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当年,马骏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此踏上新的革命里程。第二年,受党组织派遣,他到哈尔滨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他在家乡宁安建立起东北第一个党的小组,播下了东北第一颗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他为了开展革命工作,奔走于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四平、牡丹江等地,风尘仆仆,不遗余力。他曾在被人称为“小南开”的私立毓文中学担任不拿薪水的教员和训育主任,在学校组织“读书会”,学习李大钊、鲁迅著作,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在读书会中,马骏给大家讲解马列主义,讲解十月革命,介绍五四运动,不断扩大党的影响。
自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更肆无忌惮地在我国东北扩张势力,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进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最急迫的斗争任务。为此,马骏曾组织和领导安宁乡民,进行反对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出卖国家资源的孙彦卿、何兴甲的斗争,还领导吉林人民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杀害工人领袖王希天的斗争,最重要的是他领导吉林人民在上海“五卅”惨案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援助上海工人的斗争。
192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枪杀工人代表顾正红,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下,上海20多万工人举行大罢工。6月7日,马骏等以“吉林爱国六人团”的名义发出宣言,公告吉林民众由于日英暴行,上海70余名工人“尸横路上,血溅街头,哀痛之声,惨不忍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经过联络,6月10日,吉林教育界人士成立“沪案后援会”,由马骏担任会长。后援会组织学生罢课游行,散发传单。传单和小旗上写着“打倒帝国主义”,“弱国人民无外交,强权世界无公理”,还举行了一系列追悼会、讲演会和募捐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奉军中张学良、郭松龄等将官也参加了义捐,反帝爱国思想深入人心,“马天安”的名字也广为传播。
1925年10月,马骏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以其杰出的才干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当选为学生团体——中山大学公社的领导人。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马骏在莫斯科学习期间,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是蒋介石背叛革命,疯狂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这就是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在北京,中共北方党组织领导人李大钊惨遭奉系军阀杀害。在全国一派白色恐怖的危难时期,马骏受命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踏上洒满革命先烈鲜血的险恶征程。他几经辗转,秘密来到尚在奉军盘踞之下的北京。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经过一番努力,重新建立了北京市委,开展对敌斗争。后来,敌人得知新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就是当年大闹天安门的马骏,十分惊恐,感觉到巨大的威胁,便千方百计搜捕马骏。具有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马骏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神出鬼没,一次次化险为夷。不料,因一位同志不慎在街头直呼其名,被警探发觉,马骏落入敌人魔掌。
军阀张作霖软硬兼施,妄图制服马骏,先让教育总长莫德惠前去劝降,并许以教育次长的高官,遭到马骏的痛斥。敌人一计失败,便以严刑相加,种种惨无人道的刑具用尽,马骏也未透露半点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的伟大节操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1928年2月15日,是马骏牺牲的日子。在赴刑场的路上,尽管他双手被绑,两脚带镣,但是他挺胸昂首,怒目圆睁,再加上几寸长的黑须,威严无比。他一路高唱《国际歌》,仿佛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在迎接胜利的曙光。
马骏为人民利益而献身,受到人民的高度崇敬和深切怀念。中山大学全校师生闻讯,举行追悼大会,把学校俱乐部命名为“马骏俱乐部”。北京德胜门外清真寺为他做了洗礼和安葬仪式。建国后,党和国家在北京为他举行公祭,并在风景秀丽的日坛公园为他修筑了墓地,以供后人凭吊。(史作杰)
