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22800000002

第2章 踵事增华:六朝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展开

中国诗歌的航船已经启动,它将无可阻拦地向着自己应去的方位前进。随着客观上各种文体的兴盛,晋以后的文人已有必要,有可能进一步自觉地去认识各种文体的特征和职能,并探究它们发展的规律。这样就造成了诗文理论和批评的大繁荣。而这种理论和批评的反馈又促进或限制了诗文的发展。

“诗缘情而绮靡”,陆机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确定了诗的特征。在内容上他肯定了《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的观点,在形式上则肯定了曹丕 “诗赋欲丽”(《典论 ·论文》)的观点。而晋诗也正是在这种认识指导下不断发展。一方面晋诗以主观抒情为主,而且在抒情之中,男女之情占了一定的比重,著名的作品如张华的《情诗》、潘岳的《悼亡诗》、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等。而对历史的感叹,对神仙世界的向慕,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左思的《咏史》、郭璞的《游仙诗》就是其中著名的篇章,然而晋诗却失去了魏诗所具有的那种慷慨悲歌的气势和力度。晋诗人是忧郁多思的。他们的诗歌缺少魏诗那种强烈的感性魅力和召唤力量。然而晋诗人却在他们所感悟的范围和深度内,比魏诗人作了更精心的表达。陆机所说的 “绮靡”,就是对于语言修辞的讲究。刘勰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文以为巧,或流靡以自妍。”在这方面可以陆机为代表,钟嵘论陆机云:“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诗品》卷上)陆机与曹植相比,更注意语词的修饰。陆诗不仅藻采华美,且时出对句。王世贞说:“士衡、康乐已于古调中出俳偶。”(《艺苑卮言》卷三)如果说曹植诗中已偶尔采用俳偶诗句如 “太息经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同上)、“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公。诗》)之类,那么,陆机已常常有意在中幅采用俳偶句式,如“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组衔思往”(《赴洛道中作》)、“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阴雪与岩侧,悲风鸣树端”(《苦寒行》)、“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 (《长安有狭邪行》)、“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等,诸如此类在陆机诗中是很多的。从这些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陆机已十分讲究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而如《苦寒行》、《悲哉行》、《日出东南隅行》等诗,都采用大段铺叙的手法进行渲染,赋体的手法已渗透进来。在音节上如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长歌行》)之类已近律句。所有这些已逐步失去了《古诗》的风貌。对此,王世贞不无遗憾地说:“陆士衡翩翩藻秀,颇见才致,无奈俳弱何。”(《艺苑卮言》卷三)陆机的诗学观和创作,其影响却是深远的。谢榛说:“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夫‘绮靡 ’重六朝之弊,‘浏亮 ’非两汉之体。”(《四溟诗话》)虽持贬义,却从反面说明了陆机对六朝诗风的影响。王世贞更具体而论,以为:“谢灵运天质奇丽,运思精凿,虽格体创变,是潘陆之余法也,其雅缛乃过之。”(《艺苑卮言》卷三)而胡应麟《诗薮》亦谓:“灵运之词,渊源潘陆。”

