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鲨号”是美国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的首制艇,1958年5月8日开工建造,1960年7月9日下水,水面排水量3750吨,水下排水量4310吨,长84.9米,宽9.67米。它装备了先进的攻击武器——“沙布洛克”火箭助飞鱼雷,可以携带当量为2万吨梯恩梯的核弹头或普通鱼雷。发射时,潜艇可以在水下用液压把它从533毫米鱼雷管中推出,1秒钟后火箭在水下点燃,以30~40度的仰角出水,在空中以超音速飞向目标,最大飞行距离约26海里,能对敌舰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具有较大的威慑力。
1963年4月9日,“长尾鲨号”经大修后顺利地结束了浅海试航。4月10日凌晨6点35分,在浩瀚的大西洋海面上,“长尾鲨号”正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做潜望镜深度航行。
不久,它就要做超过300米的深潜试验。艇长转动潜望镜观察海面,这时,潜艇救生舰“云雀号”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声呐兵报告了“云雀号”和“长尾鲨号”的精确距离。艇长点点头。
他拿起1号传话器,向潜浮指挥官发出了下潜的命令。同时,联络员通过水声电话与“云雀号”通话。
“‘云雀’,我是‘长尾鲨’,我已开始深潜。”
“‘云雀’明白。”
但是,一系列对话后,“云雀号”便再也联系不上“长尾鲨号”了。
之后不久,“云雀”的声呐兵好像听到了液体的压溃声。
“云雀号”舰长望着话筒怔了好久,指挥室内的所有官兵都屏气静听。过了一会儿,舰长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说:“看来它是遇难了。”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生入死的指挥官,对水下传来的声响意味着什么,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此刻他仍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向“长尾鲨号”呼叫了一阵,回答他的是大海的寂静和水声电话里微弱的沙沙声。
“长尾鲨号”试验的海区已远离大陆架,水深约2700米。它失去控制后,就会向死亡之渊下沉。当深度超过1000米之后,巨大的海水压力就会把艇体压溃,于是核潜艇成了全体人员葬身海底的铁棺材。由于艇上人员无一生还,潜艇又被海水压得粉碎,因此很难查明“长尾鲨号”失事的真正原因。只能根据不完全的实物资料和专家的推测,作出如下的解释。
调查“长尾鲨号”失事原因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推定:“恐怕是海水管中的某处,也许在后部舱室内,发生了某种损坏;或者是闭锁装置发生事故,或者焊接处出了毛病,或者管子腐蚀后强度减弱……”不管是哪一个原因,在超过下潜深度的情况下,管道无论如何也受不住上百个大气压的高压。海水先从破损处喷进舱内,使电力系统首先遭到破坏,停电后潜艇失去控制,迅速下沉,直到压溃。
“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沉没,造成108名官兵和21名其他人员全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