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普洛的律师要求亨利出庭对质。这正是福特的律师们所担心的事。有过一次克雷蒙的经历,他们害怕他们这位有钱的笨汉再闹出笑话来。于是围绕传讯福特,又发生了一场戏剧性的波折。
在有关人员的安排下,亨利被“保护”起来,法庭的人无法接近他递送传票。直等到福特的迪波恩机场落成庆典之时,法庭的人才有了机会。
一位青年律师假冒记者,主动向机场经理申请维持秩序,以接近福特。正当一架飞机驶离跑道,飞向天空,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时,这位律师迅速冲过去,将一张传票和五美元的证人费放到亨利的膝头上,说道:
“我代表合众国巡回法庭送来一张赛普洛——福特案的传票。”
说完,转身就跑。当亨利明白过来,立刻带着一伙保镖追过去。青年律师被赶上了。机场经理对他说:
“你以为你很聪明吧?不过你根本没把传票送到亨利·福特之手,你送达的人是他兄弟约翰·福特。”
这真是欲盖弥彰。
青年律师平静地说:
“那你们又何必兴师动众呢?”
法庭上,亨利的律师声称传票未达亨利之手,而从双膝间滑落到车中。这又太不成理由了。至此,辩护人员不得不交出他们的当事人。
就在法庭传讯亨利到庭的前一晚,亨利驱车回家的路上,一辆小车疾速超车,把亨利的车挤出了路面,亨利受伤住院,法庭不得不延期开庭。
事有这么凑巧?人们有理由怀疑这次车祸是圈套。
但是,延审期间,亨利自己反思,觉得应该结束这无聊的事了。他承担了独立报惹下的麻烦,亲自向赛普洛道歉,向所有的犹太人致歉,并通过与全美犹太人委员会接洽,达成了谅解。至于他思想深处是否通过这一事件改变了认识,那恐怕不好肯定。
然而,后来当他看过一些反映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影片(那时亨利已经80岁了),他心灵受到了震撼。当影片出现那些残忍的镜头时,突然心脏病发作。他对自己的偏见很后悔。
赛普洛的官司结束后不久,1927年底,亨利就停办了这张报。
3推进文明
福特公司之所以饮誉美国,不只是它生产的汽车质优价廉,还有一点就是工人待遇好于大多数美国工厂,使它成为一个令人欣羡的谋职场所。
福特的工厂清洁、舒适。他们很早就注意到行为科学,并将之应用到工业中来。厂房的天花板和墙壁都涂成白色,窗户宽大,通风透气、光线充足。他们的机器防护罩为避免刺激而漆成绿色,警报器涂成红色。工厂里边有专人打扫,垃圾桶每2小时清理一次,电话天天消毒。这样的工作环境在20世纪初的美国并不多。就是批评亨利·福特最激烈的人也承认:“美国再没有一位老板能把工厂管理得如此整洁。”福特公司的生产安全设施也是同行中最佳的。
福特公司率先在美国实行5天工作周。亨利很重视家庭生活的乐趣,他也要将这一乐趣惠及全公司。
但是,工作时间减少一天,职工的工资也减少一天的话,反而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亨利又主张,把日薪提高2元,实施日薪7元制。这个时期的美国物价较实行日薪5元制的初始时期上涨了许多。日薪5元虽然早已不算优厚了,但福特的汽车并未涨价,反而屡屡降价。福特缩短工时,增加工资靠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销量解决的。当然,工人们也得把本已绷紧了的发条再拧上几圈。人们对此的评价好坏掺半。
福特医院是底特律一家技术设备一流的医院。人们容易以为它是专为福特公司雇员治病的职工医院。其实,它是一家服务于社会的医院。过去,亨利的家人都到那里看病。克拉拉曾在那里动过手术,得到过他们精心的治疗。出于感激之情,亨利经常资助这家医院。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医院无法再维持下去。亨利动了念头,以40万资金将它接收过来,并派秘书欧内斯特为医院总管。他用那套管理工厂的方法管理医院,遭到了医学界同仁的非议。到后来,医院改由专家管理,逐渐成为一所有名的医疗机构。
医生这个行业,亨利并不喜欢,这得追溯到他母亲难产致死的事故,他母亲生了8个孩子,以前生的都是护士接生,最后一次请了位医生,反而难产致死。亨利自己是不大进医院的,但他不能否认医生这行确实是直接为大众服务的好行当。
他将医院接收过来后,1919年对外营业,所有的人,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贫富,都可以到这里就诊,它的收费低于一般医院的收费。
亨利把他的流水作业法也用到医院来了。首先让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检查病人病情,然后再由几名医生检查。他们各做各的检查,写出诊断报告,然后大家一起会诊。这种方法现在很普遍,但过去并不是这样。
福特公司曾经为移民办过英语训练班,对移民在美国谋生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他想办一所工业学校,为公司培训熟练工人。
他从大学请了位教授西尔先生来主持办学,招收穷人的孩子入学,学习费用一律由公司负担,生活费用由公司设立奖学金帮助解决。
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吸引了大批人到公司来报名入学,特别是在这里毕业的学生求职容易,更使穷人的子弟趋之若鹜。
但学校创办了4年、招生人数还只有400名,亨利了解到还有6000名报名入学的人被拒之门外。亨利找到西尔校长,对他说:
“希望你能把这个数字倒过来,想办法尽量多收学生。”
西尔校长遵照他的吩咐,采取每月招收400名新生的措施,大大增加了在校生的人数。
不料,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减少徘徊在校门外的人,想报名入学而进不了学校门的人反而更多了,因为当人们知道福特工业学校放宽招生的名额限制以后,报名的人数激增到16000人。每天早上7点钟,西尔校长到校时,就已经有100多人等在那里要求报名了。
