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讲到忍,讲到让,其实是显示一个人的忍,当你能够融会贯通这个“忍”字,当然不是无原则的忍,你的忍就能够决定你的宽度。当一个人拥有胸怀广阔的视野,还有那个胸怀广阔像大海一样的襟怀,你就能够包容一切,你就能够从一切的包容过程中,吸收一些必须有助于你达到事业巅峰的成功的营养。所以,从要决定这个宽度之前,首先每一个人,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就要在忍这两个字做文章。
与人相处的时候,忍让和宽恕是一种美德。但是必须把握住一定时限度;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不必斤斤计较,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退让。一个人如果不敢坚持原则,以牺牲根本的东西来换取一时的苟安,他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租价值。在人们的眼中,这样的人只能是窝囊无能、懦夫的形象,只能是个受气桶的形象。
哲学上常常把度作为质和量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度之中间,包含了具有一定量和质的结合,在度之中,事物的性质变化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而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便会出现新的特点,正如水在100度之内仍然是水,可一旦烧开便变成了气体一样。在采取忍耐策略的时候,也有一个度,比如在下列情况下,就不能一味采取忍让的策略。
1.下不为例,事不过三
所谓“事不过三”,说的是人们对同一物件的宽容和忍让,可以一次、两次,但决不可一让再让。忍让到一定份上,必须有所表示,使对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大度,从而不再继续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这样不识好歹的人,他们为所欲为,得寸进尺,把同事及其他人的忍让当成是好欺负,可以占便宜,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步步紧逼。对待这种人,在经过几次忍让之后,看清了其真面目,则不应再忍让下去,可以适当地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并通过正当的方式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样,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然,这种晓之以厉害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真正的态度,这便是可以参照的一条原则。
2.对方得寸进尺时,不可再忍
有些人在侵犯别人的某种利益和许可权之后,由于对方采取了忍的态度,使之得逞。可是,这种人在得逞之后,发现了新的目标、新的利益,从而刺激了其利欲,以至于使原来的行为转化为另一种难以接受的事情。
这时,作为当事人,便不能依然保持一种忍的态度,而必须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而考虑予以反击和抵抗。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那些不识好歹的人常常会由于得到某些不公正的利益之后,使自己的行为在一种恶性膨胀邪念的驱动下,由一般的越轨而发展为犯罪。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不可一味地忍让下去了。
3.自己忍无可忍时,就不能再忍
忍无可忍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之中。有些人以为别人也不认识自己,而且以后彼此间很难还会有相遇在一块儿的时候,因而处于一种匿名者的状态中。这样一种状态往往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过去所承担的某些义务和责任,也会不同程度地放松良心对自己的约束,因而发生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过分的行为举止。例如,在火车上、在公园里、在公共汽车里等等。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公共场合中,有些人也常常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少惹麻烦的心理,对于一些过分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持忍的态度。这样一方是咄咄逼人,另一方却又是息事宁人,很容易造成一种有利于某些人不断膨胀其侵犯心理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也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些人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也很容易地把人们逼到一种“绝境”,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忍无可忍的心理。
成熟的人懂得:要保持自己的骨气,把自己的刀剑插入刀鞘,但需要自卫时要毫不犹豫地拔出来。既然你已经躲不过去了,还不如趁早解决的好。
4.人应该适当地有一点锋芒
人的行为很容易受习惯的支配,只要屈服过一次,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屈服下去,不失时机地人前稍显勇气,是不可忽略的处世之智。不要成为受气包,一旦生气就应果断地行动。
俗话说:“吃柿子拣软的捏。”人们发火撒气也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我们要知道保持勇气的重要;不要过分抬高他人,以致对之心怀敬畏。没有谁能超越人性的局限。领导不过只是职位比别人高些,权威也只是一种地位带来的表面力量而已。
其实,为了保障自己必要的权利,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我们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们感到无从下口,得不偿失。
有了好气度就能从内心快乐起来
生活中是否经常听到有人这样那样地抱怨,我们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一种甚至几种类似的感觉?
