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交?我现在提出来三个交: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一个法国的记者当时来采访我,他说我相当开明。他说他父亲也是一个企业家,但年轻的时候不交权,现在八十几岁想交权了,但他们兄妹几个都有了自己的职业,都不想干了,这样的话,企业就只能卖掉了。他把我的情况在法国的报纸上介绍了,结果从法国传到美国,很多华人都看到了。我还有一个朋友,比我年长两岁,他说他的权是交了,但所有的发票还是要他批。我问这样你做总经理的儿子没有意见吗?他说他儿子办事还不牢靠,所以还是要自己说了算。这样可能会出现问题,会闹矛盾。因为公司出现两个中心,今天要向你汇报,明天要向他汇报。实际上,这个道理我是从我身边的一个例子中学来的。这个公司的产品本来是驰名商标,就是因为交接班没做好,最后企业被别人兼并了。这个公司的老总是位女同志,很厉害,62岁不交班,儿子也已经38岁了。儿子大学毕业后好多年了,她一直让他在底下的一个小公司里做总经理。但她62岁时摔了一跤,轻度脑中风,马上叫儿子来接班。来不及了——底下人不听呀,高层干部走了23,结果这个企业就垮了。我认为,要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既然交了,就一定要彻底。从GE的交接班中,我又悟出一个道理。从韦尔奇到伊梅尔特,GE的交班过程进行了六年,一共培养了三个接班人,但最后选定了伊梅尔特。从中我就悟出了“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道理。我现在是提前进入“看三年”阶段。我现在对公司里面什么事情都不管。开始的时候,我儿子管研发,后来管市场营销,现在是所有的事务都由他来管,我现在连例会都不参加了。因为两个人在一起,就会出现两个中心。因为父子俩不可能对一件事的意见始终是一样的。下面的人今天要向你汇报,明天要向他汇报,这就难住了他们。所以,我就彻底退出了。
实际上,交接班问题不但在我们民营企业存在,国有企业同样也存在。比如科龙,交接班工作没做好,最终科龙被格林科尔兼并了。当时,科龙创始人潘宁退下来,接任的是王国端。王国端觉得科龙的市场营销整个不行了,需要全面改造,就把北京派去营销的屈云波请去了。屈在国内营销界也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但到了科龙,却在改革中途出了问题——分公司的经理等一些高层管理人员,资格都跟王国端差不多,现在改革要动他们的位子,他们就造反了。屈改革不下去,只能回到北京。后来,徐铁锋上台,又把屈请去。二次改革科龙,还是改不动,倒被格林科尔兼并了。还有长虹,倪润峰,估计55岁肯定有了。前年,他提了两个总裁上去,自己稍微退了一点,但董事长还是他。半年后,两个总裁都辞职了,他自己又兼任总裁。所以,在国有企业,交接班也同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且,在未来5年至10年内,我国企业会出现大量的第一代领导与第二代领导交接班的情况,交接班问题将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那么,这个大事中,除了思想的开明以外,有没有其他可以探讨的地方?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都在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最近,北京的文岗写了本书——《给中国家族企业开一剂药》,他让我写了篇序。确实,国内现在很多机构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国内很多高校,包括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很多都在写这方面的论文,好多也提出来要跟我合作。
那么,我现在空下来干吗呢?——13时间章课,做章座。我现在已经在23所大学,二十几个省市章过,包括西安、成都、重庆、山西,等等,章得多了,都感到忙不过来了。章的论题包括民营企业、家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我是很土的,但我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些想法。比如,品牌建设中的“三品合一”理论,这是教科书中没有的。我说品牌必须要“厂品,产品,人品”的三品合一。因为我在思考,方太不但是在制造、推销一种产品,还在创造推广一种文化。这样做的话,可能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第二个13的时间,就是看书写书。2003年,可能会有两三本书要出来。最后13的时间是做接待工作。现在来的大学生、研究生也比较多。我还与一些高校合作带几个研究生,共同研究一些家族制企业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我觉得家族制企业的问题绝对是中国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所以我有这么一个想法,如果现在哪位老师同学跟我有同感,我们可以合作。我认为,中国要成立一个家族企业研究院。中山大学成立了一个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我在那边做研究员。北大、中国社科院也多次举办了家族企业问题的论坛和章座。这方面的学者还是比较多的,但分散在各大院校和机构,成立这个研究院,大家就可以聚在一起,专门来对家族制企业进行研究。同时,要创办一个家族企业论坛,专门谈家族企业。还有,要创办一个家族企业杂志。美国有一个家族企业杂志,那么我们能否也搞一个。这个杂志,要求每期要介绍一个国外的家族企业,介绍一个华人的家族企业,介绍一个国内的新型的家族企业,最后,解决当前家族企业的难题。通过研究院,搞成一个个案例。以后还可以搞一个家族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搞咨询、搞培训。