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向前看,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才会充满希望”,这虽然是句老话,不过,无论在艰难的困境中,还是幸福的美好时刻,这句话都提醒着我们不能沉浸于过去的成绩或辉煌,始终要把眼睛看向前方。
其实,生命的辉煌就在于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超越,只有不沉溺于过去的成绩,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的推广,袁隆平院士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没有止步,仍然不断努力追求。他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严,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袁隆平凭着专业的积累、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
“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的研究,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开拓了新局面,杂交水稻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正是因为袁隆平院士一次又一次地把成绩留在身后,不断积极努力,他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让我们学习袁隆平院士那种在成绩面前不止步,不断积极努力在当下的精神,把我们过往曾经取得的成绩抛在脑后,轻装上阵,继续努力前行吧。
过去的成绩可以帮助你树立信心,但是不能为此沾沾自喜。每当自己完成某一个目标后,一定要及时为自己设主新的目标,当你懒惰而不思进取时,你需要用目标不断激励自己。
品悟人生
痛苦属于过去,我们需要放下昨日的痛苦,才能重建美满的新生活。同样,成绩也只能说明过去,我们也需要放下昨日的资本,努力在当下,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莫在过去的辉煌里长睡不醒
站在充满鲜花和掌声的领奖台上,那是值得你骄傲的。但是对于现在来说,那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了,别人不会永远记住你过去的风光,你也不要把那一次成功当成永远的成功和永远骄傲的资本,躺在那温暖的赞扬声里长睡不醒!
由于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骄傲,把一时的成功当做永久的成功,这样的人就会从此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甚至前功尽弃。
我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人常常不能走出曾经的辉煌记忆,沉浸于虚无的胜利幻想中。他们因为过去的一次成功就自我满足,眼前显现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鲜花与掌声。所以,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和虚荣心,非但自己不思进取,还伺机嘲讽别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心理的扭曲。
有新闻报道,某大学一名男生自杀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校园、整个城市,乃至全省。谁能相信他会自杀呢?四年前,他可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大学的。如此一个优秀的学生怎么会轻生呢?
熟悉他的同学、老师和老乡,都为他的轻率而倍感痛心。谁能想到四年前他的风光呢?这所大学虽是重点,却一直鲜有省状元考进来。他进校后,学校领导、老师对他备加重视。仅对他个人的宣传就搞了半学期,他成了全校的热点人物,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让他有了飘飘然的感觉。从此,他变了,从那个勤奋上进、谦虚好学的少年变得极其高傲,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所以,他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刻苦用心,他经常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好而不去上课,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而是时常沉浸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世界里混沌度日。
老师为他的滑坡而担忧,经常劝导他要戒骄戒躁。可是他总是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他认为,自己这么聪明,对付那些考试是小菜一碟。就这样,虽然他从未在期末考试中挂“红灯”,但成绩平平。转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单上自然没有他。于是,他终于不甘心起来,向全班同学宣称他要考上全国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从此,他开始起早贪黑地学习了。无奈,由于大学期间专业功底太差,最终他的成绩没有过线。这对于骄傲惯了的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整个人像崩溃了一样,在成绩公布榜前默默伫立了很久。
当然晚上,宿舍的同学发现他没回来休息,也没太在意,以为他心情不好,去哪里散心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在教学楼前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口袋里装着一份浸透了鲜血的成绩通知单和一份遗书。他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所以我选择了死亡。对我而言,没有了骄傲就如同剥夺了我的生命。”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正是因为他一贯沉醉于自己曾经的辉煌,一旦幻梦变得支离破碎,他那颗习惯了赞扬和追捧的心,便难以负荷以至于精神崩溃。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会收获品德。”而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将收获众叛亲离的果子,甚至是不可预知的危险。这位轻生的男同学自满自得,不懂得戒骄戒躁,脚步一味地停留在原地,而虚荣心却日益膨胀,最终由于心理压力承受不住,使年轻的、本来该有所作为的生命走向了终结。可悲的是,直至死前他也未能明白自己失败的原由,他不知道,是骄傲害了他,是虚荣心害了他!
人如果有了名气,常常会飘飘然。那个4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小小年纪就出名,长大后先被提拔做了侍御史,后来又改任北海相,他以为自己既有才又有名望,所以待人傲慢,甚至多次戏弄侮骂曹操。他同其他官吏合不来,以致上怒下怨,被人诬陷想图谋造反,不但自己遭受杀身之祸,而且殃及两个儿子。
拿破仑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只愿躺在过去的辉煌里不愿醒来的人。他率领的军队曾出奇制胜,所向无敌。可是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战绩使他骄傲自大,使他目空一切,武断专横。他过高地估计自己,丧失了客观分析敌情的能力,终于导致了滑铁卢战役的失败,由战争之神变为阶下囚。
大文豪王尔德曾说:“人们把自己想得太伟大时,正足以显示本身的渺小。”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不是常胜将军。让曾经的胜利,曾经的辉煌留在心底,闲来无事,偶尔拿出来玩味一下,实无不可。万不可把它当成永远的荣耀,从此止步不前。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愿靠吃老本生存的,更不会原地踏步,而是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品悟人生
沉醉于自满自得,这是愚蠢的表现。过分的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它虽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也常使人错生优越感和自我幸福感,但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最终只会导致心理的变态和精神的崩溃。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变的话题,那就是自己在小的时候所受的苦楚,在读书时的穷困,因家境不好而受到的冷遇,还有婚姻的挫折,以及亲戚、朋友如何对不起自己……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因而抑郁寡欢。其实,这都是数十年前的陈年旧账了,我们却为此所困,始终不开心,常年处于负面、阴暗的心态中,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这样活着的确是一种痛苦!
