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能发家致富的人,都识时务、懂形势。孙中山先生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伟人们,也同样适用于想要致富的穷人人。
取舍是门艺术
穷人说:“小鱼小虾都是肉,先把这些钱赚了再说。”
富人说:“失去的未必永远失去,迟早会换来更大的效益。”
许多穷人所以一生贫穷,因为他们眼中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只追逐蝇头小利;甚至不顾人格尊严去占些小便宜,还自我解嘲说:“人穷志短嘛,等我富起来就不会这样了。”一位日本留学回来的朋友说:日本人骨子里很瞧不起华人,尽管他在面子上对你很客气。这有日本人心胸狭窄的一面,也有华人自己不争气的原因。
日本东京,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秩序混乱,难管理,不少黑社会组织、偷、抢等都有华人的份儿。刺激最深的一次是在一位华人房间里聊天,来个日本人收有线电视费。华人说:“我没有电视。”日本人明明看见屋子里摆着的电视,还是连连弯腰说:“对不起。打扰了。”然后退出去。
另一位去奥地利留学的朋友归国时也说过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电视换成了报纸。维也纳的街头,到处都是无人售报摊,许多华人觉着有便宜占,就经常拿了报纸不给钱。久而久之,当地人就撤去了华人居住区的报摊。他苦笑着说:这比抽中国人的耳光还难受,我们是穷,也不能这样啊!
人穷志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顾尊严体面去占些小便宜时也常这样自我解嘲。
他们认为:穷是原因,志短是结果,是可以被原谅的。可你知道这种想法、这种小便宜让我们付出多大代价吗?会给你走向成功、步入富有的生活设置了多少障碍吗?这些苟且行为会给社会留下什么呀?他们会轻易给你机会,会轻易接纳你吗?恶性循环,你的“志短”必定使你再穷下去,再落后下去!
如果放任自己去占些小便宜,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会损坏公平与信任,也给自己设置种种障碍,自己的效率也低下来。政府必然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防止、制约各种“志短”行为,增加的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效率的降低。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想占点小便宜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他也穷也“志短”一回,又损害别人,最后是谁也别想先进,谁也别有面子。
政府和社会组织不得已增加大量的运营成本,防贼似的盯住每个人,该做的事也做不好。政府花的也是你的钱,有线公司也好,报社也好,地铁公司也好,成本的增加还是会加到你的头上来。
是否可以这么说,人穷可能志短,但志短必定使你贫穷。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志短。穷了通过努力工作可以改变,志短则会使你贪图小便宜,永远不会富有而是更加贫穷。
我们看一则寓言故事,也很有启发性。
一只老母鸡焦急地走着,两只老鼠拉着一辆铺着稻草的车,对老母鸡说:“从今天开始,这辆车就是专门接送您的。”
到达目的地后,母鸡高兴地下车走了。两只老鼠比母鸡更高兴地把稻草上的蛋捧走了。“贪”指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很强的物质占有欲。行为上就是爱占便宜。贪便宜,吃大亏的大有人在。
我们很多时候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面临选择时,每一个选择都是自己的,无所谓对与错,很多时候,你选取的觉得是对的东西,往往回头去看,发现却是一生最大的败笔。舍得,舍什么得什么,正确选择才是大智慧。生活中,时刻都在舍与得之间选择,我们渴望得到,我们渴望占有,常常忽略了舍。
真正懂得“舍”,才能体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
塞翁失马的故事家喻户晓。
古时候,居住在塞外的一位老翁。一天,家里养的一匹马跑失了。塞外,马是负重的主要工具,所以,邻居都来安慰他。老翁却说:“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
几个月后,走失的那匹马带了一匹胡人的骏马回家,真正是赚了,邻居都来庆贺。老翁说:“这未必不是灾祸。”
结果,没多久老翁的儿子骑这匹胡马摔断了腿,邻居们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余赶来慰问,老翁不在意地说:“这未必不是福气!”
