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经济批量模型的目的就是要计算出经济批量,也就是找到使TC值最小的Q。
利用导数原理,可以解的经济批量是:
Q*=
经济批量下的存货持有成本是:
TC=
全年最佳订货次数(N)是:
N=AQ*=
值得注意的是:在假设条件中有一条是不考虑商业折扣,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商业折扣又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考虑商业折扣因素的经济订货量如何确定?
商业折扣是销售商鼓励客户单次大量购货而给予的折扣。单次购货数量越大,折扣就越大。可见商业折扣通过单次采购量影响单价,进而影响采购成本的,因此采购成本将会随每次采购量而发生变化,所以在考虑商业折扣因素下的经济批量的模型应改变为:
TC=AQ×P+Q2×C+A×S。
其中:S一采购单价。
2.再订货点的确定。
再订货点是指订购下一批存货时,本批存货的储存量。它解决的是“什么时间进货”的问题。影响再订货点的因素主要有:
(1)全年对存货的需求量(A)。
(2)存货正常的日耗用量(d)。
(3)预计存货日最大的耗用量(F)。
(4)交货时间(订货日交货日的时间(t)。
(5)安全储备量(D),安全储备量是指为防止临时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等特殊原因而估计的存货。
再订货点=平均每日正常耗用量×交货时间+安全储备。
=d×t+D。
其中:D=(预计每日的最大耗用量-平均每日的正常耗用量)×交货日期=(F-d)×t。
所以,再订货点又可以写成:
再订货点=d×t+D=d×t+(F-d)×t=F×t。
五、存货的日常管理。
1.归口分级控制。
存货的归口分级控制,是加强存货日常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管理方法包括如下三项内容:
(1)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财务部门对存货资金实行统一管理。
企业必须加强对存货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促进供、产、销互相协调,实现资金使用的综合平衡,加速资金周转。其中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主要包括: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企业资金管理的各种制度;认真测算各种资金占用数额,汇总编制存货资金使用计划;把有关计划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各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统一考核资金的使用情况。
(2)实行资金的归口管理。
根据使用资金和管理资金相结合、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每项资金由哪个部门使用,就归哪个部门管理。各项存货资金归口管理的分工是:原材料、燃料、包装物等存货资金归供应部门管理;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产成品资金归销售部门管理;工具、用具占用的资全归工具部门管理;修理用备件占用的资金归设备动力部门管理。
(3)实行资金的分级管理。
资金归口管理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将资金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分配给所属单位或个人,层层落实,实行分级管理。具体分解过程是:原材料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仓库保管、整理准备各业务组管理;在产品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各车间、半成品库管理;成品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销售、仓库保管、成品发运各业务组管理。
2.ABC分类控制法。
企业存货品种繁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存货往往多达上万种甚至数十万种。实际上,不同的存货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存货尽管品种数量很少,但价值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将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相反,有的存货虽然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微小,即使管理当中出现一些问题,也不致于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从能力还是经济角度,企业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严加管理。基于这个原因,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存货采取了分类管理,而比较广泛使用的分类管理法就是ABC分类控制法。
ABC分类控制法就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企业所有的存货进行分类、排列,找出管理重点,从而最经济最有效地管理存货的一种方法。它是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创的库存管理的一种方法。ABC分类控制法的核心就是分类管理,而分类就必须有分类标准,ABC分类控制法的分类标准通常有两个:价值标准与品种数量标准。价值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根据分类标准可以将企业所有的存货分为A、B、C三类:A类存货的特点是价值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价值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却很小。
面对已经分类的存货,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管理:A类存货虽然品种数量少,但价值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大,必须专人专项重点管理;B类存货较A类存货来说,品种数量较多,价值较大,应该次重点管理,即使无专人管理,也需详细记录其数量、价值变化状况;C类存货由于品种繁多,价值很小,可以非重点管理,注意此类存货总价值的变化即可。
8.生产用物资的发出。
一、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原材料的核算。
1.原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原材料发出应根据凭证随时登记材料明细账,但为简化总分类核算工作,实际工作中是将发料凭证定期归类和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
2.原材料发出的明细分类核算。
原材料发出的明细分类核算包括实物核算和价值核算。
(1)账簿设置。
材料明细核算的账簿设置有两种方式:
①“两套账”方式。
指在仓库设置一套材料卡片,由仓库保管人员登记材料实物数量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在财会部门设置一套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由财会人员登记。这种方式可以对材料的增减变动进行双重记录,账、卡的资料能够相互核对,便于财会部门及时进行金额的核算。但对原材料收发结存数量重复记录,记账工作较繁琐。
②“一套账”方式。
又称“账卡合一”,指设置一套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材料明细账。这套账由仓库人员负责登记收发结存数量,财会人员定期到仓库对数量进行核对,并负责登记收发结存的金额。它既能为仓库管理材料物资提供数量资料,又便于财会部门进行价值核算。另外,为了便于控制各类材料的收发动态,一般在每本材料明细账簿的前面,设置一张汇总账页,定期汇总登记材料收发结存的金额。
(2)原材料明细账的登记方法。
按实际成本进行原材料发收的明细核算时,对收料和付款同时进行的业务,应在收料和付款后,根据收料凭证和有关的结算单据,在材料明细账中逐笔登记收料的数量和金额。对在途物资等到达验收入库后,再在材料明细账中登记数量和金额。对未付款的收料业务先登记收料数量,待付款后再补充登记收入材料的金额。对月末仍未付款的收料业务,可在材料明细账中记入收入材料的暂估金额,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待实际付款时,再将收入材料的实际金额登记入账。
(3)发出原材料的计价。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
