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行远对我说:****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我问蒋行远,这句从哪儿说起?蒋行远说,就是上个月6号(2012年9月6日)。我再追问是怎么回事?蒋行远说,他爱人长期患内风湿病,上个月突然瘫倒在床上,他一口气把老婆背上市医院的十楼,出了一身汗,加之病房走廊风大,冷风一次,他也跟着病倒了,两口子并排躺在床上比赛着生病,女儿和女婿请假回来照顾,可是鞭长莫及呵,多亏她的照料。我说,这也是她应该做的,知恩图报。蒋行远说,说是那样说,但毕竟还是让人感动。我从他那很是沧桑的脸上,看到他真的动容了。
我说,她感动你,是因为你最先感动她。他有意把话题绕开。我本想顺着他,可有些话题却怎么也绕不过去。比如他把****照顾他老婆的态度和女儿照顾的态度相比,一比,就见高下了。
女儿有女儿的苦,她远在上海,你总不能让她一天到晚陪着你们呀,她得有她的事业。我说。
他说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女儿给她母亲倒大小便的时候,捏着鼻子,可****没有。
这我可无语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解读这个细节。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想,这句话最能说明****的表现。
去年我和蒋行远去到****的家乡,遇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们在****家门前的田埂上遇到一个中年男子,王良倩的母亲说,这就是****的父亲。可他和蒋行远之间却是互不相识。
一个恩人级别的人摆在****父亲面前,****的父亲竟然不知道他是谁。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个男人生了她,是那个叫蒋行远的男人,养育了她,在她心里不知储存着多少感激!
最让****难忘的,不是蒋行远长达十多年的帮扶,而是这十多年中,与她命运悠关的事情。人生的三个转折,都是蒋行远帮了她,虽然这些事情对于蒋行远来说只是众多帮助中的一个,但具体到****的身上,就是受用一生的事情。
第一次被选为朝霞工程救助的对象,从蒋行远手中接过新书包,那哪只是书包呵,是一个乡村女孩的希望。第二次是她2004年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六盘水师范学院音乐系,她满怀一颗求知的激动心情作好了上学的准备,可是由于家境困难,母亲竟然要她走上南下打工的路。为了让女儿尽快地走上打工的路,母亲不辞辛劳,四方筹措500元作为她外出打工的路费,在这一关键时刻,她除了蒋行远,就再也没有她能依靠的人了。她几乎是把人生最后的一线希望全部押在了蒋行远身上,她给蒋行远去了电话,蒋行远二话没说,就答应承担她上学期间的所有费用。第三次是****在六盘水读书期间生了病,蒋行远带她到医院去,由于病情较重,需要输液治疗,可她既不打针又不吃药。蒋行远问她为什么?她说,这么多年来大病小病都是不打针不吃药,抗过来的。这蒋行远知道,就是他自己小的时候,因为没钱治病,都是采取抗的办法。但此一时不是彼一时,蒋行远耐心地给她做工作,她仍是心里非常的害怕,都差不多成为大姑娘的****,竟然在医院给蒋行远耍起了脾气。蒋行远认为治病是首要的,就以他那“父亲”的威严,强制拉过她的手来,把液给输了。不懂事的****输完液后发脾气耍性子,蒋行远以请她吃饺子等“手段”,终于算是给****消了“气”。****心里清楚,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吃饺子。现在****想起来,如果不是蒋伯伯把她像自己女儿那样心疼,谁会管你生病的事?
****自己清楚,她对蒋行远的依赖,是他帮扶的全部儿女中最大的。蒋行远经常带着她们去社会实践,有一次,蒋行远的一个同事和蒋行远并排坐在一条凳子上,****就当场“吃醋”,不许那人和她家蒋伯伯坐。这一事最后成了别人逗乐她的笑柄,她却不在乎这些,当别人拿她来逗乐的时候,她的心里时常是甜滋滋的,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每到星期六星期天,蒋行远的家自然也就成了她们的家,家的面积虽然只有50余平方米,家里装满的幸福是没有任何一个家庭能够相比的。由于姐妹们都恋这个家,好多姐妹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六盘水谋生,尤其是****,这个家已容尽了她的血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