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47300000021

第21章 祭奠老白房子以及第一任站长(1)

马镰刀。

走马又分为大走马和小走马。

好的大走马在疾步如飞时,后蹄窝要超过前蹄窝一拃长,有的甚至超过一尺。马头向地面勾去,脖子成弯弓,腰身平坦而柔软,尾巴向后长长地拖去,像腰身的延长部分。它的四条腿像大对虾一样十分弯曲,弯曲的膝盖几乎可以碰到马的肚子。

从远处看一匹大走马的疾走,仿佛看到一条龙在大地上游动,摇头摆尾巴,飞沙走石。

从近处看一匹大走马的疾走,你看不见马行走的样子,你只能看见四只马蹄像四个银碗一样在上下翻飞。

小走马则是平庸的马。它踩的是碎步,后蹄窝恰好踏住前蹄窝。它的腰身也很硬。而这一切的缺点则来源于它缺乏激情。

我骑的35号确实是一匹上等的大走马。

正当我策马健步如飞,已经看见远处五号口那几棵高大的胡杨树的时候,这时候我的身后响起了马蹄声。我扭头一看,只见一人一骑,带着呼呼的风声向我疾驰而来。

这是连长。

边防站早点名时,发现我不在。连长有些着急,怕我出什么意外,于是打电话问了望台。其实,我刚才的一举一动,都在了望台的掌握之中。了望台告诉了我的动向,于是,连长要过蒙古族小马倌骑的那匹马,追我回去吃饭。

半个小时之后,我和连长回到了白房子。

连长对我说,兵团185团那边打来了电话,说杜主席他们8点钟吃早饭,吃完后,就赶到北湾,然后大家一起去河口。

院子里空荡荡的。战士们已经吃过早饭,到大河岸边的某一块草场上打马草去了。

匆匆地吃罢早饭后,我对连长说,我当兵进白房子的时候,开始是当火箭筒副射手,后来是射手,我扛的是六九四?火箭简,这火箭筒,如今不知道是谁扛着的。

连长说,火箭筒已经算老武器了,现在已经不再装备部队,现在的战斗排,配备了新的武器。

见我露出失望,连长又说,当年装备步兵班的那两只火箭筒,现在还在弹药库房里放着,如果我想看一看的话,他现在去叫文书。

这样,我见到了我过去扛过的那只火箭筒。

在说明书中,它叫六九四〇火箭炮。

六九是研制成功时的年月,四〇则是它的口径。

它实际上是1969年3月2日珍宝岛事件以后,我们缴获的苏制武器。或者换言之,它是模仿我们缴获的苏式武器,改造而成的。

在此之前,我们曾经配备有火箭筒的,那是五六式。

五六式和六九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五六式的弹头是圆锥形的,而六九式的弹头是菱形的--个平面上有五个棱角。

珍宝岛战役中,当我们的五六式打到苏联坦克的前护甲卜以后,蹭一个白印,就滑掉了,而苏联的火箭筒打到我们的坦克上以后,五个棱角中总有一个棱角会成90度直角结实地撞在护甲板上,撞上之后然后旋转,然后爆炸。

我扛起火箭筒,在操场上,按照当年的教程,卧姿射击,跪姿射击,立姿射击。

当年我使用过的火箭如今已经弃用·白告子我请求军械员从库房里将它找出来,我重温一下旧梦。

“我合乎军事要领吗?”我问连长。

比起我记忆中的火箭筒,我感觉到手中的火箭筒好像小了一些,轻了一些。记得我当年提着它,背上再背四发火箭弹,紧急集合在雪窝子里行走时,我感到是多么吃力呀!

