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地雷打击敌人的经验。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
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这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问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大战的序幕。
同年秋,赵疃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O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没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本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两颗地雷,“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三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战心惊,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动。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于队妊叶洪福在谢家村也埋下一颗地雷,毙伤H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还创造出了石雷。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他们遇见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圈,以防接触;遇见了“绊雷”,他们就远远地用铁钩子勾出来。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海阳民兵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们就研究出“拉雷”,把群众让过去,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敌人无规律地走,他们就实施“飞行爆炸”。在不断的实践中,他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丁字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余种地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
特级模范爆炸村与爆炸大王奖章抗日战争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其中赵疃、文山后村、小滩村的地雷战开展得最为活跃。敌人几次要到内地“扫荡”,都被他们掐住了喉咙,打得狼狈不堪。因而1943年冬,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授了海阳“民兵工作模范县”光荣称号。1945年6月,胶东区武委会授予海阳县“战斗模范县”光荣称号,有三个村获得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1945年7月,胶东武委会在海阳县高家召开反“扫荡”斗争经验总结大会。大会总结推广了诲阳县“五虎村”、盆子山区人民联防抗敌的斗争经验。同时,授予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于晋江、赵同伦、纪常胜、纪中胜、陈桂香、纪彦、纪洪福、栾恒悦、隋良萱、冷世竹等13人为胶东民兵英雄。不仅在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当时,赵疃的赵同伦、赵守福,文山后的于化虎、李树梓,小滩村的孙玉敏最为有名。孙玉敏虽是一个{五六岁的姑娘,却是一员杀敌虎将。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庄去送情报,还只身深入虎穴,瓦解出当汉奸的舅父张贤斌。
她曾教会了四十多名妇女埋雷、造雷。她们在雷坑里埋上一些石子、铜钱、碎锅铁之类的东西,使地雷的杀伤力倍增。赵疃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炸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这样,不仅打了“蛇头”,还对瓦解伪军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整个盆子山区成了广大民兵开展麻雀战和地雷战的用武之地,敌人每次出动都以大批的伤亡而败退。
海阳地雷战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运用灵活的地雷战配合八路军,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争夺,使日军防不胜防,闻雷丧胆,海阳民兵因此而名声大振。地雷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1945年8月23日,山东省胶东军区在牟平县万家村召开全军英模大会,胶东半岛四大海区的独立团和各县独立团选拔出在历次战斗中“遵守纪律,团结战斗,服从指挥”的英雄模范,出席了这次隆重的英模大会。8月31日上午,大会给各军团及个人命名表奖,很多地雷英雄被命名为“胶东爆炸大王”。大会给这些“爆炸大王”发给奖章一枚,奖状一个。海阳县有16人被命名为“胶东爆炸大王”。
胶东爆炸大王奖章是所有奖章中最为独特的一枚。
奖章为圆形,铜质,珐琅,直径3.2厘米。整个奖章为白底,中间是一条红色绶带,上书“胶东爆炸大王”六个金色大字。红色绶带上部为一座象征战争的烽火台,烽火台为土黄色。绶带下部正中是一个滚圆的状若西瓜的黑色地雷,地雷后面的背景旱放射状的红色火焰,突出了地雷巨大无比的威力。
五、淮海军分区英雄奖章
淮海军分区是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地方武装指挥机构,存在时问不长,名称多次变更,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斗争形势变化太快,不断地改变军区的结构、隶属关系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淮海军分区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
1941年10月,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区,合署办公。金明任政治委员。1942年实行主力地方化,第二十八团第一营、第三营并人第二十九团,第二营充实到淮海独立闭,滨海大队和沭河大队。II月,淮海军区改称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领导机构仍由第三师十旅兼。当时司令员刘震,政治委员金明,副司令员覃健,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吴信泉。辅淮河、滨海、沭河、沂河、东海、涟水、沭阳、淮阴等县武装大队。同年冬,第十旅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淮海军分区成立4个支队,12个小团。1945年8月,第十旅免兼淮海军分区,吴信泉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月,淮海军分区改为华中军区第六军分区,淮海军分区正式撤销前后存在了三年。
开创系列奖章先河淮海军分区政治部于1945年颁发了四种奖章,其中三种英雄奖章,分别是战斗英雄奖章、生产英雄奖章、学习英雄奖章,还有一种模范工作者奖章。颁发时问应该是1945年8月,即新四军第十旅免兼淮海军分区之后。
四枚奖章均为铜质、圆形。模范奖章的直径是3.4厘米,三枚英雄奖章的直径都是3.3厘米,奖章上的图案虽各不相同,但风格接近,尤其是三枚英雄奖章可谓完全一致,开创了我军系列奖章之先河,其质量在当时也是比较高的了。
“战斗英雄奖章”这枚奖章上一共有四种颜色,虽为奖章,但是那简直就是一幅画,一幅战争画卷。它在构图上一共分为四个层次:晟上边的弓形部分约占奖章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黄色衬底;中间部分呈条状,中间是“战斗英雄”四个红色大字,绿色衬底;“战斗英雄”四个大字下面的部分也是一个弓形部分,而这个弓形卫被分割成阿个部分,上半部分有天空、硝烟、铁丝网,简洁地勾勒出一个战争的场面,天空下面是黄色的土地,天地之间是一个手中端了一把长枪做冲锋状的战士……令人遐想啊!“生产英雄奖章”这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劳动场面。整个画面被=种颜色平行地分割成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高度都接近直径三分之一的样子。最上面的部分是一个弓形,弓形的左角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红色五角星分也是呈条状,红色,在左侧有“生产英雄”在整个画面的右侧,用深棕色勾画出一个十兵动,高大魁梧的身材顶天立地,纵跨画面的三个部分……生动地体现了军区武装一边战斗一边劳动的感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