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过性”经济
你以为你能对这个市场准确预测吗?中国人的反应太快了。在第一时间里你没冲进去,那你的危险性到了什么程度?我在惠州讲课时,有人告诉我:“王老师,你看,这条高速公路如果一旦堵塞,那么全中国的电子产品都会涨价。我们惠州……”我说:“啊,你们真了不得!”结果那人说:“但是,我们当时垮了多少VCD制造商啊!最初VCD兴起的时候,成本太低了。这么低的成本,竟然可以卖到3000多元一台,简直是暴利啊!结果我们全部冲进去,在第一消费时间迅速占领市场。到了什么程度?1998年到2000年连续3年时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全是VCD企业。你做广告,我也做广告,大家简直都拼疯了,这就如同杀鸡取卵,结果全死掉了。”
这个过程很清楚:你做VCD,我也做VCD,大家都做VCD,那么就拼命地打广告,拼命地进行低成本销售,然后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大家都去抢占这个市场。以致在第一时间里,市场彻底饱和了,中国的普通人家都有了VCD。这时候,最后冲进去的那些资金就完了。当新技术,比如说DVD出来以后,你来不及跟上,大量的资金都困在VCD的生产线上,但这时的VCD已经过了鼎盛期,它的产业链也逐渐断掉了。VCD的生命周期在中国的过程非常短,这就叫做“一过性”经济。
我们的攀比消费所决定的“一过性”经济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先者生存更凸显了出来。因为你没有先进去的话,你就完了。你不要以为,VCD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你知道,只有240元钱。他们一开始竟然卖到4000元,后来卖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就这样一路卖下去。你说:“我现在成本比你还低呢,只有220元。我现在进去了,你再跌也不会跌破成本吧?”告诉你,别人的就能跌到成本下面,现在100元、50元也要卖掉。你比得过人家吗?人家已经不做了,清仓了。
就像股票,庄家在40元的时候卖掉了多少,在30元的时候卖掉了多少,你知道吗?他在2元、3元,一直到8元之前,已经收集了40%的筹码,然后开始放量打上去。他可能在9元、10元之间放巨量,其实是对倒盘。但你不知道,你可能会认为,他的成本大概就是9元、10元。最后这只股票一路上扬,达到40元的时候,开始暴跌。跌到9元,你说:“这是它的平均成本,它放量就是在9元,估计再也不会跌下去了,已经跌得那么多了,肯定应该冲上去了。我现在冲进去,捞一把,看来它有可能反弹。”结果,等你入市了,股票还一路往下跌,跌到什么程度?2元、1元都有可能。你不要以为庄家吃亏了,他不吃亏!他在40元、30元、20元、19元、18元、15元的地方,已经把大部分股票卖掉了,手上只有10%~20%的量,哪怕他把这些股票送给你,他都赚。你如果那个时候吃进去,你就完了。你看,如果对市场没有准确的预测,没有清醒的把握,企业怎么活得下去呢?
预测时代的到来
过去叫做“大预测时代”,比如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预测几百年以后会怎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就变成了“中预测时代”。比如,美国着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Toffler)和奈斯比特(JohnNaisbitt)讲大趋势,预测几十年以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今天是“小预测时代”,或者叫做“趋势观测时代”。美国有很多的公司,专门为客户预测市场形势。
十几年前,联想集团曾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请美国公司给它预测和做流程。他们怎么观测呢?假设你请他们预测3年零5个月后,你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做到什么份上,那么,他们会将几百万个随机指标放进电脑进行分析、运算,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大概在3年零5个月后某天的几时几分几秒,你的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有百分之多少;到那时,在70%的可能性下,这项技术或这种产品在世界上大概还占有多少份额。他们做出的这个预测也不一定最准,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准。
那你做投资的时候,就要分析:“我这儿有一大笔资金,怎么投资,得有个预测。预测有了,我这个投资相对来说成功的概率就要高一点。”在当今时代,特别是“一过性”经济风行的时代,预测很重要。
