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微微一笑,仿佛明白了以前所承受的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纵身一跃做准备,领悟到得失之后的超脱。人生在世,稍纵即逝,何必耿耿于怀呢?信徒这时终于可以释然,他对着禅师说道:“坦然面对得失,笑对一切红尘繁华,凡事随心随性,保持心中淡然平和,这不是我苦苦修行所追求的吗?”
禅师点了点头,便带头走出去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失之我命,得之我幸。失意时不独自憔悴,得意时亦勿傲于形骸,只是一个微笑,一个淡淡的微笑,是超然亦是淡然。苦之于庄子丧妻,鼓盆而歌;贫之于渊明采菊,望眼南山;豪放之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而去;达观之于东坡竹杖芒鞋,烟雨平生。
正是因了能忘之于我,能看开这世间百般,他们在心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与定位,对于外界他人,无太多指责,一笑而过。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对于这些人来说,是否一笑一天地?微笑是对他人的意义。自已不必多言,而微笑对自己到底是什么?
微笑,是一个符号;微笑,是一种姿态;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微笑,是最自信的姿态。
因无所惧而微笑,以客观之心细察内观;因无所扰而微笑,与世无争;因无所忧而微笑,以平和之心接人待物;因无所困而微笑,不断学习;因无所悲而微笑,世界也会对你报之一笑。而无所惧、无所扰、无所忧、无所困、无所悲者,非指人生的坦途,而是能在这崎岖中发现自我的勇敢、真挚、乐观、向上、坚强的心灵力量。微笑,是一个心灵的符号。
静眼旁观,思之至深--微笑的姿态不是对外在的麻木,而是在寻得自己的思考后的坚持;潜心学习,学而用之--微笑的姿态不是对社会的轻视,而是在求得个人的付出后的立足;不卑不亢,始终如一--微笑的姿态不是对对手的俯视,而是在获得自身的成就后的淡然;微笑,是一个心灵的姿态。
微笑,其实很容易。
笑,不代表漠然;笑,不代表不会悲伤;笑,不代表不会记得。这一笑,说的不过是,我没事,或者至少是,我会没事的。
笑不是不在意,不是不知苦痛,笑是把对这世间的明了摆在心中,独自品味,任人事浮沉,我自任我心。
面对阳光微笑,把影子留在身后;看着影子想象,阳光可能只在转角。
微笑,是一个符号;微笑,是一种姿态。
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微笑,是最自信的姿态。
多欲多苦,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间苦:“十岁被点心所俘虏,二十岁被恋人所俘虏,三十岁被快乐所俘虏,四十岁被野心所俘虏,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
世人皆有欲望。自襁褓到古稀之年,都是各种各样欲望的载体。人,一撇一捺简单的构架,却注定了一生跋涉在漫漫欲望的长路上。佛祖也有欲望,佛祖的欲望是普度众生。但世人有欲望,说明世人还活着,当世人完全没有欲望时,说明世人已经死了。
在某种程度上,欲望等同于愿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欲望,世人才有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动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世人适当地驾驭好欲望时,欲望便如同愿望,推动着世人的事业和生活的发展。可当世人被自己无休止的欲望所吞没时,欲望就会让世人变得丧失道德、伦理,为达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直到最后走上不归路。