刘格平——地下工作,三入大狱
刘格平(1904~1992年),世居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出身于大地主民团总座家庭,为名门望族。兄弟三人,排行第三,英俊潇洒,颇得父爱,被视为掌上明珠。4岁时即请家庭教师教读,7岁上国民小学,14岁进南京军校学习军事,4年后毕业。其父刘云镜,清光绪秀才,早期国民党党员,民国2年,在盐山办团练,继先兄负责沧(县)南(皮)盐(山)乐(陵)五县交界158村社会治安,借族姐外甥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吴秋航权势,为总统曹锟以下军政界许多要员座上客,这些条件为刘格平早期各种活动提供了方便。在五四青年爱国运动中,刘格平率部分军校同学列队投入到游行示威队伍的激流,高呼“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倒北洋卖国政府!”“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十几岁的刘格平在斗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毕业后编为士官生,他痛恨时弊,愤世不平,不满国家政治腐败,辞归故里。刘格平与父刘云镜深怀共识,即国家要强大,必须发展民族工业,他于1922年春投奔天津铁路局二哥吉安,报考法租界工科大学。报考前先得上补习学校,期间结识了中共党员张隐韬和同班同宿舍团员小于,他们成为挚友。同年9月,张、于介绍刘格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经组织同意,刘格平放弃补习和报考工科大学的机会,还乡发展团的组织和从事地下革命斗争,1926年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刘格平走上了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刘格平是津南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最早的播撒火种者和党、团组织的创始人,是孟村一带一批回族青少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导师。他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回到故乡孟村大堤东村,利用民族关系,在苦难深重的回族青少年中,秘密物色人才,并点燃了第一个革命火种。他首先发现的最理想的人选是堂兄刘子芳。刘子芳有自卫能力,有号召力,他极受本家地主歧视,但都不敢招惹,人称“泥腿光棍”。然而,他们两家自父辈开始就矛盾很大,从不交往,接触刘子芳难度无疑是很大的。为了革命大业,刘格平抛弃前嫌,主动登门拜访堂兄刘子芳。他进门先声夺人:“八大妈妈你好!”子芳全家吃惊不小,用冰冷的眼光对待这位不速之客。子芳冷漠道:“三弟,刚刚回来吧?你才从南京军校毕业,又去天津上工科大学,凭三伯(指刘格平父亲)的权势和在官场的仗面,可直步青云而上了!”刘格平听出话中的辛辣味和一家人对他的极大反感,便微笑道:“二哥(指刘子芳),过去咱两家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咱们哥俩就说咱们哥俩的,好吗?”接着说:“我反正也想好了,绝对不做地主豪绅的孝子贤孙!更不会去步升官发财的青云了!”子芳的母亲困惑不解地插言道:“三儿(指刘格平),你念这么多的书,不盼升官发财,不就白搭了吗?”刘格平严肃地说:“我心里惦记的是受苦受难、被地主压迫剥削的老百姓!”刘格平这一句话正好说进子芳与全家人的心坎里,感情僵局解冻了。从此,刘格平从不离开二哥家,并把带来的许多小册子给子芳阅读。在子芳的迫切询问下,刘格子全盘托出因何停学还乡的底细,即按照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主张,学习苏俄十月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无产阶级政权。刘子芳表示举双手赞成,随即刘格平介绍刘子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子芳又把族兄、盐帮手枪队长刘景泉,山东乐陵王俊峰先后推荐给刘格平。刘格平向他们提出要为穷人打天下的理想,他们说:“我们穷小子也要坐一帝了!”刘格平介绍他们入团后,于1923年2月春节期间,创建起了津南地区最早的大堤东团支部。同年4月,又创建起北小庄(今名正道村)团支部。
刘格平把刘氏祖茔松树林纵深幽静之处,辟作团员和积极分子培训中心,当每天夜深人静时,团员和积极分子便避开民团岗哨,纷纷爬出土围子,悄无声息地进入松树林席地而坐,聆听格平讲团课。团课主要内容是:宣传苏俄十月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主张,结合北洋军阀血腥统治下的孟村回族地区于民国5年被划作匪区这种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实际,教育大家要作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革命者,要做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的革命带头人。刘格平为保障团员和积极分子地下活动的安全,把父亲属下民团大队长柏凌云及其几名亲信发展加入青年团。这样,刘格平和团支部刘子芳等一齐行动,四面出击,先后创建起沧县韩石桥团支部、新县镇、谭庄、杨石桥、王石桥、刘石桥团小组,盐山县挂甲林、张仁庄、纸坊、王帽圈团小组,庆云县杨庄子团小组,乐陵县杨马连家及周围几个村小学团小组。后来,在1926年8月至1927年2月,各地团支部和团小组在刘格平和刘子芳主持下由团转党,创建起中共党支部或党小组。1927年2月,在家乡大堤东村,刘格平创建起中共沧县县委,紧接着召开了经他创建起的中共河间、献县联合县委书记,庆云、盐山联合县委书记会议,创建起中共津南特委、沧县县委、堤东区委三级党的领导机关,同在大堤东一个地下室隐蔽活动。经刘格平的思想启蒙和组织发动,孟村回族地区及大堤东村成了津南民主革命的发祥地和摇篮。
