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开篇所述,凡是报纸均承受一定的压力,但都是单方面的。在世界范围内,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乏政党报纸,它们也把宣传功能置于首位,必要时可以牺牲经济利益,以保持自己的政治原则。而之所以能够如此,是有政党、政府的津贴保证,无生存之忧,只承受政治压力,不必顾及市场。像中国党报这样同时承受双重压力,一面担负硬性政治任务,一面大步走向市场者,在政党报史上,可谓举世无双。这种双重压力特别是市场压力给我国党报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设法改变这种局面,即给党报减压。
党报的原则规定了它的宣传特性,取消、削弱党报的宣传功能,也就等于在根本上削弱、取消了党报。这是一个重大的、不容动摇的原则性问题,即政治压力不能减轻,相反,适应时代需要,还要有所加强。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一条:减轻市场压力。
党报需要“减压”
生存尚忧,遑论发展?任何一种报纸均是如此,党报亦然。因此解决党报问题,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党报的生存困难。而要解决困难,主要还是要依靠党的力量,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在经济上为党报减压、松绑。
就外部条件来讲,各级党委应以组织形式和必要的纪律要求保证党报发行,减轻党报市场压力
紧紧依靠党委搞发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党报发行传统,现在仍需强调。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承担党的宣传任务,配合党委工作,党组织则有责任以自己的组织形式和必要的纪律规定,要求党员以党费订阅党报(至少普及到基层支部),使党员及时、正确地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有效地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这对党员也是应尽之责。这样从中央到各地市的党报就有了相对稳定的发行量,生存得到保证,以便党报工作者真正集中心力,提高报纸内在质量。
党费订阅是目前可以提供的对党报发行最重要的支撑,稳住它是对党报最有力的支持,并能给予党报以充分的调整、改进时间,适应时代要求。党报主管领导部门应当明确认识到:党报最主要的内容和任务必须也只能是政策性的宣传,以宣传为主导参与以信息和服务为主导的媒介市场竞争是不公平的。这只能使党报在宣传和市场的两难抉择中摇摆不定,举步维艰。不能以为已把报纸定性为信息产业,就简单地将市场规律应用于党报。党报本质决定它虽有双重属性,但政治性永远是第一位的,舍政治则无党报,更不能让政治原则屈就于市场,不能完全用企业要求衡量党报。
因此,现在就将党报匆忙推向市场是不适宜的。当然,在稳住公费(党费)市场前提下,再加上开拓党报发行渠道,逐步扩大自费份额,以及组建报业集团等多项举措同时并行,我们有希望探索出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党报纸增强经济抗压力的新途径。
从党报内部来讲,党报主管部门可以以组织、行政手段适当调整、优化党报结构,实现党报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党报经济上的规模效应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步入相对平稳的结构调整期,党报身处其中,从经济利益出发,也面临着结构上的优化重组任务。
我国党报目前采用的是中央、省、地(市)、县(市)与行政级别相应的四级塔形结构,绝对发行数总体虽领先于各报,但由于内部结构层次多,造成发行数额和区域的分散,在党报内部人为形成市场分割。特别是目前大量存在的县(市)级党报(约占党报总数的1/4左右),地域的狭隘使其难以拓展,发行额多在1万份左右徘徊,长期止步不前。各县(市)必须以有限的财力支撑本地党报发行,负担较重,有时基于地方利益不得不减少上级党报的订阅,这也是造成中央和省级党报难以扩展发行区域和发行数额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就这些县级党报的具体内容来看,其所刊载的信息在质、量上都难以令人如意,主要表现在:一是局限性大,二是重复率高。各县(市)相较而言,地域较为狭隘,在这种有限的地域内发生的适于刊载的高质量的新闻信息自然更有限,但又要维持正常的版面和出版周期,结果很多时候只能用大量低质的信息勉强填充,降低了报纸内容质量;同时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它要按照要求在有限的版面内依次登载全国和省、地(市)的要闻,结果经常造成报纸50%-70%的内容与上级党报重复。在当前各县经济条件大多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要维持这种信息含量低、重复率高的报纸,从经济角度讲,无疑是资源上的很大浪费。
2003年7月15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滥散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8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实施细则》,规定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只统一主管主办1份党报1份党刊,市(地、州、盟)由党委主办1份党报,而县(市、旗)和城市区级报刊将基本停办,只保留解放前由我党创办的报纸和民族自治县(市、旗)的报纸及民族文字报纸。
