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沟渠中,三百多名学生正在挥舞着镰刀镢斧,打柴割草。学校为了勤工俭学,利用星期日,组织全校师生上北山背柴。别瞧那些山老远看着光秃秃的,真的进去了,满坡的柴草,将人的大半个身子都能埋进去。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头上白云团团,山腰飞鸟盘旋,沟底泾水欢唱,看哪儿都似一幅画。娃们在这画中打柴,不一会儿,一堆堆柴草便摆放在山坡上。嗖儿一长声哨音,老师高喊休息一下,同学们便齐刷刷席地而坐。随着哨声,莘子抬头四周搜寻,当她看见那个小平头,两双搜寻的目光碰在一起。莘子蹦跳几步一身子坐到海生一侧。吃馍,喝水!老师站在半坡宣布。同学中有人都拿出食盐水瓶子,仰起头咕嘟嘟给嘴里灌水。莘子看大伙没注意,将一个东西一把塞到海生怀里。海生一摸是一颗鸡蛋,欲还给她,又怕同学发现,便不好意思地装进兜里。
莘子娘已五十多岁了,她主要靠给村人做衣、裁衣养活女儿。那天莘子回家,娘说,莘子你把鸡喂一下。莘子边给鸡撒食边唱,莘子唱的是南泥湾,莘子就爱唱花蓝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呀,她就反复只唱这一句。娘说,莘子你今日好高兴。莘子就只对娘笑。娘说你再把院打扫一下。莘子二话不说拿起笤帚就扫,还是边扫边唱。娘问:莘子你今日是咋咧,碰上啥好事了?莘子没回娘的话,嘴中却依然唱,仍唱那一句。吃饭时,莘子一边看她胸前的小白兔,一边甜甜地笑,一边轻手儿摸。你摸,你再摸,小白兔就要蹦下来咬你一口。娘与她开玩笑。娘!莘子过去坐在娘身边,头依在娘肩上,轻声儿问:娘,你绣这小白兔跟谁学的?这还用学嘛!娘说得极轻松。说完用一双质疑的眼光看莘子。小白兔咋啦?娘问。好着呢!莘子回娘话时显出娇羞。好着就好着,又不是刚绣上去的!吃饭。娘,我们同学都夸你小白兔绣得好呢!是嘛,若喜欢,谁个想要绣,你就给娘把衣服拿回来。不是,人家没说这嘛!那说啥呢?人家只说绣得好!好就好,吃饭。娘将一碗汤面条递到莘子手里。
莘子原本是想将海生的名字告诉娘,话到舌尖又收了回去。自从那天海生夸了她的小白兔,她也就明白了海生的心思,就时不时看一眼海生;海生一双眼也就时不时迎了上来,双眼碰了,俩人又都急忙避开。这天上山背柴,她便要母亲特意多煮了几个鸡蛋。她也说不清,她为啥只给海生吃一个;她心中隐隐地似觉得,若还海生不吃,她也无法吃下去一般。海生把那一颗鸡蛋并没敢吃,悄悄装进衣兜里。学校要求,一个男生背30斤,一个女生背15斤,一个老师背50斤,到校后再过秤检查。该捆柴了,海生欲将莘子的柴捆给他的柴捆分一些。他的意思是回去后俩人一同过秤,反正不少于45斤就行,莘子坚决不同意,莘子说我能背动。回家路上,同学们三三两两都拉开了距离,海生和莘子便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从山上到学校,出山少说有五华里,山外有十多里。一路之上,尽管柴捆压在背上,他们谁也没觉出累来。海生思摸着几次想将家里给他订媳妇事告诉莘子,又觉不妥,终没说出口。莘子依然想和他说小白兔的话题。见海生只闷头走不开言,也没说。俩人就这样默默向回走,到校放下柴草,相互只留恋地看了一眼,便悻悻地分了手。