一次,我在西安章课,一个人跟我说:我父亲跟你一样,也搞企业,而我自己在广东的一家外资企业做副总。后来,我父亲让我到他公司工作,他做董事长,我做总经理,但什么事都要他说了算,很痛苦。你是否留下来做做我父亲的工作——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经常碰到,所以我想搞一个这样的咨询公司,还是很有市场、很有意义的。最后,用什么方式运作呢?——完全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运作。赚来的钱全部投入研究院,不断地研究、生钱,然后再成立一个家族企业基金。我想这样可能比我再搞一个方太的意义还要大。我到2003年已经63岁了,我们这种人有个毛病,就是不想停止。我一直在思考,也有很多想法,我还想再干点事。大家也可以给我提点意见,到底我的第三次创业可以搞哪个?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
第一,绝大部分的家族企业可以保持现有模式,但必须考虑引进人才和现代管理模式。
第二,成长起来后的企业,一定要淡化家族制,建立现代家族制企业模式。
第三,小部分家族以改造为股份制企业,成为公众企业。
提问部分
提问一:家族制企业要继续发展,如何来解决资金问题?是否可以考虑上市?事实上,现在浙江很多的民营企业都已经或者正在考虑上市。
茅理翔:现在已经有一些家族企业上市了,比如,天通股份、太太药业、黄河集团,但你仔细去分析一下,这些上市企业的股东,名义上是某某人,但实际上,可能是老婆、亲戚挂名的挺多。那么,这里边就涉及到了家族股份的问题,小部分的家族企业成为股份制企业,目的就是上市。当然不可能大家都去上市,小部分家族企业去上市是可行的。它不仅仅是筹集资金的方式,也是提高公众形象、引进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佳方式。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往这条路去走。方太至少在现在,或者说三年之内,不会去考虑上市。这其实也是我刚才所说的第三条结论:小部分企业可以改造为股份制企业,成为公众企业。
提问二:首先,我对你提出的创业初期必然要依靠家族的观点,不敢苟同。否则,我们刚毕业的学生要创业,就彻底完蛋了,没有希望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第二个,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如果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但我又一无所有,那你从你的实践经验来看,能否给我一个指示和建议。
茅理翔:我刚才章创业初期必定要依靠家族,但是还是有一些特例的,比如说,你是搞高科技的,或者是搞管理咨询的,如果你现在的项目的确很好,那你应该向有钱的人去推销。你现在是推销你的项目,也是在推销你自己。创业要从推销这一步走起。我第一次上“广交会”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做得比较成功了,但是我还是只能去摆地摊,被他们赶出来了。但我当时完全是一种正当的行为。在那次“广交会”上我“hello,hello”地招揽生意,我自己觉得很正常,但旁边一个上海国营企业的老板看不顺眼了。他说我破坏中国商人的形象,还问我是不是个体户,我说我不是个体户。后来我们两个还成了朋友,他还上我公司去看了看。一看就惊住了,他说:国营企业的老总要是都像你一样,那中国就有希望了。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贡献给大家的,可能就只能是这些创业的故事了。我发现,现在一些MBA,眼高手低的很多,工资待遇开价开得很高,失去了很多机会。我想那些读MBA的,一般有两个目标:一是做白领,一是做老板,去做官的可能现在比较少了。但不论你目标如何,你一定要艰苦奋斗。认准了目标,只要你坚忍不拔,不是去贪污受贿,不是去违法乱纪,一步一步地走,你绝对能成功。
提问三:茅先生您好,我曾经去过不少企业作过调查和采访,他们自己认为家族企业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您现在走到了第三步,交权了,但是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跟接班人又有很多的不同,那您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还有第二个问题,您作为一个家族制企业的家长,怎么去处理家庭内部的矛盾,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茅理翔:我至少已经将家庭矛盾排除在企业之外了,在这个问题上,我已经比别人早走了一步了,我现在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你刚才说,如果自己的观点跟接班人有重大出入,我刚才说过的一个企业,他一开始也交权了,但后来还是复出了,实质上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在“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这个过程中,如果前三年你还看不出问题来,那是你自己的责任。假如真的出现了这个问题,就再延长三年。其实,GE公司的交接班也经过了六年。
提问四:茅先生您好,我从您刚才的演章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家族企业最终必定要成为股份制企业,这一结论基于第一代与第二代的交接班。第一代与第二代的交接班就已经出现了淡化经营权这个问题,但如果方太要做成百年老店,一代一代做下去,那走向股份制企业是必然的了。这个从刚才您举的松下、沃尔玛等例子都可以看出来。我的问题是:方太的交接班,跟新加坡李光耀李显龙父子的交接班有什么共同之处,除了文化以外?