在注重形式,竞今疏古,穷新极变的道路上,南朝诗人又向前迈进一步。“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文心雕龙 ·明诗》)刘勰作为同时代的文论家,他的描述无疑是最贴近现实的。从颜延之、谢灵运、鲍照直到谢朓、沈约、庾信等诗人,整个南北朝诗正日趋新途,向着唐代律体诗发展。如果说晋诗从整体上是抒情,那么南北朝诗则在状摹山水景物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来像陆机等诗人的作品里,已有较多的写景成分,故张戒说: “潘陆以后,专意咏物,雕镌刻缕之工日以增。”(《岁寒堂诗话》卷上)把潘、陆作为写景咏物之祖。但潘、陆与谢灵运、鲍照相比则显然尚处在早期阶段。而谢灵运和鲍照咏物的最突出的对象就是山水。所谓 “老庄告退,而山水力滋”,虽然老庄未必告退,而山水之作确是方兴未艾。谢诗如 “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过始宁墅》)、“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游赤石进帆海诗》)、“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诗》)、“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登永嘉绿嶂山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霜。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对山水风光作如此尽情的描绘、精细的刻划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寂寞的山川第一次在诗人的笔下大胆地展示出幽秀深邃、怡宕迷人的姿态。而另一位诗人鲍照,则从另一个角度较多地展示了山川的雄奇苍茫之态。其诗如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高昔貌,纷乱袭前名。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纪。崭绝类虎牙,岏像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登庐山诗二首》)、“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 ”(《从登香庐峰诗》)、“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从庾中游园山石宝诗》)、“高山绝云霓,深谷断无光。昼夜沦雾雨,冬夏结寒霜。淖坂既马领,碛路又羊肠 ”(《登翻车岘诗》)、“两江皎平逈,三山郁骈罗。南帆望越峤,北榜指齐河。关扃绕天邑,襟带抱尊华。长城非壑崄,峻阻似荆芽。攒楼贯白日,摛堞隐丹霞”(《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这些诗作与他的《拟行路难》等诗一样,洋溢着一股英特之气。谢、鲍的诗篇与其前人相比,不仅在诗句对偶方面更加普遍,更加成熟,而且也善于调遣语词,更生动地刻划和摹状对象,不仅讲究形容词的设色敷采,而且还特别重视动词,甚至是副词的锤炼,有时还进一步迫使其他词性也暂时改作动词用,如“青翠杳深沉”(谢灵运《晚出西射堂》)、“白花皜阳林”(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水》)之类。这种刻意雕炼的结果有时不免要影响诗句的通顺流畅,但却换来了对山川景物精细生动的展现。钟嵘评谢诗 “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又评鲍诗 “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诗品》),都注意到了谢、鲍穷形尽相的本领。而在语言修辞手法方面,谢、鲍诗也比较丰富,不仅有叠辞,而且还有顶针联锁,而喻拟手法的使用也比较熟练,这由前面的示例中可见一斑。但与后人相比,谢、鲍对于喻拟手法的运用还是较少的。其中有一些富有喻拟意味的诗句,往往也是缘于主谓和动宾关系中动词的活用,在性质上一般并不是主宾对象所固有,而是借用的。例如 “飞”和“驰”这样的动词,一般只表示人或动物的动态,如果将它们与其他对象联系起来,就有了喻拟意味。但如果这种对象的运动状态与这种动词的性质很接近,那么就很难说是真正的喻拟手法了。因为喻拟的侧重点是它的间接性,它的目的是要让人们在联想的转换中感受到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如果依然只能产生属于对象的直接效果,那么还是不作为喻拟手法为好。谢、鲍的本领主要还在于善于捕捉美的形象,用贴切精炼的语言直接传达于目前。故方东树论谢诗云:“观康乐诗,纯是功力。如挽强弩,规矩步武,寸步不失。如养木鸡,伏伺不轻动一步。自命意顾题,布局选字,下语如香象渡河,直沉水底。又如累棋,如都庐寻橦,痀瘘承蜩,一口气不敢出,恐粗也。又如造凌风台,称停材木,分毫不得偏畸。及其成功,如偃师之为像,人人巧夺天工。”(《昭昧詹言》卷五)又论鲍诗云:“鲍诗全在字句讲求,而行之以逸气。”“明远虽以俊逸有气为独妙,而字字炼,步步留,以涩为厚,无一步滑。”(同上卷六)都特别推崇他们选字造句的功力。

