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夜晚,只听到疏朗的雨声。纳兰听着细雨,看着在雨里绽放的娇柔花朵,满怀春愁。“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这句词印证了那时的雨只是细密地飘扬着,好像纳兰心中的愁绪一样绵密,庭院笼罩在一片朦胧迷离中,十分动人。
“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这一句刻画了纳兰的内心感受。本来欣赏春景是件快乐的事,可之于纳兰却黯然无光,唯有那晚风疏雨吹乱了庭院中的花草树木,猎猎风声,使人觉得心儿都在颤抖。
末句为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纳兰在屋里倚枕而卧,无法入睡,雨夜里,屋宇飞檐,地面一片模精的影子。这一番情景如梦如幻,纳兰在最终也没有点明,给人一种意蕴悠长的感觉。
木兰花
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盼银河迢递①,惊入夜,转清商②。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③,暗惹蜂黄④。
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水墨⑤罨疏窗。孤影⑥澹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⑦。荷裳⑧。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⑨万叠,梦回分付啼螿⑩。
【注解】
①迢递:高远的样子。
②清商:商声,为古代五音之一。古时因其音悲凄清凉,故得名。此处借指入秋后的风雨声。潘岳《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③麝粉:香粉,代指蝴蝶翅膀。
④蜂黄:本意为妇女涂抹于额头的一种装饰品,这里代指蜜蜂。
⑤水墨:浅黑色,常用于形容或者代指烟云。疏窗:雕刻着花纹图案的窗户。
⑥孤影:孤单的身影。潇湘:本来指湘江,或者指潇水、湘水,在这里代指潇湘景色。
⑦商量:思量,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商讨之义。
⑧荷裳:用荷叶做成的衣服,这里指荷叶。
⑨羁愁:离人思乡的愁思。万迭:深厚、浓重。
⑩螿:即“寒蝉”,是蝉的一种,较小,墨色,生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季时鸣叫。
【典评】
开篇小序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天,梁汾南的母亲去世,纳兰在他还乡奔丧时写下这首《木兰花慢》为他送别。
纳兰在开篇时化用了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确立了词的立意和基调。本来盼着高远的天河出现,没想到入夜时却下起了悲凄的秋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都将秋雨和愁思联系在一起,本来心中已够悲苦,可清冷的秋雨偏偏淅沥个不停,离别的伤感之情更浓厚了几分。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西园,本是某一园林名,后世用于泛指园林。秋风乍起,惊扰得蜂飞蝶起,一派凄凉的秋景,此处暗指官场仕途的变幻不测。
入夜秋雨本来是仍平常之事,也许是因为要送别友人吧,这点点秋雨声才显得如此恼人。纳兰生性多愁善感,重情重义如斯,寂静的秋夜里必定是惆怅万分。
疑将是好像、仿佛的意思。“水墨罨疏窗,孤影淡潇湘”有着非常空明的意境,有着纳兰词一贯的画面美。接下来“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此处的“倩”是倚、靠的意思,试着想像一下,倚着一株高大的梧桐,就着残烛的微光,细细思量。这几句为整首词的气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轻灵中不失悲伤,悲伤中不失空明。
“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秋天已经到了,荷塘中一片萧索景色。这番情景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的意境非常相似:“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一句与那首《浪淘沙·秋思》有相似之处:“端正一枝荷叶盖,护了鸳鸯”,貌似为同一种语境,实则不同,一种是孤苦无着,另一种却存有一线温暖。也许正是词人心境的变化而造成这种不同。
纳兰在末句才将“送别”二字诉于词面。螿是一种蝉,喜于秋季鸣叫,文人常用于表现悲戚之情,是一种重要的诗词意象。纳兰在结尾时说,你就要踏上远行的道路了,从此以后忧愁就会时刻萦绕于心,梦醒时耳畔尽是聒躁的秋蝉声,可见他对友人的离愁别怨与不舍之情。
木兰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等闲变却故人心②,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③,泪雨零铃终不怨④。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解】
①何事:为什么,何故。画扇:有画饰的扇子。这晨用班婕妤典故。班婕好是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怨情,后人遂以秋扇喻女子被弃。
②闲:平白无故的。故人:指情人。
