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实际上就是对拟投资项目经济上的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的分析、论证与判断。可行性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所有分析论证方面的活动。照此推断,企业投资项目拍板定案之前的有关投资项目的分析论证均属于广义可行性研究,它便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狭义可行性研究仅仅指的是详细可行性研究。
根据人们对企业投资实践经验的总结,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在于:一是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众所周知,投资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投资项目的必要性除了决定于企业意愿外,主要决定于投资项目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投资环境条件要素的拟合性。两者的拟合情况主要通过分析投资项目与上述投资环境条件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来加以判断,其中最主要的是判断企业投资是否适合市场需求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换句话说,只有符合投资环境条件要素特别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投资项目,才具有投资的必要性。二是研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或可能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或可能性又需从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由于投资项目工程技术与生产技术的不同选择,不仅决定着项目投资实施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决定着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在技术方面要研究投资项目所选择的技术目标是否是先进性、适用性与可靠性的有机统一,如果投资项目的技术目标只是一味地追求先进性或可靠性都是不恰当的。
换句话说,只有当投资项目的技术目标是先进性、适用性与可靠性的有机统一时,才能说明企业投资项目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微观经济效益,因而在经济方面要研究投资项目能否获得及怎样获得合意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只有当企业投资项目能够获得合意的经济效益时,才能说明这个项目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可行性研究是企业投资最终决策(拍板定案)的直接依据,这是由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其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投资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企业投资作为需要多层次劳动分工协作和耗费多种资源的特殊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必然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内、外部经济关系。就企业内部而言,其投资便会牵涉到企业现行生产与消费、企业与职工、股东等方面的分配关系、资产存量的调整、劳动组合的变化以及新技术、新观念的引入等诸多问题;就企业外部而言,企业投资会牵涉到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资本所有者、设计单位、投资品供应者、土地使用权拥有者等多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因此通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企业投资项目与各经济主体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判定,便可以为企业妥善处理这些关系提供依据。换句话说,其它经济主体只有在确知投资项目具有可行性时,才能了解自身参与企业投资过程是否有利可图,从而才能决定是否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因此,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企业组织工程设计,签定贷款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设备订货合同、投产后的原材料定货合同及组织运输等项工作的依据。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有利于促进投资项目工程优化,提高投资质量。
由于企业投资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极强的空间性与单件性,既使得企业在投资实施前要慎重选择投资地点,又使得每一投资项目要求有不同的技术方案,因此要选择合理的投资地点和可行的技术方案就必须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只有通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才能够确知在某地的投资是否与周围的环境拟合,才能够确知每一个投资项目的特殊性,并根据其特殊性确定技术方案,从而为提高投资质量奠定基础。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有利于企业弱化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经济效益。
企业投资所具有的极强的时效性可能导致企业投资预期目标的实现面临因投资品价格、利率、税率变动和技术进步,而导致投资成本上升,技术落后等风险,并影响企业投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对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便可预先对投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以有效地回避、分散、转移投资风险。
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企业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执照的依据。
环境保护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各项指标均应符合政府相关规定及标准,因此,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环保部门批准发放执照后,项目即可开始施工。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必须依据有关立法,政府有关政策、规划与规定,以及相应的技术资料等来进行,具体而言,主要有:
1,与企业投资活动相关的立法,如:公司法,各种税法等;
2,政府的各项政策与规定,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环保条例,劳动保护条例,政府有关建筑设计方面的标准及预算定额等;
3,企业投资项目建议书;
4,企业委托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合同或协议;
5,企业拟投资地区环境现状资料;
6,企业与各协作单位的合同或协议;
7,市场调查报告;
8,主要工艺与装置的技术资料;
9试验试制报告;
10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步骤及具体内容。
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依次分为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间有一种递进关系--研究内容由浅入深,投资与成本估算的精度要求由低到高,研究工作量由小到大,研究所需的费用由少到多。
1,投资机会研究及其内容。
企业的投资动机能否转化为投资设想,形成投资方案,并成为现实的投资行为,往往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投资的“天时”、“地利”等外部因素和“人和”等内部因素,即投资机会。显然,投资机会指的是企业投资条件和由构成企业投资环境的条件要素所传递的对企业投资有利的信息。投资机会研究则指的是企业在一定的地区,根据对投资环境和自身投资条件的分析,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和可能的投资项目的全部工作,它包括一般机会研究和项目机会研究。一般机会研究旨在对企业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具体又有以下三种方式:
(1)地区研究,即研究某一地区的投资机会;
(2)部门研究,即对某一部门的投资机会进行鉴别;
(3)以资源为基础的研究,即识别以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投资机会。一般机会研究往往是由公共机构完成,但是企业可以根据外部的有关信息,结合自身的条件作出判断与鉴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机会研究。项目机会研究旨在将企业投资设想变为投资建议,它是在一般机会研究做出鉴别之后进行的。
