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孩子已追逐戏闹在楼道里的时候,他仍然是单身一人,整天钻在书堆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另一个世界里。在这间神秘的小屋里,他写出了郭沫若赞为“至确”的考据文章,辨识了大量的战国出土竹简;在这间神奇的小屋里,他争分夺秒,努力拼搏,登上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巅峰。
他也有娱乐的时候,那是在水房。他洗着衣服,会突然发出几句京剧唱词的狂吼,声音震颤了玻璃窗,在他身边没有准备的人会吓一跳。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躯体,这会儿才找到感情的喷口。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着脸盆,又大步流星地钻回了那间小屋。
像上面这位学者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都深深地知道成功是由勤奋铸造的。他们从不浪费时间,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勤勤恳恳,为事业而奋斗着。
勤天下无难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出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土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上千本,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10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不气馁,不灰心,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
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能忍就忍,不因小失大
不如意,十常居八九,我们无论如何都应正确面对,而且能忍就忍,在忍中等待命运的转机也是一种人生艺术。
1.不必追求无益的所谓胜利
才子冯梦龙写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
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厅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谁也不甘心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长时间。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饮酒,做父亲的不由得十分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这么刚直;又大怒:那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为父的站在这儿与他对抗!”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面前,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都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者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没有半点柔弱的气象。
人生在世,无一点刚直之气是不行的,尤其是应该心有所主,拥有一些确定的做人准则。这样,人们可勇气倍增,可与人抗争,与社会黑暗的东西抗衡,凸显出自我的个性和风貌。
但是,刚直并不是赌气,不是去追求无益的个人“胜利”,就像冯梦龙先生笔下所叙述的这对刚直的父子,仅仅为了避让的小事,就与人对着千,不管其他的事,这就由刚直走向了蛮干,久之会引起别人的厌恶,最终会在人生旅途中碰得头破血流。
2.面对高傲者适当地忍让
不管你在什么环境下谋生,都免不了和高傲者打交道。初次与高傲者打交道,首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耍准备碰一鼻子灰。遭到冷遇不要一触即溃,更不要灰心丧气。为此,就不要过分自尊,要经得起刺激。善于以忍让、坚韧的精神,与之周旋,这样就为战胜对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要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必胜信念,从心理上使你成为强者,如果你一见傲者心里就敲小鼓、怵头,那么,你已经在心理上打了败仗,最后胜利的可能就很小了。再次,要把胜负的目标定在交际的最后结果上,不要过分计较对方的态度、语气、语言,一切都要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为转移。
只要有了上述思想准备,那么在具体相处时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当你面对高傲者的冷漠清高时,你就会持宽容忍让态度,并能这样说服自己:高傲者的傲气并不是针对其一个人的,而是他们的个性,不必与之计较。这样就会使自己避免心理失衡,心生厌恶或怵头的感觉,并满怀信心地与之交往。总之,这种态度会指导你绕开对方的不友好态度的影响,与之进行实质性交际,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最后达到交际的目标。
实际上,有些高傲者往往外表上很傲,叫人难以接近,但在工作上态度极认真负责。如果只看其表面态度,与其计较,就会因小失大,影响交际效果。因此,学会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和方法,其高傲姿态“视而不见”,绕开“明礁”,直奔主题,讨论实质的问题,那时,对方的傲气也就不会成为交往、共事的障碍了。
高傲者多看重自我形象,对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感觉良好。手他打交道不妨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对其业绩、学识、才能等,以实事求是的赞美,使其荣誉心、自尊心得到满足。这样就可从心理上缩短距离,同样能起到左右他们态度的作用。比如;位生性高傲的处长,一般不熟悉的人很难接近他——他那张冷漠面孔常使人望而却步。有位外地来的办事员听说了他的气,一见面就微笑着递了一支烟说:“处长,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处长是个爽快人,办事认真,富有同情心,特别是对外地人关照。我一听,高兴极了。我就爱和这样的领导共事,痛之!”这几句开场白,把处长捧得脸上立刻器出一丝笑容,接下去办正事,果然大见成效。
这位办事员的成功便得益于开头的那几句恭维话。他先把子方的身价抬起来,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这时,对方就不好意思又对一个恭维尊敬自己的人给冷遇,露难看了。自然,高傲者会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支配下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使用恭维方法时需注意两点:一是要实事求是。恭维的内容不是无中生有,日是确有其事,对方才会感到高兴。如果进行肉麻的吹捧,拍马已,清醒的高傲者也会把他当成小人而更加小看。二是赞美要呈可而止。赞美在这里不过是一种使高傲者改变态度的手段,是交际的序幕。如果一味赞美,而不及时转入正题,就失去了意义。
3.避免正面冲突,迂回制胜。
清末著名才子纪晓岚就善于驾驭言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娄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笑道:“纪爱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去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为当今的雄辩之才云。”
这里,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之论叫他去死,此令顺理成章,纪晓岚临阵进退皆无道理,只有迂回出击,方能主动创造契机,指出“如果皇上承认自己是昏君,我就去死”。而乾隆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所以,纪晓岚就自然地也就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
正是因为纪晓岚巧用“迂回出击”的技巧,在毫不损害乾隆面子的情况下,点出他的无理之处;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死理由,还博得了皇帝的欢心。
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尽力避开对手的优势,趁势抓住对方的漏洞,不动声色地予以反击,进攻其薄弱的环节,从而克敌制胜。
4.躲开“惹不起”的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避开亡命之徒
亡命徒是生活中最让人头痛的一类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走极端,拿生命做赌注,不怕付出任何代价,是一种心理变态的人。这种人层次很低、品质恶劣,自以为是,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蛮横不讲理,很难对付。
亡命徒的典型语言就是:“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有我没你,有你没我”、“只要给我留一口气,总有一天会剁了你”。这样的人为不大一点事,就敢下毒手,拼个你死我活,惹上亡命徒就会给我们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和损失。
在亡命徒眼中,伦理道德、正义、法律一钱不值,无所顾忌,还有什么能压服他们呢?
