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收入增长应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税源结构合理调整的基础上。甘肃省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由税收构成的,因此以税收增长来分析财政收入增长是有代表性的。首先,为了反映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我们计算了甘肃省的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弹性系数是指税收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税收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税收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理论上分析,税收收入应与GDP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为1。有关专家测定,西方发达国家的弹性系数通常大于1,我国的弹性系数应保持在0.8左右为宜。 “十五”期间甘肃省的税收弹性系数见表3。2001年、2002年税收的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这两年甘肃省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2003年到2005年三年间的税收弹性系数起伏不大,表明近年甘肃省的税收与经济的增长变动方向虽不相一致,但基本处于合理的区间范围,税收弹性趋于稳定。
其次,从产业结构看,甘肃省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二、三产业,主体税种的税基与GDP中的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相对应,第二、三产业的增速和比例对税收的增长影响很大。因此,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源结构。甘肃省税源结构尚欠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比重”不协调上:首先是产业比重上,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税收比重不协调;其次是行业比重上,传统产业税收与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比重不协调;第三是经济类型比重上,国有经济税收与民营经济税收不协调,与全国相比,甘肃省公有制经济税收所占的比重明显偏大,私营经济及其他经济所占的比重偏小。所以,优化产业结构进而调整税源结构对于甘肃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2.财政支出进度均衡、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财政支出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截至2007年9月底,甘肃省一般预算支出385.4.8亿元,完成预算的61.81%,比序时进度慢10多个百分点。省级支出113亿,完成预算的60%各市、州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62.38%。从西部十二省区的财政支出对比来看,甘肃省财政支出连续三年位列西部十二省区的倒数第四(见图2)。财政支出进度均衡、适度增长才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甘肃省财政支出均衡性差,增幅缓慢,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欠佳。
三、2008年甘肃省财政收入预测
按照相关理论和数据,从以下两方面估算2008年财政收入。
第一,2007年1—9月份甘肃省的财政收入完成297.62亿元,2002年以来甘肃省第四季度的财政收入占全年比重大约在30%左右,应用加权平均法通过对5年的动态比重数列逐步加大近期发展水平权数,求得2007年第四季度收入比重为28.2%。但第四季度随着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变动,甘肃省工业生产增速将小幅回落,财政增收态势减缓,我们以24%的比重预计,2007年第四季度财政收入为93.99亿元,2007年全年的财政收入预计达到391.61亿元左右。
2002—2006年五年期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9%。按这个速度,以2007年收入391.61亿元(预计数)为基数测算,到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可望达到466亿元。
第二,预计2008年甘肃省的经济仍会以11.1%的速度增长,这样GDP将达到2813亿元左右。2008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钢铁、水泥、电力等“两高一资”企业关停并转、限制淘汰及落实节能减排任务,这些行业对税收贡献会减弱;另外,受税收政策调整,部分税收会减少,预计2008年财政收入增速会tL2007年适当放缓。按表5历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经验数据,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4.88%为标准,估算出2008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419亿元左右。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2007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4194亿元~466亿元左右。
四、财政可持续发展对策
1.支持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财政应积极转变支持方式,充分发挥杠杆作用,综合运用税收、贴息、担保、补贴等政策手段,创造宽松、开放的财税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通过加大投入以及完善财税政策等激励措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第三产业是地方税——营业税的主要税源,甘肃省应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使其逐渐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壮大地方财力。
2.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有效性。财政绩效管理就是讲究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由传统的只注重产出的”产出导向”转向注重实际效果的”结果导向”,逐步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和考核。财政支出绩效评估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甘肃省应该结合实际,借鉴国际国内发展经验,组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3.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积极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支两条线”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种乱收费;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加快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加快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严格按照管理与执行分离的原则,界定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责,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四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部门预算的法治化,提高编制预算、分解预算和执行预算的透明度,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化。