福特工业学校的教育方法是,实习占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二,上课时间只占三分之一。学校就像工厂一样,管理非常严格,教学认真,实习的设备也很完善,所以它的学生毕业出来,比一般公立学校的学生水平高。每当学生快要毕业时,就有很多公司到校招选人才。当时处于经济不景气状况,连大学生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但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没有这种担忧。报纸的招聘广告栏中,甚至可看到这样的广告:“征召熟练工,福特工业学校毕业生优先录用。”
因为毕业生都被各公司招收一空,西尔校长觉得很可惜,他对亨利说:
“福特公司花钱培养的人,自己没有录用就被别人雇去了,太不划算。”
亨利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对社会有益就行。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培养更多的人才,造福整个社会。”
亨利来自农村,非常体贴农民的生活。他造拖拉机也是从减轻农业劳动的强度出发的。
本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加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农产品价格节节下降,农民的收获越多,报酬却越少。越是加劲干,反而越贫穷,农民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纷纷离开农村,到同样不景气的城市来谋生路。
亨利不希望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来找工作,他本人虽是个工业家,但他并不喜欢喧嚣的城市。然而要让农民留下来,就必须把工业带到农村去,这样才可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他们也才安得下心来。于是,他想做个实验,在红河上游建一个真空管厂,利用水力作动力,招收附近的农民农闲时来做工。此外,还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农村工厂。
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农民离开土地的原因是复杂的。福特看到的原因虽然是对的,但只从这一点着手,恐怕并不能如他所愿。所以,这些工厂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亨利关心农村工业还有一个原因,这与他对大豆感兴趣有关。他曾想过,把大豆油用于汽车工业,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从这点着手,使农民既能够生产吃的,也能够生产用的,将农产品和工业品生产结合在一起,就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还可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他把大豆带到福特公司的材料研究室,用一种特殊的汽油把大豆油提炼出来,再用它制成亮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成塑料。亨利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推进有机化学工业发展的先锋。
1935年,美国举行第一次农业化学会议。会议在迪波恩举行。亨利·福特是赞助人,他在会上会晤了全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卡巴博士,请他协助,共同研究大豆的开发利用价值。
亨利想解决农业问题,没有成功,但是他研究大豆的兴趣一直不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坚持这项研究。他的心血没有白费。事实早已证明,大豆的用途十分广泛,特别是与之相似的农产品的加工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如酒精工业,人造板,树脂胶等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1938年夏,在亨利75岁生日的那一天,他收到了几千件礼物,包括一枚纳粹德国颁给他的勋章,但其中最令他喜爱的是一条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领带。
4人权的两面
底特律是个先进的工业城市,它一向以思想开放、自由而名声在外。而且这个城市工作机会多,所以无论是海外的移民,还是国内的人纷纷往这里迁移。其中黑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本世纪初,底特律大约有5000多黑人居住,到了1920年黑人已达40000多人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月上千的速度增长。
底特律对不会讲英语的移民并不排斥,但对蜂拥而至的黑人却不那么欢迎。
