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二年三月。
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大概得从汉朝算起,汉高祖刘邦下令在咸阳边上的长安县建筑新城,城名意味“长治久安”,不过历经五胡乱华之后,汉长安已经破败,如今的长安城实际上是前朝隋文帝下令建造的大兴城。数年大治之后,长安已经成为一座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大都市了,那些域外之人口中的雄伟的帝国之都如今已初见雏形。
长安或则说大兴城的格局在隋时便已经定下来,在城市的最北边是宫城,乃是帝国的中心,亦是皇帝的居所。在皇宫一角,有一处庭院,唤作紫苑,乃炀帝所建,如今仍保留了下来。在紫苑一旁的一间宫阙中,身着白衫的男子单支腿着席地而坐,感受着春风带来的舒适感,一旁的侍女正认真地烹着茶。
男子看上去莫约三十岁左右,留着长须,没有戴冠,只是简单地用一条黑绸带束起来,颇为随性,若是有大臣在此一定会惊讶万分,他们不会看过当今天子还有如此一面。皇帝当政不过两年,每日要处理的要务繁多,这一日下了朝,春风怡人,临时决定让自己放松一下。
正值晴日,园子内百花齐芳,好一个春日盛景。
李世民刚刚举起漆盏,像是察觉到什么,回头一瞥,竟然有一陌生人忽然出现在这座殿中,心中一惊,他毕竟曾是上过战场的将军,不禁全身肌肉绷紧,随时准备站起避退。一旁的宫人们也是一惊,若不是皇上还在一旁,险些都要高呼出声来。
来人乃一名有些年纪的道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正是玄重子,他仍然穿着那件皂青色的道袍,却戴上了当年同陆熙一战时的莲花冠。昆仑乃阐教祖庭,莲花冠乃道门三冠之一,是玉清一派规格最高的头冠,在昆仑非掌教与八峰之主不能戴。
“没想到朕这大内皇宫守卫竟然如此松懈。”皇帝如此说着,却显得放松了许多,从容地将茶盏放在身边的矮几上,他似乎已经感觉到眼前的道人并没有任何杀意。但他心中却隐隐觉得,如果眼前之人是来刺杀自己的话,哪怕现在四周暗藏着数名绝顶高手,但依旧毫无阻止的办法。
“陛下这话说得却是毫无紧张。”玄重子淡淡道,他踏进这座偏殿的刹那便明了周围潜伏的侍卫。却依旧毫不在意,陆熙死后,他便是如今武林真正的天下第一,这世上再无人能阻碍他想做的事了。
这处偏殿为赏园而建,四周无墙,只有几扇拉门,这时皆为敞开。清风掠过殿内,玄重子鹤发拂散,道袍随风而动,恍若谪仙。
皇帝换了个正坐的姿势,随意抬了抬右手,这是示意周围的内卫不要妄动,也是在安抚殿中的侍官和宫女,然后对眼前道人笑道:“阁下想来就是民间传言的玄重子道长吧,在这种时候入大内见朕不知是何指教?”
李家皇室尊老聃为先祖,因此皇帝对于玄重子抱有相当程度的尊敬。
大概玄重子和陆熙都不曾料到当年一战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如今皇帝也能凭此猜到他的身份。当然更多数人也不会想到,当年还是秦王的皇帝实际上对江湖之事抱有极大的兴趣。
“玄重乃方外之人,指教无从谈起。不过有一物想交于陛下罢了。”玄重子表情依旧平静。
“哦?”听玄重子之言,皇帝瞬间来了兴致,哪怕身居至位,仍然藏有难以泯灭的好奇心。
玄重子缓缓走到皇帝面前,他能鲜明地感受到聚集在他身上的数到目光杀意也变强,似乎随时会杀招跟随而至。玄重子丝毫不在意,也正坐到皇帝面前,将手中端了很久的木匣放到他与皇帝之间的地板上。
木匣仅仅是用极为常见的柴木制成,甚至都没有打磨光滑,表面凹凸不平,甚至连平常人家所用饭盒都有所不如。做工粗糙的木匣与华美的宫阙显得格格不入,一旁的宫人都不自觉露出鄙夷的眼神,但却也很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
“这是?”这着实让皇帝的兴趣更浓了,盯着木匣有些愉悦地问道。
玄重子没有说话,理了理衣袖,伸手示意让皇帝自己打开一观。在其他人眼里,这其实是十分冒犯的行为,但皇帝本人丝毫不在意。所以一旁的侍官也不好开口斥责。
皇帝打开木匣的样子颇为小心翼翼,像个孩子一般。但木匣里粗略看上去仅有一块黑绸,似乎再无他物。
这一切自然也落在了站在一旁的侍官眼里,他像是憋了许久一样,而现在再也忍不住,指着玄重子喝道:“你这道士好大的胆子,竟然如此戏弄圣上,来人!”
