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300000032

第32章 后记

今天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拙作,是我在博士论文《法学教育价值研究》一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应该说,这是我对三年博士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也是作为一名法学教育的从教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点思考。

在常人看来,法学教育似乎是一个与法学专业关系不大的研究领域。但从实质上讲,有关法学教育的问题应当是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法学教育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法律人的培养,二是法学研究。应当说这两个问题都当归属于法学理论研究对象之列。首先,法律人的培养也是与法有关的一种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客体的法作为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法学的研究对象就被界定为法的发展变化规律、法律制度、法的实现等“与法有关的现象”。相反,从事法学研究的主体,推动法律运行的主体本身的素养及其培育的问题被排除于法学理论研究领域之外。事实上,法律人专业素养的培育不仅与法学专业相关,而且应当占据着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位置。因为,没有法学教育这一专门化的法律人培养机构,就不会有专业化的法律职业,也不会形成以法学研究为职业的法学家阶层。所以,法学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法治进程。我们没有理由将一个居于法治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的法学教育斥于法学理论研究之外。其次,法学教育所具有的法学研究功能本身也证成了法学教育的法学专业属性。法学教育在其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法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为法治的发达不断输送智识资源。所以,从法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法学教育这一领域也应当归属于法学理论研究范畴之内。

我本人之所以选择了法学教育作为我研究的方向,主要原因是受博士论坛的影响。在参与博士论坛时,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自己职业密切相关的论题——“21世纪的法学教育”。经过博士论坛的初步研究,我发现法学教育是一个有着广阔探索空间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也得到了导师张文显先生的首肯。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也确实证明了我当初选题时的判断,因而也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

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法学教育价值研究意义的说明(绪论);第二部分是关于法学教育价值体系的探讨(第一章—第六章);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国法学教育改革路向的思考(第七章)。这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法学教育价值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系统地研究了法学教育所应具有的培养高素质法律人的价值体系;第三部分是在法学教育价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如果价值体系研究属于应然的范畴,那么最后一部分则是关于我国法学教育的实然性检视。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导师张文显教授付出了大量心力:从选题的切入点、写作整体的架构到观点的提炼都凝聚了张文显教授的智慧与思想。没有恩师的悉心指导与教诲,没有恩师的鼓励与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研究成果。所以,在本书付梓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我国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对我学术的启迪。同时,我还要感谢曾为本书提出过十分中肯而又有建设性建议的吉林大学的导师们,他们是马新福教授、霍存福教授、姚建宗教授、黄文艺副教授等。最后我要对理解我、支持我,给我克服困难勇气和力量的家人说,虽然“谢谢”不能完全表达我对你们的热爱与感激,但在此我仍然说谢谢你们!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法学教育进行研究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原理和方法。从这一点来说,法学教育研究领域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正是法学教育的边缘化的性质,要求对这个论题的研究需要有哲学的指导、教育学的基础和法学专业的功底。而目前法学教育研究状况正如贺卫方教授所言:专门研究教育学的人士由于对作为一门专业的法学缺乏理解和研究,因而对法学教育问题三缄其口,即使发表一些见解也不免隔靴搔痒,无法切中要害;而从事法学教学或研究的人员又大多专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常常把法学教育作为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本人试图从法学理论专业的角度,对法学教育这样一个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对于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目的是想把几年来对法学教育有关问题思考的结果呈现给大家。但囿于本人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加之资料和条件的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欠缺,甚至是谬误之处,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同类推荐
  • 我们在一线

    我们在一线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夜读百年中国

    夜读百年中国

    本书遴选有关近现代100年间中国历史变迁的新浪博文,分帝国晚钟、甲午/辛丑、立宪/共和、民国旧事、思想文化、人物春秋几个部分,大致勾勒出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的景况,同时,也从文化、思想等方面显示了近现代一批仁人志士拯救民族危亡、探索民族觉醒的道路的努力。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末世丧尸为皇

    末世丧尸为皇

    末世动荡,丧尸为皇,亲爱的简介被我家丧尸啃了╮( ̄▽ ̄)╭
  • 西方古代世界奇遇记

    西方古代世界奇遇记

    加油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2
  • 绝代赘婿

    绝代赘婿

    一个历史系考研的学生,穿越到了辽,宋,金,三国时期,成为了赘婿。凭借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加上超级的记忆力与勇气,游弋在燕京府辽,宋,金三国时期的复杂朝政中,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他亲吻过绝世王妃萧伯娜,这个使中原四大美女而逊色的女人,玩转在两个帝王之间,一个流亡皇帝天祚帝,一代枭雄完颜阿骨打。在装逼,打脸的爆笑中,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成就……
  • 我可以窥见未来

    我可以窥见未来

    樊小路发现自己可以看到未来的片段,但只要被他看到的未来,就会有一部分被改变。那看,还是不看呢?这是一个问题……欢迎想要一起讨论剧情或者给作者提建议的小可爱们加入书友群:476973468
  • 行路苟且

    行路苟且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希望说这话的人有事,莫闲投胎为妖后看到老母亲丢来的活狍子时心中如是祈祷
  • 猫不倾城

    猫不倾城

    从女孩到女人,她经历了非常的成长;从女侠到女王,她得到过,也失去过。******没有倾城的容貌,没有精湛的武艺,却有一颗努力生活的心。或许我们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掌控,但在能够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主宰自己的人生!******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平凡、但努力生活的姑娘!
  • 连环套

    连环套

    选自希区柯克短篇故事集,包括《连环套》《龙卷风》《律师的太太》等十余篇短篇小说,文字简洁平实,情节曲折跌宕,结局却出人意料,并且往往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富于现代特点,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及阅读趋向,颇受年青一代欢迎。
  • 东坡先生年谱

    东坡先生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禁欲系男友

    我的禁欲系男友

    莫森不仅是一个超级学霸,脸蛋身材也是一流,天生一副禁欲脸,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少女,但却是一个母胎单身狗。李甜湉人如其名,五官算不上绝色,但一对梨涡让她的笑容甜份超标,加上学习能力一流,又是文艺骨干,第一次见面莫森便已经有了占有她的想法。两个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又甜蜜的故事呢?
  • 公子劫财不劫色

    公子劫财不劫色

    苏家二小姐女扮男装十八年,上殴打过太子下调戏过丞相,时不时还去王府会一会病怏怏的王爷。没事偷个宝贝顺便吃点豆腐,引得逍遥山庄的庄主见到她就拎刀砍,时间久了竟然还砍出感情来。苏雨,一个能打架能骂街能装酷能卖萌的女人,谁才是那个能驾驭她的男人?女装的她牵动着王爷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