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粗暴地对待孩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要多一点关爱,少一点粗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打骂,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爱,以进步来回报你。
我读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个子不高的同学,他很凶,平时我们都不敢招惹他。有一次,我不小心将他的铅笔盒碰到了地上,他立即踹了我一脚。我很瘦小,不知道该怎么做。
有的同学看不下去,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他时,他竟然和老师顶嘴,还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无奈之下,老师打电话把他的爸爸叫来了。
他爸爸来到老师的办公室时,没听老师怎么说,上来就给了他一巴掌,这让我和老师都傻了眼。他爸爸的一巴掌下去,他的嘴角都流血了。
这时,我明白了,他的粗暴,完全是来自他爸爸对他的教育方法。爸爸很粗暴,孩子长期在那样的教育方式下,也免不了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
要想孩子成为不粗暴的人,那你就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身边也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会被他人孤立。
粗暴地对待孩子,不仅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消极影响,还会对孩子的品德造成消极影响。有的孩子,为了避免遭受你的粗暴行为,可能会以撒谎的方式来对付你。
桐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中午要在学校里午休。她那时还会尿床。有一天,妻子回家问桐桐:"你今天中午尿床了吗?"桐桐点了点头。
妻子冲桐桐喊道:"你都多大了,还尿床?别的小朋友都不尿床了,就你还尿床。"说完,还在桐桐屁股上打了一下,补充说,"下次,你再尿床、尿裤子,我就真打你了。"
后来有一天,桐桐回家后,妻子又问她这个问题,桐桐说:"我没有尿床,也没有尿裤子。"可是,我明明看见桐桐的裤子后面有块阴影。
我把桐桐拉进她的房间,帮她换好衣服。
"桐桐,怎么和你妈妈撒谎呢?你的裤子明明是湿的。"
"我怕妈妈凶我,每次,她打得都很疼,说的话我也不爱听。"
三岁的桐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心疼了一下。撒谎也不是她的本意,可是为了免受妻子的责骂,她还是撒了谎。
我和妻子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妻子答应我,今后不再那样对桐桐了。之前,桐桐为了逃避妻子的粗暴,很多事情都不和我们说。妻子态度和缓之后,桐桐在幼儿园的很多事情都和我们说。这是我和妻子乐意看见的。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孩子不听你的话,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的威信受到了威胁,就会采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你这样做,只会"有威无信"。
你对孩子粗暴,也许只是"恨铁不成钢"的体现,可是,孩子的心智不成熟,他可能无法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一旦不理解,就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
有一天,我接到了姨妈的电话,说是让我打电话劝劝我的表哥,别让他再打儿子了。他家儿子今年读初一,英语成绩一直不好。最初,表哥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儿子,可是效果不好,所以后来,表哥就对他拳脚相向。
刚开始,他儿子一听见他的声音就跑,最近却不怕我表哥了,不论我表哥说什么,他都不听,前几天竟然留了张纸条,就离家出走了。最后是在网吧里找到他的。
他开始逃学。表哥头一天晚上打他,第二天,他肯定逃学。这样弄得表哥很被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了。
我给表哥打电话,说:"侄子现在已经不怕你打他了。相反,他可能会觉得你打就打吧,我就用逃学的方式"报复"你,让你干着急。你和侄子都是其中的受害者。侄子现在还小,你对他进行体罚,不仅对他的身体有影响,也会在他的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
因为我和表哥关系不错,我接着说道:"表哥,你忘了小时候,姨妈打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了?那时候,你不是说过以后不打孩子的吗?现在怎么又打上了?"
电话那边没有声音了,然后是一声叹息。想必,表哥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对待儿子了。
成老师心语
粗暴地对待孩子,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隔阂也会越来越深。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希望你的孩子健康成长,那就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要多一点关爱,少一点粗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打骂,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爱,促进自身的进步。
莫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决定的权利。不把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决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放手,让孩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
周日,我带桐桐去公园玩,在那里遇到了朋友陈明。桐桐一看见他,就向后缩。
"桐桐,来,让叔叔抱抱。"听陈明这样说,桐桐快速地躲到我的身后。
"桐桐,出来!怎么这么没有礼貌?让叔叔抱抱!"我一边说,一边把桐桐向朋友面前送。
"不,就不嘛!"桐桐一个劲儿地朝后躲。
陈明红着脸摊摊手说:"桐桐这孩子,不会这么怕生吧,才几天不见叔叔啊!"
桐桐这样做,我也感到十分尴尬,就对陈明说:"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
"爸爸,我没有不懂事!"桐桐在我身后争辩道,"我也不是不同意叔叔抱我,只是他的胡子太扎人了,上次抱着亲我时,就把我的脸扎疼了!"
