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造才能的人,不仅能够看到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还能看到应该存在的东西;不仅可以看到已经存在的东西,而且还能看到将要存在的东西。
(第1节)性质超越
从两则广告谈性质超越
什么是性质超越?这不是普通的人脑,而是一则着名的广告,而且是一个获奖作品。你能猜到这是一则什么产品的广告吗?
一则着名的产品广告
我在讲课的时候,给学员展示了这幅图片,他们有人猜是脑白金广告,有人猜是咨询公司的广告,还有人猜是电脑广告……
都不是。因为他们的答案都是和大脑有关系的,而实际答案是和大脑没什么关系的,也就是说,这个物品的表面属性和大脑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一旦被点穿,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一种更高的、形式上的同构关系,这就是性质超越。
答案揭晓,这是一则牛仔裤的广告。人的大脑和牛仔裤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所讲的性质超越,就是针对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找到它们性质同构的某种关系。老布什非常欣赏并经常引用黑格尔的一句话:“你能找到一匹骆驼和一支笔的不同点,我不会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因为它们两者的不同点太多了;你能找到一棵槐树和一棵橡树的共同点,我也不会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因为槐树和橡树的共同点太多了。而聪明人往往能找到骆驼和笔的共同点,橡树和槐树的不同点。”
来看这则广告的广告词—“越用越棒”。世界上什么东西越用越棒?人脑当然是越用越棒的,牛仔裤也有这样一个特点。这样,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就在“越用越棒”上找到了形式同构的关系。
如果你对性质超越还没有体会,我们再举个例子。你知道世界上最棒的胶水广告吗?有人说,把一个人的头黏在天花板上,或者把一辆车子—大众出租车,黏到广告牌上。这是德国的广告创意。日本人做的胶水广告更厉害—把一枚很大的金币粘在印度国会的墙上,然后号召全印度的人都去剥,但是不能借助于工具,只能用手,如果你能剥下来的话,这枚金币就归你了。这则胶水广告做得很有影响,因为印度人的手指力量可不一般啊!印度人是练瑜伽的,瑜伽练到最高的境界,能达到什么程度?他们一只脚站在电线杆上,不吃不喝,可以站三天三夜。
可想而知,印度人那么厉害,让他们用手剥黏住的金币,这样的广告当然做得很好。但是,这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有更厉害的,是曾在戛纳广告节获过大奖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刚开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两个油罐车相向而行。“轰”,这两个油罐车撞在了一起。镜头推进一看:原来不是油罐车,而是两个易拉罐。一个是可口可乐,另一个是百事可乐。这时候,一双手伸过去掰易拉罐,两个易拉罐粘住了,掰不开了。接着,屏幕黑掉,出现了一支胶水。这则胶水广告很不得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什么关系?死对头!“我能够把你们两个黏在一起,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不能黏起来?”它已经超越了物理属性,超越了普通的胶水性质。就算把整个地球黏起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这是胶水的物理的属性;而这则广告超越了这个属性,所以才能获得大奖。
为什么毕加索的画能够享誉世界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你要超越别人,就得想到另外一种不同的东西,这种超越才是最重要的。20世纪最伟大、最着名的画家,应该是毕加索了。毕加索画牛画得很好,而我们中国的徐悲鸿画马画得不错。但是,为什么徐悲鸿没有获得世界性的声誉呢?我认为,除了文化的差异,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承认,毕加索是真正具有创意的画家,他一生当中最强调创新,在方法论上也在不断寻求突破。我们画马一直是水墨画,毕加索画牛画到最简单时,几笔就画出来了。这还不算,他还动脑筋,想别的办法画牛。
怎么画法?他把自行车的龙头和坐垫钉起来,挂在墙上,这就是牛头。本来跟牛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元素,让他这么一拼,竟然还真像个牛头。美国现代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申柏(RobertRauschenberg)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真正的、原发的那种创意从哪儿来的?就是在这幅牛头前得来的灵感。”所以说,好的艺术家创作一幅好作品,更好的艺术家创立一种流派,最好的艺术家开辟一个新的美学领域。