不跟亡命徒较劲,主要原因是为了不搅乱我们的正常生活,而不是懦弱害怕。我们多数人都是有正经事要去办的,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不能与这类人较真,否则会耽误了大事。
与亡命徒计较是最没有价值可言的,这种人视生命如儿戏,置公理于不顾,与这种人发生冲突一点好处也不会有。聪明人不会作无谓的牺牲,不会卷入没有价值的冲突。社会自有正义在,秩序自有法律来维持,亡命徒迟早会受到惩罚的。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还是尽量去识别亡命徒、避开亡命徒为妙。
我们在与亡命徒相处时,至少需要在行为界限上把握住以下三点:其一,要学会老老实实地做人,不轻易刺激或触犯脾气大、心狠手辣的人。把握住行为分寸,不给对方造成误解和幻想的机会。其二,在冲突的苗头刚出现时,要采取有效办法补救,稳住对方情绪,消灭对方的势头。其三,抓住对方欺软怕硬、欺生怯熟的心理,巧妙地做出暗示,让对方了解你的实力,晓得你的厉害,放弃拼命的念头。
(2)别去招惹泼妇
中国人习惯上把那些凶悍不讲理的女人称作泼妇。在女性群体中,泼妇是素质比较差的,也是很难对付的,不仅女士们怵泼妇,男士们也不容易“降”得了她们。触犯了这样的人,有理也讲不清楚。一旦某个群体中有这么个泼妇,在无法隔断与她往来的情况下,人们都应该小心谨慎,能在行为上把握好界限,避免与之发生接触。
避开泼妇最积极的理由就是“投鼠忌器”。投鼠忌器语出《汉书·贾谊降》,意思是用器物打老鼠怕砸坏了器物。不是怕老鼠,而是为了保护器物。对泼妇也是这样,我们不去招惹她、不与她计较,是出于我们的正事考虑,为我们的尊严和水准考虑,不要损害了我们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不跟小人“较真”
小人之所以常常给别人气受,甚至乐此不疲,主要是因为这样做是有所图的。要么是为了损人利己,争得一些好处,要么纯粹是为了陷害别人,避免别人胜过自己,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由此可见,小人是有不同层次的。
有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鼠辈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他们平时或许能潜藏在团体内部在背地里做手脚,但猴子的尾巴终究藏不住,终有败露的那一天。
小人是琢磨别人的专家,敢于为小恩怨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对付小人没有一套办法是不行的要避开小人。小人固然厉害,但我们并不怕他,避开小人是因为我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争斗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琢磨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所有想干好正事的人都必须绕开小人。
避开小人必须在行为界限上把握好以下几点:识别小人,摸清他的喜好和忌讳;言行周密,有备无患,小心提防;关键时刻要多一个心眼,不要上小人的当。
这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恪守忍让的边界和方法。我们不是不能做到,而是我们忽略了这些,这是我们人生失败的一个原因。
忍让有一定的限度
忍让要有度。忍让不是没有原则的,忍让是为了顾全大局,忍让不是放弃你原本应该坚持的东西。所以有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忍让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忍让的度,这是怯懦软弱的表现,只会让骄傲的人更骄傲,嚣张的人更嚣张。所以“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那句说就是一种忍,一种忍的过程,忍的提升。不问缘由的人,一忍再忍,你就是一种怯懦的表现,所以忍让之度在道,在于义,在你的道义伦理,法律之规是否能容,有度之忍,是因为其心无私无畏,其忍,方可有强的韧劲;用忍让的精神去面对世界,自然就会心胸开阔,豁然开达,豁达开朗。还有,忍让有度,方为智者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