火箭筒上的颜色也好像淡了些。我记得它的筒壁是深红色的,像凝固了的血的颜色,现在的火箭筒则颜色浅了一些,像晚霞的颜色。

“还有一个小小的《射手使用情况登记本》,是和这火箭筒一起走的。既然这火箭筒在,那个小本也应该在的。那上面有我当年发射火箭弹时的记录!”我说。

文书又满头大汗地在库房翻腾了一阵,最后报告说,没有那东西了。

“没有是正常的!都隔过多少茬手了!”看到文书和连长都有些失望,反而由我来安慰他们了。

在我的过去的好几篇文章中,都曾经提到过这个火箭筒。

我说:“在某一次的中苏边界武装冲突中,当苏军的坦克群成一个扇面向白房子扑来时,爬在碉堡里的我,为自己准备了十八颗火箭弹。”

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一个射手在发射到第十八颗火箭弹的时候,心脏就会因剧烈的震动而破裂。换言之,一颗最好的心脏所能承受的火箭弹的发射震动是十七次。然而,这个白房子的士兵还是毫不犹豫地为自己准备了十八颗。

“遗憾的是,这次进攻没有继续。因此,我失去了一次成为英雄的机会!”

在我的记忆中,曾经历经过三次紧张时期,一次是1974年3月14日苏联武装直升机越境事件,一次是额尔齐斯河南湾--别尔克乌地区边界冲突,一次是毛泽东逝世后,边防一线进人非常时期。

我记不起来上面关于火箭筒的那一段回忆,是属于哪一次的。

当然我后来记起了,是在那个碉堡前记起的。

现在,我则默默地将六九四〇火箭筒交还给连长,连长将它交给文书,文书则将它重新锁回弹药库房。

离老杜他们的到来还有一段时间,现在轮到年轻的连长向我提要求了。

连长先领着我来到院子的东边,营房的背后,紧靠土围子的地方,那里有一排碗口粗的杨树。

连长问我,这些杨树你们在的时候就有吗?

我努力回忆了一阵,最后还是不能肯定。按位置推算,当碱土围墙还存在的时候,这些树木恰好在碱土围墙的外边。

最后我判断说,我在的那一阵子,有这些树木,不过还小,一人多高,小胳膊一般粗细。围墙外面,大门的两旁,人们栽了这些树木,有时还提水浇一浇它们。

连长很满意,他知道这些树木的过去了。

关于树木,连长还说,院子里靠近篮球场的位置,原来有一排高大的榆树。分区一位首长说这是他在白房子的时候栽的,不让砍。榆树爱招蚊子,趁这首长上国防大学时,他们还是把那排榆树砍了。

榆树我知道,我的眼角那一块伤疤,就是和牧工的弟弟摔跤时,让榆树枝给划破的。

我在的时候,那些榆树也是一人多高。它们大约是警卫团来的那一拨人栽的。

接着,连长又领着我来到喀拉苏自然沟以外,现在架着一座小桥的地方,那里有动过土的痕迹,有半堵矮墙。

连长说,他推测了很久,不知道这里是什么遗址。他想,是不是边防站的某一个营房设施,曾在这里建过,最后又废弃了。

我摇了摇头,我说白房子的老兵们,是决不会把任何一件营房设施,建在555平方公里以外的。他们殊死与这一块土地共存亡。

那么这一片遗址是什么呢?

我说,这是一片哈萨克的坟墓。我在的时候,这坟墓还相当明显。靠南的那一座坟墓,修的是半人高的矮墙,矮墙上面做成一个塔状。其余的坟墓,没有做墙,只是在平地上有土坯做成塔状。

它是谁的,我们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人祭奠过。

会是马镰刀以及那白房子十九个士兵的吗?我不敢肯定!

我还说从这里端直往东十公里以外,比利斯河附近,一堆沙窝子的里边,有一个木质的庞大的坟墓群。

圆木堆成的塔,一座挨一座,占了半个戈壁。木头已经发黑、发干,只是在炎阳的炙烤下,它还十分坚硬。

我说,我曾经请教过不止一个哈萨克学者,问这坟墓是谁的。他们说,这不是哈萨克的。它显然属于当年中亚民族大迁徙中,一个从这块地面匆匆而过的民族。

连长说他还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地方,等他有时间了,他一定到那里去寻访它。

最后,连长说,昨天晚上我曾经答应过他一件事情,就是寻找老的白房子边防站的遗址。

“是的,我现在也正想到那里去!”我怅然地说。

这样,我们便离开墓地,顺着喀拉苏自然沟,向下游走。

我们是越过小桥,走的喀拉苏自然沟的里侧的。或者换言之,是重新踏上这555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往前走的。因为老边防站的遗址,在这块争议地区上。