刘格平,胸怀博大,斗志顽强,先后三次被捕入狱,大难不死。第一次是在1925年1月,驻泊头奉军“剿匪”司令部,趁刘格平洞房花烛之夜,将其捕入泊头大牢,施以火烙酷刑。司令张宪扬言:“非杀刘格平不可,谁来替他讲情同他一样治罪!”各地绅士到“剿匪”司令部替刘格平说情者,见状纷纷退缩,惟有他的义父郝和哉先生独自闯进张宪司令部争辩不休,又有刘格平挚友,大律师单玉竹智斗张宪取胜,始让花巨款赎人。刘云镜变卖了80%的家产凑集两万大洋赎爱子格平出狱。在此之前,本来刘格平与刘子芳商定接替父培训民团,安插一部分团员骨干任班、排长,并约来南京军校时几名同学介绍入团后当教官。正当春风得意,花开结果之时,突遭官军镇压,解散民团,没收全部枪支,建军计划夭折。刘格平第二次被捕是1928年6月底,沧县县委书记刘子芳根据特委决议,派张风亭、李成贵等5名手枪队骨干队员,护送刘格平、李怀才到河间、献县一带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游击战争。途径沧县,刘格平改名刘子民,持国民党特派员证,到沧县二中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时,被坏人告密捕入大牢,敌人以冒充国民党官员和私带枪支罪名判刑3年。后来省国民党部负责人王南复查知是刘格平,哼了一声:“便宜他(刘格平)了!”意为早知是刘格平定判死刑。在沧县狱中,他先后把同狱难友王庄子的冯寿常发展入党,还发展狱警毛某、周某入党。他还把常来探监的沧县二中学生王连壁吸收入党。3年刑满后,刘格平把同时出狱的冯寿常委任为沧县军委委员。刘子芳常去探监,向刘格平汇报工作和接受指示,铁窗中的刘格平仍对津南各地党的地下活动进行指导。第三次被捕是1934年4月,领导山东庆云马颊河两万河工暴动,遭到国民党军镇压,刘格平负伤被捕,关进北京国民党宪兵三团大牢。当时刘格平任津南特委组织兼军委委员,负责铁路以东10多个县的工作。是年3月庆云县国民党政府扣留省政府拨来修河费3万元(银元),逼群众摊敛义务出工,不出工者日交一块大洋。刘格平来到区委书记张玉峰家中主持庆云县委扩大会议,决议给津南各地党组织撒鸡毛信,要求于4月18日带领群众来北林村庙会,参加万人罢河工大会。此举被敌侦悉,在17日拂晓逮捕县委书记胡衡熙和区委书记张笃骞。18日晨后,刘格平向到会群众揭露国民党政府借挖河勒索敲诈老百姓,号召赶会的老百姓都一起进城请愿,无条件释放胡衡熙和张笃骞。河工加赶集百姓足有两万多人包围了庆云县城,刘格平指挥二三百名攻城敢死队抬榆木粱撞开城门,包围了县政府,逼迫县长代表立放胡、张二人,答应河工一切条件。4月19日,又在马颊河岸召开4万河工群众大会,驻沧县国民党宪兵三团骑兵连开来进行镇压,刘格平立即指挥党员干部和群众疏散,他自己和其他17个同志不幸被捕。刘子芳指挥农民自卫军大队分两路设伏沧盐公路两天两夜,计划劫夺囚车营救刘格平,未能成功。敌人把刘格平押解到北京后,关在国民党宪兵三团监狱里,几次令同狱囚犯原团委贾树青指认他是刘格平,是共产党。但刘格平坦然应对,从始至终拒不承认叫刘格平,更不是共产党。北平军分会张学良将军收到刘云镜及各地乡绅名流签名的洋洋万言保状,揭发庆云县国民党政府贪污公款、压迫百姓、施行暴政,刘格平抱打不平,实属为民请命,绝非共党叛乱……张学良强行下令调审刘格平,转押军分会看守所,才免遭宪兵团杀害。后草判刘格平无期徒刑,交宋哲元二十九军监禁。后来宋为母庆寿,大赦政治犯,改为有期徒刑10年。刘格平在草岚子监狱北监任党支部书记,曾领导难友绝食斗争,争得改善生恬和自由看书看报的权利,战胜了死神。
刘格平在10年铁窗生活中,拒不发表“反共启事”,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誓把牢底座穿的革命骨气。出狱后直闯津门,奉渤海区党委之命建起中共天津工委,任书记。同年秋调山东分局任民运部副部长兼山东省回协主任,带领华东土改工作团来渤海区,任渤海区党委副书记兼党校校长。1949年2月,任南下渤海干部支队第一书记、政委,创建起华东人民大学,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同年9月,首届政治协商会议推举刘格平为中国少数民族首席代表,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1959年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在任中央民委副主任、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他主持草拟的民族工作12年规划中,提出成立几个省级自治区的意见和制定“同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方,或者同一个少数民族的相邻近的聚居地方,不受原有的行政区的限制,应当统一建立为一个自治地方”的意见,党中央和毛主席十分重视,全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30个地级自治州,12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刘格平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无私无畏。他的足迹和影响留在了祖国边疆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王建西)
马青年——红军战士,革命终生
马青年(1917~1997年),又名马青廉,经名萨里海。回族革命家。陕西省安康县城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