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误食了河豚鱼,应及早采取催吐、洗胃和导泻等措施,应静脉补充液体,以促进被吸收的毒素排出体外。一旦发现有误食河豚鱼中毒的人,应同时对一起就餐的人,采取排毒抢救措施,以争取时间,提高治愈率。
误食河豚鱼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的根本是防止被人误食。河豚是不可食鱼类。常混在海杂鱼内。水产供销部门应加强检查和挑拣,不得出售毒鱼。当家里购买海杂鱼时,对于那些鱼体呈圆桶形,头大尾小,鱼体无鳞,皮厚如革,背部色深,有虎豹纹,嘴内有四个大牙,嘴小、尾小、腮孔小的鱼,应拣出去。防止误食中毒。
鱼类食品引起组胺中毒
吃鱼而引起组胺中毒,在国内也时有发生。主要是因鱼不新鲜,鱼体内产生了一种可以使人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叫组胺。故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反应型中毒。容易产生组胺的鱼,有鲐巴鱼、金枪鱼、沙丁鱼、青花鱼等。这些鱼类肌肉中血红蛋白含量高,有青皮红肉的特征。当气温在37℃时,放置96小时,每克鱼可产生1.6~3.2毫克的组胺。一般认为,成人食入组胺量超过100毫克时,就有发生中毒的可能。
其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中毒的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中毒的症状是,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昏、脉快、胸闷、呼吸快;皮肤出现荨麻疹;体温升高;严重时有口渴、呕吐、腹泻、血压下降等。一般1~2天后,可自愈。
预防鱼组胺中毒,重要在于防止鱼变质。水产部门在鱼的捕捞、运输、贮藏过程中,要做到冷藏。家庭里在选购和加工鱼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的鱼,特别是加工那些青皮红肉的鱼时,要用流动水,反复冲洗,以防鱼组胺中毒。
鱼胆中毒
鱼胆汁中含有巨毒的“胆汁毒素”,食后即会引起中毒,尤以青鱼、月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几种鱼的胆汁中含量为高。一般情况下,一条1.75公斤重的青鱼鱼胆,成人一次吞服后,就会引起急性中毒。由于胆汁毒素不易被热或酒精所破坏,所以,即使将胆汁蒸熟或用酒冲服鲜鱼胆,仍然会发生中毒。
中毒的潜伏期为半小时至12小时,主要症状为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接着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少尿或无尿、全身浮肿等,中毒严重时,可使肝、肾功能损坏、衰竭,导致中毒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民间有传说用鲜鱼胆治病的,切勿滥用,以防发生鱼胆中毒。
毒蘑菇中毒
蘑菇,学名蕈类。属于大型真菌。蕈类分食用蕈、条件可食用蕈和毒蕈。我国有毒蕈80多种。其中有剧毒,可以把人致死的10多种。毒蕈虽种类不多,但因形态特征复杂,常与食用蕈难以区别。群众在采集野蘑菇时,常常难以鉴别而误食中毒。因此,毒蘑菇中毒在我国南方某些省,居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之首位。
毒蕈中毒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多发生在个人和家庭的范围。但也有个别地区出现过集体中毒和死亡的事例。
毒蕈中毒的原因是内含毒素。而每种毒蕈所含毒素的种类和数量又不相同。因而,毒蕈中毒后的症状也十分多样。中毒潜伏期短的15分钟,长的3~5天。中毒类型有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胃肠型等,其中以肝肾损害型的死亡率最高。一个50克重的毒伞,可以把一个70公斤体重的人毒死。
预防毒蕈中毒最主要的是,告诉群众不要随便采集野蘑菇食用。采集野菇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凡对蕈类识别不清或从未食用过的新蕈,必须经专业部门鉴定,确认无毒后,方可列入可食用蕈类。
苦杏仁中毒
苦杏仁中含有氰甙。氰甙在人体内可分解出氰氢酸。氰氢酸可使人的血红蛋白失去运送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缺氧,呈窒息状态。严重时,可致死。氰氢酸的最低致死量为0.3~0.5毫克/每公斤体重。
中毒的潜伏期为0.5~5小时。中毒症状为,起初感口中苦涩,流口水;头昏、恶心,心悸、四肢无力。重者可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微弱,四肢冰冷,全身出现阵发性痉挛,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此外,木薯、苦桃仁、笋类也可引起氰甙中毒。