“我制定并实现了我的毕生目标,事业上已经功成名就,但却牺牲了我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我不再了解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甚至不能确定我是否了解我自己和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不得不扪心自问——这是否值得?”
“我又进行了一次节食——在今年这已是第五次了。我知道自己的体重过重,而且确实想改变这种状况。我翻阅了所有的新资料,制定了目标,并以一种积极的精神态度使自己振奋起来,我给自己打气——我能坚持下来,但我未做到。几个星期后我就败阵了。看来我连对自己作出的允诺都信守不了。”
“我一课又一课地上着有效管理培训班。我对雇员们寄予厚望,而且对他们竭力表示友好并公正地对待他们。但我从他们那里感觉不到忠诚……我可怎么办才好?”
“不管我用什么办法,要做的事没完没了,时间老是不够用,我整天——每天,一星期7天都感到精神上压力重重,心烦意乱。我已参加了一些时间规划的讲座,并试用了五六种不同的时间安排方法。它们有些作用,但我仍感到自己现在并未过着一种我所想过的幸福、宁静和富有成果的生活。”
“我很忙,的确忙。但有时候我不知道我现在的所作所为从长远看是否会有意义。我确实希望我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不管怎么样,由于我的存在,情况还是有所不同了。”
“看到朋友和亲戚取得了某种成就或获得了某种承认,我热情地向他们祝贺。但在内心里,我却感到悲哀忧伤,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具有坚强的个性。我知道,在几乎所有的交往中,我都能左右结局。在大多数时候,我甚至能以影响别人来提出我所想要得到的答案,以此达到目的。我仔细思量了每一次情况,我确实感到自己的主意通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但我感到不安,总想知道别人在心里究竟是怎么看我和我的主意的。”
“我的婚姻已变得淡然无味。我们并不吵架或发生别的什么事,只是彼此之间不再相爱。我们已向旁人咨询求教,并已作了种种的尝试,但看来我们就是不能重新燃起我们曾怀有的情感。”
《向你挑战》一书的作者丹佛认识到,他所接触到的许多人从外表看事业飞黄腾达,但内心却一直受到种饥渴的困扰;他们渴望自身获得和谐与效力,渴望与他人建立起一种健康和日益增进的关系。
这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使人感到痛苦的问题——施以权宜的应急方法无法加以解决的问题。
丹佛指出:我们不仅必须观察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还必须观察一下我们看世界时所透过的透镜(眼睛水晶体)以及透镜本身规定了我们对世界给予何种的解释。如果我们想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改变我们自己,而要有效地改变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乃是因为具有极强的改造能力,可以把任何东西或想法转换或改变成能让自己觉得快乐或有用的东西。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过着丰富内在生活的动物,他经常不看外在的环境怎么样,而是凭着自己的选择,来认定自我和决定未来的行动。
我们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乃是因为具有极强的改造能力。可以把任何东西或想法转换或改变成能让自己觉得快乐或有用的东西。而我们最强的能力,便是能把自己的经验结合别人的经验,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任何人的方式,展现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因而也只有人能够改变心态,使痛苦化为快乐使快乐化为痛苦。
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人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绝食抗议,他为了某个理由有30天没有进食任何食物,结果还能活下去。在肉体上他所承受的痛苦非常大,然而此举却能吸引大众注意,他因而得到快乐,结果所受的痛苦便为快乐所抵消。若把范围再缩小一点,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忍受肉体的折磨,乃是因为这样能得到锻炼身体的快乐,使严于克己的磨炼转化为个人成长的满足。
这也就是何以他们能长久忍受那样的痛苦,因为他们能得到所要的快乐。
我们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起舞,因为那样就不能决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这种情况就有如一部公用电脑,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乱七八糟的程式。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受到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的影响,而这个影响的来源儿时的玩伴、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电影或电视影片中的英雄及其他种种,不知不觉中它们对你造成了影响。有些时候可能是别人说的一句话、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比赛中的一场胜利、一次尴尬的场面,或是门门科目都是80分以上的成绩,这都可能对你造成莫大的影响,因而塑造了今天的你。由此可以说:我们的人生是掌握在对于痛苦和快乐的认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