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大了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2006年中央和甘肃省、市、县共投入近3亿元支持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从2007年开始,甘肃省财政每年新增1600多万元补助社区卫生工作,各市、州也按照比例配套。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按照辖区常住居民每人每年8元的标准安排,并在统筹考虑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情况后给予补助,中央、省财政补助标准分别为4元、2元,市、区级财政补助标准各不低于1元。同时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必要的支持,省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给予了适当补助。
(二)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低保标准略有增加,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甘肃省民政厅提供的第3季度统计报表,2007年9月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0.61万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3.41万人。通过与全国同期水平对比可以看出,实际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支出61 301.2万元,每月人均支出93.00元,略低于全国同期人均支出水平。如表1所示,2007年第3季度甘肃省城市社会救济标准为人均每月154.97元,低于同期179.2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在2007年初,甘肃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2007年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有关问题的通知》(甘民发[2007]8号),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在上年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0%,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165元。
2.在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和人均实际支出方面存在地区间不平衡,差别较大。通过比较发现,全省在人均低保标准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007年1—3季度统计数据表明,低保标准最高的地区是兰州市,人均每月为206.6元,其中城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四区同为230.0元;低保标准最低的地区是武威市,人均每月为120.65元,其中民勤、古浪二县仅为78.8元。最高与最低标准之间地区间相差为110元,县区间相差为150元。从人均每月实际支出水平方面比较,各地区之间差异依然十分显著,以2007年2季度为例,在14个市、自治州中人均每月低保实际支出水平最高的嘉峪关市为121元,最低的定西市为78元,地区之间差异为43元;在87个县区之间,最高的金塔县为128元,最低的肃州市为73元,县区之间相差55元。
3.享受低保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下岗、失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甘肃省城市低保人员构成主要有在职人员、下岗人员、退休人员、失业人员、 “三无”人员和其他人员。2007年3季度在73万多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当中,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所占比例不到7%, “三无”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占低保总人数的37.02%,所占比重较大;”其他人员”占55%以上①。从表2可以看出,这一比例无论是与全省2006年同期比较,还是与全国2007年同期相比,变化都不明显。
(三)社区就业状况
根据2007年4月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末全甘肃省常住人口2 606.25万,其中城镇人口有810.28万人,城镇化率为
”三无人员”是指无经济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人员; “其他人员”主要是困难职工和离岗、失业人员家属。31.09%,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水平12.8个百分点。2006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为1401.3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2%,2007年1季度,全省就业人员为19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31%。城镇就业人员为371.73万人,比上年增长2.10%。甘肃省每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近10万人,如表3所示,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比上年末提高0.37个百分点,实现了控制在4.6%以内的目标。领取《再就业优惠》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4万人,增长5.26%,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5万人,比上年增长8.7%。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有17 068户”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了再就业。
(四)城市居民社会保险
根据2006年度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0.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1%。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0.3万人,下降1.53%。全省累计为12.4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64亿元。
此处统计数据有出入,根据((2()06年度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06年全省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60.49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见甘肃省劳动保障网,2007年7月26日。
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1.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143.43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全省共为57.74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62亿元(含2005年下半年补发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96%,纳入社区管理的达到65%。
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95.8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44.13万人,参保退休人员5 1.7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 3.73万人和5.54万人,增长率分别为10.58%,和11.74%。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86.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22万人。全省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46.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4万人。
(五)城市居民住房情况
1.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偏低,但同时有约2/5的商品房空置。据2007年甘肃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甘肃省住宅楼施工面积1 279.2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465.70万平方米,年底竣工房屋面积372.1988万平方米;住宅投资1 079 91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82 344万元,投资增长率为8%;竣工房屋价值359 404万元,住宅房销售额822 420万元。但是从表4可以看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仅为22.25平方米,比上年提高2.44%,仍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29.7平方米7.45%,特别是兰州、天水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居民住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与此同时,全省有14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兰州、天水、酒泉等城市的商品房空置面积比较大。
2.启动廉租房制度,为住房有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据甘肃省建设厅房改处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省需要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共有68 217户(城镇低保户人均住房8平方米以下的廉租住房对象有45 277户),已解决6 075户,占总数的8.9%。为了缓解住房困难,由甘肃省建设厅牵头,2007年初全面启动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加快完善廉租住房保障体系。该项目计划在未来3年至5年发放住房补贴,对人均住房不足8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2007年做到人均住房4平方米以下17 838户应保尽保。截至2007年3月份,全省已有14个市、州,4个县级市所在城市和46个县城启动了廉租房制度建设。
(六)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几项指标,如燃气普及率、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每万人公交车辆、市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园林绿地面积、集中供热面积等指标与2005年相比呈下降趋势,其中,白银、天水、定西、陇南等城市的有些指标相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以市区绿化覆盖率为例,2006年甘肃省平均为23.45%,比上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与2005年全国的数据相比,相差9个百分点。就省内各城市而言,兰州市、嘉峪关市、天水市、酒泉市市区绿化覆盖率相对较高,均超过30%;张掖市、庆阳市分别为17.75%和15.65%,相对较低;定西市、陇南市则非常低,分别为9.21%和3.97%。
(七)社区警务建设
“社区警务”是指警方与社区(社区组织、单位、居民)密切配合,通过防范和解决违法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从而建设安全的社区环境和良好的邻里关系的过程,其基本工作方法是警察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互相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构建社区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