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就在创意。他最早提出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这一面,但是能不能看到他的另一面呢?没办法看到。但毕加索说:“我可以把它扳过来。”他把人的脸从另一面扳过来—你这面原来不是看不到吗,我非要看到。不但在二维上能够看到三维,还要能看到四维,这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自此以后,他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创新。他的成功,难道仅仅靠他第一次的创意吗?当然不是,还要不断地突破。最重要的是,他的创意比别人的好。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谁能活下来,绝对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美国的着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Duncan),她的那种不同于芭蕾舞的舞蹈引发了一场现代舞的革命。迈克尔·杰克逊首创了太空舞步,美国有4任总统都跟迈克尔·杰克逊吃过饭,他们认为迈克尔·杰克逊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上、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表现了个性的东西,有一定的创造性。
这个世界永远是这样的。比如,打乒乓球讲究打、摩、抽、削等技巧。为了寻求对付中国队近台快攻的办法,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研究出一种弧圈球的打法。就像所有人开始时都是跨越式跳高,而你突然来了个背跃式跳高,跳得还不错,这不就赢了吗?于是,背跃式跳高又变成了主流。今天这个世界,你只要动脑筋、想办法,不断突破,总是有机会的。
(第2节)时间超越
什么是时间超越?请看图4—3,这是国外的一个心理视觉实验。图中有8个组合,每个组合有4个小方块,其中有4个组合具有共同的特点。请找出这4个组合。
心理视觉实验
我在讲课时,把这幅图展示给学员看,他们有的说是“2、4、5、6,因为它们都有两块是连着的”。可是7也有两块是连着的,1也是。
有的说是“2、3、4、5,因为它们都不规则,找不出共同规律”。这也是一个思路。它们都是角接触,看起来不规则。可是,8也是角接触啊!
其实,相似的是1、2、6、7,那么,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有学员说:“都有3块连成了1个直角。”
很好,这种分析我们是很容易找到的。但这种分析跟别人的相比,也不会有太大的优越性,因为角接触、面接触、或者对称等特征,我们都可以找到。其实,正确的解释是:这4组都是只要动1块,就会变成正方形,而且每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
这个视觉实验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情: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革命性的变迁。也就是说,原来我们把时间看成一个切片,当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现象、人或者事物的时候,总是把它看成一个僵化的、静止的、不变的对象,只看它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根据现在的情况来分析可能角对称、面对称,等等。结果,你找来找去,总是找得不完美。也许,都可以找到,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个现象看成一个过程,把时间看成一个发展的、形成的过程,做过程性思考,而不是切片式思考。切片是共时性的,而我们现在提出的是一种逆时性的观点。为什么会提出逆时性的观点呢?因为今天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也许对我们人类来说,几千年来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没什么变化。所以,以前我们分析一件事情,总是把它作为一个静止的、不变的现象来看。但是今天这个世界,如果还这样分析的话,就不行了。
这个世界变迁太快了,可以这样讲,人类三千年来未见之惨烈变局,在我们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发生了。所以,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迅变;第二,不稳定。这是今天这个世界发生的一些现象。
什么是迅变?正如前文讲述,各种思想、各种流派、各种学术、各种产品、各种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像音乐排行榜一样,各领风骚三五天。你看,变迁的速度有多快!快到这种程度的时候,我经常问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预测准这个市场,你存在的概率有多大?”
20世纪70年代,中国把9寸的黑白电视生产线—当时几乎是全世界最落后的生产线,全部引进国内。引进的时候,我们的一个想法是这样的:虽然当时中国人均收入只有50元钱,人们的购买力还比较低,但是我们仍然要普及电视,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媒体宣传阵地。当时,人们买得起的,差不多就是9寸的黑白电视。从那时到现在,几十年的工夫,由9寸变成了12寸、14寸、16寸、19寸、21寸、25寸、29寸、34寸,甚至更大,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普通电视到平板电视、立体彩电、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如果当时你看9寸黑白电视的市场还可以,那么现在你能否想象得出,短短几十年内,中国市场转变的步伐有多快?