咳拉苏自然沟从这里开始向西南方向流淌,流经大约一公里的距离后,在靠近河口的那个地方,注入额尔齐斯河。

从小桥开始,我们分开茂盛的芦苇,越过一棵又一棵奇形怪状的大柳树,前行三百米后,眼前豁然开朗。

水流的旁边,有一块小小的高地。高地的斜坡上,有几处雪白的土堆。那土堆静静地呆在那里,像蒙古人说的那种“敖包”,又像是森林里的野猪在不经意的时候,拱起的几堆土而已。

土为什么是白色的呢?这是碱土,它最初是黑色的,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日晒雨淋后,黑色褪去,它便成了坚硬的白色。

一棵几搂粗的老柳树,已经仆倒了,斜斜地躺在河岸与废墟之间。

“这就是老的白房子边防站的站址。我们站的第一任站长姓马,是个回回,他叫什么名字我们已经不知道了。我在小说中叫他马镰刀!”

我对这位年轻的军人说。

我还说,我在的那一阵子,这个遗址上,最高的那一处白土堆,当时是一道半截墙,可以想见,那里原来是一座白房子,阿克边防站。

哈萨克人的坟墓群

额尔齐斯河流域有着各民族的墓群。怀着一祌人类的儿子的感情,我对每一个民族的墓地,都怀有一种亲近感,好像这里安息的也是我的祖先。我甚至想写一篇《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坟墓》的文章来描写它们的得名,大约就是因为它。低处这几个土堆,是地窝子。

我说,我在的那些年月,这些地窝子还没有完全坍塌。有一个地窝子,还可以勉强钻得进去人。有一次我就钻过。我从地窝子里拣出过一筒老式的干电池,这是电台用的。马镰刀的那个年代里,还没有电台,因此我们推测,国民党统治时候,这个白房子还在使用。

说完这些以后,我面对白房子废墟,跪下来。

我点燃上三支香烟,将它们整齐地插在地上。我以此来祭奠马镰刀、道伯雷尼亚、耶利亚,祭奠中国白房子边防站二十个死于非命的士兵,以及俄罗斯阿拉克别克边防站二十个死于非命的士兵。我还祭奠这555平方公里的白房子争议地区,祭奠我苍白的青春。

我要把我此行最重要的一段话,放在这里来说。

这话是说:在最近几年的中、哈边界重新勘界的谈判中,哈萨克斯坦已经放弃了对这块土地的领土要求,也就是说555平方公里的白房子争议地区将不再争议,它已经正式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的领土。

在乌鲁木齐兵团司令部,在阿勒泰军分区司令部,在边防四团,我已经确切地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我要把这个惊人的消息,放在这里来说,给我的老站长来说。

“将中哈边界勘界的情况,将白房子现在的归属,说给你第一任的站长吧,年轻人!”我喃喃地说。

年轻的连长打了一个立正,将手举齐帽檐,开始朗声汇报。

三根香烟还在装袭升腾,我长久地跪在那里,老泪纵横。蚊子一批接一批地来我的身上吸血,我也浑然不觉。

苏联武装直升机越境事件以及我的十八颗火箭弹

连长还长久地站在那里,昨日的故事令他惊骇。我则蹒跚着步子离去了。因为我看见了沙丘上的那个碉堡,于是我记起来了,这正是我握着火箭筒,肌过的那个碉堡。

我现在也记起来了,我的十八颗火箭弹的故事,是因为1974年3月14日苏联武装直升机越境事件。

这一次苏联武装直升机越境事件,是当时处于剑拔弩张的中苏边界武装对抗中,一次严重的事件。在我这一次的白房子之行中,还不断地有人向我提起它。当然,能提起这个话题的,都是四十岁往上的人了。

