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险恶:成绩差就把你打成“弱智”!
13岁少年赵冰(化名)系安徽芜湖市狮子山小学1999应届毕业生。离开学没有几天了,其他同学都收到了升学通知书,但赵冰没有收到。赵父到市教委查询,被告知:你儿子原来分在九中,但由于弱智被退回来了。果然有一份鉴定赵冰为弱智的芜湖市小学毕业残疾少年登记表。在残疾类型一栏,弱智二字特别醒目,表格上分别盖着芜湖市狮子山小学和芜湖市新芜区教育委员会的公章。赵冰的父亲回家后一打听,儿子确有参加智力测试一事,测试是1999年4月7日下午进行的。赵冰告诉了父亲事情的全过程:赵冰所在的六年级(3)班正在上英语课,班主任李某和数学教师越某来到教室,把他从课堂叫了出来,说是带他去做测试。他跟着两位老师朝办公楼走去,一路上李老师叮嘱他:测试的时候,你要把红的说成自的,把白的说成蓝的。把方的说成圆的,问你一年有几个季节,你就随便乱答,不然,你就拿不到小学毕业证书,懂了吗?
进了会议室,有两位不认识的老师让他识一些花花绿绿的图片,赵冰牢牢记住李老师的话,故意乱答一通,测试时间不长就结束了。赵冰回到教室刚刚坐下,赵老师又来把他叫出课堂,问他测试的情况,并说:今天测试的事,回去不要告诉家里人,知道吗?很少得到老师表扬的赵冰乐滋滋地向老师做了保证,对爸爸妈妈也没有透露测试的事,他想给一直担心他学习成绩不好、拿不到小学毕业证的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无独有偶。11岁的小杨是长春市北安小学校五年级的学生,1999年1月1日放寒假前,学校公布了期末考试成绩,小杨都及格了:数学70分,语文71.25分,英语94分。
小杨所在的班成绩在全年级数一数二,同学的成绩一般都在八九十分以上。由于淘气,小杨属于班里的后几名,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小杨的语文及格了,数学却没有及格。同长春市有些学校一样,北安小学对成绩不好的同学进行智商测试,看是智力原因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1998年12月8日,长春市专门招收弱智儿童的育林学校的老师来到北安小学,对上次智商测试结果为临界水平的孩子进行复查。杨不在复查范围之内,但因成绩差,班主任范老师也领着小杨去做测试。测试的问题让小杨觉得特别好笑:问题真幼稚!这不是逗我玩吗?好笑归好笑,小杨还是回答了问题。可等他回到班里的时候,就笑不出来了。同班的同学们已经知道他去做智商测试了。小杨觉得低人一等。班里还有学习不如我的,为什么就让我一个人去?
晚上回到家里,小杨向妈妈要20元的智商检一见四费。妈妈问测智商是什么意思,杨说,就是看你是不是傻子!第二天,当他来到学校时,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做智商测试了。眼光都不对劲了,仿佛我真是弱智。
小杨的妈妈伤心地说:原本他就是一个劲儿地淘,可自从测完智商后,人一下子蔫了好多。也不爱说话,没外人的时候,就一个人偷偷地哭,还总是缠着我问自己是不是比别人笨。对于学校这种做法,小杨的妈妈忿忿不已,多次向学校讨说法,并向当地新闻单位反映了此事。
小杨的儿童智力筛查测验报告单上的测试分析说:该生经测试属临界水平。长春市科学教育研究所特教研究室的张淑兰解释说,所谓临界,从数值上看,低于正常的80。比如71、72,不能断定是不是弱智。
孩子小,大脑没有打开,有的测试方法就错位了。测智商就像算命,怎么能全信呢?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坏学生?死记硬背,能背唐诗宋词就是好学生吗?这不是单一因素能衡量的。不过有的孩子早表现,有的孩子晚表现。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王逢贤不赞成测智商。12月10日,经校方允许,长春市《城市晚报》记者李冬晨对杨进行了检测。李出了一道求面积的应用题,杨在47秒之内做完了。经该校一位张姓校长检查,认定公式和计算结果无误,但没写计算单位,不能给满分。李冬晨搂着杨的肩膀说:你不是弱智,你不笨。你是在学习上不用功,太淘气了!从那以后,小杨的状态才慢慢恢复过来。据北安小学校长张力说,学校现在从老师的教学水准、学生的成绩等方面衡量老师的业绩,如果学生被测定为智力有问题,那么他的成绩对老师的考核标准没有大的影响。学校会做两种统计方法。如果成绩提高了,会表扬老师;不提高,也不责怪老师。但张校长承认,检测智商一般是在不让学生知道的前提下,与家长沟通后再对孩子进行检测。一般是只能学校、老师和家长知道结果。杨的班主任才22岁,仅有3年教龄,经验比较少。老师与孩子缺少沟通,给孩子做了检测只是想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老师的保密工作没做好,是学校在指导环节上不够,学校领导已经集体到杨家道过歉了。
至于那张测验报告单,张力校长表示,学校对于临界水平的孩子还要观察。如果成绩能上来,及格了,就把这张单子留在学校,不随档;如果还是原来的成绩,就只有随档了。张淑兰认为,目前很多学校都实行改革,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各种指标要求很严格,根据各种率来评价老师。老师一心一意扑在孩子身上,甚至领回家辅导,可事实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家长老师的努力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部分孩子一个人会把整个班的成绩都拉下来,对老师的压力非常大。
然而要说压力大,孩子及家长更甚,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一个家庭,就像小杨父母说的那样:毁了一个孩子,就是毁了一个家庭啊!
女掂一掂强行给学生贴弱智标签的轻重
在全国,像上述学生因成绩差而被怀疑弱智的情况并非个别。
每年放寒假前,有些地方学习差的孩子,备不住又被示意由家长带到医院测试智商,并被贴上弱智的标签。仅北京儿童医院每年就约有800多个学习困难的孩子前来检查智商,其中1/3为中小学学生。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室朱莉琪博士建议为学习困难的孩子多备把尺子,她不无忧虑地作了如下分析——
