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最好,有梦相伴
在家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家看到的才是世界,一句话道出了旅游和人生的意义。芸芸众生何尝不想在短暂的今生岁月里去多走走、多看看。在我眼中的旅游大致有三种,但不管哪种都要有梦相伴,或者说是有心相随。
第一种旅游是人人都可做到的,那便是看看电视、翻翻杂志,或者是听听旅游归来的朋友描述所见之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旅游绝对能给你一个全面的、完整的风景。纵然是你身边的景点,你都觉得不怎么样,可是通过摄影师和导演名角的演绎,就成了绝美的景色,让人向往不已,这就是角度。如今,电视节目有专门的旅游景点介绍,单就央视插播的各省旅游名片都会让你心旷神怡。还有就是电影中的景色也是相当迷人的,我也一直在琢磨,这是不是艺术加工,人间何处去寻此景。
第二种旅游随手可得,不过需要一定的想象力,那就是读书,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迷人之景。大凡文人骚客都喜欢游历山水,便留下了写景的佳作。“两看不相厌,只有敬亭山”成就了敬亭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就了泰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成就了庐山。凤凰古城也是因为有了一篇《边城》,难怪有人说沈从文忽悠了世人,去了凤凰遗憾,不去凤凰更遗憾,足以见得文字的魅力。名篇佳作林林种种,给了人们一种极致的美,只要有想象力,就会有美的享受。
第三种旅游就是亲历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了,旅游的机会多了。名山大川往往是人山人海,佛说: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很多人为的也是这样一种自豪的经历——我曾经到过某个地方。最好的亲历应该是带着一种久违的梦想,怀着一种深刻的了解,一步一步走进那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感到最快乐的旅游便是在江南小镇,带上一个当地导游,慢慢欣赏游乐,或者是和相知的人看看瀑布,走走小路。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有爱相伴,有梦相随,就是最好的旅游了!
自然之美在于心
每每希冀于闲暇之时到名山大川去享受自然予以人类的神奇馈赠,有幸和学生们透过那缕缕书香走进了“感受自然”的五彩世界,遍迹天涯的心顿时化作一湖清水,原来自然美景就在自己的心中。
一朵朵传递春天气息的花儿,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骤然变成了红的火、粉的霞、白的雪,更是散发着股股甜味,俨然成了可爱的精灵洒落遍地。依稀记得一位作家看到了偏僻乡村篱笆上那花朵开得烂漫的野玫瑰,感悟到了光明与简单,敦厚与宁静,欣喜地说是找到了美丽的春山。此刻,我回忆起儿时和小伙伴在洋槐开花的季节抢吃那鲜嫩且甘甜的花瓣,生活无疑也是在这幼稚的品味中得到升华。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映入你的眼帘,心中是否能想到草长莺飞、百花争妍的江南,还有无意苦争春的那束梅花呢?
诚如梁衡先生所说,那些文人骚客用诗词歌赋来装扮春花秋月,却无暇也许是无心去留意绝美的夏天。因为在世人心中,夏天只有烈日、热风和干涸的土地。倘若抱怀一颗有景之心去触摸她,你所感受的便是金色弥漫的醉人景象:热风带来熟透了的麦香,奋力成长的株株高粱、玉米,更有劳动人民挥汗如雨的精彩场面,这无疑是动与静、力与美泼洒出的瑰丽画卷。
读到“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结”一句时,恰有秋风吹过,一片黄叶飘落在窗台上,轻声地告诉我要短暂的离开。在掩卷沉思中感叹又是一年之际,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后的道别“明年秋天见!”,真可谓是无所求的飘落,是诗化的高贵。心中之景油然而生:那是小鸟停落在同样孤寂的身躯之上,在西风中颤抖;那是傲对风雪,玉树临风的绝美意境;那是来年的那一苞新绿。
冬天来的时候,北方的雪无情地将我诱惑。猜想中的她应是一名翩翩起舞的天使,覆盖在广袤原野和壮美山川。生在南国的我断然不能亲眼见到千里冰封的辽阔景象,也无法拥有雪花漫天的浪漫情怀。然而,去年的一次雨夹雪让我感到了别样的美,粉雪跟随着淅淅小雨落在脸上,轻飘飘的、凉丝丝的,这也绝不亚于济南冬天的慈善?
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就这样以不等的脚步走近人们,只要我们在心中感悟,就能品味蕴藏其中的迷人之景,借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俗话来形容是最好不过了。
古镇印象
一个古镇,一座小城!