谢鲍以后如谢朓、沈约则尤重音节的和谐流畅,而逐渐向唐诗靠拢。谢榛说:“诗至三谢乃有唐调。”(《四溟诗话》卷一)而谢朓自云:“圆美流畅如弹丸。”由于对音节的重视,因此谢朓不像谢、鲍那样刻意雕炼,以致影响诗句的流畅。但小谢仍然十分注意诗作的生动性。其诗如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 “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别王丞僧孺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诗》)、“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落日怅望诗》)、“辟馆临秋风,敞窗望寒旭。风碎池中荷,霜翦江南绿”(《治宅诗》),形象是那样的鲜明清晰,语言是那样的清新明朗,而音节也比较琅琅上口。然而,这些尚不是律诗,与汉魏古诗又相去甚远。故方东树说:“玄晖别具一幅笔墨,开齐梁而冠乎齐梁。”(《昭昧詹言》卷七)吴乔则引冯班之语说:“沈约、谢朓、王融创为声病,于时文体不可增减,谓之齐梁体,异乎汉、魏、晋、宋之古体也。虽略变双声叠韵,然文不粘缀,取韵不论双只,首不破题,平仄亦不相俪,沈宋因之,变为律诗。”(《围炉诗话》卷一)如果说潘陆、谢鲍他们主要是吸取赋体的养分,在诗中发展了俳偶之体,为唐代律诗的形成准备了章句方面的条件,那么,谢朓、沈约他们则进一步在韵律方面为律诗的产生作出了贡献。对于韵律的注意,在魏晋时代已见端倪,如《封氏闻见记》说魏时有李登《声类》十卷,《魏书 ·江式传》说晋吕静有《韵书》五卷,《隋书 ·经籍志》也称晋张谅撰《四声韵略》二十八卷。总之,自西汉哀平以来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翻译,启发和影响了对汉语言声韵规律的发现,而在文学方面运用声韵规律也许在建安时代已有先例。范文澜认为:“曹植既首唱梵呗,作《太子颂》、《睒颂》,新声奇制,焉有不煽动当世文人者乎?故谓作文始用声律,实当推源于陈王也。”(《文心雕龙 ·声律篇》注)又举 “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赠白马王彪》)、“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情诗》)为例,说明在曹植诗中已具律诗的胚胎(《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而陆机在《文赋》中又从理论上对文章作了声律方面的要求。但是,真正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造成广泛影响的还是谢朓和沈约,沈约作了《四声谱》,又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阐明了创作应遵循的具体方法。可见当时诗人对声律的具体运用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因而他们能比前人更为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上注意声律协调,进行比较广泛的尝试,诸如谢朓的《铜雀悲》、沈约的《咏芙蓉》、何逊的《铜雀伎》等已是平仄和意义完全对偶的诗篇。不过 “永明体 ”诗往往只对不粘,少量如何逊《夕望江桥》等已是既对又粘、俨然律体的作品。

整齐的七言体,在齐梁时代也开始流行。吴乔认为:“七律托始于汉武、魏文等七言古诗。萧子云《燕歌行》始有偶句。自此渐有七言六句似律之诗,如梁简文帝《和萧子显春别》云云、梁元帝《春别》云云、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云云。又有七言八句似律之诗,而末二句似五言者,如梁文帝《春情》云云、梁元帝《闻筝》云云。又有七言八句,前后散,中四语偶者,如梁简文帝《鸟夜啼曲》云云。”(《围炉诗话》卷一)不过还应当指出,鲍照在七言体形成过程中也作过不可抹杀的贡献。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中大量采用七言句,而如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 ”一首,除起两句因采用 “君”字领起而为八字外,余皆七言,而“今年阳初花满林 ”一首已纯是七言,且起首和中幅也间杂对句。

