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他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一生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决定了。当他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草稿,手指无比灵巧地在琴键上滑动,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抱住了他,兴奋地喊道:“天才啊!年轻人,天才!……”正是这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使勃拉姆斯的自卑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赋予了他从事音乐艺术生涯的信心。在那以后,他便如同换了一个人,不断地把他心底里的才智和激情渲泄到五线谱上,成为音乐史上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舒曼对勃拉姆斯发自内心的一句夸奖,成了勃拉姆斯一生中的转折点。正是这一句夸奖,创造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大师,人类听到了《B大调钢琴三重奏》、《G大调钢琴四重奏》等一曲曲美妙绝伦的乐章,享受到了浪漫激情的昂鸣。
间接夸奖法
挑剔与指责,是人们最难以接受的方式。把指责变成夸奖,在人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能真正地做到,但这正是世界着名企业家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
洛克菲勒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家。他把许多有才能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成为公司的“顶梁柱”。那么,让我们看看洛克菲勒靠什么“磁力”来吸引下属的。有一次,公司同事艾德华?贝佛处置失当,在南美做错一宗买卖,使公司损失一百万美元。洛克菲勒本来可以指责艾德华‘贝佛一番,但他知道贝佛已尽了最大努力——何况事情已经发生了。于是,洛克菲勒就找些可以称赞的事,恭贺贝佛幸而保全了投资金额的百分之六十,“棒极了。”洛克菲勒说,“我们设法每次都这么幸运。”
意外夸奖法
渴望得到人们的夸奖,受到称赞,自然令人心悦。但似乎意料地得到人们的夸奖,则会让人惊喜,如:下属上班时将屋子打扫干净,在他看来是份内的事,却得到领导的赞扬;丈夫工作忙时,妻子包了所有的家务,丈夫回来称赞妻子几句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平常的小事,但使对方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夸奖。这种夸奖会被人认为出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其效果更佳。
如《红楼梦》中的一段: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道:“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帐话!要是她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分手了。”凑巧这时林黛玉正好来到窗外,无意听见这些话,使她“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二人推心置腹,感情大增。
有时,即便是轻轻地点头以示夸奖之意,只要时机得当而又巧妙,亦可激动人心。
约翰?沃登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有名的篮球教练。他对队员们说:“一旦投篮得分,就应该对自己的队员微笑,眨眼或者点点头。”约翰?沃登这样教训队员,对于保持整个球队的团结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夸奖的内容出乎对方意料,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好感,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讲了一个他曾经历过的故事。一天,他去寄挂号信,但从事年复一年单调工作的邮局办事员显得很不耐烦,服务质量很差。当她给卡耐基的信件称重时,卡耐基对她赞道:“真希望我也有你这样美丽的头发。”闻听此言,办事员喜出望外,她惊讶地看着卡耐基,接着脸上泛起微笑,热情周到地为卡耐基服务。
目标夸奖法
在夸奖别人时,为别人树立一个目标,往往能为别人增添信心,坚定信念,使其为这一目标而奋斗。文斯?伦巴迪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绿湾足球教练。在率领队员训练时,他发现一个叫杰里?克雷默的小伙子,训练认真,思维敏捷,球路较多。他非常欣赏这个小伙子。
一天,他抚摸着杰里?克雷默的头,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有一天,你会成为国家足联的最佳后卫的。”克雷默后来回忆说:“伦巴迪鼓励我的那句话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以后的足球生涯中,一直保持着那个肯定的自我形象,成为绿湾足球队的明星,并且是国家足联主力队员。夸奖可以对被夸奖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使其坚定自己成功的信念,创造成功的奇迹。
肯定夸奖法
