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的战争泥潭暂且不说,巴黎谈判桌也称为一片掺杂了枯叶腐肉的、冒着气泡的“热带沼泽”,让想要弄清楚究竟的人看得眉头大皱。很长时间里,美国人甚至没能与北越政权进入正式结束战争的议题——他们纠结于谁有资格列席谈判桌。阮文绍为首的南越共和国根本不承认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他们要求必须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在政府中占据完全的支配地位,而民族解放阵线的人则坚持至少成立一个有商有量的联合政府,即使处于弱势,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阮文绍政府意志坚强,对美国劝说其软化以促成和平的努力视而不见,基辛格这样的外交大师对此也束手无策。
巴黎的谈判桌上的咖啡冒着白气,谈判各方或是瞪眼,或是打着哈欠。而此时千里之外的中南半岛,几块区域一会儿被甲方攻占,一会儿又被乙方夺回,对自己的归属感到困惑茫然,更为留在自己身躯上的越来越多的尸体惊愕叹息。深陷战争的人信息有限,不知道谈判进行得怎样了,但很难说此时的他们的内心到底更倾向于哪一方,战争进行得太久了,当初参战的因由已经想不起来,只剩下麻木和深深的疲倦。
战争发生在美国本土之外,但却成为笼罩在美国人头上的梦魇和阴影。尼克松竞选总统时曾承诺要尽快结束战争,这成为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希冀。在他任期的开端,结束战争的工作没有实际进展,人们表示谅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但过了这么久,那个承诺仍然遥遥没有实现的影子,这就说不过去了。
国会内的反战情绪日益滋长,参议院通过决议:承担海外义务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它必须通过立法机构的允许。为争取和平而决定延期开学的运动也浪潮般席卷美国,得到成千上万的美国大学生的支持;1969年11月,超过25万的示威者涌入华盛顿,用沉默的游行表示抗议。
反战行动从温和转为诉诸暴力。罢课、纵火、骚扰、抢劫、暴行遍地开花,此起彼伏。国会的反战行动也加紧步骤,参议院对美军卷入老挝和柬埔寨发出公开的强烈谴责;1964年(当时的总统是约翰逊)授权总统在东南亚自由行动的特权的东京湾决议也被废除。许多人提议修改军事销售法,截断美国在柬埔寨的军费支出并撤出在越作战的美国部队,这个提议都没有得到通过,不过两党反对尼克松政府决策的人正在不断增加。
美国人的目光开始投向柬埔寨,因为那里传出了屠杀无辜平民,残害妇女儿童的消息。1970年末,小威廉·L·卡利中尉受到军事审判。调查证实,卡利对1968年在美莱村杀害一百多男女和儿童的暴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庭认为,卡利犯有预谋杀害非武装平民的罪行,判他终身监禁。
判决引起争议。鹰派认为,卡利只是在执行任务,不该受到惩罚;而鸽派和自由主义者认为卡利只是可怜的替罪羊,五角大楼和它上面的全军最高统帅才是罪魁祸首。矛头直指尼克松。风口浪尖的尼克松没有龟缩不动,他把卡利从监狱捞出来,声称自己将亲自调查此案。舆论大哗,负责审判卡利的奥布里中尉公开批评尼克松损害军事法庭的威信,破坏了民众对一般法律制度的信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工作人员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偷窃并复制了五角大楼的机密文件,还把它送给新闻界发表。这些文件表明,前任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在中南半岛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抗击侵略”的应有界限,而他们在向公众作出解释时也不尽不实,有时简直是完全的欺瞒和哄骗。
政府的公信度进一步下降。人们说尼克松花言巧语,对他的所谓“体面的和平”的说法感到震惊和难以相信。但也有人将责任推给北越政府,认为他们的固执、拖延和欺诈损害了和平谈判的进程。
尼克松不得不做出点什么了,他开始强硬起来,他下令B-52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地毯式轰炸,宣称在轰炸不会停止,直到那些琐碎的谈判问题得到解决。北越终于屈服。不久,巴黎谈判重新开始,基辛格北越代表黎德寿会晤了整整35个小时。协议大致敲定后,尼克松下令停止轰炸。
1971年1月23日,协议正式生效;1月27日,双方代表赴巴黎在协议上签字,就在这一天,越南停火。