茅理翔:实际上,我刚才也说了,第三大观点的前提是“当前阶段”。当然,即使像美国现在这么强的一个市场经济,股份制企业是个大趋势,但其中家族企业、中小企业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当然,从这些千千万万的家族企业中也会出现一些像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这些企业公众化就比较容易。但是,从现有家族制上市公司来看,家族的控股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它的整个资产就不大。而像沃尔玛、松下、福特、杜邦,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对这种企业,我们以后要解剖它,看看到底人家是如何解决家族持股问题的。还有的家族企业,用的是基金的办法,由家族建立基金,控制上市公司,实际上,还是整个家族控制企业。
提问五:关于今天的演章题目,我有这样一个问题。您说在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淡化家族制,而在交接班问题,您认为如果儿子女儿有意愿、而且有能力来接班的话,那儿子女人就是接班人的首选。我们说如果把家族制企业比喻成一个小小的国度的话,那您无疑就是这个国家里的最高领导人。那在我看来,这种最高权力的移交,就是所谓的“世袭制”,那才是这个制度的个性所在。也就是说,您在淡化家族制的过程中,引入了很多外来人才,但是在最高权力的移交方面,你把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那么,在“君主”宝座上,血统是没改换过的,无非是开明君主与专制君主之间的区别,但君主制本身是没有改变的。所以我认为谈不上淡化家族制,而只能是一个家族制的外向型。我不知道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茅理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相当相当不容易了。2002年的6月18日,我在职工大会上已经宣布过了,我要把方太董事长的职位让出来。我儿子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不可能长时间兼任的,他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将总经理这个职位让出来,所以经营权上已经彻底淡化。在所有权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觉得,要么,大家再来一个公有制,人人有份。但人人有份这个问题,说来说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我现在不抽烟不喝酒,一天花不了多少钱,我赚的钱都是国家的、社会的。我一年要交6500万的税,要解决4000多人的就业问题。我自己吃的住的,都很普通呀,而且还要这么劳累,为了什么?社会交给你来保管资源,一定要保管好。为什么交给你呢?因为你比国有企业保管得好。
提问六:我们从您的演章中知道您的儿子女儿都很有本事,那您是比较幸福的。有的民营企业家也很想闯一份事业,但儿子女儿实在不成器,家族中也没有亲戚有本事的,如何解决这个交接班问题?
茅理翔:这个问题也是很现实的。有的子女不成器,有的不要干,这种情况都存在。但你去想一想,现在你的父母辈在怎么样看你?假如你以后做了家长,又会如何来对待你的子女?我想你一定是宁可自己少吃点少花点,也一定要让子女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大学,花大把大把的钱来培养他们。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创立一个企业,你传给外人还是自己人?这些问题确实很复杂很复杂,也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从文化、心理、社会、体制的角度去研究。为什么现在很多老板都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国外去学习,都是望子成龙呀!但如果确实不成器,那只能请外人了。这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的心理,也是中国的文化,可能再过几年也许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