一般而言,在进行投资机会研究时,应对下列情况进行调查、预测与分析。
(4)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气候、自然资源等。
(5)市场状况--供求关系、同业竞争、价格动向、消费偏好、可替代性、规模经济的要求等。
(6)立法与司法。
(7)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部门政策、产业地区政策)等。
(8)技术进步。
(9)生产要素成本。
(10)国内外类似投资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11)企业投资条件分析。
依照国际惯例,投资机会研究主要是对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成本与生产成本进行粗略的估计,估算误差大致要求控制在±30%以内,所需经费约占投资预算的0.2%~1.0%。当机会研究证明该投资项目是可行的时候,则应继续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投资机会研究完成后要编制投资项目建议书,以为初步选择投资项目提供依据。投资项目建议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根据对投资机会的判断向企业最高投资决策者提出的有关投资的建设性文件。根据我国现制规定,投资项目建议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主要依据。
(2)市场预测。包括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预测,销售与价格预测。
(3)拟议投资的规模和投资方向(产品方案)。包括对投资规模的分析,对投资方向决定的产品方案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分析。
(4)投资地点的选择。包括对拟选投资地的所选投资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投资环境要素,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等影响的初步评价,以及对投资地点是否符合国家生产力地区布局要求的初步判断。
(5)主要技术、工艺的设想。
(6)投资测算与筹资方案。包括对投资额及其依据的确定,选择投资来源、投资偿还措施与方式的打算,以及对垫底营运资本数额的估算。
(7)投资周期预计。
(8)投资效益预计。包括对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净现值、投资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初略测算。
2,初步可行性研究及其内容。
初步可行性研究又称预可行性研究,它是在投资机会研究的基础上,对拟投资项目的可能性和潜在效益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以判断投资机会的价值和拟议投资项目的生命力,从而作出有关投资项目的初步选择。初步可行性研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粗略的研析:
(1)市场需求与现有生产能力。
(2)生产要素的供给。
(3)投资地区与厂址选择。
(4)项目设计。
(5)管理费用。
(6)人力资源。
(7)项目进度。
(8)项目财务效益分析。
初步可行性研究对拟议投资项目的投资成本与生产成本的估算误差要求控制在±20%以内,所需经费约占投资预算的0.25%~1.25%。当初步可行性研究通过后,便可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
3,详细可行性研究及其内容。
详细可行性研究是企业投资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是在投资决策前,根据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在调查与预测的基础上,对拟投资项目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阶段。
企业投资的详细可行性研究是企业投资最终决策的直接依据,核心是对拟投资项目的关键所在作深刻、审慎的研析,以利投资决策。具体而言,详细可行性研究应深入研究有关产品方案、生产纲领、资源供应、厂址选择、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工程实施进度安排、资金筹措计划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和定员等方面各种可能选择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选择工作;在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时应着重对投资项目的总体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应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确定并推荐一个以上可行的投资方案,即进行投资项目准备。在该阶段务必防止草率和弄虚作假,否则仍会蔽智塞明,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第六节)正确评价商品流通企业的投资环境。
企业评价投资环境的目的。
构成企业投资环境的条件要素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种条件要素对企业投资成败的影响都不是相同的。同时,构成投资环境的条件要素在多数时候是企业不能控制的,企业最多只能对某些条件要素施加些许影响或尽可能地适应环境以减少实现投资预期目标的障碍。因此,企业评价投资环境的目的便是为了找出那些对企业投资成败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的环境要素,以期能趋利避害,进行恰当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选择,确保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评价投资环境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投资环境的关键是评价企业投资环境。而如何评价投资环境,首要的问题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我们认为企业评价投资环境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
企业投资主体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投资环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企业投资进入有利的投资场所。实事求是的核心是尽可能不受误导,客观地评价企业拟投资所在地(或所在国)的投资环境。实事求是的关键是深入调查研究,尽可能多地占有有关投资环境的第一手资料。
2,坚持辩证法。
坚持辩证法就是指企业在评价投资环境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投资环境。这是因为企业投资环境是变动的。具体地讲,目前的投资环境由于条件要素的变化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因此,企业评价投资环境应高度重视企业构成投资环境的条件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影响构成企业投资环境条件要素变化的各种原因。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众所周知,企业投资环境本身是一个定性的问题,难以完全用数量来表示,但是又因定性分析法难以建立比较的基础和把握住投资环境系统内在的逻辑性,往往不能或难以做出综合性评价结论,而定量分析则可以对投资环境系统的各条件要素做出定性分析所不具有的系统性、可比性、综合性的分析结论。因此,企业评价投资环境时应结合使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一般都是在最初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时使用,同时适用哪些内容简单的投资环境的评价。定量分析是先按照构成企业投资环境的条件要素的不同类型和层次,列出一个投资环境系统图,再根据不同层次的条件要求及其重要性分别确定各因素的权数(如一定的系数),然后根据最低层次的条件要素的权数或评分标准来计算出上一层次条件要素的得分,如是层层计算以得到企业投资环境系统的量化结论。
企业评价投资环境的标准。
企业投资环境是各种条件要素或一系列子系统组合的大系统。在理论界人们对这些条件要素的归集存在着许多分歧,这种分歧虽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对投资环境评价标准的确立和对投资环境条件要素的选择确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只就评价企业投资环境的一般标准进行讨论。这些标准始终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对微观利益的追求。
1,机会多而且好。
机会在这里是指以盈利机会形式出现的投资机会。相对来讲,机会越多、越好,企业盈利的可能性越大,企业投资更容易从拟议中的投资转化为现实的投资。机会的多少与良莠取决于下列因素:
(1)开放程度;
(2)优惠程度;
(3)竞争程度;
(4)独立自主程度;
(5)技术进步程度;
(6)资源丰富;
(7)市场需求与消费观念。
判断机会多与少可借助于投资饱和度,即在一定条件下,某一投资领域(如地区)已投入资本与该领域投资容量的比值。当该比值大于或等于1时,意味着投资已饱和,投资机会已没有;当该比值小于1时,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有投资机会。
2,风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