现代文明扑面而来,芸芸众生还来不及感受,就被拍到了时光的沙滩上了。古镇渐行渐远,最好是抓住时间的尾巴,去感受古朴的气息,追忆那一段繁华和宁静。
提及古镇,当然少不了丽江。一个滇西小镇,凭着它的妩媚与浪漫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初到这里,看到的是一片闲适与热闹。小桥流水,帅哥靓女,难免让人有一种想在这里居住的冲动。或许就有那么一些人就想在这里来一次艳遇,过上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幸福日子,就在这恍若世外的小镇,注定是百思不得骑姐,空留下惆怅与遗憾。作为过客,我只能尽力走走、看看,最值得去的就是到丽江源头,有了灵动而清幽的水,才有了这个享誉于世的古镇。
中山古镇,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巴蜀古镇了。远离城市的喧嚣,让它多了一份沉淀,一份静美。三朋四友找一处茶馆坐下,品着春茶,看三五几个东瞅瞅、西看看的游客,也别有一番滋味,感觉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了。时值午餐时间,点上两个小菜,放上一土碗小酒,真的是很乐呵的事情。四川的磨西古镇也是如此,更多了点民族风情味。
川渝一家,成都的洛带古镇和重庆的瓷器口风格大致一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久远的石板路,各类风味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更有拥挤不堪的人流。混入人流,在后面人的催促下,左顾右盼,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大街小巷。洛带的会馆很多,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等等,都很有特色,让人去猜想那遥远的时代。
五月,草原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份悲伤;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丝无奈。
人生哲理,放到万事万物上都有一定的意义,到********草原的旅行也是这样。在航班上,默默地哼着熟悉“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地飘……去听那悠扬的歌、去看那远飞的雁、看那漫漫长长的路”,勾勒着应该属于,只是短暂属于我的草原,虽然我也只是过客。不幸的是在错的时间遇到美的景致,抑或是在错的时间遇到不美的景致,拥有的只能是一声叹息,一种无奈。或许是没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没等到一起看草原的人,天涯因此不能望断,此爱不能留心间。
据说,这还不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大致原因是北方比南方暖得慢,很多植物都还没到它们成长的旺季。旅游大巴在广袤无垠的草原飞奔,远远望去,是一片黄绿,分不清是小草正在发芽的嫩黄,还是正在离别的枯黄,越看越模糊,犹如那浓浓的思念。车突然停了下来,导游小妹安排我们下车看草原,疲倦的我们顶着灿烂的阳光零距离的接近了草原,蓝天、白云、湖泊映入眼帘,嗅嗅新鲜的空气(虽然里面含着牛羊的粪便味),精神一下子来了。蹲下身一看,这里的小草正在枯荣交替,有嫩嫩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也有枯黄的老草在不舍的离去。此时也没有草原花正艳的壮阔,但却有着几朵小花的点缀。在叹息与无奈中,颇有几分欣喜,因为我们看到了初绿的草原,绝对有别于风吹草低见牛羊,有别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大家伙不由自主地打滚、飞奔、嬉闹、拍照,在北方的五月,在草原的五月。
稍作停留后,我们将奔赴新的景点,一位老兄偷偷地将朵小红花插在我的帽子上。我不知是什么花,只愿是朵彼岸花,传说它的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轻拈这小花,记住这属于我的草原,我的麦田,我的彼岸!
梦回秦唐
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到了不该做梦年龄的我却一直梦想能去感受一下厚实的黄土文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西安去参加学习,圆了我的秦唐梦。
坐在北上西安的火车上,心中反到疑惑起来了,是去寻那华夏之根吗?是去感受古都西安的历史变迁吗?……总之,火车是朝古城进发的。火车在秦巴山脉中穿行,因是在夜间,看不见外面的景象,但心却紧紧贴在地面,犹如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神往的秦唐。听到哐铛的车轮声,那是李隆基在宴请群臣,那是唐太宗在和魏征商议国事,那是汉武帝在谋划罢黜百家,那是秦始皇在为蒙田庆功……
随着人流出了站台,映在眼前的便是一座高高的城墙,不知这城墙是秦始皇连万里长城的缩影,还是唐太宗在炫耀大唐的威严,在每个垛口上面似乎都站着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守城将士。烈烈战旗是篆书的秦字,还是那扬名世界的唐字?不管怎么说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那分威严。秦始皇、唐太宗不是在世界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吗?进了尚勤门,我已深深感受到秦唐的气息。古色古香的西安城好像没有秦始皇留下的文物,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里曾是始皇帝从骊山修到咸阳的阿房宫的一部分。也这是这位英雄统一了天下,开始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转眼来到大雁塔——大慈恩寺,我想到了背着经箱,顶着遮蓬西天取经的玄奘,是他把著名的佛家经典带到了东土,多了无数善男信女。清晨,登上古城墙,西安古城尽收眼底。这里是碑塑,那里是小雁塔,我看到了秦王赢政在批阅书简,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进行帝王之争。看到了西方各国使节的朝拜 ,李太白的颠颠倒倒的吟唱“千金散去还复来”。当然,还有世子胡骇的残暴统治,李隆基与杨贵妃的醉生梦死不思早朝的腐化生活,还有武则天的专权,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最终将富丽的王朝推向覆灭。那钟楼,鼓楼奏出的响彻古城之声,难道不是王朝暮鼓晨钟之音吗?