事情的基本经过是这样的。

1974年3月14日上午11时,一架苏联直升机从白房子上空顺额尔齐斯河越入中国境内,进人纵深二百公里一个叫黑龙沟的地方降落。当时降落在一个牧场上。游牧的哈萨克见了这个钢铁怪物,纷纷围拢前来。驾驶室里共有三名苏联军人:一名少尉,两名少校。他们打开舱门以后,见了围拢来的哈萨克牧民的胸前挂有毛主席像章,明白这是进入了中国领土,于是赶紧关了舱门,就要重新起飞。这时,剽悍的哈萨克们挥动着自己的套马绳,甩过去,无数条绳索套住了飞机的螺旋桨。飞机于是动弹不得了。双方一直僵持到我分区骑兵连风驰电掣般赶到,此后,驻扎在争议地区的三个边防站、兵团185团值班连,也都派员陆续赶到。

边界局势骤然紧张。

苏军的坦克、装甲车从斋桑军区向边境调动。斋桑泊离白房子是80公里。在集结坦克、装甲车的同时,大批的苏联飞机飞上天空,强行进人中国领空边界一带,寻找那架失踪飞机。

据我的战友段慧来回忆,出动飞机最多的一次是出事后的第三天,那天苏军共出动六十多架次的飞机,闯人中国境内搜寻。这些飞机中有一部分是中型轰炸机。苏军的意图很明显,一旦找到飞机,就将它就地炸毁。

好在,苏军轰炸机就没有发现这架越境飞机,聪明的哈萨克牧民将飞机用牧草盖起来,伪装成一个草垛。

段慧来当时在阿赫吐拜克边防站当兵,飞机从天上飞过时,他正在了望台上哨。

老段,也就是今年春天,白房子的老兵们在西安的一个烤羊肉串摊前聚会时,说出“当年如果发生战争,我们几个现在肯定是在一个烈士陵园里”的那位老兄,他如今已经是有孙子的人了。

后来,我方一位资深驾驶员,将这架飞机低空飞行驾到乌鲁木齐,继而,这架飞机被用火车运到北京。1974年国庆节期间,这架飞机和在珍宝岛缴获的那辆苏式坦克一起,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供人参观。记得,当时还专门安排西哈努克参观过一次。

就在截获飞机后的一周左右,中国方面发表了严正声明,认为这是一架武装间谍直升机。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事件。继而,又大张旗鼓地表彰了这些牧民,认为用套马绳套飞机是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些牧民被誉为孙玉国式的英雄。

苏方也迅速地提出了强烈抗议。

苏方说,他们这架飞机是去执行一次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有一个苏联边民病危,飞机是去救援,结果误人中国境内的。他们说,中国人的做法,严重地违犯了国际法准则和人道主义精神。

飞机越境的那天的那个时间,白房子的了望台上,恰好是我值班。我记得,那天的天空虽然有一些薄云,但是能见度尚好,飞机是不至于迷失方向的。中国的说法,苏联的说法,其实都有许多违背事实之处。

首先,这架飞机不是去执行什么救援任务的,它这次起飞纯粹是军事用途。苏方的说法明显不对。然而,它也不是如中方所说的武装间谍直升机。那么它是什么呢?它是一架在中苏边界上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的苏军巡逻飞机。

它为什么会越界,也不是天气方面的原因。原因在三个士兵身上三个士兵在斋桑军用机场临上飞机前,在一家小酒馆里灌了通酒。这样,醉醺醺的他们,在飞行中,错把额尔齐斯河当成了界河,于是溯河直上。据说,飞机在失去导航的地面坐标以后,曾经降落过两次,辨认方向,因为失去地面坐标,只好拉起来又飞。

飞机上有两挺轻机枪,三个士兵的腰间都有手枪。在中苏双方的抗议照会、抗议声明中,中方以武器这件事为论据,有力地戳穿了这是一次执行救援任务的谎言。

同类推荐
  • 红发安妮系列2:安维利镇的安妮

    红发安妮系列2:安维利镇的安妮

    绿山墙多了两个小可爱,红发女孩摇身一变成了安维利镇的小老师,熟悉的环境全新的生活,一场新的冒险开始了,一部让人永生难忘一生必读的经典佳作,借由蒙格玛丽的文字随着安妮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畅游风光旖旎的爱德华王子岛。
  • 月牙儿(老舍小说精选集)