总之,随着诗的自觉和诗的形式成为专门的意识对象,诗体也就必然日益远离它原始的自然形式,而成为人们施展才华的特殊对象。“黄歌 ‘断竹’,质之至也;唐歌 ‘在昔’,则广于黄世;虞歌 ‘卿云’,则文于唐时;夏歌 ‘雕墙’,则缛于虞代;商周篇什,丽于夏年。”(《文心雕龙 ·通变》)刘勰已经看到了这种由质朴、简约而日趋华采繁缛的演进规律。其后萧统更清楚地概括说: “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选序》)再后叶燮又进一步解释说: “大凡物之踵事增华,以渐而进,以至于极。故人之智慧心思,在古人始用之,又渐出之,而未穷未尽者,得后人精求之而益用之。乾坤一日不息,则人之智慧心思必无尽与穷之日。”(《原诗》卷一)把踵事增华与人类无穷的创造本能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踵事增华的内在原因。汉魏以来诗歌的演进也正是如此。然而,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矛盾的辩证运动。萧统、叶燮他们还只是注意到了事物向前运动的主要趋向,仅仅用他们的观点尚不能解释诗歌发展过程中纷纭复杂的矛盾现象。元好问曾说历代诗论大凡以 “脱弃凡近 ”为工,“虽然,方外之学,有为道日损之说,又有学至于无学之说,诗家亦有之,子美夔州以后,乐天香山以后,东坡海南以后,皆不烦绳削而自合。”(《陶然集诗序》)叶矫然也说:“诗家熟后求生,密后求疏,巧后求拙。盖诗之熟者、密者、巧者,终带伧气,非绝诣也。”(《龙性堂诗话初集》)而朱庭珍又进一步概括说:“大约朴厚之衰,必为平实,而矫以刻划;迨刻划流于雕琢琐碎,则又返而追朴厚;雄浑之弊,必入廓肤,而矫以情真;及情真流于浅滑俚率,则又返而主雄浑;典丽之降,必至饾饤,则矫以新灵;久之新灵流于空疏孤陋,则又返而趋典丽。”(《筱园诗话》)这番议论虽然似乎侧重于风格,但也说明了创作精神和创作趋势方面的矛盾现象。可惜的是这些诗论家尚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次,而缺乏本质上的探索。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固然是 “无日不趋新,古疏后渐密,不切者为陈。”(赵翼《论诗》)但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与这种方向完全相反的作用力,元好问、叶矫然、朱庭珍他们都隐约看到了这股相反的作用力。人类的创造活动一方面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解放,但同时又是对自身的一种否定和束缚,因为人类在创造的同时,又为自己增设了对立面,人类的创造物既能帮助人类去进一步征服客观世界,而同时这种创造物又将迫使人类屈从于它,按照这种创造物的性质和规定去行动,去生活,为此,人类还将设法去协调自身与创造物之间的关系。这样,人类在创造的同时,也就束缚了自己。当然,这种矛盾将促使人类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诗体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诗人的创造活动“由简而趋繁,由疏而趋密,由朴而趋华”(罗惇曧《文学源流》),使诗的感悟不断更新,达到新的水平,取得新的成就,这可以说是一个形式化过程。但与此同时,新体的出现,又必然地增加了新的规定,新的要求,它们构成了一种外在的力量,迫使诗人去适应,去接受新的规则,这样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就不得不首先去考虑这种外在的形式要求,诗人也就不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表达 “心声”。其结果也就必然会产生冲破束缚,回归自然的要求,从而能不受阻碍地表达心声,这可以看作是反形式化过程。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出两种意向:一是主张新变,也就是以我为变;一是要求恢复最初的自然状态。这后一种意向,又表现为二种情况:一是追求语言表达的质朴无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一是以古格为我格。第一种意向,由于是以我为变,所以情况比较复杂,在风格上或者趋向质朴如话;或者自求新异,独出巧妙,前者与后一种意向的第一种情况相似,在方向上,完全与诗体发展的基本趋向相反;后者,则是以反形式化手段实现的形式化与诗体发展的基本趋向大体一致。第二种意向的第二种情况,由于以古范为最后归缩,所以并不能真正冲破束缚,只不过是趣味的变换而已,在实质上,它体现了人类本能中与创造力相对立的惰性力一面,它虽然具有稳定的作用,但严格地说,它并不能体现消除异化力量的本质,诗歌发展史上的拟古派,往往具有这种特征。

