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公在歧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名马,有一天几匹马突然逃跑,管理名马的牧官大为惊恐,如果被主公知道,必遭斩首,因此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农村找到了部分疑似马的骨头,心想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穆公的牧官于是大为愤怒,把这三百个农民全部判死刑,交给穆公定夺。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于是带着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很对不起,这些农民把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下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免除了死刑,捡回一条命高兴的回家,心里永远感谢穆公的恩德。
几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平常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穆公,这次却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已体认到有战死的可能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部队衝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不知从那里来的部队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撤走了,援军保护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敬礼,并问他们是何方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从前吃了穆公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这些农民比穆公的部队更勇猛,他们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奋战。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条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
恶人之所以成为恶人,一开始也不是天生就是恶人,他也是由于多种原因一步步把他逼成恶人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为了怜惜他的子民,给任何一个恶人都留下一条回头路——改变因改变果。正因为走上负面人生的人只要重视因,只要培养正面思考的头脑,那么,他一定能重新回到正道上来,一定能得到他人及社会的重新认可和尊敬。
反过来也成立,好人若未坚持种善因,未正视正思维,未坚持正思维和行动为,自然也完全有可能走向失败,甚至惨败!
当你诅咒他人,心怀恨意时,就像一团迅速蔓延的野火,最能伤害自己与他人。一个容易发怒的人,情绪也最不稳定,更容易破坏了自己与他人长久以来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善用你自己的才能,即使缺点,也会变成优点。人有形形色色,事有万千百态,地有无数生灵,物须广博善用。绮丽的人生,需要靠你努力去创造;温馨的社会,更需要大家一起来谛造。一个人唯有天天保持着乐观的精神,才能拥有快乐的心境。
如何将恶因转成善因?
恶因人哪里来?为什么跟人家结恶因,你要明了,然后把这个结解开了,恶因就没有了。所以转恶因为善因,最重要的是理智、道德、忍让、布施。
你有智慧,你知道恶因不是好东西,而且恶因要是这样结下去,不能化解掉,生生世世彼此报复,没完没了,冤冤相报,这种报复必定是一次比一次残酷。
冤家宜解不宜结。人家纵然是陷害我,一定是我过去跟他有冤仇,今天报在我这里,我也一笔勾销,不再计较。不但我没有报复他的行为,连报复他和念头都没有;反过来,我要对他赞叹,欢喜,恭敬和供养。
为什么呢?他对我的报复,不但帐结掉了,而且把我的灾消掉了。这是菩萨行,是真正觉悟人所做的。任何人的命运都是还可以改变的,人生不可能被注定!
天下无论多少条路,都靠自己走,别人永远无法替代。而命运只有靠自己把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生活中有的人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给了金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人为了权利,成了权利的俘虏,有的人经不住生活中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考验,把自己交给了上帝。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能成为权利的俘虏,要不失了自我,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否则便会失了自己。过于热衷于追求外物者,最终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却会像差役一样把最重要的一样给丢了,那就是自己。
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衙门的差役,奉命解送一个犯了罪的和尚,临行前他怕自己忘了带东西,就编了个顺口流:“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念叨这两句,总怕一不小心就把东西丢了,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发呆,就在停下来吃饭时把他灌醉了,然后给他剃了个光头,就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锁套在他身上,自己便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后,总感到少了点什么,可包袱雨伞与文书都在,摸摸自己的脖子枷锁也在,又摸摸自己的头是个光头,说明和尚也没丢,可他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念了遍顺口溜,他大惊失色:“我哪去了,怎么没有我了?”是啊,什么都没丢却把自己弄丢了,虽为笑话,却也让人深思。亨利曾经说过:“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灵。”做人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把自己交付给别人。
我们有权利决定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能由别人来做决定,更不能让别人左右我们的意志,而自己却成了傀儡。其实,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多少,也不会比自己更了解自身实力,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最好的。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像莫扎特、梵高生前都没有受到命运公平的待遇,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向命运挑战,并最终战胜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运的主宰。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说:“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
到此为止,我们已介绍了因果法则中的六个决定命运的基本定律,正是因为这六个基本定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有秩序,人生才会变得合理和公正、公平。
许多与我故意开玩笑的人郑重其是地对我说,难道命运就如此容易掌控?那为什么许多好人都没有好报?为什么许多人付出了并没有得到回报?为什么牛那么努力而一生都在为别人卖命?为什么恶人许多能长命百岁?……
我那些朋友似乎总能一口气,提出几十个不符合因果决定命运模式的特例问题。果真如此吗?
