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运营人的身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前市场经济时期,品德运营舍利以取义、甚至舍身以取义来实现,在市场经济时期,品德运营以义统利、以义取利来实现。前者可以流芳百世,后者则是名利双收。
谦虚投资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这是老子教诲孔子做人的道理。意思就是说善于作生意的人,总是稳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因此,谦虚在中国人看来既是一种策略,又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美德。
谦虚作为一种美德,懂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友善和关照,从而为将来事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谦虚作为一种品德修养,也是每个人走好人生之旅的必备态度。只有谦虚,才会不断地要求上进,才会妥善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会使别人器重你,才能达到你所要的目的。谦虚是一种廉价的人情投资,可以反而得到你平常所需要而不得到的回报。汉代的学士张良就是因为具备了谦虚的美德,善于用谦字铺路,所以得到了《太公兵法》,为日后发达辅平了道路。
在中国人看来,谦虚的魅力是无穷的,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上,谦恭具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在处世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
谦虚是为了体现一种广泛的品德,同时又能使自己获得一种容易受到同情的人际地位。旧中国长期的道德压迫和人身管制使中国人养成了僧恨强者、同情弱者的思维定势,这也是一种逆反心理。假设有两个人发生冲突,围观者支持哪一方呢?要这样决定:看两者身份而同情低贱的;看两人的年龄而同情年老(或年幼)的;看两人的性别而同情女的;看两人的态度而同情胆小的;若有一方哭起来,那必定会得到广泛的同情。
谦虚是待人的根本,只有谦虚才能使人看到你的品德,只有谦虚才能让人对你产生敬重和支持,谦虚是福,而傲慢是祸。
取财有道
金钱无人不喜爱,无人不求取。但是求取钱财时,必须是在合乎规则、被社会允许、运营正当的渠道进行。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正道。什么是正道呢?正,即正中。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高不低都是正中。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因为中代表了最牢靠、最平衡、最符合大多数的人的利益。因此,做人如能居中而立,即可顶天立地、无惧无怕、堂堂正正、正大光明,不用偷偷摸摸、躲躲闪闪、藏藏掖掖、吞吞吐吐。总之,正道就是大多数人的求取钱财之道。
我们做人可以运营四条道路求取钱财:
勤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努力的基本表现就是勤奋劳作即持续不断、日积月累、争分夺秒、耐受辛苦,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贪图安逸逃避艰难。勤奋劳作是增加收入、积累财富的可靠手段,是个人及家庭财富的基本来源。并且,勤奋劳作是被社会积极倡导的正当的求取钱财行为。它不违法、不乱纪、不悖德、不伤害和冒犯他人利益,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赞许“勤劳致富”、“勤劳发家”的行为。
节俭。节俭不是节省,而是珍惜钱财器物,它和奢侈浪费、铺张排场、大手大脚等行为是格格不入的。中国人历来倡导节俭,把节俭作为积财成富、兴家立业之根本;同时也把节俭作为做人修身、拒腐防变之美德,向社会的一切领域推广。
冒险。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金凤凰,在机会面前,有时候需要人们选择以冒险行为而求取钱财的方式。冒险需要付出代价,代价越高,风险越大,而冒险越大,则发大财、发暴财的可能性越大。当人们在发大财、发暴财的可能性机会面前,经过风险与代价的预算之后,特别是那些有胆量有勇气有冒险精神的人,便毅然选择冒险行为。
团结。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一人一条心,穷断骨头筋。中国人历来倡导和合与团结,反对争斗与分裂,认为“和睦家兴”、“家和万事兴”,把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作为求取钱财行为的基本规范加以恪守奉行。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钱是价值的标志。人们只有运营正当渠道获取的钱财才叫钱,才有实际价值。”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步入快车道,国民生产总值、国民人均收入均成倍地增长,在这样一个富裕社会里,你一定要懂得赚钱,也要懂得用钱。
赚钱是创造财富,但要取之有道;用钱是享受福报,但要运用得宜。要注意不被钱所误,要当钱的主人,不要当钱的奴隶。