③骊山:在陕西临潼东南,因山形似骊马,呈纯青色而得名,是著名的休养和旅游胜地。清宵:清静的晚上。《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④“泪雨”句: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艮焉。”
【典评】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纳兰借汉唐典故,以失恋女子的角度谴责了负心汉,词风悲凄哀怨,缠绵悱恻。
起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了千言万语。霎那间,五味杂陈,使人心生万千感慨。开篇一句统领全词,其余七句全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生,而且这一句也是纳兰的梦想:假如人生总像才相识那会儿,那么甜蜜,那么温馨,那么快乐而深情,该有多好。
而梦想总归只是梦想,假如真的可以实现,又怎么会“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句的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应该相亲相爱,要如今却为什么要相离相弃?你现在轻易地变心,反倒来说我的心本来就很容易改变。前句的“故人”指的是负心汉,后句的“故心人”指的是那无辜的失恋女子,只一字之差,就将男女双方的形象展露无遗。
词人在下片里提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骊山语罢清宵半”是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从前游宴的行宫中缠满悱恻。“泪雨零铃”是指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北还,在路上因为想念杨贵妃而写下了一首《雨霖铃》以悼之。“终不怨”则是指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把贵妃赐死马嵬坡,杨临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有些词评家认为这首词是用男女情事的手法来描写友情,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减字木兰花 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①。准待分明②,和雨和烟两不胜,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注解】
①纤眉:纤细的眉毛。
②准待:准备等待。
【典评】
这是一首描写新月的咏物词,比喻拟人,别致精巧,颇具特色。
上片正面描写,运用比喻和拟人去表现新月。看着天边初生的新月,如同一位绝世容颜的女子,正在对镜梳妆时用那画笔描出的一条弯眉。一直等到夜色中的烟雾散去后,天空一片澄澈,那时才可看到那轮美丽的新月——可是细雨烟中,不甚分明,看到的还是一片迷离。尽管上片侧重于描写新月,可还要注意到情感的表现。原本花费了好长时间、好多心思去梳妆打扮,要等着他来欣赏自己,可是“准待分明”时,却发现“和雨和烟两不胜”,竟然无法看清这美貌,怎么不让人悲伤?此处把新月拟人化了,比作一位女子,弯弯的眉毛凝在一起,似乎女子生气的样子。可实际的情感从下片可以看出来,并不只是新月的悲伤,而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下片从侧面描写新月,而且将情感从新月落回到人的身上。别让星星取代了新月,使它们成为这漫漫长夜的主人公,要坚持着,总会等到变成玉盘圆月的时候。
上片描写景象,下片抒发感情,上片写月,下片写人,末尾一句“天上人间一样愁”把上下两片、天上人间相结合,情景交融。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①。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②。银汉难通③,稳耐风波④愿始从。
【注解】
①疏衾:掩被而眠却觉得冷清疏朗。
②一诺:说话守信用。
③银汉:天河,银河。
④风波:坎坷困难。
【典评】
这首词说尽了相思的无奈与怅然。这又是一首悲凄委婉的作品,有人说这是纳兰写给自己被纳入皇宫的心爱表妹。纳兰生性多愁善感,他的离愁注定要比寻常人家沉重万分,在他为分离而感伤时,风清云淡,看上去朦胧湿重,似乎要渗出泪似的。
你瞧,茫茫天地间,风雨凄凄,你被纳入皇宫。宫墙阻隔,可是我们要如同牛郎织女那般,就算银河迢迢,无论天上人间,只要两情相悦、坚定不移,总会修成正果的。尽管如今我们分别了,但我们的誓言是禁得起考验的,就如同季布许人的诺言,一诺胜千金,说出来的肯定会做到,这时尽管音信渺茫无法得知对方的近况,只要坚持着,波澜退去时我们就可以重新团聚。纳兰渴望可以与心爱的人过着双栖双飞的幸福生活,可人事往往不如愿。
“翩翩浊世佳公子”,纳兰是旷世才子。那个时而豪放感慨、时而郁郁寡欢的他,用情那般深沉,生死契阔,从古至今又有几人呢?纳兰的词,将自身情感作为牵引静静延伸,恋情成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可敬可叹。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风。小晕红潮①,斜溜鬟心只凤翘②。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③。欲诉幽怀,转过回阑④叩玉钗⑤。
【注解】
①小晕红潮:害羞时双颊上泛起的红晕。
②鬟心:鬟髻的顶心。凤翘:古代女子凤形的首饰,或者冠帽上插的鸟羽装饰。
