权力斗争的永恒规律。当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兴起时,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外扩张,甚至不惜以战争作为载体强行打开落后国家的大门,大肆掠夺当地的各种资源。等它们挖完了第一桶金,落后国家开始发展工业时,关税等贸易壁垒以及绿色、低碳、环保等所谓的新规则和新观念层出不穷,作为西方主流文明的侧芽,发展中国家又开始承受新一轮打压。
先者多得,最先和第二到底相差多少?假设有一个宝藏,在同样贪婪和理性的驱使下,两批盗墓者进入地窟,在地下宝藏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两者获取的财物是均等的吗?先者和后者的公平性到底在哪里?
但是,与其埋怨历史总是那样的不公平,还不如深刻反省大自然为何这样无情。那些极大地有利于领先者的规则到底是领先者制定的,还是自然通过领先者的手制定的?它本质上反映的也许正是大自然的根本意愿。
那么,领先者为什么可以得到巨大的奖赏?难道仅仅是因为领先者承担了领先。
维管束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维管束彼此交织连接,构成初生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质的一种输导系统—维管系统,并兼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编者注的巨大风险,需要用奖赏进行补偿?难道仅仅是因为对“最优”的判断成本太高,从而选择用最简单的“先”这样一个时间上的顺序来决定取舍?是不是还有更深刻的进化上的原因?
试想,如果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而不能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勇于创新而不能得到历史的奖赏,如果马拉松长跑不是给最先抵达目标的人以金奖,那么,这个世界又该以什么为标准来设定进取机制呢?如果最先就意味着失败,那么进化该怎样选择进入卵细胞的精子呢?如果最先诞生就意味着死亡,那么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怎么可能上演争先恐后的壮丽场面呢?如果先者生存不成立的话,整个宇宙和人类社会终将“天诛地灭”。如果进化只给后进、落后、后发以奖励的话,那么一切先进都将不复存在。
所以我们看到:第一名应该被加分,优势应该被富集,这不仅符合自然的节约和效率原则,更符合自然和历史的进取精神。进化不会给落后以奖励,只会给落后以激励。
先者生存的博弈分析
退回到人类社会的规则,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先发优势的广泛合理性。
生活中所有的博弈都有一个先后选择的问题,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都可以争取先进门,谁先进了门,谁就可以关上门”,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先入者对壁垒的设置,无论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对日本、印度等非常任理事国想进入的刁难,还是院士们对新申请院士的更严格的考核标准,无论是核国家对非核国家试验核武器的态度,还是刚挤上一列拥挤火车的乘客对下面无数想挤上这列火车的乘客的不满,都在述说一个利益攸关的事实—最先未必最优,但最先肯定占优。
现实世界中,先者占优很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我们完全可以说,后来者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来者先采取的行动。而最重要的是,一旦先来者占据了这点优势,
我的研究生刘威之的硕士毕业论文对市场先入者优势做了大量研究,他对此部分内容亦有资料贡献。整个社会系统会以惊人的速度将它呈几何级数地放大,也就是说,很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最先者所占有的微弱优势就会成为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在路径依赖现象中,初始的路径选择会对之后的发展和最后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在这次博弈中,参与人甲和乙各有三个纯策略a,而左上、右上和右下的三个粗体且加了下划线的收益组合则是这一博弈的三个纳什均衡b。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的博弈结果究竟会是哪一个均衡呢?这就要看双方具体是怎样把劣势策略逐次消去的。我们发现,对于甲来说,“中”和“下”是相对于上的两个劣势策略,如果他先消去“下”的话:
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编者注。)
当然,还有另外几种路径,最后所得到的均衡也各不相同,这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路径依赖的作用形式,也就是从一开始就让情况向难以更改的方向发展下去。于是,率先找到可能会发生的路径依赖,并利用这一点让自己占据优势或者尽量避免陷入不利的境地就很重要了,尽管这并不容易。
探讨了路径依赖的现象,那么先者占优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既然一开始的路径选择如此重要,很显然抢先决策并选择对己方有利的路径就应当是最好的策略。在博弈论中,很多情况下都不止一个纳什均衡,而先决策的一方往往是占有优势的,因为他可以利用路径依赖把博弈的结果引向对自己有利的均衡。请看的博弈矩阵:
很明显,中有两个纳什均衡。对甲来说,前一个显然更好,而乙当然更倾向于后一个。这时矛盾就出现了,双方都希望达到对自己更有利的一个均衡,而最终结果如何就要看谁抢先决策了,这里我们仍然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讨论的,也就是对先决策一方的策略后决策者是完全了解的。这样的话,甲如果抢先选择了“上”,乙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只能选择“左”了。同样,如果乙抢先选择了“右”,甲也就只能去选“下”了。
我们发现,这个例子所展示的情况中,两个纳什均衡分别对两个参与者有利,也就是说,这种博弈可以被我们看成在起点处争夺优势。如果有一方的起点优势已经确立了,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个博弈中甲的最优选择是让乙先决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收益最大。但是我们发现,在这种情况里,无论哪一个结局,乙的收益总是大大超过甲的,也就是说,乙比甲更有动力追求一个更好的结局。这种情况往往有一个前提,就是乙已经是占优一方了,所以甲的最优选择就是追随,最后分到一杯羹。这更证明了,起点处的优势一旦建立,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处在相对弱势地位的一方就很难改变局面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还会有不甘心者挑战权威,但多数情况下,落后者还是会选择追随领先者,因为多数人都倾向于规避风险。