贴上标签害处多多
一位14岁初中生的母亲曾气愤地告诉我,孩子的老师要孩子去医院开弱智证明。这位母亲对我说:您是学心理学的,您给测测,我们家孩子真的傻吗?我不禁哑然。同住一个楼门几年,常看见那个男孩与一群小同学嘻嘻哈哈拿着足球蹦蹦跳跳上下楼,见到同楼的住户,也总是愉快地打招呼,是个挺讨人喜欢的孩子。与他母亲对话的几天后再见他,已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时下,有的学校确实存在这么一种做法,即老师建议或暗示某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去医院开弱智证明,这样在统计班平均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时,这些学生的成绩就可不计人。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可不知同样望子成龙的学校和老师有没有意识到,这种作法对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造成的巨大心理伤害?
这些学生贴上弱智的标签,可能会给孩子心灵涂上终生的阴影,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几年前听到台湾女作家三毛自杀的消息时,我总是忆起她本人曾在书中描述过的一个镜头:她因为数学成绩太差,被老师当众用毛笔在脸上画了个大大的黑圈鸭蛋。三毛自闭的心灵是否蒙受过耻辱与痛苦?三毛以后的心理不健康是不是也与童年的此类经历有关?
开弱智证明,这种作法给孩子造成的最直接伤害是伤及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到了13岁以后,被看作愚笨比面对失败更让他们痛苦。背着弱智标签的孩子会有深深的自卑感,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上面提到的那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可得努力学习,争口气。孩子没好气地说:还有这必要吗,我都让人叫大傻子了,努力有什么用呢?一旦把能力当成学习好坏的决定因素,学生当然会贬低努力的价值,产生厌学情绪。弱智的标签贻害无穷。
不要滥用智力测验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然后告诉老师班上有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有潜力。一段时间后,果然这几个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果真是因为他们智商高吗?当然不是,因为罗森塔尔只不过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而老师却对罗森塔尔的话信以为真,无形中对这几个学生报以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期待。教师的高期望值才是这些学生进步的原因。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期待效应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期望值成正比。如果教师对学生期望值低,甚至评定他们为弱智,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每况愈下。可见,智力测验结果不决定学习成绩好坏。因此,老师不可滥用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确实可以用来评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实践中也只是用来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通过智力测验鉴别出的智力超常和落后的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特殊教育,使超常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智力落后者得到特殊照顾。而开弱智证明的作法无疑是违背智力测验的初衷的,因为它对学生有害无益。
弱智会导致学生成绩落后,然而学习成绩落后却未必是由于弱智,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也近乎是一个常识。超常和弱智者在人群中都是极少数。在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智力正常的健康孩子。那些被老师要求去开弱智证明的学生,多数在智力上并无异常。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多数还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如贪玩、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努力等,还可能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的态度冷漠(如不善于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教学方法不当等。中小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师和家长辅之以正确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成绩差的学生是有可能得到提高的。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人物儿时求学期间成绩都不好,国外如牛顿、爱迪生,国内如数学家华罗庚、作家三毛,他们以后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不能给成绩落后的学生创造更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呢?
