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坤却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承包整个车间,并且承诺能节省老板的工资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当老板答应了他的要求之后,很快,他的车间开始生产家具,而且销售情况很好。这一年他赚了4万元。为了给父母争点面子,他第一次给家里寄了钱,而且是两万元,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是,父亲却将这两万元给他在村子里买了房子,这是农村人普遍的作法,可汪宏坤非常失望。他的想法是在北京开一家自己的家具厂,可是他的第一桶金却让父亲锁在了家乡的土地上。他只好又给老板打了一年工,赚了4.6万元。
1994年正月初六,汪宏坤从家乡带来十几名帮手,来到北京朝阳区广营乡,租下了一个倒闭的乡镇企业闲置的厂房,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起初他什么都干,白天货车不能进城,他就晚上送货,自己与员工抬沉重的家具上五六楼,大冬天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
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6月,工厂办起不到3个月,汪宏坤就出事了。他自己护送货物时,因雇来的司机不熟悉路,出厂不到10分钟就与另一辆大货车追尾了,他当时就从挡风玻璃内“飞”到车外。在医院里昏迷了8天,所幸没有生命危险。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厂子,住院20天之后,他晚上趁护士不在经常溜出医院,拄着拐棍,拎着断腿,在厂里与工人一起干到凌晨6点。
本来有些动摇的工人们,看到老板这么百折不挠,很受感染,再次换发了工作热情。“既然走出来了,走到北京来了,必须干好才能回去,不能打了败仗回去。”正是这种信念让汪宏坤把工厂接着干了下去,并且越干越好。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汪宏坤在这次事故中,客户也没有为难他,主动提出延迟交货时间,之后的生意也越做越火。到1996年,他用50万元的注册资金成立了北京华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开始,公司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家庭用具,1997年,立稳了脚跟的汪宏坤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开始生产办公用具。1998年,塔里木油田驻京办事处一家四星级酒店准备装修,有几十家企业参加了招标会,为了拿到这份政府订单,实现业务转型,会上汪宏坤除了承诺“两年内包退包换”外,还自信的提出“10年保修”,语惊四座。此后,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名誉一下子就打了出去。人民大会堂、卫生部和农业部的订单纷至沓来,转型顺利成功。奥运会、北五环房地产、安徽大厦,一个个大手笔都在他的公司产生,产品在国外也很受欢迎。他一直都铭记对做生意的独到理解,并将化为一种企业文化教化员工,“真诚第一,吃亏是福”。
汪宏坤现在还津津乐道一件事:“1996年,一位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的参赞到我们公司定做家具,他把自己设计好的尺寸都带来了,让我们照着做,当工人们按照他的尺寸做好家具后,那位参赞发现自己所讲的尺寸不正确,家具放不进屋。于是协商,让我们重新改一下或重新做一套。我当时想,这是第一次跟外国人打交道,一定要在他们眼里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公司做大做强肯定有用,于是我就说没问题,给你再做一套吧,就把原来的那套拉了回来,重新给他做了一套送到他家,他非常满意。后来差不多80%的俄罗斯驻华使馆里的工作人员家里的家具都是我们公司制作的,那位参赞还邀请我到俄罗斯开拓新市场。”
汪宏坤对生意合作双方的利益有一套独特的理解:“于别人合作,在分割利益的时候,最好选择双方都能舒服。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宁愿自己不舒服。为什么呢?如果你舒服了,对方肯定不舒服,如果你自己不舒服,这事就做对了。”他就是选择“吃亏是福”的理论经营创业。平心而论,在商海沉浮中,汪宏坤的这种做法一点都不吃亏。
三、有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
什么是幸福呢?这一简单的问题至今还有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幸福不是外在的物化,而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精神状态。
人只要有了目标之后,在繁忙的全神贯注工作中,看到目标一天天的接近,这就是最大的幸福。经过了一个过程,当我们的近期目标达成了之后,又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体会不到幸福不是生活本身,是自己感情上的原因。如果有人希望世界发生不幸,这说明他本身已经遭遇了不幸。比如同班同学,大家都在一起坐着,时间和环境一样,都应该是幸福的,可是内心并不一样,有的平静,有的因为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心里会很烦躁。
很多人都在研究做什么买卖能挣钱。那么究竟做什么买卖才能挣钱呢?实际上是这样的:做什么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应该怎样去做。可以这样说,只要是社会需要的所有买卖,做好了都可以挣钱!怎样才能做好呢?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不是你想卖什么,最重要的是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处处为消费者着想。一天晚上我家的煤气罐用光了,打电话让送气的人明天一早来送气,可是他马上将自己家的气罐送来让我们先用,这样的供应商,你能不用他吗,从而他就建立起自己的长期稳定的客户。