①加权平均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单位成本时,以存货的数量作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出该种存货的平均单价,并以此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可减少日常核算工作量,但会加大月末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和结账工作的及时性。由于平时账内不反映各项存货的结存金额,不便于随时掌握存货的资金变动情况。因此,企业在各月存货的实际平均单价出入不大的情况下,可按上月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这样既可以对发出存货及时计价,又可减轻月末核算的工作量。
另外,采用加权平均法时,加权平均成本要受每一批收货成本的影响。所以其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相比,也会存在一定差距。在物价持续上涨或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其存货成本与重置成本之间的差距,尤为明显。
②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的。在计算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时,按照存货中最先收到的那批物品的单价计价。
采用这种方法,对发出存货可及时计价,有利于均衡计价工作量,加速月末结账速度。但采用此法在一次发料涉及多个不同批别、不同单价的材料时,计价较繁琐。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计价,会使发出存货的价值与重置成本差额较大,而期未结存数额比较接近于实际。
③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对每次发出的存货,都查明其原来的实际成本,作为发出存货的成本。采用这种方法,不同单价的存货应分别存放或作出标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及时进行发出存货的计价,均衡核算工作。但在存货品种规格较多的情况下,核算工作量很大。因此,此法一般适用于价值较高的商品或对各批存货可以分批堆放的企业。
二、按计划成本计价发出原材料的核算。
1.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按计划成本计价,日常发出的材料都是按计划,单价计价,因此计价工作比较简便,材料日常计价:工作也较均衡。对于平时各部门领用材料的单据,企业可定期按使用部门和用途归类汇总,月末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按计划成本编制各部门领用材料的分录。然后,通过计算和分配发出材料应分摊的差异额(超支差异额用蓝字分配,节约差异额用红字分配),将各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领用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
按计划成本组织原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平时领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应调整为实际成本。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由领用材料计划成本和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组成。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材料成本差异占材料计划成本的比率,可根据各工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按材料品种、类别或科目等范围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
为了及时计算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也可以按照上月差异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2)领用材料的账务处理。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物资采购日常核算的企业,领用材料应根据领料部门和用途按实际成本借记有关科目,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应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辅助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记入“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根据辅助生产车间的特点,考虑是否单设“制造费用”科目,如果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有关费用也可以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企业管理部门领用材料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对外销售各种材料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按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科目,按材料成本差异额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若为节约差异额用红字登记)。
2.原材料发出的明细分类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为了核算和监督各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以及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还要进一步设置“原材料明细账”、“物资采购明细账”和“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库存材料明细账。
由于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的核算,每一种材料的收入和发出都是按已确定的计划单价计价,因此采用“一套账”的核算方式更合适。日常收发时,由仓库人员在材料明细账中登记材料收发结存的数量,财会部门定期到仓库稽核。月末,按计划单价和结存的数量计算并登记结存金额。另外,按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的材料明细账,材料收入和发出可以只登记数量,必要时乘以计划单价,即可求得材料收发的金额。
财会部门还应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和类别设置材料明细分类账,该账可根据材料收发凭证定期归类汇总后登记,反映和控制各库各类材料的增减变化,还可以同仓库的材料明细账进行核对。
(2)物资采购明细账。
物资采购明细账是用来记录企业外购的各类或各种材料的实际采购支出,计算确定各类或各种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及成本差异额的明细记录。物资采购明细账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材料总账科目设置,也可以按材料的类别或品种设置。对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库存材料可按类别或品种开设明细科目,其他材料可按总账科目或类别开设明细科目。
物资采购明细账采用横线登记法,借方按照经济业务发生顺序,根据有关转账凭证逐笔登记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按照借方记录的顺序,根据收料单登记验收入库的各批外购材料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额;月末借方金额即为在途物资。可将各项在途物资逐笔结转到下月账内。
(3)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
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的设置应与物资采购明细账口径一致,反映各类或各种材料的成本差异额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并据以计算和调整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9.全面提高企业的采购绩效。
一、采购绩效评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