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讲究诚信
不诚实的代价是昂贵的,它将使人处于相互戒备、互不信任的关系之中,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和混乱。人们唯有以诚信为本,以诚信换取信任,整个社会才能充满和谐和欢乐。
诚信本身就是一场搏斗。曾有人说:“我每天都在虚伪和诚实之间搏斗。”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是非、善恶、美丑的战斗中,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但我们时常生活在不诚实里,玩世不恭被一小部分人推崇,而且他们以“大家都这么做”为由拒绝诚实待人。这就跟阿Q“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一样了。也许不诚实在短期会给你带来一定利益,但最终遭受失败的却仍是你。和不诚实作斗争是需要勇气的,一方面在自己内心要和道德的“惰性”进行一番斗争,战胜虚假的心理;另一方面在外界我们还不得不和不诚实的人、事战斗,这也许会损伤许多朋友的感情和友谊。但不诚实终究是站不住脚的,不诚实是冬天的雪,诚实的阳光一出来它就分崩离析。
失去信誉之后,会使对方很恼火,并且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是有信誉度的。如果你失去信誉之后,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是会获得宽容和谅解的。
有一家连锁店,生意兴隆,经常有排着长龙的队伍在采购,信誉颇佳。有一次一个顾客反映:他从这家店里买了变质的熟食。
当顾客将变质的熟食拿回来,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们为什么出售变质的食品时,服务员立即真诚地道歉,并耐心地解释:他们的确不知道,但可以马上退货、退款……
且不说那变质熟食是否真为该店所售,就其态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挽回信誉,赢得理解。
“解铃还须系铃人”,失去诚信之后,你的周围会有怀疑的目光、埋怨的话语,你的真诚也未必让人理解,那么,你只有用加倍或多倍的努力才能重新树立起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当你有失信誉之后,遭人冷落、拒绝、刁难,你应该平静地接受。因为,你做错了才导致别人产生这样的反映。同时,我们只能用信任去赢得信任,我们要相信身边怀疑我们的人总会为真诚所动。
用责任去体味幸福
有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飘着长白胡须的老人。她并不认识他们。于是说:“我想我并不认识你们,不过你们应该饿了,请进来吃点东西吧。”“家里的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
“不在,”妇人说,“他出去了。”
“那我们不能进去。”老人们回答说。
傍晚当她的丈夫回家后,妇人告诉丈夫事情的经过。
“去告诉他们我在家里了,并邀请他们进来!”
妇人走出去邀请三位老人进入屋内。
“我们不可以一起进去一个房屋内。”老人们回答说。
“为什么呢?”妇人想要了解原因。
其中一位老人指着他的一位朋友解释说:“他的名字是财富。”
然后又指着另外一位说:“他是成功,而我是幸福。”
接着又补充说:“现在你进去跟丈夫讨论看看,要我们其中的哪一位到你们的家里。”
妇人进去告诉丈夫刚刚与老人谈话的内容。
她丈夫非常高兴地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让我们邀请财富进来!”
妇人并不同意,说道:“亲爱的,我们何不邀请成功进来呢?”
他们的儿媳在屋内的另一个角落聆听公婆的谈话,并插进自己的建议:“我们邀请幸福进来不是更好吗?”
丈夫对太太讲:“就让我们照着儿媳的意见吧!快去请幸福来做客。”
妇人到屋外问那三位老者:“请问哪位是幸福?”
幸福起身朝屋子走去。另外二者也跟着他一起。
妇人惊讶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幸福,怎么连你们也一道来了呢?”