这正是我要进一步往下对因果六基本定律更深入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仅凭前面的解释,的确有许多人还无法彻底信服因果决定命运,甚至根本就不信,因为任何定律只要能找到一个例外,就会使人对那个定律失去信任感。
难道真是因果法则还有许多漏洞不成?
不是的,而是我们对因果法则未作更深入的了解,佛教对因果决定命运的许多解释的确带有许多牵强附会的意思,甚至有迷信色彩,根本经不起逻辑推敲。这也是许多人不相信善有善报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我在本书中首次对因果决定命运作了更深入地研究,并结合了当今时代对因果论的许多分支科学,如大数定律、博奕论、系统论、统计学、突变论、非成性理论、概率论、混沌论、组合论、要素论等几十种世界上最前沿学科进行了综合研究。因此,我是第一个试着将“因果决定命运”这一命题作最广泛研究的学习者,我相信你读完本书后,能对因果决定命运有更确信的认识。我认为,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出人头地,要想过上幸福的日子,是完全有必要懂点因果法则的。
下面我用人人都看得懂的形式,来进一步解说因果决定命运的多钟特殊表现形式。
四、意义:用因果法则指导人生幸福
一门学问的关键点其实只有几个要点,掌握因果法则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指导1:吃透因果深信因果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谈因果谈得最彻底的大智慧——佛学中的因果法则。大家知道,佛法的图书无论从数量和内容来看都是叫人头大的;佛法的内容是很深广的,往往使人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不过,佛法虽然博大精深,但若有人问我:全部佛法的中心课题究竟讲什么?那我会毫不迟疑,用最直白地九个字回答初级学者:
缘生论——世界是缘起的(空)——本体论;
因果论——缘起是有原因的(因果)——方法论;
控因论——控制原因就控制结果(走正道)——实践论。
缘起法是佛陀觉悟时发现的三大规律:一切物质世界都在成、住、坏、空运动当中;一切精神现象都在生、住、异、灭变化当中;一切生命都是在生、老、病、死的循环之中。缘起法是解释宇宙万有种种变化的基本理论。现代科学逐渐发展,尤能证明缘生论的不谬。
缘生论解释了我们时常问到的几个关于人生的根本问题,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
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师的智慧都是研究如何改变人类的命运的。由此看出整个佛法想改变人类的命运所讲的不出“因果”两字,因果是可贯通全部佛法的。由此可见,佛陀是因为从广义的角度深入研究因果课题而成为大师的。虽然科学、哲学等各类学科各级大师都研究过因果,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佛陀研究的高宽深!
佛陀、佛学研究的是广义因果,科学及其他学科、学者研究的大多是狭义因果,在这一点上佛陀显得更为高明博大。
在主流传统文化中,一般学者都说: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正动论——主要想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老子提出道家学说——反动论——主要想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佛陀提出了佛家学说——因动论——主要想解决人与内心的关系!
