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得病后,嘴里总爱自说白话,讲一些她和外公以前的事情。说得累了,便无声地比划着不同的姿势;抬起,放下,直到没有气力再比划,她才在外公那怜爱的眼神中静静地睡去……
慢慢地,外婆有点认识外公了,她开始什么事都依赖外公,外公一会儿不在她就要喊他。她的脾气也好多了,当然只是对外公。外公说什么,外婆都能很认真地去听、去做,仿佛一个刚懂事的小孩。
外公80大寿,全家人说要好好庆祝一下,所以把外婆暂时从医院接回。面对那么多“不认识”的人,外婆显得很害怕。她不停地拽着外公的衣服,让外公赶客人们走。外公对她说,那是的他朋友,让她不要害怕,果然外婆就不响了,静静地坐着,吃着外公递来的橙子。
吃饭的时候,外婆不停地往自己的碗里夹菜,她面前的碟子已经堆得很高了,可还是不停地夹。最后,她把菜推到外公面前说:“老头子,我给你抢了好多,你赶紧吃,再不吃,别人就来抢了。”外公看看那个碟子,里面什么菜都有,杂乱无章,再看看外婆认真的脸庞,外公的眼里溢出了泪水。
最后,外婆还是离我们远去了。临别时,外婆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静静地望着坐在床边的外公,那眼中的不舍和温情让晚辈们都禁不住失声痛哭。病魔切断了外婆和世界所有的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人和事,惟一不能割断的,是她和外公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那不曾说出口的爱,仿佛蕴藏在煤里的火焰,仿佛深埋于地底的河流,是一生的燃烧和奔腾。
全然的快乐,来自于得失之间。
快乐由心而生,心由事而定,事由人来做。全然的快乐是一种陶醉的感觉,它来自于你的努力,来自于得失之间。
从前有一位富翁,名字叫白正。白正虽然非常有钱,却常常自怜,他可怜自己空有钱财,却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和全然的快乐。
白正常常想:“我有很多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为什么却买不到快乐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留下一大堆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把所有的钱拿来买快乐,如果能买到一次全然的快乐,我死也无憾了。”
于是,白正变卖了大部分家产,换成一小袋钻石,放在一个特制的锦囊中。他想:“如果有人能给我一次纯粹的全然的快乐,即使是一刹那,我也要把钻石送给他。”
白正开始旅行,到处询问:“哪里可以买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什么才是人间纯粹的快乐呢?”
他的询问总是得不到令他满意的解答,因为人们的答案总是庸俗而相似的:
你如果有很多的金钱,就会快乐。
你如果有很大的权势,就会快乐。
你如果拥有得越多,就会快乐。
因为白正早就有了这些东西,却没有快乐,这使他更疑惑:“难道这个世界没全然的快乐吗?”
有一天,白正听说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智者,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他就跑进村找那位智者,智者正坐在一棵大树下闭目养神。
白正问智者:“智者!人们都说你是无所不知的,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
“你为什么要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智者问道。
白正说:“因为我很有钱,可是很不快乐,这一生从未经历过全然的快乐,如果有人能让我体验一次,即使只是一刹那,我愿意把全部的财产送给他。”
智者说:“我这里就有全然快乐的秘方,但是价格很昂贵,你准备了多少钱,可以让我看看吗?”
白正把怀里装满钻石的锦囊拿给智者,没有想到智者连看也不看,一把抓住锦囊,跳起来,就跑掉了。
白正大吃一惊,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大叫:“抢劫了!救命呀!”可是在偏僻的山村根本没人听见,他只好死命地追赶智者。
他跑了很远的路,跑得满头大汗、全身发热,也没有发现智者的踪影,他绝望地跪倒在山崖边的大树下痛哭。没有想到费尽千辛万苦,花了几年的时间,不但没有买到快乐的秘方,大部分的钱财又被抢走了。
白正哭到声嘶力竭,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被抢走的锦囊就挂在大树的枝丫上。他取下锦囊,发现钻石都还在。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纯粹的、全然的快乐充满他的全身。
给予和付出,人生的最高境界。
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成功和快乐,也许你仍没有满足感。满足是人生无求的最高境界,只有给予和付出,你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人乞讨着什么。
吕洞宾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吕洞宾问。
“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满足,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成功。”男子说。
吕洞宾从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吕洞宾又从这里经过,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双手。
“孩子,你所求的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满足么?”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不满足,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
吕洞宾把快乐和刺激也给了他。
一个月后,吕洞宾从这里路过,见那男人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刺激陪伴着他。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难道你还乞求什么吗?