然而,一定的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力,并不是随便能够替代的。审美的历史继承性也往往使一个成熟的形式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因此,重视形式的诗人又往往要求自己去掌握一定的形式,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以人工造天巧,带着镣铐跳出最美的舞蹈。但当一定的形式最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表现力以后,重视形式的诗人就会去创造新的形式,以突破旧形式的限制。它代表了诗体发展的基本趋向。

诗歌正是在这种矛盾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又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现实局面。六朝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 “竞今疏古”,与之相适应的则是重视形式,重视新变的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机的《文赋》、葛洪的《抱朴子 ·钧世》、萧统的《文选序》;另一方面是要求返璞归真,在理论上的代表主张是裴子野的《雕虫论》,裴氏云:“其五言为家,则苏李自出。曹刘伟其风力,潘陆固其枝叶,爰及江左,称彼颜谢,箴绣鞶帨,无取庙堂。 ……荀卿有言,‘乱代之征,文章匿而采’,斯岂近之乎。”抨击华辞,可谓激烈。而在创作上则有陶渊明独立于风会之外。然而,陶诗虽质朴平淡,但与汉诗相比,也并不相似。从形式上来讲,陶诗显然更为成熟。诗中也采用偶句,其诗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该诗除首尾不对外,中间都用偶句,而且还较工稳,描写也很周密。

当然,陶诗大多采用单笔,一气盘旋。但观察和描写都较细致,诸如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园田居》)、“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赠遗副虚期。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乞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辉。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咏贫士》),用辞朴实而准确。而如《饮酒》“清晨闻叩门 ”一首,从叩门、问答到心有所感,叙述相当细腻。然而,陶诗与潘、陆、颜、谢、鲍等又全然不同。陶诗相对侧重于从总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部的精雕细刻,陶诗较少使用形容词,尤其是绮丽的辞藻,动词的运用也很自然轻松。语言明白如话,是接近于口语的书面语。钟嵘虽然将陶诗列入中品,而其评陶诗 “文体省静,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诗品》卷中),还是比较恰当的。陶诗虽然叙写真切细致,但并不冗沓雕琢,诗语简洁干净,省去一切无谓的装饰。即如《古诗》中常有的 “比兴 ”语,也罕有运用。一切以所见所感为准。故方东树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谢、鲍则事事绳削,而其佳处,则在以绳削而造于真。”(《昭昧詹言》卷四)苏轼以为陶诗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评韩柳诗》)。而重翰藻者如萧统亦谓:“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陶渊明集序》)他们都能在陶诗背后,看到浓郁的文学意味。陶渊明无疑找到了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他对田园归隐生活的特有感悟。

陶诗的方向虽然与六朝诗歌的趋向相矛盾,但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诗歌运动在新的高度,新的层次上的辩证现象,而不是整个诗歌的倒退。而刘勰的文论似乎也正意识到这种矛盾的辩证运动,所以他一方面讲新变,同时又反对 “竞今疏古”;一方面看到踵事增华,重视藻采,同时又认为,“练青濯绛,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诰。斯斟酌于质文之间,而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文心雕龙 ·通变》)。诗歌正是在 “质文”、“雅俗 ”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而刘勰的观点则带有调适的倾向。

同类推荐
  • 二十夜和一天

    二十夜和一天

    这是一本独树一帜的诗文集。作者把自己对德国社会的生存体验和深度的思考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分别写了德国流浪汉、难民和房地产商,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社会遭遇的反思,回应了现代性面临的问题意识。“古巴组诗”则描写了古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当代的生活境遇。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那么远,这么近

    那么远,这么近

    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是个精品佳作140余首,多描写大自然或生活中的小细节。花鸟虫鱼、风雨阳光、山川河流,生活中的人和事,生命中的反思和感悟,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感情,都是作者创作的对象。阅读本书,能给人温暖、舒适、恬静、美好的感觉。
  • 中国经典文学书系(套装共66册)