这样经过精简后的党报结构会更趋于合理,既足以反映基层情况,指导地方工作,又有助于上级党报拓展地方发行份额,减轻它们的市场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党报内部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集中现阶段的人、财、物,更有效地加以利用,提高党报内在质量;对于占据党报半数以上、容量大且接近性相对较强、更富于活力的地(市)级党报而言,则十分有助于其发挥规模效应,扩大地区影响;对于地方财政和那些以党费订阅党报的基层企事业单位来说,则减轻了不少负担。
这样可谓一举数得,不但在经济上为党报缓解了压力,增强了竞争力,而且从长远考虑,也为党报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结构基础。
党报必须姓“党”
给党报以一定的优惠政策,是为了让党报工作者集中精力把报纸办好,办出有中国特色的党报来。
在“减压”的同时还要“加重”,即要明确性质,认准方向,澄清思想,在功能、受众、内容风格上重新定位,重树党报权威,再造报业核心,使党报成为一张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严肃的高级大报。
党报功能定位:是工作报,不是家庭报
多元和分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会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闻媒介亦不例外。多元的媒介必然促成媒介功能的分化。
从总体看,新闻媒介的功能是多样的,如沟通信息、宣传政策、舆论监督、介绍知识、提供娱乐等。在过去媒介结构单一情况下,党报大包大揽,一报多能。现在伴随媒介多元格局形成,媒介功能则越来越趋向于细分。不同的媒体倾向于根据自身特性、优长,由“全功能”型向“特色功能”型转化。这是现代媒介发展之必然过程。党报不应也不可能再包打天下,必须转而回到自己应有的主功能上去。
既然是党报,就必定应以宣传、指导为主功能,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推动实际工作。它也传播信息,但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新闻;它也提供服务,但主要是政策性的服务;它也传播知识,但更多的是国家大政方针、法令法规方面的知识在当今中国,党报起到的应是政治信息主渠道和政策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所有附属功能均应围绕这一主功能延伸,不能脱离。
从党报自身优势和地位来讲,这对它是最适合的。由于党的执政地位,党报和党政各部门均保持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极易迅速、深入地了解政治生活变动信息,重大方针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情况,及时、详尽地提供出真实可信、权威感强的报道。这是其他报纸所无法比拟的。党报应当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政治信息资源,奠定自己在媒介中无可动摇的地位。
从实际社会需要看,这也是人们所期望的。人们希望党报作为权威性的政治媒介,起到政策宣传和社会整合的作用。在一个转轨和转型同步的社会中,社会群体及其具体利益的分化日益公开和明显;在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又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形成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很容易形成局部、暂时的社会矛盾,这对方针政策的制定、执行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一项政策出台后可能触及的矛盾,各阶层迫切需要媒介给予必要的说明、解释,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希望给予及时反映、正确疏导,为各个利益集团建立起畅通的对话渠道,从而做到协助政策推行,促进政策修正。鉴于党报长期以来在社会上树立的政治权威感,在人们眼中,无疑更适合担负这种社会责任。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很多同志仍把党报宣传、指导功能简单地理解为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上面一个政策出台,马上不加理解地下去找材料,以印证政策的正确性。提供的大量是一些质量较低的支撑性、印证性的信息,甚至干脆照搬照抄文件、决议,照登领导讲话。这完全是一种图解式的、被动的宣传。我们社会今天需要的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宣传。但有关报道仍多停留在照搬领导讲话上,而对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的前后过程、将要产生的实际影响等,均缺乏及时详尽的解析,这样的宣传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战争年代,交通不便,通讯联络不畅,党报要代替文件传达、指导革命工作;单一的计划经济时期,决策主体高度集中,对政策只要印证、执行,不需要过多的剖析,但现在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改革进程深入,社会决策主体和群体利益日渐分化,很多时候政策措施的施行对各个利益群体的利弊得失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党报进行大量的材料上的分析、解释、综合整理工作,对政策制定的原因、背景、过程、内容、意义、影响等提供详尽深入的解释性报道。只有这样,党报政策宣传才能真正对实际工作和人们的自主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党报内容改革中主要可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命题。