久远之前,人寿无量岁时,有一国王名为长净,统治八万四千小国,拥有八万王妃。后来他头顶生出一肉蛋,从中现出一相好庄严的小孩。此儿初生之时,国内出现种种瑞相,众王妃乳房自然流出乳汁,她们都说:“让孩子吸我的乳汁。”于是,人们称之为“我乳王”,或者叫“顶生王”。
相师为我乳王看相后,授记其将来定能成为统治四大部洲之金轮王。他长大之后,果真依靠轮宝统治了南赡部洲、北俱卢洲等四大部洲,使众生尽享欢乐,并于数万年中为众人宣说利乐之道。
后来我乳王觉得仅统治人间还不够,便又向天人城市进发。到了天界之后,天人宫殿六十二扇大门自动打开。天人们为他摆设宝座,比帝释天稍低一点,我乳王便发愿:“以我的福德力,愿与帝释天平起平坐。”随其心愿,帝释天立刻分一半座位与他。此时,众人看到我乳王与帝释天无论相貌美丑、功德大小、说话方式均无有差别,只不过帝释天眼不眨、行走稍快一点而已,其余皆无任何差异。
我乳王于是与帝释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种妙欲,时间为三十六个帝释天全部寿命的总和。
当三十六位帝释天中最后一位执政时,非天向天人发起攻击。帝释天无法打赢非天,只得仓皇跑回宫殿,紧闭天宫大门。我乳王自告奋勇去迎战,腾身虚空,立于非天之上。见到他的威望与福德,非天胆战心惊,纷纷逃窜。
眼见非天已遭受失败,我乳王沾沾自喜,心生一念:“我的威力已超胜一切,不应再与帝释天同坐,应赶走帝释天,成为人天唯一的怙主。”当时的帝释天为迦叶佛前世,是极具功德的严厉对境,故我乳王刚刚生起这个恶念,福报就全部失毁,顷刻间一落千丈,堕落到南赡部洲以前他所住的旧王宫门口。
人性中最大的弱点便是无休止的欲望。换句话说,就是不知足。尘世间有太多的诱惑与欲望,世人应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小的人才会懂得知足常乐。
很多人不安于现状,希冀自己的地位越来越提升,银行存款越来越多,在盲目的欲望中沉浮,一意孤行地去占有只顾及自己内心的愉悦,全然不考虑与之牵连的其他人的感受,不能理性地权衡人生中的得和失,甚至丧失理智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全然不知,恶魔般的欲望已将自己送进了黑暗的陷阱里,越陷越深。当他们幡然醒悟之后,已追悔莫及,眼泪只能为自己的错误赎罪,终将挽回不了那份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尽管那份幸福会有残缺。
人可以有欲望,但不可以贪婪。其实就算他们圆满地拥有一切,内心仍然不会知足,欲望毁希望,这种贪得无厌的欲望终将毁了自己。世人大都是在平平淡淡的时间里度过一生的。有些人却不明白其中的事理,倚恃着心中膨胀的欲望,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轰轰烈烈的荣华富贵。这本是人的天性,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若过于刻意地去追求制定的太高的人生目标,需要付诸的努力就会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而如若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则难免会受到很大打击。
人们朝朝暮暮往返在人生的旅途上,演绎了许多爱恨情仇,收获了无数的欢声笑语,也失去了更多美好的光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拥有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更真实幸福。对名利,对人生,淡定从容,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对得失,对欲望,不卑不亢。拥有一个平平淡淡的心境,过着平平淡淡的闲情逸致的生活,人生便可以是那么悠然自得!