预防苦杏仁中毒,主要是向群众宣传,不要生吃苦杏仁、桃仁等。特别要看管好儿童,不要误食。用苦杏仁治疗疾病的,一定要遵医嘱,苦杏仁经炒熟后,毒性就可以完全消失。
预防木薯中毒的方法是,剥去薯皮,用水洗薯肉,木薯中的氰甙,溶于水中,即可解除毒性。再将薯蒸熟食用,氰甙可以完全被破坏,而不致引起中毒。
发芽土豆中毒
土豆,学名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新鲜、成熟的土豆里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叫龙葵素。但因含量极微,不致使人中毒。当土豆发芽、皮肉变青绿时,龙葵素的含量就会急剧增多,并主要集中在土豆发芽及青绿色的皮、肉部分。龙葵素是一种巨毒物质,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溶解血液中的红细胞,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当人吃了发芽土豆后,就会引起中毒。潜伏期为1~3小时。主要中毒症状为,口唇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预防发芽土豆中毒,主要是向群众宣传发芽或皮肉青绿的土豆不可做食用。因龙葵素遇酸及高温时,可被破坏,因此,对于发芽轻度的土豆,可去除芽和青绿皮肉部分,加醋烧熟食用,可以防止食物中毒。
白果中毒
白果又名银杏。果肉鲜嫩可口,也是一种祛痰止咳的中药。但白果有毒,引起中毒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据分析,白果肉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经加热能使其毒性减低。此外,白果肉皮中含有银杏酸,核仁中含有银杏酸及银杏二酚,这些物质也都有一定的毒性。当生吃白果或一次吃大量的炒熟白果时,就会发生中毒。
白果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会引起头疼、抽搐,严重时可以出现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白果中毒的方法是,将白果碾去皮,经长时间的浸泡,并烧熟、煮透再吃。要教育和看管好儿童,不要生吃白果,即使熟吃,也不可一次吃的太多,以防中毒。
生豆浆中毒
生豆浆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如含有抗胰蛋白酶素,能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酚类化合物可使豆浆产生苦味和豆腥味;皂素不仅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反应,还会破坏红细胞,产生一系列的中毒反应。当豆浆被煮熟时,其中的有毒物质被破坏,就不会引起中毒。因此,喝豆浆时,必须将豆浆烧开、煮透。特别要注意的是,当豆浆加温到80℃时,会出现“泛泡”,即假沸现象,此时,有毒物质并未被完全破坏。只有继续加热到真正沸腾时,其中的皂素等有毒物质才会被完全破坏,而不致引起中毒。
鲜黄花菜中毒
黄花菜又叫金针菜。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一种无毒的秋水仙硷,当秋水仙硷进入人的胃肠后,会变成对人有毒的氧化二秋水仙硷,使人中毒。主要中毒症状是,喉干、胃部灼痛、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中毒严重时可引起血尿、尿闭和便血。
怎样防止中毒呢?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硷易溶于水,吃前将新鲜的黄花菜放入水中浸泡两小时,再用开水烫一下,挤去水分,这样再做成菜就不会引起中毒。市场上售的黄花菜是经过蒸煮、晒干制成的,其毒性已被破坏,不会引起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等)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蔬菜在贮存过程中,如果温度较高,在细菌和酶的作用下,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在腌菜时,如果盐含量在15%以下,特别是在腌制的最初1周内,亚硝酸盐含量也较高,因此,也有吃初制的腌菜中毒的;煮熟的菜,如存放温度高,时间久,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会增多,有时,某些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同时伴有亚硝酸盐中毒;食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亚硝酸盐做为发色剂,如果保管不妥,易被误食,而发生严重的中毒事故。
亚硝酸盐的中毒量为0.3~0.5克,致死量为3克。中毒潜伏期一般10多分钟。主要中毒症状为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昏、头痛、心跳加快、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心跳减慢,昏迷,死于呼吸衰竭。