“唉!尽管我已拥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东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满足,老人家,请你把满足赐给我吧!”男子说。
吕洞宾笑道:“你需要满足么?孩子,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学着付出吧。”
吕洞宾一个月后从此地经过,只见这男子站在路边,他身边的金子已经所剩不多了,他正把它们施舍给路人。
他把金子给了衣食无着的穷人,把爱情给了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惨败者,把快乐给了忧愁的人,把刺激送给了麻木不仁的人。现在,他一无所有了。
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满含感激而去,男子笑了。
“孩子,现在,你感到满足了么?”吕洞宾问。
“满足了!满足了!”男子笑着说,“原来,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里啊。当我一味乞求时,得到了这个,又想得到那个,永远不知什么叫满足。当我付出时,我为我自己人格的完美而自豪,而满足,为我对人类有所奉献而自豪,而满足,为人们向我投来的感激的目光而自豪,而满足。谢谢,您终于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满足。”
失误的旁边,他躺卧着成功。
许多失误并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可怕,有时它会是成功的一种预示,将引导你跨进成功的门槛。
有一个小孩在家中学国画,还未开始画,就把墨汁滴到了洁白的宣纸上,慢慢洇开来,变成了一个丑陋的黑渍。小孩很懊恼,准备换一张宣纸。可是,他的妈妈说:“这点墨渍不是很好吗?”孩子的妈妈取过笔,用那点墨渍画了一只小花猫,竟然栩栩如生。
孩子拍手高兴地喊:“原来墨渍可以变成小花猫。”
墨渍当然不能变成小花猫,而是因为心里首先没有了那点墨渍,它可以是一只小花猫,也可以是一头象,或是一片树林,就看你如何改变它。
还有一位德国工人,在生产书写纸时,由于粗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他被扣工资、罚奖金,最后还被公司解雇了。正在他灰心丧气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提醒他,这些纸难道真的没有用处?他仔细研究这些纸,他发现,这些纸虽然不能书写,但是吸水性却极好,可以用来吸干器具上的水。于是,他将这批纸切成小块,取名为“吸水纸”,投放到了市场上,结果十分抢手,后来,他申请了专利,成了德国著名的大富翁。
全球饮料巨无霸可口可乐的研究成功也是源于一个美丽的失误。美国亚特兰大有一个业余药剂师,叫潘伯顿。他有一天突发奇想,想研制一种令人兴奋的药,他用桉树叶作为材料,作了很多努力,药效却不好。
有一天,一位患头痛的病人前来医治。潘伯顿让店员取他配制的脑药给他。可是,店员在给他药时,不是冲人了水,而是失误将苏打水冲进了药瓶。病人饮后,才发觉配方错了,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但奇怪的是,病人的头痛症减轻了,而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潘伯顿如获重释。
过了些天,潘伯顿突然受到了启发,他把脑药和苏打水进行冲兑,进行试验,发现这些液体芳香可口,益气提神。结果,在他的改良下,可口可乐从药品变成了饮料,风靡全世界。
砸烂较差的,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
“只有砸烂较差的,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没有再进一步的动力,事实证明只有不断进取才会更好。
雕塑家有一个12岁的儿子。儿子要爸爸给他做几件玩具,雕塑家从来不答应,只是说:你自己不能动手试试么?
为了制好自己的玩具,孩子开始注意父亲的工作,常常站在大台边观看父亲运用各种工具,然后模仿着运用于玩具制作。父亲也从来不向他讲解什么,放任自流。
一年后,孩子好像初步掌握了一些制作方法,玩具造得颇像个样子。这样,父亲偶尔会指点一二。但孩子脾气倔,从来不将父亲的话当回事,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父亲也不生气。
又一年,孩子的技艺显著提高,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弄出各种人和动物形状。孩子常常将自己的“杰作”展示给别人看,引来诸多夸赞。但雕塑家总是淡淡地笑,并不在乎似的。
忽有一天,孩子存放在工作室的玩具全部不翼而飞!他十分惊疑!父亲说:昨夜可能有小偷来过。孩子没办法,只得重新制作。
半年后,工作室再次被盗!又半年,工作室又失窃了。孩子有些怀疑是父亲在捣鬼:为什么从不见父亲为失窃而吃惊、防范呢?
