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体才是未来强大的资本。所以在体质方面,父母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此外,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又特别爱动,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进行安全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育。
在智力方面,父母可以在小学阶段就重点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兴趣,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周末可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去,和孩子一起看看书、做做题,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认真检查作业等。随着孩子不断地长大,父母还要给他创造开阔视野的机会,创造多元文化的学习交流平台。
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教育途径
随着教育资源的逐渐丰富,教育途径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主流教育和非主流教育。主流教育是指传统的公立学校,非主流教育指私塾、私立学校、国际学校或去海外留学。面对众多选择,父母需要慎之又慎,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教育途径。
认识各国教育特色
由于目前很多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海外留学,且留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留学。为此,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英、美、澳、德等留学大国的教育特色,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英国小学教育:专注研究精神、入学很人性化、学业报告细致澳大利亚小学教育:鼓励性教育,强调自学能力,布置思辨式作业美国小学教育:
过程重于结果,特别注重社交、建构式学习
德国小学教育:
不鼓励竞争,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美国的小学教育倡导“过程重于结果”,使用建构式教学法,特别注重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这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
我的女儿灿灿参加了两个课外班:一个是情商教育,一个是英语学习。这两个课外班均使用美国小学的教育方法,采取项目管理形式,对孩子的思维方式的帮助是很大的。当然,所有的学习都是潜移默化的,有一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其效果往往在未来才能呈现出来。英国的小学教育提倡“专注于研究精神”。入学很人性化,学业报告很细致。
澳大利亚的小学教育是鼓励型的,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给孩子布置有利于锻炼思辨力的作业。我的一些朋友去那里进行为期一两年的学术交流,就把子女带去一起生活。他们给我的回馈是,不管父母是不是外籍,是否买了房子,都可以在当地申请上学,且实行就近入学,非常方便。
德国的小学不鼓励竞争,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父母要做好经济、心理准备
就目前来看,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但出国留学的路一点也不平坦,需要父母做好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北京四中的校长在国际班的招生会上曾向在座的父母强调:
第一,如果你为孩子选择了国际班的话,至少要准备200万元(孩子从高中到大学的教育投入),而且这笔钱不能影响你的家庭生活。第二,千万不要认为这条路比准备高考轻松。有些父母不太想管孩子,以为让孩子上国际学校,出国留学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恰恰相反,如果说高考是过独木桥的话,那么上国际学校就是多线作战。随着去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多,名校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孩子样样都需要精通。
将决定是否出国留学的权力交给孩子
去不去国外留学,父母只能提供参考意见,决定权还在孩子,但父母要帮助孩子搭建开阔视野的平台,比如带孩子去各个名校参观,让孩子感受一下这些学校的氛围,然后再看孩子如何选择。
我的一个好朋友,她的孩子出国前在上海的一所国际学校学习。因为朋友和她先生都比较忙,孩子一直是由外婆带。
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家庭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所以他一直拥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上初三的时候,暑假参加了一个去美国游学的夏令营。孩子回来后就对他妈妈说:“妈妈,我以后要去美国留学。”随后孩子对学习变得特别积极,尤其是英语更是每天不离口。我朋友对此十分诧异:以前是自己要求他学这学那,但当他有了留学的心思后,立马产生了驱动力,学习变成了自愿行为。
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游学先感受、体验一下,但是否出国留学,最后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
孩子出国留学,父母不要因小失大
如果孩子决定出国留学,父母要注意,切不可为了孩子的教育牺牲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有的父母害怕孩子太小没法照顾自己,往往让妈妈去国外陪读,爸爸留在国内打拼事业。这样做很容易使夫妻俩因长期分开而导致感情破裂。这个损失太大了。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很小时就让孩子独自出国留学,这样做既不利于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的沟通,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毕竟孩子的自制力、判断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
2014年,我的一群好朋友移民去了美国。有的是因为孩子要去美国读初中,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有的是因为需要去国外发展生意,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我要强调的是,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回国发展,就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香蕉人”-外表是中国人,内心却完全西化。为此,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中国文化。
父母是心灵导师,家庭是素质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但同时也可能使父母背离理性思考,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父母不仅需要学习,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
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与老师的作用都至关重要,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分工:老师是孩子的知识导师,是教师;父母是孩子的心灵导师,是榜样。
与其他职业相比,父母有一些特殊之处:
一是干得好理所当然;干得不好、干得不开心也不能辞职不干。我记得自己还没有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时,每每处理两个孩子的矛盾就会特别纠结、头疼。即使自认为一碗水端平了,老大也会指责我不公平。所以我常常开玩笑地对孩子说“妈妈要是可以辞职就好了”。
二是准入门槛低,只要能生出孩子即可当父母。现在绝大多数行业都有岗前培训,要求员工必须持证上岗。司机要有驾驶证,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医生要有医师资格证,律师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却单单没有父母上岗证。可见,父母是世界上最随便、最缺少培训的职业。
三是培训力度小。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里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门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于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着最重要培养任务的人-父母,却视而不见,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的提醒,任由父母用自己的方法带孩子,带成方的就是方的,带成圆的就是圆的。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人的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由于孩子的自我修正能力比较好,不用父母操心就能成才,但这种运气不是人人都有的。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不付出是不可能有收获的;即使付出了,也有可能因为缺少经验、方式错误导致孩子的发展与父母的期望相去甚远。对学校来说,一个学生不成才,可能只是1%的损失;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的损失。所以,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