尘世中的人们很难达到无欲无求,难免都会被一些琐事缠绕,也都有一种私欲心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世人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层次。常言道:知足常乐。如果世人不能尽量减少欲望,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那他们的生活将永远不会幸福。
人之欲所求,求之德有道。世人要以一颗平和真诚的心对待自己的欲望,才能不被欲望迷失自我。有求则苦,无欲则刚。
欲海无边,心如莲花,性若幽兰。多欲多苦,守住一颗淡定的心扉,平平淡淡才是真。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
李白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李太白选择拨乱头发,驾舟江湖漂流。淡淡的忧愁淡淡的酒,本渴望一醉解千愁,但没想到愁上加愁。事情得不到解决,我们习惯性走入死胡同,将自己的心门关上,阻断与外界的联系。
世人之心本来没有枷锁,而防备的人们为自己加了厚厚的一锁。心门关上,往往难以打开。心门之所以坚固,是因为人们紧紧地锁住了心门里的一切。于是我们独忍孤单的黑夜,暗自忧伤,轻捶啜泣的胸膛;于是我们独依窗前,惶恐无助,擦拭滑下的泪痕。
内心的苦闷需要释放出去,才能有更多空间储存快乐。让万物随内心所动,然后得真自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是一种境界。佛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都是禅。顺心始天年,入禅一念间。无论什么境况、什么功业、什么使命,都没有生命的愉悦和秉性的归真更加重要。
禅林寺院里,古木参天,清泉绕石,自然环境特别幽静。可是,一到傍晚,投宿归来的鸟雀们就聚集而来,嘁嘁喳喳叫个不停。新来的小沙弥在修行傍晚的功课时,怎么也没法入静,被鸟雀们吵得烦躁不安、苦不堪言。
有一天,他问前来例寻的老禅师究竟怎样才能入静、入禅。
老禅师顺手指指直径一米半、高也一米半的一口倒扣着的大缸,非常认真地说:“入禅要有定力,要有穿透力,要有移身缸底的心法。我当年破墙而出、破缸而入,才有了今天的禅定。无论外界怎样聒噪和烦扰,你都得有置身缸底的入静和虚无,只有这样方可入禅。”
小沙弥听了老禅师的话,就尝试着模仿老禅师的做法,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修行到像老禅师一样。于是小沙弥小心翼翼地爬进大缸中,定神念经,刚开始十分不适应这口狭窄的缸,依旧能听到嘈杂声,心中愁苦万分。但是想到老禅师的教诲,就咬着牙支持了下来。
小沙弥没有因为鸟雀们的嘈杂声放弃修行,让喧嚣声扰乱自己的心境,将自己的心锁起来,不再修行功课。相反,小沙弥敞开了心门,让鸟雀们的叫声成为自己念经时的配乐,乐于接受一切万物,放下了厌倦嘈杂声的念头,这时心中平静了许多,渐渐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境界。小沙弥慢慢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到了入境与虚无的修行境界,心中喜悦万分。
小沙弥天天在缸底中修行做功课,此时心中没有任何声音,万物一切都与自己没有任何联系一样,清晨、晚霞、明月……万物仿佛瞬间幻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消逝。
数日后,老禅师再来例寻。左右不见那个向他提问的小沙弥,寻遍整个寺院也不见小沙弥的踪影。老禅师灵机一动、会心一笑,轻步来到那口大缸前,并迅疾地弯腰掀起那口大缸--小沙弥正怀抱经书,坐在缸底熟睡着。
终于惊醒的小沙弥一脸惶恐,连连告罪,说自己不该辜负师傅教诲,躲在缸底睡懒觉。
不料,禅师却开怀大笑起来,非常认真地说:“你躲在缸底睡觉,比苦读经书美妙得多,你终于开悟了,你入禅了!”
锁住了心门,就犹如花儿失去了雨露,锁住了心门,如断了翅的鹰,没有雨露孕育的花开不出鲜艳明亮的韵致,没有了翅膀的鹰飞不出搏击长空的雄姿。上了锁的心门就像是被阻挡的生命源泉。其实,心锁的钥匙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就看你是否要把心门打开,是否选择释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何不带着希望,带着淡然,选择随遇而安。
我们的情绪大多因事物发展而变得喜怒无常。心门关上,或因工作,或因感情,或因家庭,这其中有太多是我们难以左右的。宁可餍其体,不可扰其心,面对困难,不如选择随遇而安。自我是世人难以放开和舍弃的,一切快乐与悲伤,慌乱与忘形,都是从执着于自我开始。为何不能放下自我,安稳内心,与平静的快乐不期而遇呢?
心门关上,往往难以打开。上了锁的心门就像是被阻挡的生命源泉。随遇而安是对待忧愁的一种态度,也是打开心门的一把锁。
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的人生往往被浮华蒙眼,心境就会变得复杂,最终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和劳累。要知道,生活不需过多的绚烂,生命终究将归于平淡,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
心锁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愿意把心门打开,愿意在心下选择释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带着希望,选择释然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