事隔半年,胡人入侵,壮丁统统被征参战,战死沙场者十之八九,老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一条腿不用出征,保全了性命。
有一舍,必有一得。孤立地看待“舍”、“得”,“舍”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困顿,焉知这不是“舍”给予我们的考验与磨炼,正足以明我们的眼、聪我们的耳、壮我们的身体,使我们有能力获取到更多的“得”。
如果我们舍弃一些利益,可能得到更多。无论选择什么,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也注定会同时获得另外的一些东西,所谓“不舍不得”,在失去的同时也将得到。
日本人坪内寿夫曾经被称为“电影皇帝”和造船大王,他的高明之处只有一点,就是让别人感到他可以给别人更多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陷入贫困深渊,人们对天皇的御旨已经不那样感兴趣了,他们需要吃饭和穿衣,解决温饱问题。
坪内寿夫刚从苏联西伯利亚的日军战俘营里被释放出来,饿得精瘦,很想发一笔大财。日本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要吃饭的人。
没有更好的事情,只得跟着父亲经营一家很小的电影院。观众都没有心思看电影,上座率很低,一家人的生计都很难维持。怎样让观众来看电影,这是坪內寿夫反复思考的问题。
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场电影放两部片子。观众觉得占了便宜,连本来不看电影的人都来看了。不长的时间,坪内寿夫的电影院就有了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随着经济好转,文化事业也百废俱兴。坪內寿夫对这一趋势看得清楚,决定大干一番。他拿出自己的全部资产建了一座电影大厦。大厦有四个放射状的影厅,同时放不同的四部电影,影厅里用红、绿、橙、蓝四种颜色来区别。四个影厅只有一个入口,一个放映室。不仅减少了雇员,还给不同兴趣的观众提供了选择不同影片的机会。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他在大厦还开设了咖啡店、冷饮店、快餐店等,大厦里还有美观整洁的卫生设施。在当时的日本,这样的大厦绝无仅有的,不少观众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来参观和欣赏大厦的设施和服务。
只经过5年的奋斗,坪内寿夫就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电影皇帝,口袋里的钱足够他进一步大展鸿图了,他的目光又开始四处扫射。当时,他的目光盯住了日本的四国岛。
当时,四国岛的渔业生产一般都是夫妻店。一条小船,一对夫妻。披星戴月地干,还是难免贫困度日。他们希望能够打到更多的鱼,需要更好的船。
发现这种情况,坪内寿夫决定办一个造船厂。此时正好有一家名叫“来岛”的十分破败的造船厂准备出卖,坪内寿夫立即买了这家造船厂。
要使一家破败的造船厂与其他大造船厂在竞争中取胜,没有新招数不行。日本政府对500吨级以上的船只审查很严,各种手续很多。坪內寿夫决定在这一点上做文章。他把渔船的吨位定在499吨,与500吨只有一吨之差,就可以为渔民减少很多繁杂的手续,又可以有足够的吨位。很多渔民都想买这种船。坪內寿夫的渔船很快就造出来了,很多人都想买船又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坪內寿夫经过分析认为,这些长年在海上漂泊的渔民都是比较淳厚的,一般不会出现赖账的问题,于是他出了一个新招:分期付款。
方针一经确定,坪内寿夫动员全体员工趁渔民在家过年的时候深入渔户。大力宣传购买这种渔船和分期付款的好处。
经过工作,很多渔民都加入了买船的行列,买到船的渔民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又吸引着更多的人买船。
一个小小的“来岛”造船厂,随着四国岛的渔业发展一起发展起来了。8年时间,“来岛”造船厂就进入了日本五大造船厂之列,名列世界造船业的第22位。
坪內寿夫之所以获得成功,是让顾客觉得在他那里自己占了便宜——他的高明处就在这里。
人一生,需要舍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舍得。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只有学会舍得,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要得要先舍,有舍才有得。
我们只有把握舍与得的关系和尺度,才能把握住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门环。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舍和得的重复。
舍得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我们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应该有大局眼光,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而失去更好的机会。
某省有甲、乙两个橡胶厂,同时接洽一笔外贸生意一一巴基斯坦某厂商想加工一种异型轮胎,但数量只有5套,出价比普通轮胎高1倍。
甲、乙两厂同时算账:达到对方要求,难度很大,即使技术不成问题,为5套轮胎特制模具,就要少2万元,销价仅比普通轮胎高1倍,结论完全一样,这笔生意要赔本,再精打细算也要赔l万元。
甲厂把算账结果告诉客人,要求加价。客人一再解释:他们因预算所限,无法加价;只要这5套轮胎可用,他们将大量订货。
甲厂认为对方的话可以理解,只是觉得万一这5套轮胎不能用,自己亏的钱不就白亏了吗?讨价还价之后,双方还是各执己见,结果生意告吹。
乙厂得到这讯息后,未说二话,答应与客人拍板成交。客人反倒觉得成交过于顺利,不大放心,就说:“一定要按图纸要求生产,按我们规定时间交货。”乙厂厂长认真地说:“那自然,我们可以在签合同时明确写上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以及违约处罚款条款。”
“你们不怕亏本?”客人笑着说。
“我们不怕!”乙厂厂长也笑道,“为了双方的友谊,我们愿意亏点本。”
合同签订后,乙厂认真组织生产,全面履行合同,按时保质交付了客方所需货物。客方试用后认为可用,便与乙厂首次批量订货8000套,继而增加到1万套。
从此,乙厂轮胎除经销巴基斯坦外,还走俏十几个国家,厂名远扬,财源滚滚;甲厂厂长这时瞠目而视,悔不当初。
作为企业家需要眼光,不能急功近利,想一夜吃成大胖子,只能走下坡路。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想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绝对不能被小利遮住眼。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选择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路径,才能有竞争力。
舍得是一门学问,学得好,事业进步,生意兴隆;学不好,则往往出力不讨好。
要对赚钱敏感
穷人按部就班地生活,每天都为生计奔波,为房子发愁,为子女学费发愁,为老父老母的病无钱医治发愁,在这样困顿的环境下,哪有时间静下来思考发财的门路呢?