    中国经典文学书系(套装共66册)

    本书包括《死水微澜(上下)》、《庐隐选集》、《火焰》、《大波》、《闲书·寂寞的春朝》、《茑萝行》、《屐痕处处·感伤的行旅》、《花开旅程·游记平生》、《孤独人生·零余者》、《风雨故人·送仿吾的行》、《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碧浪湖的秋夜》、《最后的幸福》等,共66册。《死水微澜》是一部具有浓郁巴蜀文化地方特色的小说。小说将时代风云与人物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时代的特征及变化渗透到整个故事情节中,因而具有史诗性的特点。小说还借助对主人公的描写,具体展现了当时闭塞的四川地区一潭死水的社会中潜藏的深刻危机。小说最大的成功是借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展现时代政治、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变化,真实地塑造出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民情风俗、起居服饰、地方特产等,从而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大波》是作者以巴蜀地方特色语言叙与的一部小说。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却遭到血腥镇压,在百姓中引起轩然大波,由此,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的革命运动。本书在上层官僚与历史人物之间着力,再现了19世纪初在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向我们生动地描写了清末政府统治下的众生相。
  • 城市很近家很远

    城市很近家很远

    父亲把家人都遣出去,把我单独留下来,叫我帮他拿一万元钱去替他还债。父亲说他就要死了,他说他已经接连好多个晚上都听见了灵魂出窍的声音。说到灵魂出窍的时候,父亲猛烈咳嗽起来。父亲咳嗽的声音沉闷压抑,仿佛就咳出了死亡的气息。父亲边咳边告诉我,他一定要把这个债还上,否则他就没脸死去。父亲说他做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原以为没有人知道,让事情悄悄烂在心底就行了,快要死的时候这件事却从心底跑出来了。父亲告诉我,二十五年前我姐考上大学时,他去给我姐借学费,走了好多个寨子都没有借到,他心灰意冷地走到大井那个地方时,天已经黑尽了。那天上还挂着半个月亮,半个月亮就像一盏灯,一直在父亲的前面挂着,父亲走一步月亮也走一步,走到大井背后坡上,父亲在月亮的亮光中看见了一头牛,一头很漂亮的大黄牯牛。父亲肯定地说,是一头大黄牯,健壮的肌肉,全身上下没有一点杂毛。黄牯拖着一棵绳子,站在路中央,父亲看它时它也看着父亲。父亲接连喊了好几声“哪家的牛”,没有人应答,父亲就绕开牛往前走。不可思议的是,牛却跟上了他,父亲走牛也走,父亲停牛也停,后来父亲就把拴着牛的绳子抓在了自己的手中。父亲说,我牵着牛走了一天两夜,走到甲坝牛马市场,把这头牛卖了,得了一千二百元钱,把你姐送去上了大学。
热门推荐
  • 悍妃当家:王爷乖乖就寝

    悍妃当家:王爷乖乖就寝

    一朝穿越,她成了北都相国大人最疼爱的孙女。他,高高在上的北都太子。成亲半年,向她允诺,定会与她共坐天下,同瞰江山图。黄袍加身,他却视她真心如粪土。腹中如针扎般的刺痛,提醒着她,就是这个残暴的帝王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她想要逃离这个囚笼一样的皇宫,却不想流落宫外遭人暗杀,她发誓定要他付出血的代价,要将他所有的一切毁之殆尽……漂泊半年,她毅然与敌国合作,以新身份重新回宫,取他性命。面对他的柔情,她眸子深处冰冷依旧;当被查出是奸细时,面对他的挺身相护,只当是玩弄政治权利的一种手段。她狠戾,绝情,当匕首插进他的胸膛时,她淡淡的问,“痛吗?有我当年痛吗?我要你付出双倍的痛来祭奠我失去的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归来的亚楠猎人

