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了大司马,王莽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目空一切,而是更加谦虚谨慎、恪尽职守、克己不倦。《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童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这说明不但王莽为人俭朴,做事低调,而且家里人在他的带动下,也都为人俭朴,做事低调。
一年的“试用期”很快满了,王莽赢得了更多的鲜花和掌声,就在世人都认为他要“转正”的时候,变故不期而至。
汉成帝突然暴病身亡。他走得太匆忙,还没来得及留下一子半嗣。最终,在王太后的主持下,汉成帝的侄子,也就是定陶王刘欣继位。刘欣便是汉哀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被打入了“冷宫”。
身为大司马,毫无实权;身在大朝廷,毫无自由。体会到了人在仕途,身不由己的感触后,识时务的王莽为了避免成为外戚斗争的牺牲品,选择了以退为进的战略。他主动辞职隐居于封地新都,从此闭门不出,更加小心谨慎、安分守己。
在此期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最终逼迫王获自杀赎罪。他的第二次大义灭亲同样得到了世人好评。很快,他的仕途也等来了转机,又回到京城任职,原因有二。
第一,王莽有民众的支持。
因为王莽作秀功夫一流,隐居新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这样的“贤臣”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
第二,王莽的主要政敌已不复存在。
王莽的主要政敌是傅太后和丁太后等人。她们虽然有汉哀帝撑腰,福大命却不大,纷纷撒手西去。少了这些政敌的羁绊,王莽仕途之路一扫黑暗和阴霾,又变得光明起来。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于动荡时局的需要,汉哀帝最终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王莽回到京城又装了一年的孙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又没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听说皇帝驾崩,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随后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
群臣会意,纷纷举荐王太后的侄子王莽。当然,这其中也有两个不识时务的官员: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他们两人不但公然表示反对,而且互相推举,以示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
但是,这些杯水车薪的阻挠显然阻拦不了王太后专权的决心和信心。很快,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及禁军。
王莽重回权力顶峰,代理政务的他马上做了四件当务之急的事。
第一件事:诛杀一个人。王莽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斩杀了汉哀帝的男宠董贤,从而把朝中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第二件事:拥立一个人。王莽拥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为新天子,这便是汉平帝。有了这个傀儡皇帝的存在,王莽显得更加位高权重,得到朝野的拥戴。
第三件事:糊弄一个人。为了讨好王太后,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主动交权,王莽对太皇太后极其恭顺小心,无微不至。他见王太后久居深宫,厌倦宫廷的单调生活,不时怂恿她出巡四郊,慰问孤儿寡妇。他还封给王太后的姐妹爵位,把最好的采邑分给她们。同时,他又耍了一个花招,让公卿大臣联名上奏,说太皇太后年高体弱,不宜继续参与政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应该管。于是,王政君只得把全部大权都交给了王莽。
第四件事:培养一个班底。王莽拔擢附顺者,诛灭忤恨者。他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朝廷各个要害位置和部门,整个朝中大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同时,他诛灭怨恨他的人,甚至连王太后的叔父王立也不放过,将其逼至告老回乡才善罢甘休。
与此同时,王莽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不断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上下的敬重,但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王莽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替自己排除异己。
就这样,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要务,王家班底初具规模。
重回权力巅峰,王莽吸取了第一次从顶峰掉落到谷底的教训,眼界放得更宽,野心也日益膨胀。他向着取代汉朝发起了最后五步走。
第一步走:犹抱琵琶半遮面。
元始一年(公元1年),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向天子进献一只白野鸡、两只黑野鸡。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此事,建议她下诏,用白野鸡祭献宗庙。群臣都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一样,使周成王获得白野鸡,此乃祥瑞。姬旦被称为“周公”,王莽也应该被赐号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采邑人户,与公爵爵位相称,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于是,太皇太后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这中间的曲折过程也让人喷饭。开始的时候王莽坚决推辞不受,要求封赏其他几个大臣。太皇太后再坚持,王莽又四次上书坚持推让,还称病不上朝以表示决心。
左右臣子对太后说:“还是不要硬改变王莽谦让的心意,只论功赏赐孔光等人吧。”王莽这样才肯起床。太皇太后依王莽的意见,下诏赏赐除了王莽之外的几个大臣后,王莽还是躲在家里不上朝理事。
群臣又进言:“王莽虽然克己谦让,但朝廷对应当表彰的大臣,还是应及时加以封赏,以表明重视元勋,不要使百官和人民失望!”
