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行远以前的记忆中,没有哪个朋友的名字叫阿里木。现在,他却有了一个叫阿里木的朋友。这个朋友的认识,来自于省文明办这根线。阿里木先是把一千元的捐款捐到省文明办的手上,再由省文明办转给了“爱心基金”。这之后,蒋行远就开始留心阿里木这个名字,后来他终于在一个名册上看到了。那是在贵州省第二届道德模范表彰会的名单上。蒋行远作为第一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出席这次会议的。阿里木用10年的时间,把卖羊肉串获得的收入中的绝大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共捐资10多万元,帮助100多名贫困学子上学。当然,在献爱心这个层面上来讲,他是不能以献出的多少来论英雄的,而衡量道德的砝码,也许更多的是爱的坚持。
蒋行远几乎逢人并说,这一千块钱,要烤多少串羊肉串?需要在街头的烟薰火烤中坚持多久?就是在蒋行远在宾馆的走廊上第一次遇见阿里木时,他第一次和他打招呼并向他表示感谢时,他曾经也问过阿里木同样的话。可阿里木却用夹杂着新疆方言的普通话对他说,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是多在街上呆一会儿。
只不过是多在街上呆一会儿。就像他,陆陆续续地带了这么多个孩子,吃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累,都是过去的事了,即使现在还在吃,那已经习以为常。有人说他现在是盼着苦尽甘来,如果说甘真的来了,蒋行远能够承受吗?有时他真怕来自各个方面的荣誉和赞许,这看似对你的肯定,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这多么值得让人警惕。人们往往都希望别人成为圣人,然后想着法子在圣人身上大捞一把。就如《西游记》里的唐僧,在他修行的路上,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变着法子都想吃他一口肉。
很多时候,蒋行远是把阿里木当镜子来看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所得到的和他所失去的,从阿里木身上找到了答案:我只不过是在帮助人的路上多坚持了一会儿。
再次见到阿里木,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了。他决定拉着阿里木照一张相。既然他把阿里木定为了镜子,那他得隔三岔五地把镜子拿出来照照。开完这个会,阿里木得回去烤他的羊肉串,他也得回去从事他所心爱的六盘水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他还得照顾还在病床上躺着的王良倩,还有其他那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