当然这只对了一半,其实三位大师希望解决的都是人生的人类的整体问题,只是切入角度不同而已。天下的学说无非是研究三个字——德、毅、智——高、宽、深。但从学说涵盖的宽广度来看,佛家似乎更为高妙。不信请看:
儒家因果论=重道德因果论+轻智力因果论+意志因果论=三者相对统一
道家因果论=轻道德因果论+重智力因果论+意志因果论=三者相当统一
佛家因果论=道德因果论+智力因果论+意志因果论=三者完全统一
下面我们将三位大师的学说再进行一下形象比较:
孔子成功学
本体论——天生论
方法论——正生论
实践论——有为论
老子成功学
本体论——道生论
方法论——反动论
实践论——无为论
佛陀成功学
本体论——缘生论
方法论——因果论
实践论——控因论
通观儒释道三教,似可得出如下判断:就个性而论,强者尊儒,智者信道,慧者崇佛。而一般情况下,对于人之一生而言,儒释道又可代表三种境界。血气方刚时,欲建功立业,一般都会以儒家信条为圭臬,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而遭遇挫折之后,气焰收敛,甚至心灰意懒,开始理解道家学说之可贵,逐渐重视修身养性,享受生命,以弥补失意的痛苦;而屡遭打击、万念俱灰之后,则往往避入空门,焚香吃斋,参禅打坐,体味万事皆空的境界,借以安慰自己创伤累累的心灵。
真正认真考察传统社会中,大多数成员在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内的信仰取向就会发现,道家和佛家的学说所起的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学说,只是因为统治者的力挺,儒学才得以占领意识形态的中心,但若无道、佛两家填补儒学留下的广阔的精神空间,儒学必定独木难支,应接不暇。
由此观之,佛学中的因果法则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真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宗教是不是迷信,首先要看这个宗教的宇宙观能否经得住科学考验。佛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接受得住科学考验的宗教,科学越发展,越证明佛学是超越时代的,这已经在许许多多的领域里得到了印证。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在造业。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即造得善业或恶业的不同,都会受到不同的恶报。概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善,就有什么样的福报;什么样的恶,就有什么样的苦报,这都是有一定的,这是客观的规律,称为因果规律。当然,为什么好人遭恶报,坏人乐逍遥?这主要是我们没有深入理解因果法则的缘故,这样认为其实是错误归因的导致的。
在此简单地论述一下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无限性、延续性和统一性。
普遍性。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灭亡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大到宇宙的产生,小到蝼蚁的死亡,都有其固有的原因与结果。人的思想行为的好坏,产生的善恶报应,也逃不出因果关系的法则。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因果关系具有普遍性。
客观性。
因果关系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此因得此果,彼因得彼果也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加速或延缓结果的产生。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扩大善报,减小恶果。每当发生不幸事件后,人们就会想,如果当初怎么怎么,就不会是现在的结果。这都是不现实的。人们不但要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多促成和扩大好的结果产生;减少和延缓坏的结果产生。通过因果关系造福人类。
必然性。
因果关系具有显著的必然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因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因缘合和,必生结果,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了的。其二,什么因结什么果存在着必然关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必然的。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对与人而言,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也是必然的。
无限性。
从时间上说,因前有因,因因无始。果后有果,果果无终。无第一因,无最后果。从空间上说,主从相随,主旁复有主,无绝对的中心。从旁复有从,没有绝对的边际。以这种继续不断的因果和重重牵引的主从关系而构成这个互相依存,繁杂万端的世界。
延续性。
一因产生,必有结果。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有的因产生了,不遇缘则暂时无结果。也许很长很长时间都无结果。谚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语言通俗,却为至理。
统一性。
因与果是事物由起始到终结的全过程。因是事物的起始,果是事物的消亡,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与果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统一的辨证关系。宇宙的生成,不是神所创造的;万物的变异,也不是上帝支配的。是因缘合和产生的结果。在生成上说,既非机械论,也非目的论,而是因果相续,主从相关,重重牵引,互依互存。自果上言,是“果由因生,”自因上言,是“因缘生果。”由因缘合和而生世界。在宇宙运行法则上说,是由因生果,事待理成,业因不灭,自业自受的万有因果法则。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因果法则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但是对于三世因果,迟早受报的说法,不少人表示怀疑,认为“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人理”,这些人怀疑因果法则的可靠性,是因为站在眼前一生的某一点上来看待善恶报应,这是不全面的,有人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却在法律的漏洞里逍遥自在,有人吃苦行善一辈子,却没得到好报。
其实,灵识不死,六道轮回,这是认识因果法则的基础;如果不相信有前生与来生,那么三世因果的道理很难被人接受。众生皆有灵识,而且可轮回转位,永生不息,这早在30多年前就被科学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