时间超越就是从现在看到未来。股市里的很多人总是这样说:“奇怪了!好消息一出,股票就跌了;坏消息一出,反而涨了。”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今天是预测时代,是金融时代,讲预测,讲提前操作。金融时代讲求“有融乃大”,这个“融”是金融的“融”,你不做金融能做得大吗?现在,企业做大了以后,不就是金融操作了吗?海尔做冰箱做大了以后,便开始做洗衣机,做了洗衣机以后做空调,做了空调以后做彩电,然后做电脑,还做房地产等,什么都做。这不是做产品,而是做金融。大家都搞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时代就到来了。金融时代是讲预测、讲前期、讲扩展效应的。你如果没有想到,晚一步进去,不就完了吗?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不能简单地看现在的情况,因为现在只是一瞬间。所以,柳传志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想着田里的。”你要想清楚,想不清楚,你就只有今天,没有明天。
今天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这是人类几千年来从未碰到的事情,我们来学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比如这些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老总,每到周六、周日就上各种总裁班,各个名校的停车场都停满了小轿车,这真是个奇观。有些人简直就是“上课专业户”,一天到晚都上课。其实,这种人很聪明。他明白,如果一个月来听一次,有可能整个学期下来都没听到多少有用的东西。但是,如果他天天来听,也许就有一句话被他领悟了,他可能就赢了。更不要说,学员之间还有那么多资源可以被不断地激活、共振。
我们要学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国特别需要企业家的时候,却缺乏这个资源。因为几百年来,我们中国的民生工业,或者说是民族工业,一直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历史上最需要、最重要的一笔资源—企业家,一直没有正常成长起来。但是近20年来,这笔资源突然成长起来了,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宝贵的要素。但是有一点缺憾,那就是大多数情况下,有些人没有做好理论准备。在中国突然发生重大的革命性变迁时,有一批率先进入者承担了这个历史责任。他们冲进去,重新整合资源,拉动了中国经济。但这些民营企业家在整体上还没做好历史准备,因此空闲的时候,他们都变成“鸟人”了,飞来飞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一些战略性的思维方式,接受一点新东西、新思想,开拓自己的眼界。
当今人类的整个适应模式和反应机制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迁,但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今,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所以,美国一位名叫奥弗斯特里特(HarryA·Overstreet)的教授说过,有创造才能的人,不仅能够看到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还能看到应该存在的东西;不仅可以看到已经存在的东西,而且还能看到将要存在的东西。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对未来没有很好的预测,那么你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同在一条起跑线的一批人,5年、10年、20年以后,他们中间有可能冒出巨人,有的人会达到高不可攀的顶峰,也不排除有的人会跌到深不可测的谷底。其实很多情况下,成功与失败不取决于技术、工具、操作的差别,不取决于你是否不吃、不喝、不睡,1天干24小时,而取决于你的思考、你的思路。
(第3节)境界超越
境界超越是讲方法论,主要是管理方面的,有两条—超法和超我,就是万法之法归无法,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管理达到最高的境界,也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不说可能比说效果更好
良宽法师是日本江户时代着名的僧人、书法家和诗人,武功也很好。有一天他接到一个口信:“你的远房侄子是个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不务正业,你要教育教育他,否则他以后就不能继承家业、光宗耀祖了。”于是,良宽大法师走了几百里路到了那儿。
家人都知道法师是来教育侄子的,他的侄子也知道了,非常害怕:“这个人的武功很好,他来教训我了。”结果第一天,法师什么话也没说,大家都有点纳闷。第二天,还是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大家更觉得奇怪了。到了第三天,仍然一句责怪的话都没说。直到他临走,全家人一起送出来时,侄子心里还想:“这是怎么回事啊?”
法师走到门口时,突然跟侄子说:“哎呀,你看看,我老了,不行了,这腰也弯不下来了。你能不能帮我把那只鞋子拔一下?”“好的,好的。”侄儿赶快弯腰把他的鞋子一拔。法师接着说:“唉,你看看,还是你们年轻人好啊,我们老了就不中用了。”说完,他就走了。侄子突然醒悟过来了:“哎呀,对啊!他不是说了吗,他老了,不行了,可我现在还年轻啊!如果我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进取,那以后怎么去继承这个家业啊?我们的家族又怎么能兴旺发达呢?”
