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忙碌起来,时间就过得飞快。自从之前与李青谋定给张周铺好了前路之后,张翰山就像魔怔了一样,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思考还有什么东西要给儿子带,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交代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全家要搬走了呢!
与老爹的忙活不同,张周这些日子过得悠闲极了。他知道时间不够不能再种植新的作物,把地里的东西收拾了就不再管理草药园了。倒是酿点淡酒的时间还来得及,于是张周先是多次尝试老杨找给他的酿酒土法,后来又照着《酿酒法观》上的做法,将收下来的红叶刺草煮熟、晒干、碾碎了,用油纸包好准备带到万林门再找地方放好等它长出红衣素曲来。至于草龙珠藤,夏末的时候果子就成熟了,将成串的果子剪下,清理干净后分成一个粒一个粒的,捏碎之后装进密封的大桶里,只要一个月的功夫,草龙珠果酒就酿成了。到时候只要将原液略微过滤一下,就能得到红亮清澈的酒液,酒味甘甜柔滑,味道实在是不错。
张周献宝一样的将“新鲜出炉”的灵果酒送到父亲那里,父亲惊讶地看着颜色和味道都十分诱人的酒液,品尝了一口后,感动的都快哭了:“好孩子、好孩子,你怎么这么乖这么可爱啊!我舍不得你离开我啊······”
至于张周所说将灵酒上架试买······开什么玩笑!留着自己喝都嫌不够,哪里舍得让别人沾哪怕一丁点儿!
终于,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初冬时节,各大门派都开始收新弟子了。张翰山也终于带着张周离开了家门,乘着马车向万林门而去。
··················
坐在晃晃悠悠的马车里,张周翻看着一本有些破旧的书,书封面上的字体倒还看得清《青林山杂记》。这本书是头两天张翰山交给他的,是张翰山还在万林门外门的时候买来消遣的杂书,但是在张周看来,这本书对自己来说实在太有用了。不像张翰山看起书来草草的就单纯图个乐呵,张周读书读得非常细致,这本薄薄的杂记两天来看了三遍,如今在马车上还在研究。可惜马车上晃悠的太厉害,看不一会儿就会头晕,只好休息一下。
“儿啊,别看了,小心伤了眼睛,以后在宗门里,有的是时间看呢!”在张周又一次停下休息的时候,张翰山十分关切的说。
“父亲不要担心,我有分寸,就是随便看看,心里有点底儿就不那么紧张了。”
“不过是一本杂记,我就是拿给你看着玩的,你不用那么认真啊。”
“我不觉得这本书是瞎写的,就算有些夸张的成分,也能从中看出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些夸张的联想。而且,”张周微微一笑,“这书我看应该就是万林门的弟子写的吧!”
张翰山点头称是,这书就是他在万林门内买的么,就因为是本门弟子所写,所以才比较便宜,张翰山彼时一个炼气期低级的小修士,才舍得买来看啊。
“这个好辨别:这本杂记中,对万林门的描述又多又细致,对其他门派的描写则许多一看就是传说······我对那些传说其实不感兴趣,倒是这些万林门的部分,其实很有趣的!”
“比如父亲,您看这里,介绍了低级弟子可以选择修炼的几种功法,列出来它们各自的特点,还有这里,写着在万林门中生活的一些小窍门。比如说入门领到牌子了就要到藏书阁预约位置,因为藏书阁的藏书只有抄录的副本可以带出,而抄录的静室却供不应求······再看这里,说的是万林门周围山林中野生草药的种类和价值,也许我不用出去采药,但是多知道些有利无弊······总之多看看这本书,我心里踏实,父亲您就依我吧!”
张翰山多少能够理解张周的心情,当年他拜入山门时的事情倒是模糊不清了,只有那种茫然和忐忑至今记忆犹新。作为父亲,张翰山也帮不了孩子什么了,只能吩咐车夫走的尽量慢一点、平稳一点。
····························
就这样,往常坐马车不过三个多时辰的路程硬是走了近五个时辰,等到终于到了门派驻地的时候,张翰山的腰都要折了,倒是张周习惯了这么长久的坐着,没觉得有多难受。
招收新弟子的地方在万林门的山门外,这里有一处附属于万林门小镇,镇上的凡人多是为万林门工作的。招收新弟子的时候出除了来报名的少年,往往还跟随着不少家长、护卫、仆从,这些人都是要吃要住的,不是一个小镇的话还真是装不下。小镇名叫往林镇,大概就是说这里是通往万林门的意思吧。
张家两父子来的算是比较晚了,因为在来万林门拜师的众人中,他们路途算是近的。青林山脉面积如此广阔,有些远道而来的人甚至已经赶了一个多月的路!为了不迟到错过难得的机会,还要提前出门,所以早到半个月二十天的大有人在。
张翰山带着张周住进了万林门开的一处客栈,走进去的过程中,遇见的人都要多看他们两眼。原来这处属于万林门的客栈接待的都是和万林门关系匪浅的人,就像张翰山这样离开宗门在外办差的原弟子也很难在人多的时候得到入住的机会,两父子的房间实际上是李青以外门执事的身份订的。因此,大家很容易就知道了入住这处客栈的少年是有“关系”的,心里或羡慕或嫉妒,总之有些说不清楚的感觉。
每年,拜入万林门的少年人中,有四个类型:
第一,就是像张周这样,家中有在万林门中修行的前辈,或是附属于万林门的修真世家的弟子。这样的人,多半在来之前就测试过灵根了,他们中可能没有天赋特别出众的,但是他们对门派的忠诚无需置疑,也更能适应门内的生活。
第二,是一些灵根等级较高,但是到了大宗门里,却算不上出色的人,找个小些但是富裕的门派,能将他们当做精英弟子培养。这样的人每次一来都会被内门高手收为弟子。
第三,就是仰慕万林门在副业上的成就,想在这些方面专攻的人。但是对于万林门来说,收这样的弟子要慎之又慎,因为要判别来人是真的要拜入门内还是别派的奸细是很困难的事情。
最后一类,就是住在万林门范围内盼着升仙的凡人了。这些凡人是没有能力自己先测试灵根水平的,所以有灵根者甚少,但是万林门从来都是不辞辛苦给这些人挨个测试。只有在这些人中,才可能有灵根特别出众,却还选择拜入万林门的人在。万林门历史上最出色的人物,基本都是从这些凡人弟子中“捡”到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