老者齐声回答:“如果你邀请的是财富或成功,另外两人中的任何一位都不会跟进,而你邀请幸福的话,那么无论幸福走到哪儿,我们都会跟随。哪儿有幸福,哪儿就有财富和成功。”
人生在世,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家庭、亲戚、朋友、国家、社会。责任心最基础的体现是对家庭。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体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家庭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这样的人往往是把责任看做是强加给他的负担,看做是个人纯粹地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于是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是盲目的了。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家庭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
正直的人最美最高尚
在人的各种品格中,唯正直最美,最为高尚。正直的人胸怀坦荡,是非分明,疾恶如仇,为了伸张正义常常挺身而出,所以俗语云:“作文贵曲,做人贵直。”当然,正直也容易招惹是非,遭受打击,甚至酿成身家性命之祸。然而,正因为难得,才使正直品德受人敬仰。谦逊、刻苦、勤勉、俭朴、善良、乐施、克己等品德,对于做人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个人若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想进一步有益于他人和社会,正直的品格就是必不可少的“梯子”。
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生前曾对人说过:“言人之所言者易,言人之欲言者难。言人之不敢言者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而不敢言之言。”他正直耿介的品格,曾使许多人自问自责,也使无数后来人引其为自己的楷模。
1960年3月18日,马寅初离开北京大学燕南园四十三号的校长办公室,回到东总布胡同三十二号家中。
马寅初虽然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校长之职,但他并没有放弃坚持真理、维护学术尊严的信心和决心。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说我反党、反社会主义,我想不通,我的见解与他们不一样,人多是有好的地方,但也有坏的地方。如六亿五千万人,每人节约三元,就有二十亿;可是每人多吃两碗饭,就要多吃十二亿碗饭,这样一下,可了不得。我的意见是不要再增加了,就控制在现在这个数内,我的人口论是为六亿五千万人民着想的”。
但正直的马寅初坚持真理反而被撤了职,他无可奈何地说:“在北大,政治上我是不能领导,可是在学术上我是可以领导的吧!我的人口理论是纯粹的学术问题,可是有人硬把它扯成政治问题,我当然不服。现在北大的空气太沉闷了,学生谁也不敢发表意见,没有学术空气。”
正直率真的马寅初,对批判始终想不通,“说我的人口论是资产阶级立场,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凭良心说我至今还弄不通。批评我见物不见人,我更搞不通,我的人口论,既重视客观规律,也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只见物不见人”。他最后说:“我是根据毛主席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指示,大胆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了出来,我勇于更正错误,但我坚持真理,而且在真理面前无私无畏。”
在政治高压下,马寅初没有写过一个字的检讨,在那个年月,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正直是做人的根本,马寅初正直高尚的品格令人佩服。
正直的人,以正气自励、立身和行事,是堂堂正正做人的典范。正直的人,俨然是一位睿智醒人的导师,他教导我们得志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失志;他提醒我们在安逸中坚守富贵不淫的情操;他忠告我们心存淡泊,让人性回归本真,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得到升华。一代贤相诸葛亮,把自己的文韬武略献给统一天下的大业,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以率先垂范的行动践行了自己在《后出师表》中立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其人格魅力,其可贵品德,一直为后人所景仰。
正直是铁面无私的表现。正直的人,永远保持着秉言直谏的作风,永远不知疲倦地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其扶正祛邪、除恶扬善的铮铮铁骨,对奸邪之人是一种威慑。宋代铁面御史包拯不徇私情、大义灭亲、铁骨丹心护国法的英名,令奸佞之徒胆战心惊,不敢任意为非作歹。所以贪官不仅嫉妒、仇恨正直清官,而且还残酷迫害忠臣。唐代天官侍郎崔玄,因性情耿介,拒贿罢宴,屡屡被奸臣告发,后被无端革职去位。武则天察觉在他离任之后,其属下官员却设宴庆贺,这提醒她崔玄并非不称职之官,而是妨碍了某些人以权谋私。因此她又重任崔玄为天官侍郎,倍加重用。
正直是一面镜子。一个人的心灵美好,足以成为一世之楷模,成为世人审视自己的镜子。正直的人,以其心灵纯真、品行高洁而溢于言表时,就表现出大公无私、耿耿丹心。魏徵之所以赢得唐太宗的信任和敬重,关键是他忠义直言进谏的品格和刚正不阿的气节征服了唐太宗的心。他死后,唐太宗痛惜自己失去了一面可知得失的镜子。
做个正直的人,会让你受益终身,快乐一生。
美德是心灵的除污剂
卢梭说过:“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幸运最能显露丑陋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在讲求效率和功利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心灵中为美德留下一片空间,让美德帮我们清除心灵的垃圾。不能物质生活丰富了,而心灵却贫乏了。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