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作为《企业报》记者,负责采访当地新闻。不过,《企业报》需要的不只是一名普通记者,它离开了奇闻轶事、笑话、幽默小品就没有多大的销路。老板库德曼还当过矿工,他熟悉西部边疆广大读者的兴趣爱好,因此,他特意选中了马克·吐温是很有道理的。
长期生活在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的边疆地区的人们,文化生活极其缺乏,他们终日奔波劳累,忧虑重重。他们只想痛痛快快地休息一会儿,忘掉人世间的忧愁烦恼。在弗吉尼亚城开设了4家戏院,每当民间艺人说讲幽默故事或表演滑稽短剧时,总是座无虚席。
具有辛辣的讽刺性,甚至粗野的笑话和幽默故事,在内华达深受欢迎。
弗吉尼亚是一个拥有15000人口的小城市,坐落在戴威逊山的山坡上,附近就是著名的柯莫司托克大矿区,一年的产值达3600多万元,这给城市带来了繁荣,街道上开设了许多商店、旅馆、戏院、舞厅、赌场、妓院、酒吧间、弹子房等等。发了财的人们在这里大把大把地花钱,寻欢作乐,花天酒地,他们口袋里叮当作响的金币银元,不外乎来自大大小小的矿山。
天刚蒙蒙亮,装着矿石和货物的大马车、骡车的辚辚声,车夫的挥鞭吆喝声,还有手推车的嘎嘎声,组成了弗吉尼亚城的“黎明交响曲”,居民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一天的紧张忙碌的生活。
马克·吐温刚一来到《企业报》,就负责两个新闻专栏,从早到晚密切关注全城的动向,东奔西跑,到处打听居民们关心和感兴趣的各种新闻,他及时地收集有关材料,马上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写成报道,填满《企业报》的新闻专栏。
他采访的第一篇报道,是关于长途贩卖干草的消息。有人用骡车从150英里外的加利福尼亚把大批干草运到弗吉尼亚,每吨可卖250元至300元,结果发了大财。
在内华达不断有新矿脉被发现的消息传来,这样就需要大量筹集开矿的资金,使得土地投机活动和“股票热”越来越高涨,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总是吸引人的,马克·吐温在采写时,还经常加油添醋,借题发挥。一位经营干草的牧场主用几英亩土地换取一座小金沙矿的股权,一年半后他每月收入3万元。有的马车夫、报务员购买了某个银矿的股票,一下子就成了年收入十多万元的富翁,坐享其成,一辈子再也用不着为生计操劳。
有些人财迷心窍,甚至铤而走险,谋财害命,弗吉尼亚城跟卡森镇一样,凶杀案层出不穷,黑社会的势力相当猖獗,当地政府和警察司法机构往往无可奈何,更何况有些官吏警察就是流氓地痞恶棍出身,只不过改换了一副面孔和装束罢了。
弗吉尼亚警察局副局长杰克·威廉斯,原先就是城里有名的暴徒,当上官后,他更加趾高气扬,为所欲为。一天夜里,他在弹子房打台球,闯进来一名醉汉,两人发生争执,威廉斯掏出手枪,向醉汉连开数枪,将他打死在台球旁。威廉斯瞧了一眼血迹斑斑的尸体,若无其事地继续玩球。醉汉的尸体在那里摆放了好久,那些玩球的人,在球桌旁选定击球位置时,只是双脚稍许伸宽点,以免碰着尸体。
过了半年多后,杰克·威廉斯有次在赌场里打牌遭到另一名暴徒的袭击而被打死,就在这个凶残成性的警察局副局长被杀后,不到24小时,城里又接连发生3起凶杀案。
马克·吐温作为新闻记者,经常到法庭去采访凶杀案的审讯过程,有时还跟随司法人员和警察观看现场验尸。奇怪的是,他一般都没有看到杀人凶手被判刑,原来坐在法庭陪审团席位上的就有不少黑社会势力的头面人物与暴徒。在弗吉尼亚城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尽管如此,可是每当城里发生凶杀案,都要求记者及时报道,甚至不惜笔墨,添枝加叶地渲染凶杀情景,为居民们茶余饭后的闲谈提供材料。
在西部边疆几乎男人都要随身携带手枪,如同他们的刮须刀一般,似乎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用品。不只是在赌场、妓院、弹子房、酒吧间等场所经常发生凶杀案,在大街小巷以及各个角落,居民们自相残杀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不少是报复杀人案。
据马克·吐温后来回忆说,有一天《企业报》编辑部收到一份电讯稿,报道密西西比河上享有盛誉的领航员老前辈塞勒斯船长不幸逝世,马克·吐温看了后,回想起自己4年前曾经写过一篇讽刺小品,深深地刺伤了这位老人的心,为了缅怀老船长塞勒斯,他这时开始使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
暴徒行凶闹事、凶杀案、戏院的热闹场面、抢劫案、宗教团体集会、盛大的舞会、股票价格上涨、被谋杀的黑社会头目的奢华葬礼、争吵不休的州议会……如此等等,马克·吐温对采访这些社会新闻,越来越感到厌倦,他的兴趣仍然在于创作幽默作品。
4西部边疆的幽默作家