听完桐桐的解释,我为自己的莽撞行为后悔,不该硬逼着桐桐去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
陈明听桐桐说完,脸更红了,他摸了一下自己的下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啊,桐桐,叔叔刮了胡子再抱你,好不好?"
"好。"桐桐很小声地答应着。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你不知道的经历,在孩子不愿意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即便你觉得应该那样去做,也不要强逼孩子。事后还要弄清楚原因,及时了解你不知道的情况。
否则,一味地站在你自己的角度,认为怎么做是对的,就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他那样去做,这样有可能会使孩子的心身受到伤害。
我初中的一位老师,前段时间给我打来电话,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没法管了,一点都不听话。
他说儿子今年考大学,他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将来当个老师,所以让儿子第一志愿报师范院校,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心愿,还能节省一笔钱。
而他的儿子比较喜欢与电脑打交道,就想报计算机专业,将来从事编程方面的工作。
两人为填报什么样的学校一直相持不下,明里暗里进行较量。
最后,我的老师说:"儿子竟然问我"是你上还是我上?你上由你做主。我上就得我决定。""
我的老师听此话,放弃了让孩子报师范院校的想法,但心里却很不舒服,才给我打电话,向我倾诉。
说实话,我不赞成老师的做法,他不应该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爱好、兴趣,走自己选择的路,才会走得更加舒心、顺畅。
你的愿望,或许是好的,有可能也是正确的,但即便如此,如果孩子反对,你也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女性朋友,名叫刘娟,以前她特别喜欢跳舞,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进艺术学校。
但是,要在舞台上展示优美舞姿的愿望,在她心里却没有熄灭。女儿云云出生后,还很小的时候她就给女儿报了舞蹈兴趣班。刘娟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够走这条道路,来达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
实事求是地说,云云对跳舞的感觉还不错,节奏感也把握得很到位,老师都夸奖她跳得比较出色。
可是,由于刘娟在心中给女儿定的目标太高,虽然孩子已经跳得不错了,但还是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只要她看见女儿跳舞松懈下来,就会责骂她。每一个动作,刘娟都让女儿做到十足的标准,要求得十分苛刻。而且对云云的舞蹈,她从来都没有夸奖过。
这样时间一长,本来对舞蹈还算感兴趣的孩子,受不了母亲的折磨,再也不愿意跳舞了。
刘娟十分后悔、伤心,但为时已晚。
你的理想没有实现,你感到遗憾,想在孩子身上延续。但孩子不是你,如果对你的理想没有兴趣,你就不能强求。
即便孩子爱好这方面,也不要用你想达到的高度来要求孩子,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得不偿失。
成老师心语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决定的权利。不把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决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放手,让孩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
爱孩子,不需要完全牺牲自己
全职妈妈们的人生通常是这样,孩子小时候,劳心费力,全力以赴,一旦孩子"翅膀硬"了,她们就会失魂落魄,无所适从。其实,爱孩子,不一定非要牺牲自己的人生。
自己不带孩子,是做父母最大的失职。但,全心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人生,不一定就能做好父母。
妻子单位有一个大姐,叫晏云兰,自从女儿出生后就辞职做了全职妈妈。晏云兰一个人带孩子,为孩子尽心尽力。
据妻子说,她的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从来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你很难见到孩子身上有一点点脏。而且,晏云兰学了很多幼儿食谱,把孩子喂得特别胖。不光如此,晏云兰还参加了很多种亲子班、早教班,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誓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那时候我和妻子刚结婚,妻子想提前做准备,就经常去晏云兰家取经,回来后就一一转述给我听,一边说,一边还憧憬着自己怎么教育孩子。
孩子上学后,晏云兰就更忙碌了。为孩子准备各种学习用具,为孩子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陪着孩子做作业。
可这之后,妻子就不怎么赞赏晏云兰的做法了。她发现,晏云兰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适应能力特别差,反应也慢。妻子跟我说:自己的事业没了,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这不是毁了孩子吗?
妻子是个直性子,马上上网找了一些经典案例,做成一个小册子,给晏云兰送去。她劝晏云兰,要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成长。
那些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更容易替孩子做事,替孩子做主,使孩子失去独立性,变得懦弱、依赖。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抱怨父母,更容易和父母产生冲突。
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在桐桐四个月大的时候,妻子就回单位上班了。我妈对妻子非常不满意,因为妻子其实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留在家里带孩子,妻子的工作在家里也可以做。但是妻子不想失去自己,她跟我商量:她正值事业的发展期,如果待在家里,肯定会停滞不前,丧失很多机会。我当然支持妻子,并且跟她说我可以抽出时间来带孩子。
我的这个决定让我妈很不舒服,在她的意识里,男人就是在外面闯天下的,怎能回家带孩子呢?后来,桐桐渐渐长大后,我妈就时不时地对桐桐说妻子的坏话:"你妈妈那是大忙人,你出生的时候,都没有时间带你。"
桐桐听了这话,对妻子很不满意,嘟着嘴质问她:"难道你不是我的亲妈妈?"妻子连忙解释:"妈妈没有不管你啊,妈妈喂你吃,哄你睡,陪你玩,怎么说没有陪你呢?"