协议规定:美国排除越南海岸所有水雷,并于六十天内撤走全部驻越美军,拆除美军基地;一切外国军队都必须撤出老挝和柬埔寨;双方在六十天内释放战俘,对政治犯的认定则须越共和南越共同商议;成立一个有南越政府、民族解放阵线和中立派派出代表组成委员会,组织全国选举,形成一个新的南越政府。
战火终熄。可是超过一千亿美元耗费殆尽,五万多美国人因此丧生,三十多万人受伤流血。回到美国的驻越美军得到解脱,但并没有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一方面为他们的前途和未来感到担忧,一方面为驻越美军的所作所为而羞愧:一百六十多万越南人在越战中丧失生命,照片里被烧焦的孩子,悲痛的母亲,如山的尸体,呻吟的断壁,皱纹满面的越南老农……一切的一切,让善良的人挥之不去。
水门事件
在美国历史上,水门事件是一件影响深远的政治丑闻。1972年大选中,尼克松的首席安全顾问带领五人潜入水门大厦,为尼克松赢得大选而窃取民主党机密被当场抓获。事发之后,白宫秘书宣称此事只是一个三流的偷窃案件,不涉及任何严重的问题,尼克松也立即公开声明自己与此事无关。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跟随尼克松的共和党官员却在私下不断恐吓证人,甚至向被告提供金钱以买通证人,并许诺给被告提供政治赦免。这种种行动都将此事的幕后主使指向了尼克松。
起初,没有多少人知道事情的真相,这件事并没有对尼克松的大选产生影响。1973年,“水门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尼克松倍感压力。但他态度十分强硬,坚决否认与此事有关。与此同时,他还安排手下极力掩盖事件真相,甚至准备将事情的责任推卸到古巴人身上。
尼克松暂时骗过了公众,并连任总统一职。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水门事件的被告之一承认因受到政治压力而表示沉默,并提供伪证,而真相是整个白宫和总统委员会都牵涉其中。这一信息被披露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致使尼克松被迫同意重新调查“水门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的助手和涉及其此案的相关人员提出辞职,并宣称对“水门事件”负责。但这一招弃车保帅并没有使尼克松摆脱困境。
“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披露了尼克松的种种非法行为,包括在白宫安装窃听系统、对总统的对手进行胁迫利诱等。尼克松被要求提供窃听录音带和资料,走投无路的尼克松只能让司法部长废除特别检察官的职务,但司法部长愤然拒绝,离职而去。这件事使尼克松在公众中的威信一落千丈,政治地位日益不稳。
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提出弹劾总统的议案。尼克松只能提供自己窃听录音的原件。但是他提供的这批录音都经过了精心地挑选,目的自然是想要为自己开脱罪名。结果却是,因为尼克松对删除和空白的部分无法解释,再次加深了公众对他的怀疑和不信任。
尼克松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卷入水门事件的真相。美国参议院对录音带审核后,证明尼克松确与水门事件有关。在美国民众呼声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参议院正式对总统进行弹劾。
“水门事件”真相大白后,整个白宫都十分震惊:曾为越战结束和中美外交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尼克松竟然一直在欺骗公众和同僚。因此,许多共和党的议员和官员都表示尼克松应该辞去总统职务。尼克松再也无力翻身,为了避免被弹劾后的身败名裂,他决定辞去总统一职。
美国两党制形成以来,像“水门事件”这种类似的非法行为时有发生。从三十年代美国总统竞选中就开始出现类似的行为。在麦卡锡主义横行之时,这种利用政治权力来窃取隐私的犯罪行为就已十分猖獗。原本此类事件并不会引起多大反响,但战后总统权力的恶性膨胀使国会忧心忡忡,为了遏制总统权力的继续扩张,调和行政和立法部门的紧张关系,尼克松便成为了这次三权分立体制内部调整的牺牲品。
“水门事件”再次给美国的政治体制敲响警钟,深深地影响了此后历任总统的行为。此外,“水门事件”还暗藏了经济集团的利益之争。当时尼克松的政策有利于美国西南部经济的崛起,并触犯了东部集团的利益。东部集团多是老牌的工商业企业,在美国经济中仍占有优势地位,因而其政治影响力也非同一般。在“水门事件”发生后,东部集团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势必要借机将尼克松赶下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水门事件”实质上也反映了美国经济集团的内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