在的博弈中,是什么决定了甲的命运呢?毫无疑问,就是他在起步阶段的落后。在如今这个竞争近乎惨烈的经济环境中,先者占优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主导作用。一步滞后就可能沦为次要厂商,而其与主要厂商之间的竞争天平就会彻底倾斜,因此只能选择追随主要厂商的决策,以此决定自己的相关行动,所获的收益也往往远低于主要厂商,更残酷的是,除非主动退出或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否则这种被动的局面注定是次要厂商的最优决策。
先发在博弈中之所以有优势,还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是先发制人有利,还是后发制人有利?有一种说法是,先发可能会被对方看出破绽,然后找到破解之道。但问题的本质是,先发者完全可以佯攻,先发出一个错误的信息,待接招者对错误信息做出应对后,先发者立刻可以发出相对准确的制敌之招。所以,后发者必须对先发者的意图做出多种不同的判断,他得到的信息准确率最多是50%(真或者假),但先发者在第二次攻击时,信息的准确率将远远高于50%,因为对方必须对佯攻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正由于先发的优势明显,在很多博弈游戏中,无论把规则设计到怎样的均衡,先发仍然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所以,在中国象棋博弈中,红子(先走)必须贴时a,在围棋博弈中,黑子(先走)必须贴目b。而市场的博弈中因为无需“贴时”、“贴目”,优势就必然存在。
归根结底,领先的优势可以从一个汉字—“选”中得到解释,“选”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先”和“走字底”,既然一切都是选择,那么,“先走一步”就应当是最优的选择。
先者生存的概率统计c
1·“先者”的市场占有率优势
如所示,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PSI)的研究揭示,在500个成熟的行业中,第一个进入者的平均市场占有率达29%,早期跟进者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21%,
2007年3月6日至7日,中国象棋协会在上海召开了中国象棋规则修改会议,针对谁都愿意执红,有先行之利,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及对手的特点选择开局,也为了增加竞争性而避免和局,特别是先走的红方蓄意和棋,则黑方非常难走,于是对象棋规则做了较大修改,其中最大的修改是实行“贴时贴分制”。2008年全国最高级别中国象棋“五羊杯”大赛,除继续执行红方贴时的竞赛规则外,本届比赛在对局用时方面做了新的改变—每局棋红方用时60分钟,黑方用时80分钟,双方每走一着均加30秒。(围棋术语。指黑方由于先手,在布局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为了公平起见,在最后计算双方所占地的多少时,黑棋必须扣减一定的目数或子数。—编者注。)
我的两位研究生施国琴和刘威的硕士论文对优势富集效应做了很多量化的研究,特别对先者生存的概率做了大量研究。对本部分内容他们亦有贡献。而其余后来者平均占有率为15%。可见,抢先进入市场的企业一般能够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市场进入顺序与平均市场占有率的关系
资料来源: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PSI)对500个成熟的行业的调查数据·
显示的是一个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很明显,率先进入产业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保持市场占有率的领先;追随企业进入得越晚,要赶上先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企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显然,抢先进入新的产业或细分市场,为企业带来的市场收益率优势是最大的,可以让企业在新的产业或细分市场内占据领先地位。
2·“先者”的投资收益率优势
投资收益率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核心经济效益目标,在衡量企业战略的成功与否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实际上,市场占有率与企业利润率又是相关的,因此“先者”在市场占有率上的优势,又会带来投资收益率上的优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通用电气公司的战略规划研究所(SPI)通过对3000家北美及欧洲的企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的利润率是相互关联的。
市场占有率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投资收益率(ROI)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而增长;则说明了投资收益率随相对市场份额的上升而稳定地增长。因此,“先者”抢先进入产业或细分市场所带来的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3·“先者”有较高的存活率
任何一个产业或市场中的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生存寿命和较高的存活率。因此,存活率这一指标,是对“先者生存”战略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从中可以看到,在衍生新产品市场中,先锋企业的存活率在4年、8年、12年后,分别领先早期跟随企业16%、27%和22%。也就是说,进行通常意义的企业战略转型后,成为市场领先者的企业能获得非常明显的存活率优势。
先锋企业和早期跟随企业的存活率比较
初始数量
4年后存活率
8年后存活率
12年后存活率
完全新产品市场
先锋企业
早期跟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