    归来的亚楠猎人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亚楠真不是人可以呆的地方,回到现世的感觉真好,有家有网,还有金发青梅竹马,写写小说打打游戏。而一旦到了血月梦境开启的时候。我看看,锯肉刀,路德维希圣剑,霰弹枪,毒飞刀,电锯,采血瓶。让我想想还有什么该带的。装备带起,进入血月梦境,狩猎怪物,保护民众。也许还可以去其他世界客串一把冒险者。总之,我是个从亚楠归来的猎人,提起锯肉刀,给霰弹枪装满子弹,无论在现实,在梦境,还在异世界里,猎人依然是猎人。身为穿越者没有系统真是太抱歉了呢。
  • 天使:请谨记我的美好

    天使:请谨记我的美好

    边塞战事吃紧,必须要找到预言里的巫女;被神灵遗弃的大陆,左手上的白色光明的蝴蝶印记,有手上的血红色妖娆的蝴蝶印记;这一件件事情,是在预示着什么?两国都在寻找的巫女,其实就在眼前?……
  • 怀瑾的瑜兮

    怀瑾的瑜兮

    何瑜兮和顾怀瑾两个人的人生大事自从一出生便被双方父母犹如案板上的咸鱼一般操办,两条咸鱼却不自知。直到14年后的9月第一天在经历平淡无奇的开学第一天和转入新学校第一天的晚上两条咸鱼才明白这“往后余生都是你”的“美好”。………………………………HE青梅竹马轻松搞笑文。小剧场:何瑜兮:“你手里的香草奶茶能给我吗?”顾怀瑾:“亲兄弟明算账,亲女友不算账,你又不是我女朋友,干嘛给你?”何·厚脸皮·瑜兮:“我是你未来老婆~”顾怀瑾:“兮兮,你今天晚上吃的粉皮是不是变态进化到脸上了?我看着厚了不止一个度啊?”何·不开心·瑜兮:“算了,自己买!”顾怀瑾:“给给给!我家的兮兮我不宠,谁宠啊!”何瑜兮:“去死,还不是你家的!”顾怀瑾:“快了快了!”
  • 星之龙王

    星之龙王

    人类用了四千年控制了地球,用了四万年走向了星海,但是人类在宇宙无限的资源下依旧没有学会避免战争的手段。人类、亚人、魔人、魔兽、妖仙,区别何在。食物、资源、信仰、亦或是人类生来的劣根性。文明的终局,究竟是转变升华还是迎来毁灭的终曲。沉睡于星海之间的古龙再度苏醒,人类的终焉考验由此降临。
  • 倾鸾记

    倾鸾记

    倾鸾是倾鸾记里的女主角,开始与萧然,白玄裳,上官君麟开始了虐心的三角恋,还有三名女主角,姽婳,与清绝,初蝶。还有一个大魔头【凌啸溟】,狐妖妖【剑凝萱】神、妖、魔开起了一场大战。。。。。
  • 民国之名媛不嫁

    民国之名媛不嫁

    何云旗,十足的官家小姐,她独立自由,不裹脚不被包办婚姻束缚,救助童工,创办女校,资助女革命家,她的一生传奇又精彩。她才貌双全,毕生都有各种各样的男人追求,有官家子弟、老师、革命家、军阀,她因独立而魅力四射,又因追求自由而放弃爱情。她说:我不因别人的误解而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因爱情的羁绊停下前进的脚步。她的一生正如同她的名字,是一面绘有云霓迎风瑟瑟的旗帜。
  • 我的莫尔殿下

    我的莫尔殿下

    荒凉大地,城市一片废墟,只有在地深一万米一下才能看到人的踪影,一个小女孩为了保护地球,便支撑起了找能源的故事…………
  • 景云路木棉

    景云路木棉

    ——你是我未曾做过的美梦他皱眉:我以为你是一直对我有想法的。她讪笑:……现在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