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上海人有一个四喇叭的收录机,就挺神气的。但是,眼睛一眨,录像机出来了;眼睛一眨,VCD出来了;眼睛一眨,DVD出来了;眼睛一眨,EVD出来了。这种发展快得难以想象。
世界变化速度太快,就会导致不稳定。所谓的不稳定,就是指产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从而导致产品在货架上的时间短。潮流变换太快导致行业不稳定,行业不稳定又导致企业不稳定,企业不稳定又导致企业的工人不稳定,企业工人不稳定最终导致全社会的心态不稳定。
从中、美、日消费结构的不同看中国企业面临的危险
迅变性导致中国的企业,特别是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面临危险。你如果一步没跟上,就会落后。有人说,中、美、日三国消费结构不同:美国人的消费结构或者说市场消费方式是菱形的,日本的市场消费结构是三角形的,而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是方形的(见图4—4)。这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人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开始只有少数人拥有这些高端的、贵的、时髦的东西。然后,通过广告等各种手段,这些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接受。等大家都拥有了,它再一点一点退出市场。你看到现在,还有很多美国人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抽水马桶。他们觉得还能用,质量很好,旧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在美国,产品是一点一点慢慢退出市场的。
再来看日本,他们生产出一个新产品,比如随身听,比较时髦,很贵,只有少数人拥有。然后,通过让大学生认同这种时髦产品,使产品一点点被市场所接受,价钱也越来越便宜。产品普及以后,突然一个新产品出现了。于是,前一个产品的生命就结束了。
1·迅速规模经济
中国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产品的市场很有可能突然在第一时间里,要有全有,要没有全没有,进入和退出都很快。在中国的市场上,舶来品比较多。这些年来,外国的时髦产品大量地涌进来。如果中国的产业跟上去、消费观念跟上去、投资跟上去、宣传跟上去,那么在第一时间里,我们很快就会形成一种低成本、批量化销售,一种迅速规模经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跳舞毯刚出来时,能卖到几百元一条。于是,所有的商家全部冲进去,工厂资金也投进去,都去做跳舞毯。但眼睛一眨,跳舞毯火爆的市场没了。这就像以前的“呼啦圈热”。当呼啦圈时髦的时候商家全部冲了进去,而等你冲进去以后,呼啦圈已经迅速地“失宠”了,没人玩了。你如果反应慢一点的话,几千条跳舞毯,十几元一条都没人要。
2·攀比消费
中国人消费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跟风。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计划经济,什么都分配,你有我也有,你买得起我也买得起,大家都一样。所以,我们的攀比意识极其强烈,在全世界最突出。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想想看,当时上海人结婚,大家都要比。几十年前时兴“36条腿”,就是大橱、五斗橱、床边橱、木床、木台和4把椅子,后来要“48条腿”了,于是大家都要求“48条腿”,少一条腿都不嫁给你。我在江西插队的时候,江西人说,以前结婚要6床被子,那么,大家都是6床被子,少一床被子都不嫁给你。现在流行8床被子了,那大家也都是8床被子。中国人的这种攀比消费,你如果认识不到,将非常危险。
举一个例子,比如中国电视机的产业变化。最开始是9寸的黑白电视,后来是35寸的大彩电了。那么结婚时,大家也都要35寸的彩电。你觉得35寸是主流,想投资进入:“300万个显管我全部吃进,吃进以后就垄断,就可以用低成本把其他企业打死。”告诉你,没那么简单。中国人的消费时髦进化得很快。眼睛一眨,39寸了;眼睛一眨,等离子了;眼睛一眨,背投了。中国人消费的跟进速度太快了。大家都买39寸了,35寸就没人买了。你当初把35寸的全部吃进,不就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