“退下!”皇帝当即喝止了侍官,也阻止了准备动手的内卫,然后面带欣喜的表情,从木匣内取出一物。皇帝伸手缓缓抚过手中之物,脸上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匣中所置自然是藏锋。
李世民本是军伍出身,所以平生对于马匹,兵器有着独特的偏爱,在宫中设武库收藏天下名器。作为在数百年前便已闻名天下的名剑,藏锋自然而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道长说有一物要交于朕,可是此剑?”皇帝像是拿到了心爱玩物的孩童一般十分高兴,笑着问玄重子。
“不全是。”玄重子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嗯?”这样的回答皇帝当然要追问到底。
“陛下可知此剑的来历?”玄重子不紧不慢地反问了一句。
“曾有过耳闻,梁时陶弘景猜测此剑乃上古殷天子三剑之一,不过终究是猜测,莫非道长知晓真相?”皇帝饶有兴致地问道。
“殷天子之剑的说法出自《列子·汤问篇》,乃是来丹友人申对其所述。昔日,藏剑家孔周家传仅有一剑含光,孔周被其所伤后,才从含光中拔出另外两剑。这些都仅仅是传说罢了,藏锋从来仅含光一剑,又或则说世间所传三剑皆是藏锋。而此剑也并非所谓殷天子之剑,乃殷时我昆仑修士以无色寒晶制成,想来与贫道手中照夜同出一脉。而武王伐纣,我昆仑门人姜尚携此剑助武王得天下,又将此剑赠与武王,所以藏锋确实算得天子之剑。藏锋无锋无刃无形,陛下能看到吗?”玄重子认真讲述道。
皇帝听得亦是专注,又开口道:“没想到这把剑竟然和道长一门有如此渊源,不过道长所言‘三剑皆是藏锋’,朕却没从此剑上看出任何端倪,不知有何玄机?”
“含光,宵练,承影三剑,哪怕孩童持之,亦能敌退三军,来丹用它没有杀死仇人也报得了仇怨。无锋无刃的剑如何做到这点?此乃天子之剑啊,天子之剑何止三并,陛下知否?”玄重子感叹道。
皇帝听罢如醍醐灌顶,瞳孔微睁,面露敬意,对玄重子一拜:“道长的教诲真是发人深省。此剑虽然无锋无刃,却能触之,实则有形,藏锋是天子剑,天子剑却非藏锋。”
“能敌退三军的剑曰‘威’,能号令千军万马,何止敌退三军。无杀解仇之剑曰‘仁’,孟子曰:‘以德行仁者王’。持观自伤之剑曰:‘醒’,明察自照,可明得失,方能正行。天子之剑何止其三!《列子》所记之事原来意在此处。”皇帝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瞬间明白了玄重子所言之中的玄机,看着手中藏锋自语道,帝王之气不怒自威。
“看来陛下已经看到了‘藏锋’。不知陛下能持否?”玄重子再次发问,语调相较之前有些高昂。
“昔武王伐不道,亦有太公出山助之。朕自问非武王一般的圣君,但愿有圣人助朕持之,请道长助朕持之!”皇帝有些激动,几欲站起身来。
玄重子摇了摇头;“贫道非是圣人,而陛下需要的也非是圣人。古言道贤君身边自然会汇聚能臣,望陛下能明察之。”
玄重子还有一些尚未说出口的话,他希望好友的佩剑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过这些话也无需说出口。
“既然陛下已经得剑,贫道便不必再多做停留了。”玄重子再次拒绝道,转身准备离去。
未等皇帝再开口,玄重子一踏凭栏,向空中一跃,犹如飞鹤,霎时间便飞出了皇城。
皇帝苦笑着叹了一口,再端起了茶盏。
之后,皇帝下令敕封玄重子为“阆风上仙”,又将昆仑封为“西华仙峰”。很多年以后,魏征死时,皇帝却是想起来这日与玄重子的谈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遂脱口而出。
【江湖轶闻】
虽然藏锋一剑在后世重修《丈剑》等诸多论剑典籍中多有提及,但实际至唐后便再无人见过此剑,传言唐太宗将藏锋与诸多珍宝一同葬入了昭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