服务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地生活着,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围绕着社会这个大家庭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只要是一个人,都要服务于别人,从小的家庭来说为子女者在孝敬父母,为父母者要养育子女;从大的社会来说为政者要行政执令,服务于大众;为企者要上缴税收、服务客户;为医者要治病救人,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为教者要更多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更多的人思想心灵受益,等等,总之,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群居社会,一个人难以绝对地脱离他人而独立地生活,就要服务于别人,然后从别人那里获取回报与收益。
服务别人,就要超越眼前的得失,敢于挑战,做他人不愿做之事,成他人不敢为之事。作为企业当有客户抱怨时,也就意味着服务于客户的机会来了,把客户抱怨化解掉,也就又挽回了一个客户的忠诚,或许后面跟着更多的客户呢。
服务别人,服务客户,就要站在别人、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用心去体会别人的需求。人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内同事的关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理解、体谅的基础上的,凡事都向内自查,优先检查自己的不足,相信各方面的关系都会更加融洽、和谐。服务别人,要能够不因别人的过错而失去服务的立场。做企业服务的,难免客户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我们要原谅他们,要继续耐心地为他们服务,因为这是优秀企业的第一等功夫。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服务于别人,才能成就自己。人是自私的,但首先要无私,向别人能够付出,能够奉献,用最无私的获取到自己最想要的。服务别人,成就自己。
一个人的努力是渺小的,但他的目的和动机却是高尚的,只要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的利益而努力,他所做的贡献却是最大的,无可取代的,独一无二的,值得表扬和提倡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只有别人的利益得到满足了,我们做的贡献才是值得一提的,其他都是次要的。
其实,全世界的人,谁都会为他人服务,谁也都会接受他人为你服务。服务也是一种产品,是无形产品,是与客户等价交换的产品,服务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客户就有相应回报付出,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客户,热情地接待并提供周到服务,规范化、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取得客户的认同,我们的服务才算合格,每一位员工也才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既是为别人服务也是在为自己工作。如果每个员工认识到了这一点,心里还有什么委屈呢?还有不努力做好工作的理由吗?
“服务他人,成就自己。”时时记住“服务”二字,把服务意识化作自己的行动,我们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会使自己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富足的人生!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为别人的幸福而奋斗而努力,而不断前进,不怕荆棘,不怕困难,克服重重难关,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服务别人,成就自己、幸福自己。
协助别人找到幸福,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以上讲的是怎样赚钱,这里还要研究怎样花钱。
第三步:理财的学问
一、花钱有学问
老人们常说,“外边要有搂钱的筢子,家里要有装钱的匣子”。不然外面挣回一块板、家里丢了一扇门,日子怎么能过好呢。
我们要谨慎的对金钱做出预算。大体上有这么几个方面:衣食住行、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保险(预备金)、投资方式的储蓄、人情或外借、休闲或施舍他人。有心劲的家庭都应该有预算,一个企业更不能离开预算。
这里说一下购物心理。比如买服装: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你买了一件高档的服装,钱花多了,当时很“心疼”,只是一阵。回家以后就好了,每次穿时心情却特别好;如果买件低档的或廉价的,花钱虽然很少,当时心情很好,也是一阵,可是回家穿时,每次心里都不是滋味,也许穿一次再也不穿了。按利用率来看,穿高档服装比穿低档的要经济。
买菜时也有学问:比如迎季的新鲜蔬菜很贵,我们可以等几天再吃,算总账时,可以省下不少钱,也不影响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这里只是针对日常生活而言,对于企业的花销,主要是看钱花了之后有没有价值。总的原则是:该花的钱上万元也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