西安,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华夏文化的传承,还是黄天厚土的积淀,只有在梦中才能领悟秦唐之境。
一路向西
时间像把杀猪刀,无情地划割着世间的一切。
带着莫名的情感参加了在德阳举办的“名师汇”活动,凭我的直观印象,德阳刚好与达州在一条线,因而可谓是一路向西。初夏的雨淋漓地打在玻窗上,刮雨器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如同人的心情:烦躁中映射出平静,忧郁中浸润着淡定。达州、广安、遂宁、三台、德阳,一个个地名串联着一个个特殊的人、一件件特殊的事。当然不能在前面矫揉地用“最”字。前一阵子,帮某编辑看个历年作文分析,很多题目便是最难忘的一个人,最难忘的一件事,何必给孩子给这么沉重的一个枷锁,他们还要经历很多很多,要说用最字,那也得是寿终正寝的时候用,因为那时最有发言权,不过那时最难忘的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了。
刚到会议地点德阳五中,同学便来接我了,到同学家小坐了一会儿,就在他一家人的带领下找了家饭店饮酒作乐,一起回忆大学时的种种幼稚和幻想,时间如水般流走,都成了老大不小的人了。忽然想起了那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大的不懂事,小的也不懂事吗?”其实,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都是一群无知的小孩子,永远也没有真正懂事的那天,只求能够开心地不懂事。夜幕降临,和同学在体育馆附近的公园里谈谈心事,侃侃人生,无疑是两颗久别的心又真实地在一起颤抖——参杂着人生的风风雨雨。坐了八个来小时的车,确实感到有点疲倦,酒未醒、话未尽,便去了宾馆休息。
早早的起床,独自在德阳大街上溜达了一会儿,找来一辆三轮到某学府,慢慢感受校园的温暖,零距离靠近曾经的身影,恋上一座城,或许就是因为某个校园,某个人。回头到了石刻公园,一个极具文化气息的地方,俯视旌湖,远眺虹桥,伴随着杨柳依依,一步步走近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进去才知道,这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万仞宫墙、状元桥、万世师表。德阳人真是幸福,有这么一个精神殿堂,恰恰在物欲、金钱欲无情地吞噬世人的今天。有了文化、有了精神才会有真正的幸福,颤抖的生命才会有所皈依。
前前后后听了好几节课,参加了几次交流,大多是教坛新手,虽师出名门,但效果也实在不敢恭维,或许人就是缺乏了一些自信,很多一线躬耕的老师都可以成为名师,乃至大家,只是慢慢放弃了,放弃得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了,时不时被人们指手画脚。教育啊,老师啊,就这样在三尺讲台卑微地颤抖着。好在最后一天是余映潮先生的示范课和讲座,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我也感受到,一个老师更多的是需要前进式的坚守,便会越来越青春,大概是我喜欢到教室外,或者更远的地方听那********的缘故吧!
中途,来自什邡、绵阳的同学一起聚了聚,岁月摧残了人的容貌,但那一个个性格确实是没改变,可谓是本性难移。虾子依旧那么踏实执著,才哥还是那么幽默风趣,没来的同学也纷纷给我电话,以表歉意,我反倒愧疚。离开德阳时,我没惊动亲爱的同学们,我比较喜欢一句话:你走的时候,我不送你;你来的时候,我撑伞来接你。
以此为记,赠予我们远逝的青春,慰藉我们颤抖的生命!
千年守望
怀着太白的诗情夜发三峡,没带明眸,未想留影,期盼用心去看望那守望千年的神女。
耳际依稀萦绕着暮春的淡淡缠绵,不觉已怅然登上古色古香之舟。“长江,又名扬子江……”导游的解说兴许会让人们记起文人骚客的浪漫情怀——一江春水所赐的片片柔情。而我却想到了“扬子江头杨柳春,杨柳愁杀渡江人”,不是正要去那凄婉的潇湘之地吗?独自站在船头,身当八面来风,这是伊送来的祝福吗?翻滚的水花是伊咏唱的天籁吗?
上次过三峡,友人给我讲了神女峰的故事,他的言语是那么的缠绵悲凉,全然是流了泪,我偷笑他真是一个多情种子,对他说:“干脆唱一首白雪的《千古绝唱》得了。芸芸众生何尝不被生命苦短、儿女情长所困绕,谱写出孟姜女哀哭,祝英台化蝶,白素贞修行的动人篇章,更有了海誓山盟、苦望夫归、黄河绝恋的撕心裂肺。”听了我的话,他满脸茫然的望着我,一个劲的说我不懂。那次旅行,我饱览了三峡胜景,他饮足了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