贪婪是病,无论你有多少钱,心里头永远是匮乏贫穷;钱的最大用途是分享与创造,在这前提下,钱能给人真正的幸福;要认清赚钱是为了生活幸福;如果你苦苦去追寻钱而无视于生活,或者牺牲生活,那是祸不是福;切忌以情绪发泄,或心理补偿如炫耀等方式用钱,那会造成浪费,也会影响你身边的亲人,带来许多不愉快;不义之财,不当的营利,即使丰收,但就心智成长、精神生活、子女教育、家庭幸福等总体看来,失掉的远比赚到的多。
问心无愧
由于处在某种不利的环境中一时撒谎,是可以谅解的:蓄意欺骗他人则不会有希望,他迟早会自食其果,丧失尊严、信誉直至丧失自由。欺骗行为终究是要失败的。没有私心、不为利动的名誉和价值,要比从欺骗中得来的利益大过千倍。
《诗·小雅·何人斯》中说:如果没有做什么有愧于人的事,那么对于上天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做人应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这样说道:“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很少受伤,反倒是眼睛好好的人,动不动就跌跤或撞倒东西。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进,脚步稳重,精神贯注,像这么稳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伤或挫败,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颇值得引为借鉴。前途莫测,人家最好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
松下这段名言其主要目的是要求我们凡事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人生的舞台是旋转的,不定的,我们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脚步,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为人处世,朝着既定的目标行进。
一个美国游客到泰国曼谷旅行,在货摊看见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3件纪念品后就问价。女商贩回答是每个100铢。美国游客还价80铢,费尽口舌讲了半天,女商贩就是不同意降价,她说:“我每卖出100铢,才能从老板那里得到10铢。如果价格降到80铢,我什么也得不到。”
美国游客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他对女商贩说;“这样吧,你卖给我60殊一个,每件纪念品我额外给你20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钱。你我双方都得到好处,行吗?”
美国游客以为这位泰国女商贩会马上答应,但只见她连连摇头。见此情景,美国游客又补充了一句;“别担心,你老板不会知道的。”
女商贩听了这话,看着美国游客,更加坚决地摇头说:“佛会知道。”
美国游客一时哑然。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钓鱼一样,设了一个诱饵,但女商贩并不上钩,关键在于她深深懂得:商人必须讲究商业道德,正经钱可赚,昧心钱不可得;别人能瞒得住,但良心不可欺。
做人的道理和经商的道理是相通的。“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前一句话几乎包含了各种层面的人生活动,比如做官、种田、教书、打仗等等;后一句话则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无论处于何种人生情境,无论是别人知道还是别人不知道,做人都要珍视“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必须保持个人品德的纯洁无瑕。
利用别人不知道而欺骗别人是一种最大的罪恶。许多奸恶之人大都以“别人不知道”来为自己壮胆,从而干下了许多坏事。天下的坏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别人不知道而进行欺骗,一种是虽然别人知道却不害怕。前者还知道有所畏惧,说明他还良心未混,后者就是肆无忌惮了。
《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了一则“杨震四知”的故事。东汉时期,杨震奉命出任东莱太守,中途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今千密是由杨震推荐上来的。这天晚上,王密怀揣10斤黄金来拜见杨震,并献上黄金以感谢他往日的提拔。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黑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这则故事不仅仅涉及到了行贿、拒贿的问题。
在一个人行动之前,良心起审查和指令作用;在行动中,良心起调整和监督作用;在行动后,良心对行动的后果进行评价和反省:或者满意或者自责。或者愉快或者惭愧。一个人做人能做到问心无愧,能在良心的引导下做事,大致上可以高枕无忧了。
《曾国藩家训》中说:“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良心固然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使,但只要问心无愧,则乐莫大焉。
以善报恶
我们正在有形无形之中,直接间接地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我们也在有形无形之中,直接间接地帮助别人。这就是社会之所以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