岂不知,有的事情须刻骨铭心,永世不忘;有的事情则要尽快淡忘,所谓事来则应,事去则净。哪些事该被淡忘?
应淡忘人生中的挫折与不幸;应淡忘名利的得失;应淡忘岁月的伤痕;应淡忘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应淡忘陈腐、过时的观念;应淡忘流言蜚语;应淡忘冷遇和种种烦恼。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往事的阴影,保持随缘常乐的状态。否则,如果纠缠于昔日的痛苦中,时间长了,定会损坏身心健康,导致疾病。
加州大学一篇保健资料提出:半数以上的早老性痴呆和80%左右的恶性肿瘤都与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及不良信息有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淡忘那些负性事件及不良信息,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此,《大般若经》告诉我们:“虽行布施,而不希求施所得果,……虽有所作而无执著。”近代高僧印光法师也劝告我们:“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怜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金不练不纯,刀不磨不利。不于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令心神失所。能识得彼无什势力,其发生劳扰心神者,皆吾自取。经云:若知我空,谁受谤者?今例之云:若知我空,烦恼何生?古云: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如此,则能少生烦恼,淡化烦恼,心境平和愉悦,久而久之,则能不为烦恼所动,犹如中流砥柱,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有了这份修养和快乐,就是人生的成功。谁不愿拥有一个不为烦恼所动的快乐人生呢?
所以,人生短暂,何必对过去的痛苦耿耿于怀呢?何必要自己伤害自己呢?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怀恨、不满和烦恼,如果把怀恨、不满和烦恼融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愈。我们一定要将过去网开一面,宽恕所有的人;而宽恕别人,就是爱护自己,是真正、彻底地爱护自己。要知道,最有力量的是宽恕,是慈悲;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我们当下就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淡忘不快,可以消解烦恼,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祥和与友爱。这一切其实就在当下的一转念之间:你不妨想想,哪一句是你常说的?这两句是:
“所有的人对我都不怀好意。”
“所有的人对我都有很大帮助。”
那么,什么事情须刻骨铭心,永世不忘呢?是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所谓:人对我有恩不可忘,我对人有恩不可不忘。为何要牢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因为要随缘报恩。猫、狗之类尚且知道报恩,何况人类?不知报恩如何做人?故佛家提倡上报四重恩:祖国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
那么,为何又要淡忘自己对别人的恩德呢?因为念念不忘所施之恩,就意味着时刻期待别人的回报,其心态近似于放高利贷者。一旦对方不报答,或报答得不够,势必恨从心起,大骂其“白眼儿狼”、没良心。于是,烦恼丛生,反目为仇,善缘竟成恶缘。这真得划不来!所以,应虽行布施而不求回报,作而不执。这就是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就能度过烦恼的激流,到达无忧、安乐的彼岸。
对错怪或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的心灵不要被仇恨、烦恼所蒙蔽,怒火中烧、烦恼怨恨,对自己比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将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即使在不如意的环境中,也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欢乐与友爱的生活。那么,回想我们所恨的人的一些优点,念及他曾作过的一些好事,而对他拙劣的一面视而不见,如此怒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烦恼会烟消云散,心中会充满慈悲。
品悟人生
有的事情须刻骨铭心,永世不忘;有的事情则要尽快淡忘,所谓事来则应,事去则净。
不为无法改变的事而纠结
孔子说:“已经做过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议论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他是要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被已经发生的相关的事情所困扰,只要是正确的,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没有必要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悔恨,眼光要向前看。
每个人都有怀旧的心理,即使嘴里高喊着向前看,眼睛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瞄向已经过去的日子。绝大多数人对新事物的接受会表现出一种羞羞答答的心态,直到新事物不再新鲜,再用一种怀旧的或恍然大悟的口吻来评说。客观地分析,向后看既是对过去的留恋,也是对现实的迷惘和不满。
但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向前看就显得比怀旧更为重要。特别是对新事物,更应该用发展的和超前的眼光来认识对待。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在一定的时空中有规律地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就是说分析事情或现象要以特定的时空作为条件。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要向前看,否则,难免落伍而被新新人类蔑视为“土老二”或“阿乡”。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于曾经失去的机会耿耿于怀。每当失意的时候,都会感叹,如果当初我那样选择,那么现在我将是怎样怎样了。但关键是你没有那样选择,关键是你已经失掉了那个机会,如果你再自怨自艾下去,你将失掉下一个机会。所以,过去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你当初那样做,一定有你那样做的理由,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不能用你的今天去对比你的昨天,然后使自己生活在痛苦中。这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对于现实来说,预测永远都要甘拜下风,你当然不必为曾经的选择失误而伤心沮丧。
东汉大臣孟敏,年轻的时候曾卖过甑。有一天,他的担子掉在地上,甑被摔碎了,他头也不回地径自离去。有人问他:“甑摔坏了多可惜啊,你为什么都不回头看一看呢?”孟敏十分坦然地回答:“甑既然已经破了,再疼惜它也没有什么好处了。”是的,甑再珍贵,再值钱,再与自己的生计息息相关,可它被摔破,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你为之感到可惜,心疼如焚,顾之再三,又有什么益处呢?
这就是明代大学问家曹臣的《说典》中的一则小故事《甑已摔破,顾之何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痛惜,后悔,哀叹,忧伤,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聪明人的共同的生存智慧。
一位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上弄出去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都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这位老人把失去变得可爱,我们何尝又不能呢?不要老盯着被打翻的牛奶,赶紧把家里的猫抱来,就当是给猫准备的晚餐了。
我们都经历过某种重要或心爱的东西失去的事情,其大都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总是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没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与其抱残守缺,不如就地放弃。普希金的诗中说:“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变得可爱。”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