于是太皇太后再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这时,王莽才“惶恐不已”,赶紧起来接受封号。
王莽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作风虽然很不痛快,但一直非常有效。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之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第二步走:成为根正苗红的外戚。
王莽不断通过种种手段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力。王莽是在王氏外戚集团专权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最清楚自己的权力与自己的皇后姑母王政君的关系。而在哀帝当朝时他从大司马位子上被赶下台的挫折,也使他更进一步认识到外戚的重要,因此,对汉平帝刘衎选皇后一事,他必须全力干预。
公元2年,王莽决定让自己十四岁的女儿做十一岁的汉平帝的皇后,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禄位和权力。但是,狡猾的他没有直接“把爱说出口”,而是一边向皇帝提了一个建议——进行一次大规模选秀,优中择优,挑选合适的女子做皇后;另一边堂而皇之地向自己的姑母太皇太后上了一篇奏章,说是以前国家的灾难大都是因为皇帝没有子嗣造成的,而配娶的皇后都没有为天下母的威仪和品德。现在应依五经经义定出选取皇后的标准和礼仪,在圣帝、明王、周公、孔子、列侯等在长安的后代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淑女做皇后。
太皇太后对此批了一个大大的“诺”字,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选后活动就在京都开始了。在主管官员呈上的名单中,王氏家族的女子大有人在。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儿会与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上书说:“我本身没有高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
太皇太后以为他谋国至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参加挑选了。”
王莽这样做,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而在乎自己的宝贝女儿。明面上,在靠太皇太后摆平了王氏家族的“情敌”后,王莽暗地里马上又唆使其爪牙上书。
于是,儒生吏民每天守候在宫门外上书的有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廷中,有的俯伏在宫内官署的门下,纷纷上书道:“安汉公功勋盛大,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立他的女儿为皇后。剔除了安汉公的女儿,天下人将把期望归聚到哪一位身上呢!我们希望能让安汉公的女儿做天下之母!”
接下来,王莽再派遣长史及以下官员,分别去劝说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然而上书请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只好听从公卿的意见,挑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白说:“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两个正统,不妥当。”王莽只好说:“那就请大家察看我的女儿吧。”
结果当然毫无悬念,王莽的女儿在众花魁中成功突围,当选皇后。
第三步走:大义灭亲。
王莽成为皇帝的岳父后,权势更大,献媚邀宠的人更加络绎不绝,许多大臣建议加封王莽田地。对此,王莽继续保持自己的“谦虚谨慎”,将作秀进行到底,来了个拒不接受。
王莽的女儿成为皇后后,王莽也受封为“宰衡”,地位在王以上,并赏以“九锡”,即特制的衣帽、车马、旌旗、弓矢、用具等以象征其超越百官的突出地位。
接下来便有人建议,从前周成王年少称“孺子”,周公居摄;现在皇帝也很年轻,应当让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同周公那样。
王莽的权势越来越膨胀,野心也越来越大,生怕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力。为了吸取哀帝时丁、傅外戚掌权的教训,他勒令平帝的母亲卫姬、帝舅卫宝、卫玄留在原中山封地,不准到京。
王莽对平帝的亲属如此冷酷绝情,不仅遭到一些臣僚暗中反对,就连他的儿子王宇也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怕平帝长大后怨恨王莽,危及王氏宗族,王宇于是派人偷偷送信给平帝的舅舅卫宝,示意让平帝母亲上书求入京师。但是,这封上书被王莽拿到后,便没了下文。
王宇见此法不通,便与他的老师吴章、妻兄吕宽密谋新途。吴章认为,王莽固执己见,从来不肯听逆耳之言,直接提出让卫姬入京他不会答应。但是,王莽迷信鬼神,可以造出异象使他惊惧,然后由吴章出面以推演灾异的名义委婉地劝说他容许平帝母亲及外戚入京。
为了制造异象,他们决定让吕宽在夜间把猪血洒在王莽宅第的大门上。谁知吕宽办事不密,被守门者发觉。王莽知悉全部情况后,暴跳如雷。他毅然将吕宽、儿子王宇及其妻和平帝外戚卫氏一并诛杀。
接下来,他还穷追吕宽一案,从中央到地方,凡王莽认为异己者,一律指为吕宽党羽逮捕治罪。连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红阳侯王立以及平阿侯王仁,也都被胁迫自杀。牵连被处死者达数百人。全国震惊。
第四步走:用石头“砸”出帝位。
有了这些无上的荣耀,王莽已经处于权力的顶峰,可以呼风唤雨了。他也无须再耗费大量精力做好人,因为他好人的榜样经过多年的建造,已经像一座摩天大楼一样树立起来,再加上独揽大权,他的地位已经无人可撼动。接下来,王莽的称帝之路走得很轻松。
与王莽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相比,年仅十四岁的汉平帝刘衎非但没有半点生机,而且还病了。对此,王莽马上来看望自己最“心爱”的女婿,并且送给他一件极为特殊的礼物——千年人参酒,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喝了这人参酒,药到病除;喝了这人参酒,千年不老。”
