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穷人,就需要“理性的冒险”。
理性的冒险,就像拟定目标一样,必须合理可行,必须以智慧的脚步,冲破任何困境。我们必须时常尝试某些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便如同冒险一般,须仔细研究、试验,并求救于过去也曾做过同样的事情的其他人,以获得宝贵经验。分析你所做的努力是否缺乏判断力,以及预估机会多大,按这种方法进行。
当压力因冒险行为产生时,不妨保持我们原本的立场,慢慢地将这种压迫感驱除,并考虑是否顺其自然,还是愿意尝试冒险。
冒险的目的在于扩展我们的视野,去做我们能做的事。而“聪明的”、“理性的”冒险,将使你觉得更有自信心、更有勇气和更能掌握一切。简言之:“冒险+理性=致富”。
有毒蛇的地方就有仙草
“富贵险中求”是至理名言。
一点风险都不冒,就能赚大钱,恐怕就轮不到你了。穷人的思维就是既要稳妥,又要赚大钱,这种事情一生都不会有。穷人“穷”很多时候就在穷这点上。风险中存在着机会,机会稍纵即逝,果断才是冒险的第一要素。
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下船到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位陌生人从后面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些位美国商人却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非常生气,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父亲吉诺斯。
吉诺斯回电同意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轻而易举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
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打得不可开交。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设计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汇款之事泄露出去,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
一切按设计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成,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狠赚了一笔。
机会常常有,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逮住成功的机会。结伴而来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会不经过风险的考验。
机会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有一次,美国旦维尔地方经济萧条,工厂和商店都纷纷倒闭,贱价抛售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买到100双袜子。
约翰·甘布士是一家纺织厂的小技师,他马上用自己积蓄的钱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他这股傻劲,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然不断地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妻子劝他不要购入这些东西,他们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做子女教育的。此举如果血本无归,后果不堪设想。对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安慰道:“三个月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十多天后,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就把所有的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稳定市场上的物价。妻子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最后,美国政府出手采取紧急行动稳定了旦维尔地区的物价,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甘布士的货物一下子升值上百倍。
做生意要冒风险。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经历最多的也就是冒险。
美国著名的《商业月刊》评选出的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50名企业界巨头所具有的基本素质的第一条就是富有冒险精神,不怕摔筋斗,不怕失败。
有风险才会有机会。风险越大机会越多,取得的成果越大。既然是风险,说明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都有。此时有人把握时机,冒险前进,就会捷足先登。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家,最初都是靠借钱起家,几经风险,取得成功。在竞争中要取得胜利,靠什么?就要靠经营管理,靠产品的高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这些策略不是每一个竞争对手都能做到的。
事实证明,谁敢于承担风险,谁在竞争中就掌握主动权。
商战中,一个人能果敢明断就能无往不胜。优柔寡断,犹豫不定,机遇就会错过。
犹豫心理一旦渗透到生意人的内心,生意人就很容易陷入尴尬的境地。内心的矛盾冲突就会一点一点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影响正常的运作。对生意人的其他心理和情绪也会产生副作用,使人急躁不安,彷徨无措。严重的时候会对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全局的被动和失败。
一个具有犹豫心理的生意人,在决策前,原本深思熟虑的投资方略和经过认真细致制订的投资计划,在决策时也可能动摇,最终得不到实施,丧失获取投资收益的大好机会。
股票操作中,如果发现自己手中持有股票的股价上升偏高,就应该把握这个时机将其抛出,果断出手。但有的人临场听到许多人对此种股票的看法和评论与自己的决策不同,于是马上改变了注意,放弃了一次抛售的良机。
犹豫容易导致生意人瞻前顾后、决策不果断、错失时机。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企业的投资过程从产生投资动机开始,到对自身主观状况和外界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据此分析结果做出决策,才会付诸行动。
犹豫常在要行动的关键时出现,使人改变主意重新思考。再一次确认决策正确,应该实施的时候,外因和内因已经起了变化,原来决策已不能再正常进行了。
国内某家用电器生产企业,通过努力与日本一家企业取得联系,并拟定了可行方案,决定“双方共同投资,日方提供技术,中方提供场地、人员”。
这样,双方的合作一旦成功,将对这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决策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仔细研究分析后决定按计划实施。然而,当协议即将达成的前夕,另一家同行业人士在似乎是无意接触的过程中谈起自己与外商合作而遭受巨大损失的经历。这样一说,决策者心里面犹豫起来。并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动摇,对前面做的各种分析表示怀疑,于是找出借口推迟了签订协议的时间。当最终决心执行原计划的时候,日方已与第三家同行企业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原来这是同行企业设下的圈套,利用他的犹豫心理而坐收渔利。
犹豫心理看上去像是对工作的负责,实际上则是不能够很好的把握机会。
万事俱备时,往往已经晚了
穷人常说:“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再干!”