    月牙儿(老舍小说精选集)

    本书选录了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不说谎的人》等。《月牙儿》描写了母女两代妓女悲惨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贫民的生存状态,由小家庭、小人物的悲剧折射出一段历史的沧桑与悲怆。《我这一辈子》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这也是老舍第一个创作黄金时期的压轴作品,格外具有挺拔于时代的进步气息。《断魂枪》通过一个老镖师的失意境遇折射出普通人在历史大变迁中的无奈和孤独,短小的篇幅里充满了苍凉和怅然的意味,让人回味不尽。
  • 蒙古剔修改稿

    蒙古剔修改稿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零度狙击

    零度狙击

    1952年冬,硝烟弥漫、滴水成冰的北国战场上,敌我双方的狙击手都在寻找着目标。在严寒和鲜血的磨砺下,我军狙击手单龙迅速成长起来,几乎弹无虚发,威震敌军。不甘遭受压制的敌军从国内调来一名超级狙击手,企图摧毁我军的狙击队伍。两名狙击手卧冰藏雪、斗智斗勇,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
  • 东莞打工妹1:一朵飘零的花

    东莞打工妹1:一朵飘零的花

    《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未删节版——东莞打工者真实生活写照,相似遭遇唤起千万打工妹共鸣。倘若,每一个远离故土的男孩都是一株无根的草;那么,每一个身处异乡的女孩就是一朵飘零的花!我们用青春和血汗繁荣了别人的城市,却荒芜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一代人的历史,应该留存于一代人的心中。
热门推荐
  • 末日海底森林

    末日海底森林

    世界冒险组织公认的冒险队fh冒险队首次冒险,在邀请下前往海滩度假,意外进入了末日海底森林,发现了海底森林无限重生的秘密!更新时间不定!剧情内容纯属虚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跟着仨天师混吃混喝的日子

    跟着仨天师混吃混喝的日子

    谌子乐莫名奇妙被跳楼女鬼缠上,又莫名其妙遇到了仨老帅老帅的天师。诶~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PS:本小说纯属作者脑洞,请勿介入真人。)
  • 踏天武魂

    踏天武魂

    摘星大陆,武修千万。一个天生没有武魂的少年,该如何这片世界立足?直到有人告诉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此。林辰一路长歌,踏天问道!
  • 拳皇异界外传

    拳皇异界外传

    “为何宁静不是永恒,为何美好不能静止。也许正是因为人们的贪婪,欺软怕硬,自私,为满足一己之欲而让世界变得昏暗吧。生存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善良的人掌控不了任何事物。…所以“需要黑暗!”八神庵凝视着掌心,仿佛看到改变世界的手…“从今,我便要让世人看见月亮,就会想起我。哼哼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剑气灵人

    剑气灵人

    一个人,三尺剑,扰乱三界千万年。夺异宝,斩妖邪,奇思妙想断忠奸。脚踏落花逐飘雨,悄然一指转乾坤。霞光流影寻剑意,缺荒残体破五行。---------------新人新书新故事,盼评盼藏盼推荐!
  • 人生那些年

    人生那些年

    在我大学快要毕业这年,一个女人给我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 你是我心中的伤

    你是我心中的伤

    三年前,他弃他而去的雨夜,成为他的噩梦。每到雨夜都饱受折磨。三年后,他再次遇见他,发誓一定要把这痛苦还给他,当真相揭开,一切都只是误会,却折磨了两个相爱的人三年。本书三对,均一对一,偶尔小虐
  • 商铺投资创富手册

    商铺投资创富手册

    本书不是可以亦步亦趋完成投资的工作流程表,而是在深入分析国内商铺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对商铺投资的政策和法律、投资种类、投资技术、投资财务和后期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并提出了应对和防范的措施,以帮助提高投资决策能力,规避风险,实现精明投资,不失为商业房地产投资操作的“金手指”!
  • 闽都记

    闽都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