马克·吐温来到内华达后,读了许多当地幽默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他在《企业报》的同事和朋友威廉·赖特的幽默小说,马克·吐温认真阅读,还喜欢模仿他的讽刺手法。同时,两年多来,马克·吐温听到西部边疆的大量民间幽默故事,从中汲取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使他的题材更加广泛,文学创作的视野更加开阔。
马克·吐温写了讽刺小说《石化人》,描写发现了300多年前死去的人的一具尸体化石,当地的法医对“石化人”进行了检验,陪审团展开调查,证实“石化人”是由于长期暴露而死亡的,接着当地居民决定为石化人举行基督教的葬礼,但他的姿势离奇古怪,特别是右手的五个指头挓挲得太宽,因此只得取消葬礼。在这篇小说里,作者采用影射、双关语等手法,对当时的陪审员制度进行辛辣的讽刺。
过了不久,马克·吐温又发表了一篇讽刺作品,也写得比较成功。《企业报》热衷于宣传报道当地的矿区的情况,内华达的记者们具有某种地方保护主义精神,同时,弗吉尼亚城里的一些腰缠万贯的大矿山老板、暴发户也极力拉拢新闻界的头面人物,采取赠送股票的方式争取报纸为他们鼓吹、作宣传、登广告等,主要目的是维护内华达矿业界的利益,对加利福尼亚的竞争对手进行攻击诽谤。
马克·吐温的这篇文章,发表在1863年10月的《企业报》上,报道了所谓离奇的谋杀案。事情发生在离卡森镇不远的松树林里。凶手杀死了自己的9个孩子,剥掉了妻子的带发头皮,最后用刀割断自己的咽喉。这件凶杀案是由于精神错乱造成的。凶手将自己的全部存款投资于加利福尼亚的企业,没有用来购买内华达的矿区的股票,结果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这篇以报道形式写的讽刺作品,实际上是一篇戏谑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内华达的矿山老板们作宣传广告。可是,加利福尼亚的一些报纸却信以为真,竞相转载。
这篇所谓报道刊登后不久,《企业报》上又发表一则声明:“我宣布上次发表的拙文撤回。马克·吐温。”
这下子,好像是捅破了马蜂窝,加利福尼亚和其他州的报纸界掀起轩然大波,纷纷指责马克·吐温故意愚弄读者,企图制造社会舆论混乱。马克·吐温感到思想压力很大,威廉·赖特看到他那一夜彻夜失眠,暗自叹息。
赖特到全国各地旅游回来后,继续在《企业报》担任记者,他和马克·吐温居住在同一个房间里,交往密切,成为亲密朋友。威廉·赖特在创作幽默作品方面对马克·吐温帮助较大。
威廉·赖特以笔名克威尔撰写文章,跟马克·吐温在《企业报》上打笔墨官司,实际上是他俩串通一气,合作表演文字“双簧”,打诨逗哏,这些相互攻击的文章都只不过是装腔作势地写给读者们看的,纯粹为了逗笑取乐,由两位幽默作者担任各自文章中的滑稽人物,有时未免失去体面,看来,他俩在这方面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马克·吐温并非麻木不仁,他清醒地看到,在内华达的确有不少人干着卑鄙龌龊的罪恶勾当,他的大多数同胞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揭露、谴责、抨击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这是一个正直的新闻记者的天职。当时马克·吐温还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笔锋直指形形色色的骗子手,戳穿他们的丑恶嘴脸,在广大读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起初他的作品的讽刺目标还不够明确,内容不够深刻,到了后来,马克·吐温的讽刺武器越来越犀利,往往能够给社会上各种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以致命打击。
以笔名马克·吐温发表的文章,在内华达深受欢迎,《企业报》的影响也日益扩大。马克·吐温成了弗吉尼亚城颇有声望的人物,他的每星期的工资增加到40元,内华达州的立法委员们对他另眼相待,矿山老板们想方设法跟他接近,赠送股票。
弗吉尼亚的青年记者们,经常利用编写笑话趣闻吸引读者。当《企业报》主编库德曼去外地度假期间,由马克·吐温代理主编,他总是趁机在《企业报》上用一页版面刊登笑话专辑。
《企业报》的读者一般都不知道幽默作者的真实姓名,这些用五花八门的笔名发表的作品,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文笔不落俗套,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值得指出的是,西部边疆的大多数幽默作家,往往使他本人在自己创作的故事里扮演一定的角色,就好像在一场戏剧里担任编剧兼演员,自编自演一般。
“赖特”就是幽默作家克威尔笔下的滑稽人物,而著名记者马克·吐温写的幽默作品里的傻子就是“克里曼斯”,无论是赖特,还是克里曼斯,他们都毫无顾忌地在自己的作品里将本人的形象漫画化,这也是当时内华达的“粗野”的幽默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