富人常常说:“只要善于与别人合作,善于利用资源,就能创造财富神话。”
有一种过于仔细的人,他们借口条件还不具备,不肯轻易付诸行动,坐失了很多良机。
有这么一句话:“昨天晚上机会来敲我的门,当我赶忙关上报警器,打开保险锁,拉开防盗门,它已经走了。”
吉恩快40岁了,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有一份安定的会计工作,一个人住在芝加哥,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早点结婚。
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
有几次差点就要结婚了,有一次只差一天就结婚了。但每一次临近婚期,都因为不满自己的女朋友作罢。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两年前吉恩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好女孩。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吉恩还要证实是否十全十美。有一个晚上当他们讨论婚姻大事时,新娘说了几句坦白的话,吉恩听了很是懊恼。
为了确定是否找到了理想的对象,吉恩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4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能结婚。文件整齐,漂亮,看起来冠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太太的职业、住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不厌其烦地计划好了。
文件结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和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例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准新娘看完这份最后通牒,勃然大怒。不但把它退回,而且还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吉恩先生还委屈地说:“你看,我只是写一份同意书而已,又有什么错?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你不能不慎重行事啊!”
吉恩真是搞错了。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不论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过分吹毛求疵,以免你所定的每一种标准都偏高。
吉恩先生处理婚姻问题的做法,跟他对工作、积蓄、朋友的交情,甚至每一件事情都很相像。
席第先生的经历也有代表性,他不满现状,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席第先生进入美国邮政局的海关工作。他很喜欢他的工作,但5年之后,他对工作上的种种限制、呆板的上下班时间、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资升迁的死板人事制度愈来愈不满。
他突然灵机一动。他已经学到许多贸易商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在海关工作耳濡目染的结果。为什么不早一点跳出来,自己做礼品玩具的生意呢?他认识许多贸易商,他们对这一行许多细节的了解不见得比他多。
自从他想创业以来,已过了10年,直到今天他依然规规矩矩在海关上班。
他每一次准备搏一搏时,总有意外事件使他停止。例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一时留恋、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多数不完的借口,这些都是他一直拖延的理由。
是他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动的人”。他想等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后再动手,理想也就成了空想。
实际情况与理想很难相符,条件不太成熟的时候,何不学学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之力,这样也许你会成功得更直接、更简单。一个人只想靠自己的力量来赚钱,只想什么条件都具备,那么在认识上就会存在误区。
不要等到万事具备了才去行动,这样,就不会取得好的结果。因此,你必须要抓住时机,做好准备。在事情没有完全做好的时候就要及时投入,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冒险则无大成
穷人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古人常常说:“不冒险则无大成;冒险则可获得大机遇。”
冒险是成功者的秘诀,运用得当就会受益,运用不当或者不敢用,就会故步自封,无所发展,甚至被人吞并。
冒险是好,是坏?似乎有两种答案:不冒险则无大成;冒险则可获得大机遇。成功的富人,往往都敢于冒险。
两个人出去旅游,都听到了老虎在咆哮。一个人赶快从背包里把运动鞋取出来换上运动鞋想跑。另一个人不理解,就问:“老虎跑得比人快,你换运动鞋有什么用?”
那个把鞋子换掉的人答道:“我不需要比老虎跑得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说完那人穿上运动鞋一溜烟跑了。第二个人不慌不忙,蹲在地上把鞋脱了,爬到树上。老虎不会爬树,吃不着树上的人,就往前追,把换运动鞋的人吃了。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最新的赌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其实,任何成功都是冒险。通观国内外众多创业的案例,成功的战略在制订之初就带有大赌的性质。盘子大,诱惑大,可谓孤注一掷。输与赢,参与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魄力和豪情,即大赌前的深思熟虑、大赌时的豪情万状、胆识气魄。但是,大赌的结果只能有两个:输与赢。赢则咸鱼翻身,输则倾家荡产。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迅速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企业的成功,初期战略一定带有大赌的味道,建立在英明的战略基础上的“大赌”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不同于中国企业传统的一拍脑门就头脑发热的盲目冒险,也不同于打着规避风险的名义四面出击,浅尝辄止。
中国历来不缺“大赌大赢”的财富神话。关键在于动作快,谁最先抓住机会,谁享有巨大的先发优势,通过迅速造势获取更多资源。成功的战略需要前瞻性,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等到了100%的把握才上马,也许一上马就可能亏损。
大赌一旦箭在弦上,就不能不发,中途难以改变,战略方向稍有偏误,很可能功亏一篑,损失惨重。大赌未必大赢,但不赌肯定不会赢。
创造大赌大贏的神话,需要的不仅仅运气,还有自信,还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情。
香港超人李嘉诚为我们谱写了“豪赌”的神话,小超人李泽楷继其父之后就多次刷新“豪赌”的神话。
除了香港两代超人,荣智健收购恒昌企业,德隆收购美国Murray公司,格林柯尔收购科龙,太太收购三九,都是大赌局。
“如果我手中只有100块钱去买东西,有电视机也有羊肉串机,我肯定选择羊肉串机。电视机固然能够让人享受,但羊肉串机才可以帮我们赚到更多的电视机。”这就是李长春的“羊肉串”理论。李长春,憨厚朴实,让人很难将他与精明的企业家联系起来。可就是这个建筑工程公司的成功老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大赢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