星期天。一大早,大娘将海生叫起来,看着让他穿上一身新的黑制服,蓝裤子。大娘前后围着他,又是拉前襟,又是捡线头,喜得合不扰嘴。海生觉出蹊跷,怀疑家里是不是要让他和那个姑娘见面。海生心里想,咋能为了我的媳妇断了娘的奶呢,万一娘因断了奶身体……,海生不敢往下想。还有莘子,莘子已明显的表示出喜欢他,他也想着找机会和莘子谈一下,相互鼓励,好好念书,好好奋斗,将来——。可眼下这一切还没来得及做,家里人就要他见面,他该咋办呢!果不其然,还没待他想出个主意来,那姑娘已被媒人带着进了家门。姑娘的父母也一同跟进来,姑娘来的时间大约是农村吃早饭时。海生倏忽间明白了一切。海生脑子象过电影一样将一切事都过了一遍。海生一把拽上大娘的衣襟到房里,一头扑到大娘怀里说:我还小,我不要,我不要。因此,大娘为他拭去眼上的泪水,抱在怀里说:娃,再甭瓜了,咱家和人家不一样,咱不早早订下,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你看,除过你,还有你几个侄子,在后边一个挤着一个,万一将来订不下媳妇,娘死了也不能瞑目的!大娘说着落下泪来。听着大娘的话,看着大娘痛苦的样儿,海生无言以对了,但他心中依然觉得坚决不能同意,他就胡搅蛮缠的撒娇,逼着大娘只得说:你不同意了去给你爸说去!说完一把推开他出房去。
在这个家里,海生最爱的是大娘,最怕的是父亲。尽管父亲在家里很少说话,家里的事表面看似大娘做主,但大事全都是父亲说了算。比如解放前那次征兵,国柱一切手续都办完了,父亲只一句:再没事干咧,让娃拉壮丁去呀!不去,便坏了事。后来听说村上那次去当兵的小伙都当了军官,全家人都懊悔,父亲却说:人的命,天注定;该你的,给你放着呢;不该你的,再争也争不来!父亲虽是终生务农,但父亲早年读过四书五经,至今父亲有空还戴着眼镜看线装书,有时说话开言也还之、乎、者、也的。海生在房里正想着找不找父亲,只听父亲在门外边说:由了他咧!订。由了他咧!这是父亲的一句口头语。在家中,无论什么事只要有反对意见,父亲就说这一句话,他的意思显然是这事得全由他,你的意见屁也不顶。订就订吧,只要不是结婚,等我将来上了大学,有了工作,那时就由我不由您了!海生终于有了主意。
当父亲问他咋办时,他啥话也没说。见海生不再反对,大娘喜得一双小脚似在水上漂着一般,一忽儿进厨房安排菜肴,一忽儿安排检查大嫂早已准备好的长命袄及四色礼袜子、皮带、鞋等。当这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大娘又将海生叫到面前,塞到他手里十元钱和一块手帕说:娃,进去。弄啥呢嘛?海生委屈而又无奈地问。娃,进去谈谈,就说:咱家成份大,人口多,问人家愿意不;娃若不开口,就是愿意,你就把这钱和手帕给她,快去。大娘说着话,激动得嘴角咬得紧紧的。海生徘徊忸怩的身子被大娘一把推进门。姑娘坐在炕沿上,由于个儿小,双腿还吊在炕半沿,见海生进来,怯怯地溜下身子,依炕而站。此时,海生才看清楚她的头发是刚剪成了短发的运动头,发的下沿一圈白白的头皮与黑黑的脖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头型显然与她的年龄不相趁。不过看那眼睛,脸庞、身形,除过山里姑娘的纯实外,却没了其他的任何魅力。我家成份大,人口多,你愿意不?海生上前一步,倚桌而站,照着大娘所教,如同背书一般背出来。姑娘并没回他的话,从背后拿出一支钢笔和一个日记本,钢笔是红色的,日记本是绿色的塑料皮,双手拿着几步到他面前说:给,我妈说给你的!便又踅回身靠在炕沿上。海生一手接礼物,几步上前,一手将钱和手帕塞到姑娘怀里说:给,我大娘说给你的!说完,拧身出房去。
星期五。学校安排全校师生支援生产队收秋。那阵同学们都高兴去生产队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换来一碗稀饭,一个白蒸馍和或是萝卜或是白菜的炒菜。这一碗汤水饭当然比一周的干茬馍好多了。活儿是扳玉米,好大的一片玉米地,似一片青树林一般,百余名同学在地头一字儿排开,一人两行,如同打人民战争,搞围歼一般。霎时,扳玉米棒的嚓嚓的声响,似无节奏的音符汇成的乐曲一般。有几个同学很快干到前边去,在前边向后边招手,后边也便不服输地加快了手脚向前赶,田里便有了热火朝天的局面。唉哟!痛苦声是从后边传来的。同学老师随声寻望。莘子痛苦地坐在地上。