人人都有渴望夸奖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时机,成功地完成某件事,自己苦心钻研多年的项目终于通过鉴定,作品的发表等,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时,不失时机地赞美会使被夸奖者终生难忘。美国着名诗人惠特曼奔波多年,希望有人对自己的诗感兴趣,却毫无结果,因而郁郁寡欢。他的诗集《草叶集》出版后,1个月内书店卖出2、3本。当他把凝聚自己心血的书送给母亲时,被母亲毫不客气地扔到纸篓里。
因此,惠特曼十分伤心。这时,托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给他寄来一封短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先生,对于《草叶集》这份美好礼物的价值,我无法做到视而不见,我觉得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不同凡响的礼物,充满了机智与智慧,我祝贺你开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爱默生还在报纸上着文推崇《草叶集》。
不久,《草叶集》受到普遍重视,被认为开了美国一代诗风。
爱默生的信,无疑对惠特曼以后的成功起了巨大作用。它肯定了《草叶集》对美国诗坛的贡献,犹如雪中送炭,使惠特曼在茫茫无望中看到了希望。
NO13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
加强沟通和交流是现代社会的鲜明特征和明确走和。毋庸置疑,一名经常发表真知灼见的人,会给人以启迪和帮助。这样的人在交际中容易取得人认可、受人尊重的优越位置。但是发表己见很有一番讲究,处理得当,你的意见能充分展现,反之则不能如愿。对此,有4点修养,尤其需要朋友们在发表己见时加以注意:
(1)见隙发话,不抢话争话
自己有真知灼见希望尽快发表出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同样也要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不能迫不及待地在他人侃侃而谈时,硬是卡断他的话头,让自己一吐为快。或者他人正欲发言时,你捷足先登,把别人已到牙根的话硬是挤回去,让自己畅所欲言。发表己见首先应具备的修养就是耐心,待别人充分发表了意见之后,或轮到你时,你再发言不迟。这不仅不会减轻你发言的分量,还会调动大家的听话情绪。
小彭是个有理想、有见解的青年,但他性子急,面对众人常有抢话争话的毛病。他大学毕业分到某校任教,目睹学校疲软落后的教学现状颇感心焦。经过调查和思考,他形成了一些可行意见,准备在有关会议上力陈己见。
机会终于来了。学校为整顿校风,召集大家出谋划策,许多教师积极响应,作了充分的发言准备。小彭一则视振兴校风为己任,二则想一开始就让自己这名新兵给人留下个好印象,于是很干脆地把几个要发言的老教师晾到一边,抬高嗓门,抢先发言。他在那儿唾沫飞扬,众人却只顾目瞪口呆。结果,人们不仅未能接受他的意见,还对他的人格产生怀疑。假如小彭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当时说话的进展情况适时趁隙陈述自己意见,可以预见,小彭将收到理想的说话效果。
(2)尊重他人,不随便否定他人意见
尊重对方是交际的一项基本原则。说话是人的思想的反映,尊重他的意见,也就如尊重他这个人。但有些人为了把自己的意见突出出来,引起他人对他谈话价值的充分认同,常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意见加以贬低、否定,结果引发了对方的不满和对抗,不仅自己意见未得到重视,反而遭到冷落和否定,自己形象也受到贬损。
有些善说话者,在发表己见时,恰恰会巧妙地从不同角度对已发表出来的意见加以肯定和褒扬,甚至采取顺势接话、补充发言的方式陈明己见。
这样,别人会保持一个积极的良好心态倾听你的高论,你的意见圆满发表了,你的风格也显示出来了。
小杨在一次讨论会上,对一名同志的意见感到不可思议,忍不住想出口相驳,阐明己见。话一出口,见场面顿时由热而冷,那名同志也面含怒色,小杨猛然醒悟,觉得同事间和气为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讨论,不能太火药味了。于是他慌忙打住,巧改其口,从另一角度把反话说成正话,大家个个释然,说话场面重新和谐起来,小杨也把自己的不同意见准确完整的表达出来。最后,大家求大同存小异,讨论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言语谦虚,校准说话基调
有些有见解甚至有真知灼见的人,喜欢言辞激昂,显得咄咄逼人,意在增强说话力度,引起听话者的震动。有时这样做可能会有效果,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
其一,形式上太激烈,容易伤害人,不易为人接受。
其二,言辞太激烈,可能会导致水分过多,夸张色彩太浓,给人以言过其实的坏印象。所以发表己见时,最好把住分寸,定准基调,保持一种谦虚的姿态。
小高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家小企业。企业此时正在困境中挣扎,产品没有销路,生意能力有限,生产效率低下,企业形象不佳。
从领导到工人,个个垂头丧气,无可奈何。
小高毕竟是有知识的人,到了单位很快看出症结所在,良策高见不可胜数。但小高并没有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而是出言谨慎,言语谦虚,以商榷建议的口吻与大家交流意见很快赢得了信任,他的意见很快得到采纳,他的威信也树立起来。
(4)注重语德,不要话中含刺
发表己见应只管把自己的意见、主张陈述出来,平心静气,用语讲究,不可话中有话,含沙射影,于言辞之间讽刺挖苦别人。
无可否认,别人意见未必精当,有些还于你不利,但谈话本就是一种沟通和协商,大家都把意见亮出来了,真理和谬误自现。
那种冷嘲热讽、话中含刺的方式,显然是不友好的,难以达到交换意见的目的,还会导致双方形成对立关系。
对别人是贬损,对你也毫无益处。某球迷协会组织了一次侃球沙龙活动,大家都是热血球迷,所以气氛十分热烈。