这就叫一默如雷,没有一点批评的声音,却犹如雷鸣般震撼。
当然,说与不说,最终效果如何,这也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人有悟性,像禅宗所说的“根器好”。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所有的人都没有你的悟性高。其实,管理者在很多情况下都有这样的想法,从而采用机械式的管理方法。我认为,在很多事情上并不是这样的,就是对最笨的孩子你也不能这样想。你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一句话没说,却可能比什么都说包含的东西要多。
在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自传里,有一个故事发人深省。
田中角荣年轻的时候在一个玻璃器皿店里打工。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给客户送一套非常高级的玻璃器皿,拐弯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了。结果,珍贵的玻璃器皿一下子全摔碎了。田中角荣当时觉得,这么贵重的玻璃器皿肯定要赔不少钱。他特别害怕,但后来一想:“不管怎么样,我也要承认错误。我准备白干两年来还债。”他回去以后就跟老板说:“这件事情是我不对,我准备承担责任。”结果,老板一声也没批评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哎,你碰伤了没有?以后要小心一点啊!”他的过错、要不要赔偿等,都没讲。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候,田中躲得远远的,心想:“我肯定没钱拿了,我都跟老板讲了,白干了嘛。”但是有人来叫他了:“老板叫你去。”过去以后,老板跟他说:“这是你的劳动报酬,谢谢你,辛苦了。”“啊?我也有啊!”他拿过来一看,一分钱也不少。
田中角荣在书里说:“就是这件事情,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不能光说好话,要先把事情做出来才行。在这一点上,其实人都是有悟性的。每个人都能成功,这就叫做“六亿神州尽舜尧”。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是一个“神”,关键看你能不能把员工的潜力激发出来。不要以为员工很笨,其实在很多问题上,你不说可能比说效果更好。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像踢足球、打篮球
其实,管人管到最高的境界就像踢足球一样,不是盯着球踢,而是靠感觉踢。现在很多企业家,对下面的员工一天到晚都盯着。可那么多的员工,盯得过来吗?所以,我们很多的企业家一天到晚都忙得要命。他们总是说:“我都快忙死了。”我要说的是:“你不要那么忙。人家做到总统,照样有时间谈女朋友。你在这儿忙死了,还没忙好。”
怎么忙才能忙好呢?应该“放”一点。怎么才叫“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的巴西足球明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你看看他们小时候是怎么踢足球的?晚上天一黑,他们就跑去踢球了。晚上踢什么足球啊?还是赤脚。因为没有球啊,他们买不起。没有球踢什么?他们说了一句话:“重要的不是我看到球,而是球看到我。”
所以,你不要去盯着看,这个员工不听话,那个员工不听话。我在某集团讲课时,了解到这个集团有自己的车队。这个车队是怎么管理员工的?他们说:“你看,我几十条规定都非常细致,都在墙上贴着呢。”我问:“这些规定全部挂在那儿,虽然每一条都极其严格,但怎么具体去管那些人呢?”“怎么管?很简单。我们所有的干部,包括工会主席、党委书记等,都打车暗中盯。一看我们的出租车来了,就上车监视司机的一举一动,一有违规就当场抓住。”我说:“你们这样抓得完吗?即使所有的领导一天到晚地抓,也抓不完啊!”
再看上海大众交通集团是怎么管理员工的。他们把印有“大众出租八条拒付标准”和“规范服务流程”的牌子贴到座位后面,全上海所有的乘客,往出租车里一坐,就能看到司机座位后面的这个牌子,司机违反任何一条,乘客就可以举报。
这样的管理方式,让无数乘客免费为你站岗,替你监督,既轻松,又有效。
就像巴西穷孩子晚上踢球,他们踢到了什么境界?—脚下无球,心中有球,甚至最后心中也无球了。但是,球就在你的脚下,是球找你,而不是你找球,因为球变成了你脚的一部分。你看那些打篮球的,他们打球时会不会看着篮球?根本不会。那个球玩到最后就是他们手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部分。管理也一样,你的员工是企业整个有机构成的一部分,他们是活的。
打篮球的时候你怎么看?不要看球,只看人、看现场。踢足球也是一样,要让球看着你、跟着你,而你看现场、看大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管理也是一样。就像学骑自行车,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低头看地面,如果眼睛盯着前轮胎,很容易撞车。所以,一定要把头抬起来。
今天这个世界,做很多事情,都能达到最高的境界。美国着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FrankCapra)写了一本书—《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他在书中写到,所有的事情全都是相通的,那么东方神秘主义和现代物理学也就相通了。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奥地利着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们都研究老庄哲学。美国前总统里根也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研究治国安邦之道,他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张瑞敏也不怎么谈具体的管理方法了,同样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我五万员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海尔,每个人都是一个老板”,“人皆可以为尧舜”。
做企业、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当然,并不是说你就不要管理了,其实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天人合一,全部因素都结合在一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