③直为:只是因为。凝情:专注的情意,此处指绵细而浓烈的感情。
④回阑:回栏,回旋曲折的栏杆。
⑤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亦指美女。
【典评】
这首词描写了怀春少女偶遇心仪男子时的矛盾心理。纳兰极善于表现女性心思,拿捏得非常到位,好像戏剧那般,把一位可爱少女生动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上片写相见时的行为举止。可能是在一次游春时,女子赏花时信足而观,可前面忽然闪过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是我心里偷偷喜欢的那个男子——顿时手忙脚乱,语无伦次了,竟然还没有跟他说一句话,脸便红了,如同一朵芙蓉花,经过一场秋雨,变成了微微的红色。两颊因害羞而红晕一片,低下了头,头上的凤钗往上翘起。
词的下片侧重于刻画心理,立足于女子的心思着力描写。很想轻轻地叫他一声,对他打个招呼,可又怕被别人看出来自己是如何爱他,然后说三道四。也想与他一诉衷肠,将自己心中想了好久,一直只能当作自言自语的心里话对他讲一讲。可他已经走远了,游春的雅兴顿时就不见了,心里又充满了无尽的思量。只好徒然转身倚栏,百无聊赖闲敲玉钗。
这首词从女子角度来看待这次偶遇,可词人纳兰却是其中的男主角,亦就是那个女子偶遇的对象。因此实际上这首词最后还是词人的自我慰藉。他遇到一位心仪的姑娘,他们会不会相爱并不确定,而可以肯定的就是纳兰确实已经迷恋了她好久。纳兰性德通过虚构一个女子对他的这种感情,而用来表现自己的这种感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纳兰性德是何其痴情。这种安排也是十分巧妙的。
这首词在词风上深受花间词的影响,却也大大突破了花间窠臼。词人在女子与自己的双重身份上,立足女性视觉,进行自由切换,不管是行为举止还是心理上,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读罢令人格外感动。
减字木兰花
断魂无据①,万水千山何处去?没个音书,尽日东风上绿除②。
故园春好,寄语落花须白扫。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③。
【注解】
①断魂:销魂,形容极度的哀伤、感动、情深。无据:没有凭据。
②尽日:终日,整天。除:指夏历四月,这时繁花凋谢,绿叶纷披。
③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典评】
这首词还是表达伤春离别之情,在纳兰的众多诗词中这个主题极为寻常,而这首词在构思上有所取胜。尽管是同是一种酒,可用不同的酒瓶去盛装,那个喝酒的人最后也能品出不同的滋味。
上片从妻子的视角来写。断魂漂泊不定,无限思念不知如何诉说。千山万水间,伊人身在何处,怎么一点音信都没有,一纸信笺也没,终日站在东风中,春风又吹得枝叶渐绿。
下片是从自己角度来写的,承上片对妻子埋怨似的言语进行回答,好像是在异度空间里进行对话一样:思念故园,想来春光恰好,满园浓郁的春风,这时我多想为你写去一封信啊,我想对你说,去年一起赏花,一起看春光逝去,一起去扫那铺满地面的落红,一起葬花,而今年只有你一人独自去赏花,独自看着花的零落,最终又一人扫去满地落花。这是多么悲惨,多么伤心啊,我又怎么能提笔为你写去这样的信呢?莫再伤春,春色年年有,来了又去,不能同在固可惜,你我同是天涯沦落人,共患相思病。
不管怎样,这次的对话都只是幻想罢了,只是词人因为思念情深而导致的情感爆发。词人不管如何“解释”,在家里的恋人都听不到,因此也不会“原谅”他,而纳兰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因此说这首词的情感基调还是悲凄而感伤的。
减字木兰花
花丛冷眼①,自惜寻春来较晚②。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③,不信相思浑不解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注解】
①冷眼:冷淡、冷漠。
②寻春:游赏春景。
③绝代:此处指代伊人。
④浑不解:犹言全不解。
【典评】
纳兰的这首《减字木兰花》是相思之作,但是这份相思中寄托着一份浓重的哀婉怅惘之情。
上片中,纳兰在这里沿用了唐代风流才子杜牧的故事,用来表明自己和杜牧相似的情感:原来只好责怪自己太迟来游赏春景,没有看到最美的颜色,不能去埋怨花丛渐渐清淡,太早凋零。只是看着眼前这春光易逝之景,不禁想起了佳人。纳兰生性多愁善感,触景伤情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他吟道:“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想来佳人也如同这冷眼花丛,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双颊羞红、盈盈浅笑地出现在纳兰眼前了。
“不信相思浑不解”,这里的“浑不解”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曾经相亲相爱,这份真挚而深厚的情意令纳兰坚信那绝世佳人必然没有忘记自己,而自己的情深意切,就算如今二人早已分隔天涯,伊人的心中也必然是明了的。而你如果真的懂得我对你的一片深情,就“定与韩凭共一枝”吧。
纳兰在这首词里寄托了浓重的怅惋思念的悲愁与生死相许的深情,并没有太多对世间缘分浅薄的愤怒恨怨,这恰好与纳兰“怨而不怒”的诗学主张相合。
原来最痛的思念就是一份离别,两处销魂凋零。就算这么昏惨惨还要继续相思,消磨时光,伊人消瘦,好像一个瞬间就从今生延伸到了来世,口中心里仍然碎碎念着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