汉平帝虽然人小,但心里很清楚,且不说天下原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参酒,即便是有,也轮不到他,王莽没有这么好的心。但是,此时的汉平帝是人在皇宫身不由己,只能喝下王莽的“美酒”。果然,他很快就美了美了,也很快就醉了醉了,双眼一闭不睁,一辈子也就到此为止了。
王莽毒死汉平帝之后,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马上又开始了掩耳盗铃的作秀表演——哭。为了演得逼真,他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痛不欲生。
这时,王莽离用尽心机把自己的女儿扶正为皇后只过了两年的时间。为了权力的需要,他哪里管自己女儿的幸福,让她年纪轻轻就守寡。原本充满温度的亲情,在卑劣的权欲心支配下,显得支离破碎和不堪一击。
作秀的功夫过后是实功——寻找新皇帝。为此,王莽走的还是传统的老路线,立小皇帝作为自己登位的过渡。不过,平帝死后,元帝以下都已绝嗣。宣帝曾孙中有五个王、四十八个侯。依兄终弟及的古例,是可以从中选取皇位继承人的,但他们的年纪都较大。
王莽怕立新君后不易驾驭,就以“兄弟不得相为后”为借口拒绝。最后,他在汉宣帝玄孙中选了一个年纪只有两岁的广戚侯儿子刘婴为帝位继承人,自己摄政,并逼太皇太后向全国下达诏令:“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诏令一下,王莽的居摄就变成了既是现实需要,又有古例可循,有根有据,似乎天理昭然。
为了权力的需要,再接下来,王莽整了个“王氏制造版”符命。符命就是一些神秘物体,上面刻着上天的旨意。它成本低廉,但威力巨大,自古以来,每逢乱世这玩意儿就蜂拥而出。
于是,武功县人疏浚水井时“意外”挖得一块白石头,上头是圆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红文字写在石头上,文字是“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
王莽让各大臣把这件事上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同意,但是为时已晚,因为王莽的势力其实已经超过了皇族。于是,她下诏书让王莽当摄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的意思。就这样,一块石头让王莽拿到了当皇帝的实权。
第五步走:原形毕露。
但是,做了代理皇帝的王莽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正式登皇位了。广饶侯奏报齐郡冒出一口新井,车骑将军奏报巴郡发现一头石牛,太保奏报扶风雍县发现仙石。王莽一概收下,然后拿这些东西去吓唬自己姑妈太皇太后,还说:“七月中,山东临淄县的一个乡长做了几个梦,梦见有声音对他说:‘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让我告诉你,代理皇帝应当做真皇帝。如果你不相信我,这个驿亭里会出现一口新井。’亭长早晨起来查看亭中,发现确实出现了一口新井。”
一时间,各地的投机分子开始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符命。梓潼县人哀章在长安学习,一向品行不好,喜欢说大话。他看见王莽居位摄政,就制造了一只铜柜,做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所谓某,就是高皇帝的名字。那策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应遵照天意行事。图和策书都写明王莽的大臣应该是谁,而且这个家伙趁机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里面,共十一人,连将来的官职都写明了。这个铜柜最终自然也到了王莽手中。王莽就拿这个柜子说事,让王舜直截了当地去告诉王政君,自己要当真皇帝,让她交出玉玺。
王政君明白王莽的真意后,指着王舜的鼻子怒骂道:“你们蒙受汉家厚恩,富贵累世,不思图报,反乘人之危,抢夺汉家江山,毫无情义可言。像你们这种人死了连猪狗都弃之不食!他既然自立为新皇帝,就该另制新玺,何必用此亡国不祥之物!我是汉家的一个老寡妇,垂死之人,死了也同这块玉玺一起埋葬!”
王政君一边哭,一边骂,左右侍从宫人也都流下了眼泪。王舜跪在地上,又愧又难受。他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来对太皇太后说:“臣也无话可说。只是如今新皇帝一定要这块玉玺,太后怎么可能保得住呢?”
王政君心想,王舜这话说得倒也中肯,王莽是不会甘心的。她怕受到更大的胁迫,只得取出玉玺,恨恨地摔在地上,骂道:“我是将死的人了,知道你们兄弟一定会被灭族的!”
王莽得了玉玺,高兴极了。为了讨好王政君,他尊王政君为“新室父母太皇太后”,还毁废汉元帝的宗庙,专为王政君修筑一庙,以供将来奉祀之用。因她人还健在,故取名“长寿宫”。
待宫室布置完备,王莽还特意设宴,在长寿宫宴请太皇太后。谁知王政君一看到丈夫的宗庙被毁,又惊又伤心,哭着说:“这是汉家的宗庙,都是有神灵保护的,为何毁坏它?假如鬼神无知,又何必用庙?我是先帝的后妃,岂能用先帝的宗庙陈放吃食?”哭完,她又对左右说:“此人轻慢神灵,必不为神保佑!”
此后,王政君在悲伤中又活了五年,至新朝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才死,享年八十四岁。死后,她被王莽葬于汉元帝的渭陵,但中间用一道沟把她与元帝隔开了。
公元8年,王莽顺利即位,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到此为止,王莽的皇帝梦终于实现。虽然我们都知道后来他的荒唐改革,他对群雄并起的无力反抗,以及他悲惨的下场,但是谁说英雄一定要善始善终呢?从王莽在官场的轨迹来看,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他洞悉了那个时代的成功秘诀,积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自我炒作,而且大胆假设,积极实践,迅速成功。在一个等级森严的队伍中,无论你排在哪个位置,都要想法使你下面的人往前推你,前面的人拉你,有了这一推一拉,你爬行的速度就会很快。
这是一条铁律,对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