4.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管理效率。甘肃省应该进一步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纳税人自行申报、税务机关重点稽查相结合的税收征管体系,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越权减免和变相减免;加大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和依法治税的力度,严厉打击偷逃税的违法行为,提高偷逃税收的违法成本;强化服务意识,加大纳税宣传,有效提高纳税人的遵从意识,逐步降低征收成本;进一步强化征收票据管理和稽核,有效防止坐支财政性资金的违纪行为;努力提高管理效率,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源管理的工作规律,建立健全税源监控体系。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位责任体系,实现税收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课题组成员:王丹宇刘伯霞常红军马继民
执笔人:王丹宇
甘肃省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7年1—9月,甘肃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2008年甘肃金融总体将继续平稳运行,宏观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继续平稳增长,金融改革稳步推进,证券市场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保险市场平稳发展。2007年金融形势分析
(一)银行业
1.金融运行情况分析。2007年1—9月,甘肃省银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各项存款增势趋缓,各项贷款稳中有升,贷款质量继续改善的态势,银行业机构准备金提取水平不断提高,操作风险有所控制。
(1)各项存款继续增加,但增势趋缓。
2007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 537.54亿元,较年初增加475.64亿元,增长15.53%,同比增加156.37亿元,增长13.94%。从存款种类看:企业存款增速较快,储蓄存款增势较缓。
企业基本面向好,存款增速较快。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达1146.64亿元,同比增长19.97%,高于2006年同期11.03个百分点。1—9月,新增人民币企业存款174.66亿元,同比多增93.98亿元,占各项存款增量的50.77%,较2006年同期提高了26.61个百分点,成为2007年各项存款增加的主要力量。主要原因:一是全省国民经济运行趋好,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企业销售旺,贷款回笼快,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自由资金充裕,资金流动性提高,带动了企业存款增加较多。二是贷款投入较大,派生存款增加。三是受土地政策从紧等宏观调控影响,全省项目建设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地方重大项目进展较缓,导致派生存款无法得到及时消化。四是全省居民消费的大幅增长,促使居民储蓄向企业存款转化。
储蓄受股市影响明显,存款活期化倾向加强。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1 781.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有4个月度(4月、5月、8月、9月)储蓄存款出现负增长,增幅自4月份以来持续下滑,9月末首次降至5%以下。主要是2007年以来股市持续走高,居民投资股票、基金意愿较为强烈,资本市场对储蓄存款的分流日趋明显。另外,由于年初以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影响到居民的即期消费增加。2007年全省储蓄存款增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定期少增较多,存款活期化的倾向较为明显。
(2)贷款稳中有升,与经济增长基本适应。
2007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 425.29亿元,比年初增加298.1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多增178.41亿元,增长14.51%,高于全省GDP增长3.31个百分点。从贷款期限结构看,短期贷款平稳增加,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其中,短期类贷款(包括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133.10亿元,同比减少60.74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47.23%,较上年同期提高6.47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加148.72亿元,同比多增43.76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52.78%,较上年同期下降6.34个百分点,贷款结构调整较为明显。从贷款的投向看,重点支持了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1—9月,新增工业贷款43.44亿元,新增基本建设贷款106.11亿元,新增农业贷款45.87亿元,三项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1.97%。
(3)贷款质量不断改善。
2007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 1 8.98亿元,比年初增加6.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15%,比年初下降1.5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10.68亿元,比年初下降0.79个百分点;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2.67亿元,比年初下降0.69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3.15亿元,比年初上升1.7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实现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银行风险管理进一步严格规范,同时加大了清收转化处置力度;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总规模扩大贷款”稀释”作用,使不良贷款下降。
(4)银行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1—9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40.72亿元,同比增盈21.56亿元,增长112.51%,全省银行业总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账面盈利26.23亿元,同比多盈16.55亿元,增长171.0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总额的64.42%。主要是中间业务增长迅速,成为各行新的利润增长点,1—9月,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6.38亿元,同比增)113.05亿元,增长109.18%。
(5)准备金缺口减少,抵补水平提高。
2007年1—9月,全省银行业法人机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缺口为24.77亿元,比年初减少6.82亿元;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49.22%,比年初上升9.2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7.77%,比年初提高5.03个百分点。
2.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1)认真执行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全省经济金融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