孩子在成长过程,身心发育、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在不断变化。如果父母不加以学习,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就不能真正了解孩子,更不可能帮助孩子顺利应对每个阶段的挑战和角色转变。
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实现三位一体,做出共同的努力。
三者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学校的目标是培育成才,职能是给孩子灌输基础知识,让孩子学习技能、遵守规则、懂得合作、尊重权威;家庭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人,侧重于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懂得感恩、学会分享,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及健康的人格。社会的职责是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因为孩子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父母将教育孩子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一旦孩子有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孩子本人、学校、社会,却忽略了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责任方。
父母要明白,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父母不仅要多阅读教育书籍,也可以通过求助教育机构、专家,进行一些系统性的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让自己变身教育专家
有一次我坐飞机时遇到一位很优秀的职业女性。她长期在国外工作,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在聊天过程中她告诉我,她的孩子快3岁了。我问她:“孩子谁带?”她说:“老人带。”我又问:“你这么全世界地飞,你不觉得根本就没时间陪孩子吗?”她说:“我觉得孩子这么小,吃好喝好不就够了吗?我还需要管那么多?我只要给他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
这位妈妈的回答反映了很多职业女性的心声。她们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事业,不懂得无条件的陪伴对3岁以前的孩子非常重要。
父母应该经常问问自己:为什么生孩子?自己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自己能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需要的教育是什么?
孩子是被动地来到这个世上的,如果父母不能给他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能够在世上走得更顺畅一些、更快乐一些,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很多父母觉得只要自己一心为孩子好,就不用讲究教育方式,也不用学习如何做父母。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父母也是一种职业,试问世界上有哪个职业能够在不学习的情况下也能做得很优秀?答案当然是没有,所以父母也需要学习。
A是博冠国际的一名学员,到现在已经学习了七个月,而且从来没有缺过课。她说自己通过学习受益很大,于是我特意请她在一次家长交流会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初为人父人母,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可是什么是孩子最想要的?我们了解孩子吗?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于是我们感到越来越迷茫,在孩子面前变得越来越无助。
我们的脑海中可否想过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合格的?不学习也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吗?我认为,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必须经过刻苦的学习,并且要把它作为一项必须认真对待、终身学习实践的工作。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但凡事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多,就必须为孩子多付出。
如果以上问题父母靠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那么可以选择走进父母课堂,让教育专家帮我们搞清楚怎样成为合格父母。
想做合格的父母,要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比如从怀孕6个月开始,胎儿就已经可以感知外界的声音了,这个时候准妈妈要多听古典音乐,准爸爸要多与孩子说话,可以更好地刺激孩子脑神经的发展。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父母就需要用他们的思维与其沟通,而不是想当然地交流,这也需要学习。
有一次,博冠国际的教育专家在谈父母为什么要学习时,有几点吸引了我:
·父母需要系统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零碎的学习是不可取的,因为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
·孩子在不断地长大,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父母要持续地学习,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
·晚学不如早学。等孩子出了问题,即使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可能也无法弥补。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有两个维度,一是父母本身的成就,二是孩子的成就。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而能够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位学员分享的是她的真实感受。她觉得通过学习,学会了很多方法、技巧,掌握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懂得了在孩子各个敏感期的注意要点,从而规避了很多问题,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实现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目标。
智慧父母成就卓越孩子的秘密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父母不是天生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是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态度;是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并且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感兴趣;是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是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态度;是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并且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感兴趣;是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
为孩子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
宽松的环境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寻找梦想,并执着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比如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毕加索,他们的成功都源于父母给他们提供了宽松的成长环境。
比尔·盖茨的父亲在自己所著的《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一书中,讲述了他的家庭对比尔·盖茨的教育精髓:引导孩子的天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比尔·盖茨从小就酷爱读书,尽管他还是个孩子,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而他的父母满足了他的这一需求-在他的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