将最基本的生计维持下去,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允许他们每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三年后的生活。
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穷人比任何人都看重钱,钱对他们来说,来得太不容易了。他们考虑的是,如何节省每一分钱。他们不得不把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拿出来治病时,心痛可想而知。穷人懂得如何节省,却不懂得如何去挣钱。
欧元启用让民营企业浙江某皮件公司实实在在地发了一笔。
40多款230万只欧元专用票夹,投放欧洲市场,一销而空,大批订单又接踵而来。究其原委,这家企业老板在两年前就探得:十几个欧洲国家各自的货币、尺寸都小于欧元主币,能装欧元的票夹,长至少170毫米,宽95毫米,流行欧洲的各式男式票夹,宽都不超过80毫米。
欧元区有3亿多人,多么大的市场,这家民营企业就抓紧开发了大批欧元专用票夹,简直就是“种豆得瓜”,收获超出原先想象。
浙江这家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干好企业需要非常敏感。市场信息在哪里,市场信息在亿万人的需求中。
俗话说“人多的地方,好活人”。成千上万的民工都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跑,哪儿人多,需求多,需求就是市场。
3亿欧洲人要用欧元,原先的小票夹要换欧元大票夹,浙江海宁的民营老板看到了欧洲人将要发生的需求,就抓住了商机。
众多的老板没看见,不敏感,,所以整天喊着“生意难做”。对满街人的需求看不见,只能看到别人赚钱。
提高敏感性,还得从解读人开始,仔细看人需求什么,将要需求什么,我怎样才能满足别人的需求,先有“我为人人”,然后才有“人人为我”。
巴菲特11岁时就开始炒股了,收获不丰,但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把在股票上得到的教训总结为:看到时机固然重要,把握时机更为重要。
巴菲特少年时代就喜欢看赛马,后来还爱赌赛马,当然,他没有多少钱下注。由于在观看赛马中颇有见解,在12岁那年出版了一本马经,该书十分畅销,读者却不知作者竟是一位小学生!
巴菲特l3岁已成为有“资格”的纳税人了。15岁时,巴菲特显示出商业才华。他与同学合资25美元买下了一架“吃角子老虎机”,放在理发店里。理发的人为了消遣,就投入一些硬币赌一下。巴菲特和他的合资同学为此每星期可收入50美元。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之后,他筹少量资金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做些小买卖。
巴菲特在教学和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价值投资学”:
寻找被市场低估的股票;
买下它;
等股价上升到一定水准即脱手。
巴菲特善掌时机,公司业务迅速发展。
1969年,公司的净资产已是当年投资的几十倍,他本人也赚得2500万美元了。这一年,他开始自己独家经营。
他看见马萨诸塞州一家叫哈萨维的纺织公司因濒临破产而拍卖,就收购下来。然后将纺织设备卖掉,只保留公司名字,进行投资业务。
他涉足银行、家具、珠宝、糖果乃至出版业的投资。
1973年,以1000万美元买下《华盛顿邮报》的股份,继而以4500万美元买下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1985年用5亿美元购进AB-BC的城市服务公司的控股股份。
1987年拨7亿美元投资所罗门证券经纪公司,稍后又买下可口可乐公司的10亿美元股份。
巴菲特掌握一个又一个时机,财源广进。当年哈萨维每股股票2美元,现已达8600美元了。巴菲特的成功历程,在每个阶段都体现出其善于掌握时机的本领。与其说他精于管理,不如说他巧于把握时机。
穷人没钱,所以喜欢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