1925年,城里发生了这样一起案子:一位叫斯威德的黑人医生,家境较好,属于中产阶级,他像当地白人一样,按其身份搬到了东区的中产阶级聚居区居住。但搬家之后,即受到当地种族主义分子的警告,威胁其搬离。斯威德不加理睬。一天晚上,在三K党煽动下,在他家周围聚集了几百名白人,他们呼喊叫嚣,向屋子里扔石头。突然,从医生的窗子里连续射出了10发子弹,打伤了一名白人,其他人都跑了。警方赶到出事地点,将医生和他的两个弟弟及一些朋友逮捕,以谋杀罪对他们提起公诉。
这桩案子是底特律发生的第一件种族纠纷的案子,轰动了全国。此案得到了公正处理,但随后种族纠纷频起,它向市政府敲响了警钟。底特律虽以开放城市出名,但它的种族矛盾将给他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于是市政府成立了一个种族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帮助黑人解决就业问题。他们找了很多公司,其他公司对此反应冷淡,只有福特公司是最痛快的。
人们担心亨利·福特在犹太人问题上有种族偏见,这种偏见会波及对黑人的态度。
这一年正是他跟赛普洛打官司的第二年。亨利说,他对犹太人的怀疑是个人的经验体会,他们是些叫卖的小贩、高利贷者、不肯从事生产劳动、专门从别人的劳动中获利的剥削者,而黑人是生产者。
这是事实。亨利对黑人从未有过种族歧视。还在他离开农村之前,他在迪波恩的农场时,就雇用过一名黑人帮他砍树,后来把他带到底特律,成为福特公司的第一名工人。到1920年,福特的工厂共雇有5000多名黑人,占公司人数的10%,比其他汽车公司雇用黑人的总数还多。
在他的工厂里,不论肤色,同工同酬。亨利关照人事部门,黑人也可以提拔到管理阶层。在福特公司,黑人当工头,监督白人工作的并不是个别情况。但这样做,也容易引起白人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工厂也经常出现因为这而引起的打架、罢工事件。后来亨利听从了底特律市长的建议,把黑人集中在红河厂的铸造厂工作,这个厂从工人到监工全由黑人负责。他常常夸奖铸造厂是整个红河厂最有效率的工厂。
亨利在研究大豆时,主动结识了黑人化学家卡巴博士,他对卡巴非常钦敬,与卡巴也很谈得来。听卡巴谈起南方的风光,令他神往,便在卡巴的家乡买了块农场,实行他的农村工业计划,同时,在那里建了所学校,命名为“卡巴学校”。
亨利对待黑人的态度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但他对待工会,又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亨利说他讨厌对立和斗争,这不仅体现在他对世界局势、战争与和平这样大的问题的看法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与身边事物所处的关系上。
他对工会从来就没有过好感,他觉得是工会故意把他和公司的员工划分成两个不同的阶级,而自己的生活很平常,过的是和普通人一样的日子,并不是特权阶级。他按照自己的哲学观解释美国是一个讲平等的国家,从来没有阶级之分,不必要人为地把社会这么划分,因为这样一来就制造了对立和斗争。亨利不懂得,这种划分当然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种客观存在。亨利对工会的反感完全是从个人的感觉得来的。他自认为自己是从工人做起,创下了这份产业,并没有忘记工人的辛苦。日薪五元,八小时工作制;随后的日薪七元,五天工作周都是他率先实行的。他办训练班、办学校、办医院,无一不是从工人利益出发。他自己也是公司的一分子,劳资问题在福特公司根本不存在,那么还要工会干什么呢?他不懂得,工会是工人保护自己权益的组织保证。至于亨利在福特公司实行的“仁政”,归根结底,只能算做恩赐,不管他喜不喜欢这样叫。何况这种恩赐,工人们心里自有另一本账,他们所付出的远不止这点,否则,福特公司也不会发展得这般神奇。
美国的工人运动较之欧洲工业化国家的工人运动开展得要晚。美国汽车工业工会是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的产物。他们首先在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成功地发动了罢工,并取得了胜利,迫使他们同工会达成协议:承认汽车工业工会,增加工人工资,在裁员和解雇工人时尊重资深工人的权益,等等。接着,就把矛头对准了福特公司。
福特公司的工会会员在亨利看来,都是些没有技术的工人。经济不景气时,便失去安全感,时时担心丢掉饭碗。他们组织一个团体,是为了保护自己。
平时,亨利对公司中的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并未加以歧视,总还是愿意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他实在没想到,这些人会时不时地向他宣战。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1932年3月,长期的经济不景气使得大批失业者陷入到绝望的境况之中,为了争取工作的权利,他们在当地共产党的组织下,聚集起来,动员一部分福特公司的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这支队伍大约有3000人。他们举着红旗向红河工厂前进,提出的口号是:每天工作六小时,实行免费医疗,不得任意解雇工人,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
底特律警方没有阻止这支游行的队伍。当这支队伍进入迪波恩地区时,迪波恩的警察采取了干预的行动。警察劝阻游行的人们,人们不听;警察向人群中施放催泪弹,人群散开了,分成几路,从田野继续向红河工厂进发;警察在追赶人群时,双方发生了冲突。这时迪波恩消防队已守在红河工厂大门外待命,他们准备用水笼头冲散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