偶然一天夜晚,儿子从外边归来,见工作室灯亮着,便溜到窗边窥视:父亲背着手,在雕塑作品前踱步、观看。好一会儿,父亲仿佛作出某种决定,一转身,拾起斧子,将自己大部分作品打得稀巴烂!接着,将这些碎土块堆到一起,放上水重新混和成泥巴。孩子疑惑地站在窗外。这时,他又看见父亲走到他的那批小玩具前!只见父亲拿起每件玩具端详片刻,还亲吻似的!然后,父亲将儿子所有的自制玩具扔到泥堆里搅和起来!当父亲回头的时候,儿子已站在他身后,瞪着愤怒的眼睛!父亲有些羞愧,温和地抚摸儿子脸蛋,吞吞吐吐道:我,是,哦,是因为,只有砸烂较差的,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
又十年,父亲和儿子的作品多次同获国内外大奖。
损伤和缺憾,是进入另一种美丽的契机。
很多人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不圆满,却不知有时,损伤和缺憾往往是我们进入另一种美丽的契机。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支离疏的人,脸部隐藏在肚脐下,肩膀比头顶高,颈后的发髻朝天,五脏的血管向上,两条大腿和胸旁肋骨相并。替人家缝洗衣服,足可过活;替人家簸米筛糠,足可养十口人;政府征兵时,他摇摆游离于其间;政府征夫时,他因残疾而免去劳役;政府放赈救济贫病时,他可以领到三斗米和十捆柴。
“支离疏”意即形体支离不全。庄子写这个人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想必是因为这个人的真名在当时就已经被人遗忘,而保留下“残疾人”这个绰号了。在我们眼里,这个人是很惨的,可庄子却告诉我们说,残缺也许是福。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童话般的故事:
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于是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
因缺少这个部件,它只能非常缓慢地滚动,这样它就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并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这些都是它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所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
有一天,这个圆环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那个部件,它很高兴,又开始滚动起来。可是,因为完整,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再能从容地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这个圆环最后在一片草地上丢下了那个找到的部件,又成为一个有缺陷但快乐的圆。
不完美是生活的一部分,拥有缺陷是人生另一种意义上的丰富和充实。正视缺陷,它或许会将我们带入另一片风景!
疾人的幸福,拥有纯净透明的快乐。
脑子不健全也是上帝对一个人的恩宠,因为她永不会被红尘纷扰,拥有的永远是纯净透明的快乐。
黄昏,马路尽头一辆自行车由远而近。骑车的男子在附近工厂打工,坐在后架上的妻子是一个脑子不健全的女人,她不会照顾自己,只能寸步不离跟着男人,而那位高高在上的丈夫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她关心备至。每天傍晚他们都准时从这里经过,再停下来走进商店挑一些糖果或小孩子的玩意儿。今天她会看中什么呢?来到玻璃柜前,女人的眼睛盯住了一朵艳丽的丝绸花。说真的,这种大红花只适合幼儿园的娃娃戴,倘若出现在大人头上实在俗不可耐,但是男人毫不犹豫地买下,细心地别在女人的发辫上。不少人围过来善意地议论,女人紧跟在男人背后,低头窃笑,那样子既像一个可爱的孩子,又如一位幸福羞涩的新娘。男人牵过女人的手在她耳边说了几句什么,扶着她坐上自行车后架,然后在众人的笑声中慢慢离去。
红尘多烦忧,这位疾苦女子却感受不到人世的纷争复杂,她的内心世界虽然混沌无知,却多了一份我们缺少的纯净透明,多了一份我们苦苦追寻的快乐满足。
选择最好的,彻头彻尾地接受着考验。
人生中有一些重大的考验,它甚至会夺去你很多宝贵的东西,但如果你通过了这场考验,你也将得到更多。
安东尼·罗宾讲过以下两个故事:
车祸发生时,他正骑着一辆摩托车以一百公里以上的时速飞驰在公路上,只偏头看了路边一眼,就恢复原来的坐姿。没想到就在他偏头之际,原先在前头的大卡车出人意外地刹住了。他只有一秒钟应变,情况万分危急。为了保命,他闪电似地扳下摩托车把手,侧倒滑进卡车之下,此刻油箱盖蹦跳开来,悲剧就此发生。箱里的汽油溅出来并被火花引燃。待他苏醒过来时,已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全身灼痛不能动弹,呼吸困难。四分之三的皮肤三级灼伤。但他没有放弃生的意志,挣扎着活过来并重振自己的事业。不料他又遭到另一次打击:所乘坐飞机失事,自腰部以下终身瘫痪。
下面跟各位谈谈另一个人的故事:
这位老兄的情况似乎非常光彩。他是一位腰缠万贯,才华横溢的艺人。拥有广大的崇拜者。22岁时,他就跻身于著名的纽约第二市立剧团,是最年轻的成员。没多久,他就成为剧团中的支柱。很快地,他在纽约一次重要的演出中一炮走红,成为70年代最伟大的电视演员之一,进而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影视红星。同时他又跨入了歌唱界,亦享有盛名。他有很多名人朋友、美满的婚姻、华丽的住宅。几乎人所渴望的,他一样都不缺。