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有成就,我们要帮助他、成就他、赞叹他、照顾他
所谓嫉妒,就是当别人超过自己时,油然而生的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嫉妒是很常见的现象。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比自己吃得好,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住得比自己宽敞、舒适,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比自己的靓、酷、帅,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的成绩比自己的高,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的乌纱帽比自己的大,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开名车,自己还骑着自行车,心里会酸溜溜的。总之,只要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心里就难过。
吴敏是一位有着一头黑发、健康古铜色皮肤的美丽女子。她是一位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在别人眼里,她是出色的、成功的,是值得羡慕的。但她却透露:“我总是无法控制对那些有着白皙皮肤的女人的嫉妒。我觉得她们是那么出众,而我却一无是处。”
“嫉妒”几乎是元所不在地发生在人群之间,不论夫妻、兄妹、师生、朋友、情人,或是信念上的同志,以及任何男女老少之间,都有可能产生“嫉妒”。即使是善人与善人、宗教师与宗教师之间,也不例外。
人们虽然知道自己怀着嫉妒的心理,却往往无法自我克制与息止。俗话常讲“好事多磨”。如果嫉妒你的人太多了,你想做好事,他偏偏障碍你,不让你做圆满。六道凡夫,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他不晓得,别人有功德,他嫉妒障碍,加以破坏,罪过是很大的。
别人有功德,绝不可以嫉妒,绝不可以障碍。嫉妒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使别人受到伤害和痛苦,也使自己处在频繁的心理刺激和压力下,造成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心血管及许多脏器的功能,进而导致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神经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严重的还将诱发某些精神病,出现早衰。
那么我们该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佛教的理论告诉我们,“各有因缘莫羡人”。各人有各人的因缘,不要羡慕别人,一山望过一山高,徒增烦恼。
佛还说“学到深时心自平”,我们容易生烦恼,是因为学得不够扎实,导致自我否定,不能肯定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徒然在计较分别、自我干扰,所谓“人比人气死人”。要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进步就好了。该是自己的因缘就好好珍惜、掌握,如果不是我的就不要强求。能这样掌握因缘的话,成就的还是自己。
此外,佛教还倡导用“随喜”治嫉妒这种病态心理。人得如己得,恭喜、祝贺超过自己的人,进而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这样岂不皆大欢喜?关键是要有真诚的爱心。
佛法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要生欢喜心、全心全力去赞助;没有能力赞助,口头上要宣扬,要赞叹。“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坏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佛法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随喜”,成人之美,你的功德,就跟他的功德一样大。
总之,看到别人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成就他;万一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帮助他,我们也要生欢喜心,赞叹他的善行,赞叹他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