况且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比如有音乐、绘画或体育运动才能,我们称这种智力为特殊智力,仅因为成绩不好就给学生贴上弱智标签,显然是不负责的做法。
不妨淡化分数
国外一些学校的做法是不公开学生的分数。一方面,他们认为学生有权利不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成绩;另一方面,这种作法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与自己比较比与别人比较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动机,如果学生能在每次考试后看到自己的些许进步,他就会更努力一些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之间原本就存在着差异,这是一种客观现实,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取得高分。而是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对分数的格外重视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国教育界现在正提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的学校给社会输送的应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用现在盛行的一个说法,高情商的学生比高分数的学生将来更能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用成绩这把尺子,多把尺子才能全面地衡量人。
母亲索赔额惊人:107万元!
1997年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位伤心的母亲作为儿子的法定代理人状告儿子所在校老师及同学骂儿子白痴引起精神分裂症。这天下午2时整,此案在北京丰台区法院右安门法院开庭审理,这位母亲要求学校赔偿儿子残疾生活补助费、精神损害赔偿费、护理费、医药费共计1077600元。据称,这名学生今年16岁,现已休学在家。自小学六年级未考上初中后,就在精神上受到极大压抑,接着,他就被扣上了弱智的帽子。一个差生何以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法庭上,家长与学校就此在质证阶段就已针锋相对。
出于尊重本案原告母亲的意见,媒体报道时未出现原告姓名及就读学校名称。据起诉状称:原告于1990年9月就读于丰台区某小学。1994年7月因考试分数低,未能升人中学。而后,在该校留级。1995年和1996年在校学习期间,该学生遭到校方部分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虐待,被学校老师强行带上了弱智的帽子。老师逼迫原告的父母到医院开弱智证明,然后,从校长那里将该学生所谓的弱智秘密公开化。
据原告律师介绍,要求学校赔偿1077600元的诉讼请求包括原告从16~70岁的残疾生活补助费(以每月400元计)共259200元;从16~70岁的医药费(以每月最低标准540元计)共349920元;护理费(以每月260元计)共168480元;精神损害赔偿费30万元。
校方对此案作了如下答辩:该名学生现在的病情与在校期间的经历无必然因果关系,说学校打骂此学生无证据,此种起诉即是对学校的诽谤行为。同时,学校在该学生入学时就开过行政会,规定其可以任意选课,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给予了其继续上学极大的便利与帮助。对个别教师对他不合活的作法.学校曾进行了及时的教育和处理。校方不接受原告提出的赔偿数额,将不对原告做任何经济赔偿。
据一位和原告相处了8年的邻居介绍,原告小时候很好玩,爱下棋,成绩还行,这名学生已被残酷地确定为精神病患者。法律最终如何裁决这桩案件,笔者最终未见到后续报道,但107万元的索赔费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107万的惊人数字,无疑也凝聚了众多家长对应试教育下此类行径的无比愤怒,因为给学生贴弱智标签的背后,教师和学校的动机完完全全是为了分数和排队,彻头彻尾地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只要你考试分数低,现今的不少学校和教师会想方设法地抛弃你这个包袱。
升学时,电台热线说教育
每年5月份,又是各类学校即将招生,学生们忙于报考、准备升学的时候。1998年,北京电台5月份接到的听众向新闻热线65159063打来的电话中,教育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5月5日,一位听众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我的孩子在西颐中学上高三,会考语文没有及格,但5月7日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5日,学校就拒绝收我们的报名费。前不久,学校把我们请去,说你们不要报了,报了也考不上,影响我们的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