"那你为啥还工作?你要是能时时刻刻陪在我的身边,那该多好?"
"如果我每时每刻都陪在你身边,那我怎么知道外面世界的信息,我不知道这些,怎么能给你想出那么多好玩的游戏?怎么会让你变得这么聪明呢?"
"对啊,妈妈想出来的游戏,是很多书上都没有的。我的妈妈是最棒的。"桐桐很自豪地说。虽然妻子这样和桐桐解释了,但是她心里还是很担心,害怕桐桐以后会责怪她。我安慰她说:"你又没有把孩子丢下,她小的时候,你的工作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都陪在她的身边。那几年,你瘦了好几斤,我知道你为桐桐付出的心血,桐桐也会理解的。"
并不是全职妈妈才能做好教育,有计划的妈妈不用牺牲自己,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孩子不会因为妈妈有工作就和妈妈决裂,认为妈妈不爱自己。
以前,桐桐抱着洋娃娃,一边走一边颠着,给娃娃哼着歌,"做饭"抱着娃娃,"逛街"也抱着娃娃。自从妻子和桐桐解释了大人也有大人的事情之后,桐桐过家家的内容就变了。桐桐会把娃娃放在娃娃床上,然后去旁边"做饭",一边做饭一边哼着歌。
我看了桐桐这样做,觉得有趣,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桐桐说:"妈妈说了,孩子要有一些独处的时间。我怕她害怕,就一边唱歌一边做饭。妈妈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你看我现在,从来都不害怕妈妈会丢了我不管,我自己还能做主。"我笑了,我知道这都是妻子说的话,我问桐桐:"你喜欢你妈妈有工作吗?"
"当然喜欢,妈妈什么都会做,很棒,我很骄傲。"
桐桐现在只是鹦鹉学舌,还不特别理解,但这种意识会在她的思想里扎根。我想,她以后有了孩子,肯定既不会失去自己,还能照顾好孩子。
发展自我价值的父母,能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努力的榜样,有助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积极发展自己。
成老师心语
优秀的父母不用牺牲自己,也能照顾好孩子,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奋斗的正面形象。那些牺牲了自己的父母,因为没有了自己的空间,会把孩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这样就会和孩子产生矛盾。
啰唆教导要不得
据一份儿童心理学调查报告显示,如果父母太唠叨,那么孩子就会产生很强的反叛心理。同样的道理,说一句,孩子会听,说十句,孩子就会当耳旁风。
我们总认为,孩子属老鼠的,撂爪就忘,需要父母不断提醒。实际上过多的提醒会成为孩子的接受障碍,很多孩子不堪忍受没完没了的唠叨,会以自残的方式来结束这段被说的历史。
我在东北开会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就因为忍受不了母亲的唠叨,把自己的眉毛和头发全剪掉了。
这个小姑娘叫菲儿,活泼可爱,喜欢打扮自己,就连玩电脑小游戏,都玩打扮游戏。平时,对妈妈爸爸的穿戴也会品头论足一番。
菲儿的妈妈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民,不喜欢女儿这么把时间浪费在打扮上。每次,见到女儿在镜子面前,她都会说:"别臭美了,有时间去看看书。女孩子容貌再好,也得有知识才行。"
或者说:"你知道都什么人喜欢臭美吗?不学无术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打扮上,还有什么心思学习?长大了,没有能力,就只好靠描眉画眼来买饭票。"
亦或者说:"没有那么好的容貌,再打扮也没用。不如踏踏实实地学习,多长点本事,将来也能靠得上自己。"
……
这样的话是一箩筐一箩筐的,听得菲儿耳朵都起茧子了,非常厌烦。
菲儿也知道自己不应该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打扮上,她向妈妈保证:不浪费时间,只是闲暇时,给她的玩具娃娃打扮。
但她妈妈说:"你都是大孩子了,就别玩什么玩具了。你可得长点心了,没心没肺的会毁了你。"
本来,菲儿正在做保证,但听了妈妈这话,完全崩溃了,一生气,就趁着妈妈不注意,拿着剪子和剃须刀,把自己的眉毛和头发连剪带刮,弄了个一干二净。
只要是和孩子沟通,就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听孩子的说辞,也不注意场合,一味只是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孩子必然会反抗,甚至自残。
新年时,桐桐一直追着北京台看电视剧《新西游记》。看到唐僧和孙悟空相遇那段时,桐桐笑得合不拢嘴。
原来,唐僧问孙悟空:"你家住哪里?你的父母是谁?"
孙悟空说:"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