宣传与信息并重。党报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政治性取胜,不能动摇。但不能因此而将宣传和信息对立起来。要充分利用党报丰富的政治资源和灵通的消息来源,迅速、深入地了解政治生活的变动、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提供真实、全面的报道,既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又真正成为信息的主渠道。
突出思想性。党报的社会权威来自它的政策性和思想性。党报可以通过发展子报、优化结构(如精简县级党报、实行三级党报制)等措施减轻市场压力,不能让党报牺牲、淡化思想性,为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正确的舆论导向。
强化硬新闻和解释性新闻。党报强调宣传与信息并重,但对信息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符合党报特性和风格的信息,即应突出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最新变动,强化硬新闻,而不是走软化、娱乐化的道路。与此同时,党报必须改变以往简单印证、图解政策的报道模式,转向整合、过滤政策信息,解释政策制定原因,报道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要强调突出背景,深挖原因,以供从事政治、经济工作的领导层作为决策参考。
长期居于省级党报发行前列的《南方日报》(2001年平均期发量为75.01万份),近年来提出“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口号,要成为行政人员的“导航船”和商务人员的“头等舱”,以严肃新闻和言论来扩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这说明党报工作者经过实践的摸索和锻炼,已经意识到权威性、思想性是党报最可贵的资源,是党报在纷繁的市场上用以制胜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归根到底,宣传指导得好坏是一个技术操作环节,是否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为己任却是一个原则性、方向性的问题。党报必须是一张用于指导、协助工作的工作报,而绝不是一张茶余饭后供娱乐消遣之用的家庭休闲报,这是党报工作者必须树立的党报功能观。
党报受众定位:是干部报,不是大众报
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群体分化趋势日益显著。不但在传统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之外出现了私营企业主等新兴阶层,而且在传统群体内部也出现了新的分层现象。如过去的农民今天已细化为农民工、雇佣工人、个体劳动者、集体企业管理者等阶层。这种群体分化反映到媒介上,就造成了受众分化和受众需求分化。
对于一个媒介来说,它已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受众的所有需求,而只能根据自己特性,选择相对稳定的一部分受众作为自己的核心受众,满足其特殊需要。党报以宣传、指导为己任,对人们决策起参考作用,应以各级党政干部、企事业管理层和知识分子为核心读者群。中央级党报主要面向县(市)级以上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政干部,依此类推,省级党报至乡级以上干部,地(市)级党报至村以上干部。这部分人的实际数量相当可观,但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受众的“质”。他们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决策层、领导层和思想库,其绝对数量在全体受众群中虽不占优,但社会影响力却明显在他人之上。党报吸引住这部分受众,就可以通过他们将影响扩充至社会各个层面,起到推进工作、引导舆论的作用。另一方面,从这部分受众自身看,他们由于工作特点,要求或热衷于了解、研究党的方针政策,较之一般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准较高,政治嗅觉较为敏锐,比较容易理解、接受思想性突出的严肃内容,这就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党报的核心受众。从党报切身经济利益出发,由于这部分读者中包括大批对地区发展能起到决定性影响的人,比较容易为党报争取到大的广告客户,国内外大型企业出于拓展地方市场考虑,也会愿意向党报投放广告,这就进一步减轻了党报经济压力。
所以,关键不在于表面影响了多少人,而在于实际影响了什么人;重要的不在于受众的量,更在于受众的质。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从受众数量多寡、发行多少来衡量党报影响力的传统观念,这是党报受众观的重大转折。
党报风格内容定位:是严肃的高级报纸,不是大众化的通俗报纸党报以政策宣传为主功能,面向各级党政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那么党报在内容风格上就应当是刊载政治、经济等硬新闻为主,格调严谨的高品位的严肃大报,而绝不是一张以社会、文化、娱乐等软性新闻为主的通俗报。
近几年来,面对党报参与市场竞争遇到的困难,有些同志主张:要争取读者占领市场,党报应当借鉴晚报的成功经验,走信息化、大众化、通俗化之路,软化党报内容,贴近市场,贴近家庭。但笔者以为,此路不可行。党报姓“党”,党报也要管“党”,它有自己特定的功能,面向特定受众,报道特定内容,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色,舍此都是逐末之举,甚至无异于取消党报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