急救的原则为尽早洗胃、催吐、导泻。特效解毒药物是美蓝。
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主要应加强对蔬菜的保管,避免高温长期贮存。已经烂的菜,就不可食用;吃剩的熟菜,也要低温保存;腌菜必须至少腌制半月后,待腌透再食用。工业用亚硝酸盐,要专人妥善保管,防止误食中毒。
粗制棉籽油中毒
用棉籽直接榨制,而又未经碱炼的粗制棉油,可引起中毒。棉籽色素腺体中含有20~40%的游离棉酚,其毒性很强,急性中毒主要侵犯生殖系统,男子睾丸受损,精子减少;女子可发生闭经及子宫萎缩。产棉区,人们食用粗制棉油,还可发生慢性中毒,称为“烧热病”。
粗制棉油中毒多发生在夏季,田间作业时,日晒及疲劳常为发病的诱因。烧热型主要症状为皮肤灼热而无汗,头昏、乏力、烦躁、恶心、瘙痒等症状,低血钾型则以肢体乏力、麻木、口渴、心悸、肢体软瘫等为主。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女性及青壮年发病为多,如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死亡。
预防粗制棉油中毒:在产棉区要宣传棉籽榨油必须先经炒熟,如果用生棉籽榨油,需经加碱精炼后,方可食用。凡游离棉酚含量超过0.02%者,即禁止出售及食用。
砷中毒
无机砷的化合物一般都有剧毒。常见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信石等。三氧化二砷和其他砷的化合物,广泛地应用于杀灭农业害虫。砷中毒多发生在农村。由于误食了用含砷农药拌种的粮食、被砷毒死的畜、禽或用砷喷洒过的水果、蔬菜,也可使人中毒。
食入砷的中毒剂量为5~50毫克。致死量为0.06~0.3克。中毒潜伏期为10分钟到数小时。中毒症状为:口腔和咽喉有烧灼感,口渴及吞咽困难,口中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可吐出血液,剧烈的腹痛,顽固性腹泻,大便为米泔样,带血。脉搏快而弱,颜面浮肿,四肢麻木,肌肉酸痛,尿少。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砷中毒的急救,主要是迅速洗胃,特效解毒药是二巯基丙醇。
预防砷中毒主要是在农业部门和农村,应严格对巨毒农药的管理,专人保管和使用,拌有农药的种子或毒饵,要贴上明显标志,妥善保管。拌过农药的容器,不得装食用的东西。
“豆肉”不能吃
“豆肉”,就是带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也有叫“米芯肉”、“珍珠肉”的,这种肉不能吃。
猪或牛的肉里为什么会有囊虫呢?这是由于猪或牛吃了绦虫病人的粪便引起的。绦虫病人的粪便里有许多绦虫卵,猪或牛吃了以后,虫卵在肠子里变成幼虫,幼虫再随血液循环钻入肉里,形成囊状的幼虫,这就是我们看见的“豆肉”。
“豆肉”里的每一个“豆粒”,就是一条绦虫的幼虫。如果绦虫的幼虫被人吃下去,幼虫在人肠子里开始生长发育,经过二至三个月的时间,就会长成五、六尺,甚至一丈多长的绦虫。猪肉绦虫的头上有吸盘或钩,吸或钩在肠壁上,吸取人的营养。
如果绦虫病人的粪便污染了人的食物或饮水,人吃了绦虫卵,也会得囊虫病。如果囊虫长在肌肉里,可以摸到豆粒样的疙瘩。如果囊虫跑到脑子里,人就会抽羊癫疯、头痛、神志模糊。如果囊虫跑到眼睛里,就会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无论是得了囊虫病还是绦虫病,对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为了预防这两种病,应采取诸如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连茅圈,不随地大便、积极治疗病人、加强屠宰肉品的卫生检验等综合措施,但是,最要紧的是不吃“豆肉”,把住“病从口入”这个关。
鸡蛋不要生吃
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分子很大,只有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人体才能吸收。鸡蛋煮熟以后,原来结构致密的蛋白质会变得松懈,因而容易被消化吸收。
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抗生物素蛋白能够阻碍生物素这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抗胰蛋白酶会破坏胰蛋白酶,影响蛋白质的消化。鸡蛋一经煮熟,这两种物质就被破坏了。
另外,在大约10%的鲜蛋里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不新鲜,带菌率就更高。细菌可从母鸡卵巢直接进入鸡蛋;也可在下蛋时,肛门里的细菌污染到蛋壳上,再经蛋壳上的气孔进入鸡蛋。这些细菌都怕高温,煮沸8~10分钟,鸡蛋里外的细菌就会全部被杀灭。
所以,鸡蛋生吃不好,熟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