小滕对足球向有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见大家都侃完说足了,就唰地站起,侃侃而谈。大家起初都感到他的见解独到,不觉侧耳倾听,可不久却听得不是滋味。
原来小滕在发表己见时,竟用含混不清但又确有所指的方式,对大家的谈话作了某种程度嘲弄,而且越说越走味,言辞越来越尖刻。大家都听得很不自在,又找不出理由找小滕的茬。小滕扬扬自得,球迷们却心存不快,最后大家不欢而散。小滕自此成为大家不喜欢的角色。发扬民主,不搞耳提面命。发表己见当然希望别人洗耳恭听,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重视。但能否如愿,主要看别人。作为说话者,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和认识能力,使自己的意见足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震动。有些人发表己见时舍本求末,不注意把自己的意见加以斟酌、优化,而是通过外在形式控制听众的听话态度和情绪。
小廖是个年轻干部,最近下派到基层工作。起初那些基层干部对小廖有种新鲜感,所以大会报告小会发言总让小廖“指示指示”。
而当小廖官腔十足地说三道四时,大家也都屏气凝神,如小学生似的认真听讲。但时间一长,小廖的报告也好发言也罢,再也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小廖当然想找回昔日的好感受,便强用逼视的眼神、严厉的表情、前倾的身体、道劲的手势、响亮的腔调,督促大家如以前那样认真听他“教诲”。但大家只是收敛片刻,很快又对他不予理睬了。
如此三番五次后,小廖不仅未能如愿,反而会遭到大家的否定和非议。
NO14如何避免沟通的矛盾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讲,处理个人冲突比解决团体冲突更为困难。在判断某种冲突是公开的、恶意的,还是微妙地隐蔽着的,强烈的个人感觉常对判断产生影响。
着名沟通专家詹姆斯?韦尔和路易斯,巴恩斯曾说:“有效地解决冲突的能力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至关重要。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在不让个人冲突危及组织总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将组织的成功与壮大建立在个人的不同意见之上。”
韦尔和巴恩斯一致认为,个人冲突和团体冲突一样,是组织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它既不可谓之“好”,也不可谓之“坏”。它可能是破坏性的,但也可能起一种创造性的作用。
个人冲突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方撤出,另一方占据主宰位置,这就是古典的赢输格局。问题被强制性解决了,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它只代表了某一方面的观点,而忽视了对立方的观点,实际上是压制了不同的观点。这种格局只可能出现暂时的平息,而不会使冲突最后终结。
另一个方法是掩盖差异,即实际上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去剖析问题的症结。这也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法,问题还会重新出现,冲突可能还会再次开始。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讨价还价,然后达成妥协,这意味着冲突双方都作好输和赢两手准备,目标是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但是,讨价还价涉及各种战术、技巧,双方更急于寻求可接受的妥协,而不是切实合理地解决问题。
韦尔和巴恩斯还提出另外两个解决个人冲突的方法:控制和以建设的态度面对冲突。
控制:制止冲突双方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当冲突双方情绪激化时采取的策略,它把冲突双方暂时分开,暂缓冲突发生。因此,虽然双方矛盾仍然存在,但是有关各方能有时间冷静下来,仔细考虑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但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其后的冲突可能缓和,也可能更加激化。
塑造冲突双方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个策略宜在已不可能阻止双方相互作用时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一些基本原则来处理冲突,如促使双方沟通信息,或先处理一些特定问题。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暂时的策略,尤其在双方强烈情绪仅仅是被压制住而非真正解决的时候。
个人咨询这一方法并不强调解决冲突本身,而是将重点放在两个人的反应上。它给人们一个机会放松紧张的对立情绪,鼓励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这个方法并不强调冲突的本质,即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相对而言,建设性对抗更有利于冲突的长期解决。
以建设性态度面对冲突: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冲突的方法。冲突各方聚在一起,最好还有一个客观的第三方在场,帮助形成一个探讨性的、合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