劳动前已统一安排,学生只在前边扳棒子,社员在后边挖杆儿。当天提出的口号是:大战一后晌,收完玉米麦种上。谁也不知莘子咋的混到社员群众中去挖玉米杆。没挖几下,一镢下去,玉米杆没挖倒,却挖到了脚小脖上。等到老师和同学围过来,血已从袜子里渗出来。你是咋搞的,谁让你来挖杆儿!老师无奈地数说。让我看看,让我!海生一身子蹴到莘子一旁抓过脚看。鲜血直往出涌。不,不要!莘子咬着牙,脸变成了黄色,抖着嘴唇说:我只想试一下,不要紧。她还想硬撑。啥不要紧。快!海生急得如疯了一般,一只手向后张开,连声喊快,快!当其他人并没有明白他要什么时,他倏然从自己兜里掏出手帕:三下两下包扎在莘子的伤口上。血很快渗透了手帕,老师也急了,说:快送医院。老师看见莘子如一张黄纸样的脸额上,豆粒大的汗珠向下滚。海生一抱将莘子抱起来,在同学老师的簇拥中出了玉米地。医院距村子约五华里,当时也找不到人力车,想找个木板抬去,又觉不妥。老师安排几个男同学,海生和一个女同学轮换着抱上送莘子去医院。
海生抱着莘子,简直是小步儿跑。一个女同学抬着莘子那只伤腿。血透过手帕,一滴滴掉在地上。那位女同学又将一个手帕扎上去,很快又渗透了。其他人又再没了手帕,见此,海生将莘子交给他人,脱下贴身的背心,三下两下撕成条布,一圈一圈扎上去。扎完后,老师抱着莘子走,海生嫌他走得太慢,又从他怀里抢了过去。海生赤着上身,莘子双手搂着海生的脖子,大半身子便贴在海生的胸上。海生能觉出她的身子不时在抽搐,便不时地喘着气说:撑着点,很快就到了!几个同学也都轮换着抱,但他们只抱一忽儿便被海生夺了过去。最长也就一节课时间,终于赶到镇医院,医生清洗伤时,看见伤口足有寸半长。血显然流得慢了。当医生分开伤口清洗时,痛得莘子妈呀婆呀地叫,那个女同学抓着莘子的手,被莘子一臂豁到一边去。海生上前将她的手紧紧地攥住,其余的人分别压着莘子的腿。等洗完伤口上上药,莘子汗水已湿透了发稍。医生接着给她打了破伤风针,好在没伤着骨,只给了点止痛消炎的药片,要求一天来换一次药。莘子依然被海生一伙人轮换抱着送回家。
莘子母亲看见女儿被这般送回,惊得差点岔了气。到家一看,大伙才知莘子只和母亲俩人过。在莘子不满10岁时,其父嫌母亲不能给他生个儿子而弃她母女而去,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挫伤了莘子的心。她发誓要好好读书,成就一番事业。母亲娘家在陕南很远的地方,据说是个大户人家,当初嫁给国民党一个军官,后军官战死疆场,她逃难来到关中。母亲琴、棋、书、画,缝纫、裁剪、刺绣无所不通。母亲知书达理,心里明亮,比如当年与父亲离婚,母亲经过一夜认真考虑,就答应下来。她没哭,更没闹,父亲临走时她还送他出门说:想娃了就回来!说得父亲咽下几口辛酸的泪水离去。后来,莘子常见母亲因孤独寂寞而烦躁,但最多的时候还是见她看书,听广播。一年四季,母亲要么将收音机声放得大大的,从开播听到停播,连英语教学也听;要常见她身靠躺椅,坐在门道,抱一本厚厚的小说读。母亲书读得多,故事就多,什么张飞、岳飞、包公的故事,常给莘子讲。莘子就爱妈、敬妈,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妈。莘子上高小住校,三天一背馍。一个星期三,下午本可回家,中午上课时,课堂上莘子却情不自禁哭出声,老师不知她咋了,急忙停讲将她叫到房子,一问方知她想妈想得急哭了。老师问了她家庭的情况,对她这种母女深情非常赏识,便提前放她回家。
母亲将一切心思都用在莘子身上,莘子将一切心思都用在母亲身上。若有人要问莘子你上学奔前途为了啥,莘子会毫不考虑回答:为我妈将来过好日子!海生每天去莘子家,用架子车拉上莘子到医院上药。整整接送了一个星期。几天下来,莘子妈也便声声儿海生海生地叫,还时不时给他擦额上的汗水。到了家就给他打洗脸水,化糖水,做好吃的,有时还无话找话问他家里弟兄几人,老人可都健康。她问啥海生回啥。不问了海生就默然喝水,吃完饭,又匆匆赶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